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8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有各類學校12所,在校學生1944人,教師110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20人,病床31張。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33公頃,糧食總產量370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4386元;財政收入324萬元,財政支出424萬元。
基礎設施
按照“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綜合利用、合理開發”的原則,加大水利、道路、農電林網、生態林業、小康住宅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組織實施了小河口、大壩、西盛農場、永寶農場、良種場及各村組水利渠道等配套設施建設。新打機井26眼,架設低壓管道10.8公里;襯砌斗農渠55.14公里;改造高低壓線路8個村49.4公里。完成了大三路、西盛、黑樹窩、鎮政府至酒航路段17公里柏油路面鋪築及部分村砂石路面鋪築。完成了酒航路東壩段9公里的綠色通道建設,其它各交通要道綠色通道22公里,實施治沙造林1825.5畝,完成千米林工程254.2公里,退耕還林2473畝。建成新地、白圪瘩、三下、小河口、梧盛連片示範點6個51戶。
經濟發展
東壩鎮經濟發展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村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東壩鎮糧、經、草比例達到了14:74:12,二、三產業比重占到農民人均純收的25%,85%以上的農作物實現了經濟型目標。
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共有各類企業項目149個,其中個體私營大型企業8家,有效推動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東壩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戶戶通電,閉路電視收看率也達到了98%以上,東壩鎮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
今後東壩鎮將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方向,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就業增收和社會事業發展“四大”關鍵,強化項目、特色產業、勞務輸出、生態環境、社會穩定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市場化和農村工業化,整體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新台階。
2007年,東壩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到23470萬元,增長12.7%;農業增加值可達到10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5100元。
特色產業
棉花是東壩鎮的主導產業之一,鎮上不斷加大棉花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先後示範推廣了棉花雙株雙層種植技術、棉花膜下滴灌節水技術、樹棉、無菌棉、JD—3、JD—4、新陸早8號、9號,9665等棉花新品種,2007年,東壩鎮共種植棉花面積達到3.9萬畝,建成棉花新品種推廣示範點49個,棉花新品種推廣面積達到棉花總面積的80%以上,落實棉花膜下的滴灌示範點2個570畝,為全鎮棉花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日光溫室產業是東壩鎮的特色優勢產業,東壩鎮共有日光溫室座 畝,年可生產反季節蔬菜2600噸,先後引進推廣了聖雪、德龍三號、津優三十號、紅小玉、美玉、博耐十三號、驕子四號瓜菜新品種13個,註冊“大柴夢”商標1個,建成了柴門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使棚均年收入達到了1.5萬元以上。
肉羊產業堅持按照“建龍頭、帶基地、聯農戶”發展壯大草畜產業的要求,依託飼草基地,走“龍頭加工、設施育肥、縣內外市場”為一體的發展路子,建成酒泉市純種小尾寒羊純繁基地,新建西部牛羊交易市場1個,年交易牛羊30萬(頭)只以上,新建年屠宰肉羊10萬隻以上清真肉羊分割屠宰生產線,新建成了集引繁、飼養、育肥、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標準人畜分離綜合養殖小區2個,東壩鎮新建溫精授配點9個,高代雜交改良點115個,搭建高標準暖棚圈舍2240座,基本實現了肉羊的轉型生產,東壩鎮肉羊飼養量達到了12.7萬隻。
自然資源
東壩鎮鎮域內土地以沙土為主,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降水均勻,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7℃,年降水量8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45%,年日照時數3289小時,平均無霜期為150天。農業發展條件優越。農業用水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組成。地面水依鴛鴦池、解放村兩個水庫積蓄祁連山脈的雷融之水,搭配地下水灌。水質良好,適宜農灌和人畜飲水,供水量充足,鎮域內耕地全系水澆地。由於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胡麻、甜菜、瓜類、蔬菜、油菜、孜然、果品等,棉花、肉羊、日光溫室和高效制種為東壩鎮四大支柱產業,石棉開採、棉花精深加工為東壩鎮主要企業。全鎮棉花、蔬菜、肉羊等多種農產品在全中國得到暢銷,贏得了各方來客得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