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位於蓬江區北部,東臨西江。面積131.1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6.14萬人。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棠下大道43號。
沿革
1952年屬第三區,1955年為棠下區,1958年初劃分棠下、周郡、天河3個鄉,1958年為棠下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撤區設鎮。1996年,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6萬人,鎮政府駐棠下墟鎮,轄桐井、連塘、逕口、羅江、樂溪、三堡、中心、良溪、沙富、弓田、新昌、石滘、周郡、大林、仁厚、橫江、虎嶺、三和、五洞、天鄉、河山、北達、石頭、棠下墟鎮24個管理區(行政村)。2003年轄1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2004年由原新會市(今新會區)劃歸蓬江區管轄。
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將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2015年3月,江門市濱江新區和棠下鎮合署辦公,新調整後的管理體制,保留濱江新區管委會委託蓬江區管理,並與棠下鎮黨政機構合署辦公,同時撤銷江沙示範園區管委會、江沙示範園建設協調小組等,原職能由濱江新區管委會和棠下鎮管理。
氣候特點
棠下鎮瀕臨南中國海,位於低緯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溫和濕潤,少霜無雪,年平均氣溫約22℃,全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時照數達1916小時。
經濟發展
濱江新區:棠下鎮已納入濱江新區的發展,是江門市未來城市發展新區、主中心,劃分為天沙片區——金融商務會展中心、江沙片區——濱江新城產業園和天河片區——生態風景區。
![濱江金融商務會展中心](/img/d/a19/wZwpmLwgzMxMjNzAj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wI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基礎建設
![濱江體育中心](/img/4/48c/wZwpmL4EzMwgDMzQT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E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體育設施:已經建設好的有濱江體育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約21.59萬平方米,用地面積約40公頃,總投資約29.3481億元(其中建安費為20.218億元),包括體育場一座(固定座位25000個)和訓練場一座(固定座位2000個),建築面積共約46900平方米;體育館一座(固定座位6000個,活動座位2500個)和訓練館兩座(其中一座設定活動座位800個),建築面積共約48400平方米;游泳跳水館一座(固定座位2000個),建築面積約28400平方米;展覽館一座,建築面積共約35600平方米。並成為濱江新區南部的地標性建築和城市中心,並且集合商務、休閒、娛樂、購物、旅遊、會展等多項綜合功能於一體。
醫療:現有棠下衛生院。在建的有廣東銀葵醫院,是一家以國際化醫療視野和現代化服務為標準建造,項目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羅江村地段,醫院總床位數 1500張,設定 38個醫療中心及科室,51個醫療學科,及科、教、研中心,規劃總用地面積1794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43618.7平方米,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預計將於2019年5月投入運營。另外還計畫再建造一家綜合性醫院。
交通:已有珠三角環線高速出入口。即將通車的有江門大道、廣中江高速。即將開建的有廣佛江珠城際輕軌濱江站。
公園:現有陳垣廣場,濱江綠道,體育中心觀瀾湖。即將開建的有龍舟山風景區和天沙湖。
橋樑:江順大橋位於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天河頂南側,是“廣佛江快速通道”主要工程之一,跨越西江在順德區杏壇鎮與佛山市快速路網相接;佛山岸通過互通立交與順番公路、高富路快速對接,並順接順德區主幹線杏龍路;江門岸通過互通立交連線濱江大道,並順接後續建設的廣佛江快速通道江門段(江門大道)工程。項目路線全長約3.58公里,其中橋長約2290米,橋寬36.9米,最大跨度為700米;江順大橋主橋為雙塔斜拉橋,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工程主要由主橋、東引橋、西引橋、杏壇立交、濱江路立交五部分組成,概算總投資約21.2億元。江順大橋的工程設計將採用斜拉橋方案。大橋將於2015年6月27日試通車。
濱江大橋位於廣中江高速公路江南段,橫跨濱江新區和荷塘島之間的西江主幹流,兩側分別設定有石山互通、荷塘互通,便於濱江新區和荷塘島交通快速上下高速公路。大橋主橋全長860米,主跨度為400米。
著名人物
棠下鎮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陳垣教授的故鄉。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國寶”。
著名景點
公坑禾雀花是江門八景之一。早在一九五八年,周恩來總理親臨棠下周郡視察,揮筆寫下了“沖天幹勁周郡社,英雄人物數今朝”的光輝題題詞,勉勵棠下人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良溪村,位於蓬江區棠下鎮北面約2公里,與鶴山雅瑤接壤,面積有7.56平方公里,常住村民有1642人,506戶。良溪古村有500多戶人家,據調查,有80%是羅姓,少數是謝姓和何姓。據史書記載,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南遷始祖羅貴帶領36姓共97戶人家攜妻帶子,從南雄珠璣巷南遷至良溪村安家落戶,其子孫又在江門五邑及珠三角周邊地區繁衍。據專家考證,江門五邑移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從隨羅貴南遷良溪的36姓中找到自己的祖先。因此,羅貴率眾南遷,成為我國兩宋時代,繼南雄珠璣巷之後一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南遷活動。
![濱江綠道風景](/img/0/118/wZwpmLwUDO4QTO5czM2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M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濱江大道綠道,位於棠下鎮東面西江岸邊,市民騎行、跑步休閒好去處,沿途可享受美麗江景。是每年一度舉行的中國僑都(江門)健走馬拉松主賽場。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