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紙短情長——書信文化雜談》的作者被郵人譽為“津門說信人”,以有關書信文化的系列雜文結集。全書由“魚雁百態”、“碧紗窗下”等六部分構成,介紹了書信由來、五花八門的書信實例、寫信常識等與書信文化相關的知識、歷史和秩事,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積極意義。目錄
第一輯 魚雁百態 1
名人說信 1
“信”字解 5
非文字書信 7
附:景頗族青年的樹葉情書 11
我國最早的家書 13
千姿百態的書信 15
與書信相關的歷史典故 20
信鴿傳書 25
“鴿子樹”的美麗傳書 26
迴文詩信 28
數字情書 30
有趣的“○”信 32
妙趣橫生的藥名信 33
國書 37
謁·刺與名片 41
名片故事 43
便條 46
此境只應天上有——讀《給未來的信》 47
古今“信”字之集大成 49
《信》 53
“驛騎如星流”——話說中國古代郵驛史上的“快遞” 55
存局待投 62
第二輯 碧紗窗下 65
家書之“家” 65
一“信”驚人 68
感恩書信——介紹《校園書簡》 69
“媽媽來信” 72
善待書信 73
五十年舊信重現 74
跟父要錢與逼母美容 75
首任大使無護照 77
一信救命 79
一封震動世界的信 80
廿載“青鳥”再探 82
百年情書 84
情書救急 86
“當然‘仰’允”——季羨林先生的一封簡訊 88
雲中誰寄錦書來?——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89
見證劉邦一生的兩封信 92
“省部級”高官借米下鍋 93
硃砂與端硯 96
送禮送出來的尷尬 97
袁枚的“母親頌” 98
書信是劑良藥 99
書信文化散論 101
第三輯 雙鯉問訊 112
國小課本里的書信世界 112
從小學生不會寫賀卡說起 114
寫信小常識 116
給寶寶寫信 120
一部難得的“尺牘大全”——介紹鄭逸梅先生的《尺牘叢話》 121
寫信漫談 123
為心愛的人寫信,畫信封——介紹德國音樂家海納·格蘭欽的《信封》 134
痴人說夢 137
書信細節 138
信封書寫 140
箋紙 141
細說抬頭 144
“此致”並非全是“到此結束” 146
“此致敬禮”淺說 147
單說“此致” 149
畫諾·簽字·OK 151
“硬傷” 152
姓名的煩惱與幽默 154
奉勸諸君莫馬虎 155
民國尺牘讀本讀後 156
第四輯 封書寄遠 177
難忘“紅領巾郵局” 177
建國公告的傳播 179
“五一公告” 180
“大龍”趣聞 182
范曾大師的郵政情 184
郵情似海——讀劉佳維《郵林情愫》有感 192
信使與體育 194
也說古代的信封 196
郵、報一家親 197
開卷有緣 199
由挪威“書信日”想到的 201
期盼發行《書信》郵票 203
給北京《郵政周報》的一封信 205
給北京《郵政文匯》余穎的信 206
復馬智勇的信 208
第五輯 紙短情長 209
一卡一片總是情——高山先生《賀卡與明信片探趣》讀後 209
古代的賀卡拜年 212
賀卡、明信片珍聞 213
啊,紅葉賀卡 215
英女王五年不換裝 217
老師給我寄賀卡 218
檢得舊書三四紙 220
新春納雙福 221
一位德國老太的賀卡 223
“全自動”賀卡當休 225
有缺憾,也有驚喜——我收到的2009年元旦春節賀卡盤點 227
百枚明信片 不盡姐弟情 229
不要老拿“砍樹”說事 231
珍貴的端午封 232
一座“天津民俗博物館”——《津沽舊藝》民俗封賞析 233
首次郵資調整紀念封 237
想起馬三立 238
從牛郎織女郵票說起 240
耄耋老人的郵戳天津 ——讀張芝繇《天津郵政日戳圖譜(1949-2006)》 242
少壯功夫老始成——張芝繇和他的日戳天津 245
第六輯 立此存照 249
天津郵政博物館開館雜話 249
千呼萬喚 十年一館 262
范曾與天津郵政博物館 265
郵情郵誼 亦友亦師——馮驥才先生的郵政情 269
美中不足 273
孫榮剛和他的《百家“信”》 275
喜相逢 278
第102個“信”字 280
天津郵政博物館周歲封感懷 282
博物館之“日”與“夜” 283
津沽驛站 285
鎮以驛名郵伴鎮興 293
雞鳴古驛行 295
高郵尋郵 398
陽關三疊 302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304
附錄 307
仇潤喜 津門說信人(焦冰雕) 307
後記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