三家店村[北京門頭溝區龍泉鎮下轄村]

三家店村[北京門頭溝區龍泉鎮下轄村]

三家店村明代成村,原村有三家店鋪,故名。村西舊有行宮一座,為清康熙駕幸熱河首站。目前全村總戶數186戶,占地面積60畝。 2018年3月,三家店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家店村地處京西古道的永定河渡口,是連線京城和西山的京西門戶,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有數條古道交匯於三家店。明清以來,三家店是本地最主要的貨物集散地,村內店鋪林立。村中現存文物古蹟眾多,雍正皇帝的次女懷格公主墓就坐落在村東。天利煤廠,龍王廟,白衣觀音庵,二郎廟,關帝廟鐵錨寺和山西會館等都是村內保留完好的建築。

村黨支部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跨世紀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精神面貌,順利實現了爭創“文明富裕村”的奮鬥目標,全村三個文明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龍王廟

龍王廟 龍王廟

三家店村龍王廟三家店龍王廟創建於明代,清代三次重修。龍王廟坐東朝西,是三合院形式,上鑲有石額“古剎龍王廟”,正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間,均為硬山式。

大殿前出廊,廊下立順治、乾隆、光緒時期三通石碑。殿內龕台上端坐著北京地區僅存的五尊乾隆時期的龍王神像,兩旁有雷公、電母等塑像。大殿內兩側牆上有氣勢宏大的“龍君出行圖”壁畫,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我們同行的幾人都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的觀看栩栩如生的龍王神、雷公和電母。這三位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神力無邊的形象第一次這樣真實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其藝術魅力非同一般,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981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三家店龍王廟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現狀

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三家店村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集體、個體同步發展的策略,努力發展二、三產業。先後引進了北京四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佳益鑫複合管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秋海土方市政工程處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業。培育了村級新的經濟成長點,保持了較高的經濟成長幅度。

二、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推進,村容村貌發生明顯變化。

在創建“文明富裕村”,帶領民眾發展經濟的同時,三家店村始終把環境建設當作一件大事常抓不懈,使富裕了的村莊更美麗、衛生環境更加優美。努力在“綠”字上下功夫,在“美”字上做文章,在“淨”字上上檔次,做到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的同時,三家店村還實現了“三個一”:即有一個花園式的辦公場所,有一條整潔優美的環村道路,有一個賞心悅目的小花園和健身公園。從而使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

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呈現新的氣象。

三家店村貫徹依法治村與以德治村齊抓並舉的方針,全面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興建了健身公園、圖書室等文體設施,多次組織文藝演出,使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生活環境更加安定,連續十幾年沒有出現計畫外二胎,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四、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得到鞏固。

三家店村大力加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積極協助他們辦理暫住證,對村里出租房屋戶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對外來人口登記造冊,沒有治安、刑事案件發生,全村呈現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在今後的發展中,三家店村將繼續把發展作為執政興村的第一要務,緊緊團結和依靠全體黨員、全體村民,為我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天利煤廠

古民居 古民居

天利煤廠地處三家店中街,由祖籍山東青州府的殷姓家族創建於清道光前後,同治、光緒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

院落坐北朝南,外有高大的圍牆,由東院、中院和西院三組院落組成,構成一座完整的大四合院。建築物均為硬山清水脊,磚雕構件細緻入微,精美華麗。

古民居我們先進入的東院是煤廠的核心院落,大門面闊一間,無門坎,是煤廠進、出煤炭的惟一通道。正房及倒座房皆五間,兩廂各有六間,皆為清水脊,全院方磚鋪地,這裡是辦公、結賬的場所。

殷家居住院則在中院(75號),是由三十六間房構成主次分明的三進四合院,規模很大。黑漆的大木門開在西南角,門與倒座房相連,門前有雕刻精緻的門墩石一對。

進入大門,西房有精美的跨山影壁,東房也有一造型精美的影壁。全院方磚鋪地,東西廂房各兩間,硬山卷棚頂,石望板,灰筒瓦。二進院與前院之間正中有一大門樓,清水脊,戧檐磚雕非常精美。全院青石墁地,一條石鋪甬路,正房五間,東西兩廂配房各三間。後院房屋較前二進院更為精良,是殷家長者居住的院落。

西院為一組二進跨院,無東房,大門開在西南角。這個院有房十二間,過去是煤廠工人居住用房,還算寬敞。

2001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利煤廠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鐵錨寺

關帝廟鐵錨寺建成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以前。上刻有“關帝廟鐵錨寺”。正殿三間,石板頂,清水脊,兩廂配殿各三間。

光緒二十六年(1900)鐵錨寺曾作為本村義和團的拳坊。站在寺中,遙想當年這裡練拳的“喝”、“哈”之聲震天,不知道會不會吵了在這裡清修的道人。

二郎廟

大門樓 大門樓

大門樓二郎廟明萬曆二十年(1592)已建,宗教建築。二郎廟坐北朝南,是四合院式建-築。前殿19,面闊10.5米,進深8米,元寶頂,箍頭脊,黑琉璃頂,有垂獸,勾頭滴水,旋子彩繪。後殿為硬山大脊,黃琉璃瓦,勾頭滴水,蘇式彩繪。東西配殿各三間,硬山式,筒瓦頂,有吻獸。廟內現存石碑二通,須彌碑座一個。

二郎神在我們小的時候聽到的神話故事當中,總是以反面角色出現,尤其是他面對孫悟空時的惱羞成怒和無可奈何常常惹得孩子們開懷大笑,長大了,倒覺得他是個很可愛的神仙。

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位於村中街南側,成了三家店國小的校址,是清代建築。明代以來,山西各處商人來此經商漸多,於是建起了山西會館。院內方磚墁地,房屋建於青石台基之上,現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為元寶頂箍頭脊,有戧獸;後為硬山大脊,黃琉璃瓦頂,有望獸。兩廂配殿各三間,元寶頂,板瓦筒瓦合瓦,排山勾滴。

對於那些從山西趕來京城的人們來說,經過旅途的勞頓,在入京之前看到這座山西會館無疑的會讓他們熱淚盈眶,倍感親切。也更因為晉商的富庶與同鄉仁愛之心,這座建築建造得比一般的建築要精緻得多。我們在這裡看到山西會館,忍不住又要慨嘆歷史上晉商曾有過的輝煌和同鄉間這樣的團結與幫攜是分不開的。殷家大院堪稱清代民居的精品,山西會館見證了晉商昔日的輝煌。

白衣觀音庵

白衣觀音庵 白衣觀音庵

白衣觀音庵白衣觀音庵也在中街上,建於唐代,遼、金、明、清重修。它是佛教建築,供奉白衣觀音菩薩。白衣觀音庵坐北朝南,山門一間,大硬山調脊,筒瓦,磚吻獸,五小垂獸,排山勾滴,門額前有石刻“白衣觀音庵”。

正殿三間,大硬山調脊,黃琉璃簡瓦吻獸,有五小獸,前帶廊,五架梁,蘇式彩繪,面寬11.05米,進深7米。兩廂配殿各三間,天王殿三間,建築精巧嚴謹。

大殿內有石碑一通,即《白衣觀音庵重修碑》,鹹豐二年(1852)立,青石質,方首,額雕雲紋,額書“萬古流芳”。

1998年,門頭溝區政府公布白衣觀音庵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背包游”者在蘋果園捷運站乘坐336、959、977路公共汽車直達三家店村,“自駕游”者走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前往三家店村。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