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犯罪心理》講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下屬的行為分析部(BAU)中的一支心理側寫隊伍的探案經歷。BAU地處維吉尼亞州的匡提科,是FBI的國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的一部分。與其他模式化的犯罪類戲劇專注於罪案不同的是,該劇將故事的焦點集中在罪犯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狀態上。小組中行為分析人員(簡稱“側寫員”)運用心理分析、地理側寫等方法,破獲了一系列棘手的案情。該劇除了包含美國司法制度等相關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各種心理學領域的知識。本劇充分表現出人性的黑暗和矛盾面,黑色的題材下描述著一個個令人或悲傷、或震驚、或恐懼、或溫馨、或感人的故事;同時本劇的案件設定針對時下需要民眾提高警惕的安全問題,對市民的安全教育有很大幫助。因其單元劇的特點,每集劇情獨立,觀眾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和趣味。
分集劇情
S1E1極端分子在西雅圖,這四個月以來已經有四位婦女被殺害。BAU必須在出現下一個受害者之前制止犯罪。因波士頓爆炸事件而遭受心理創傷的BAU頂尖首席行為分析人員JasonGideon帶同他在大學招募的23歲天才博士SpencerReid再次出山,帶領一隊心理分析高手偵破此案。兇手被稱為“西雅圖絞殺手”,此次他以轉讓二手車為誘餌,並且擁有一位可以受制於他的高智商軍師。結案之後,Gideon遇上了“小徑殺手”……
S1E2強迫症
Gideon引誘“小徑殺手”進了自己的圈套,“小徑殺手”很快失手被擒。BAU接到縱火報案,兇手被證實跟多起縱火案有關。調查員們經過分析,發現該起案件的罪犯在性別與行兇目的上都不同於常理。按照兇手的行為方式,調查組再現了兇手的行兇方式,進一步找到了破案的方向……
S1E3不會再傻了
曾經在波士頓爆炸事件中誤信兇手的承諾,以至於失去了六名調查員。Morgan是小組裡唯一有槍管局背景的成員,因此出現炸彈案件時,還原與分析炸彈碎片的任務便毋庸置疑的落在了他的頭上。剛剛治癒心理創傷的Gideon將要再次面對連環炸彈投放案。組員們擔心Gideon的心理承受力,而Gideon要做到的,就是決不能讓悲劇重演……
S1E4顯而易見
行為分析小組接手了一樁神秘殘忍的連環殺人案,兇手在殺害一系列富裕家庭女主人之後,習慣將受害者的雙眼貼上得很開,故得名“湯姆”殺手。Reid的24歲生日派對也因此案而被迫中止,但是由於Reid的出色發揮,兇手順利落網。結案後,Gideon送給Reid兩張VIP球票,鼓勵他約會JJ。
S1E5破碎的鏡子
一個色情狂對綁架了一對雙胞胎姐妹。作為分析組中唯一的女性。Elle遭遇過性侵犯,也因此致力於相關方面的調查和研究。按她的話說:我打擊的罪犯,他們的目標都是女性和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對於女性和兒童受害者,Elle的觀察極為敏銳,感同身受所以可以很快與之溝通她的,智慧和敏捷身手使得罪犯最終伏法。S1E6遠距離狙擊手
Reid的槍擊測試未通過,不得不被撤銷配槍,他非常沮喪。而此時,伊利諾州的Franklin公園裡,看似平和寧靜的下午被躲在暗處向人們射擊的兇手打破。這是次地區第三起槍擊事件,BAU分析兇手為L.D.S.K(即遠距離狙擊手),沒有目擊者,沒有完整的證物。通過調查,大家發現殺手是躲在車裡襲擊受害者的,在襲擊後迅速就離開了。Garcia通過電腦分析發現幾次襲擊都是以醫院為圓心展開的。Reid和Hotch前往醫院調查時被兇手威脅,但Reid沒有配槍。情急之際,Hotch假裝痛打Reid讓他有機會擊斃兇手,Reid一槍擊中兇手頭部。
S1E7老狐狸
去度假的Crawford一家四口,卻在幾天后被發現慘死在家裡的地下室。受害者的屍體被裝在度假用的袋子裡,其中父親的戒指也失蹤了。當地警察懷疑這是謀殺後自殺,而兇手是死去的父親。然而BAU則發現了另一起與Crawford家的慘案極其相似的另一起案件,並懷疑兇手是一名連環殺手。行動組通過對兇手行為的分析,發現他是失敗的婚姻造成的妄想症患者,並且在遭襲擊的家庭扮演若干天父親角色之後屠殺全家。儘管兇手有著讓人同情的悲慘過往,可是他手段的殘忍超乎想像……
S1E8天生殺手
在馬里蘭的巴爾的摩,退休夫婦William和HelenDeMarco被發現在自己家裡遇害,有目擊者稱曾看到一個年輕的白人男性慌張逃離犯罪現場。由於此案性質惡劣,又毫無頭緒,為此,當地警方只得向FBI求助。BAU接到任務後立刻趕往事發地點,並對犯罪現場做了詳細的調查。在回顧了案情後,BAU整合犯罪現場的線索,發現了兇手存在極端折磨和過度殺戮的跡象,經過分析後他們還推測出:可能還存在第三名受害者。果然,經過搜尋,他們在事發地附近又找到了被肢解的第三名受害者FreddyCondore的屍體……這使案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S1E9思維混亂
Elle坐在從埃爾帕索開往達拉斯的列車上,同行的有因酗酒而與父親關係緊張的Josh、懷孕決定打掉孩子的女子、正在遭受婚姻危機的男子,一切看似稀鬆平常。突然列車中途停止運行,警衛前來安慰大家。不料一名男子搶走了Elle的配槍並射殺了警衛;與此同時,BAU剛接到命令,要求查明有關TeddyBryar的案子。Teddy過去曾是一名物理學家,而現在卻患上了妄想症。當小組趕到列車上時,他們發現兇手劫持了Elle作為人質。在Teddy的臆想里,他自己名叫Leo,並且他的妄想世界中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奇特的聯繫。Reid靈機一動,提出要利用魔術爭取解救火車上的人質……
S1E10那些受歡迎的孩子們
維吉尼亞是一個富裕而平靜的典型美國小鎮。當地的高中生Adam在跑步時被害,警察在Adam的屍體不遠處又發現了另一具高度腐爛的屍體,屍體旁有奇怪的字元與圖案。BAU判斷為宗教儀式兇殺案。與Adam一同跑步的Cherish失蹤了。BAU號召當地人參加搜尋活動,他們相信兇手也會參與其中。兇手在BAU偵破過程中不斷提供偏離正軌的線索。面對狡猾的兇手,BAU首先要避免的就是走入歧途。Reid在加入BAU之後常發惡夢,無法睡眠。結案後,Gideon為Reid找到辦法。
演職員表
演員表
- 托馬斯·吉布森飾亞倫·霍奇納
- 簡介Aaron Hotchner(Hotch)
- 謝瑪·摩爾飾德瑞克·莫根
- 簡介Derek Morgan(Morgan)
- 馬修·格雷·古柏勒飾斯潘塞·瑞德
- 簡介Dr.Spencer Reid(Reid)
- 喬·曼特納飾大衛·羅西
- 簡介David Rossi(Rossi)
- A.J.庫克飾珍妮弗·讓熱
- 簡介Jennifer Jareau(JJ)
- 帕姬·布魯斯特飾艾米莉·普蘭蒂斯
- 簡介Emily Prentiss(Emily)
- 克里斯汀·范奈絲飾佩內洛普·加西亞
- 簡介Penelope Garcia(Garcia)
- 曼迪·帕廷金飾傑森·吉迪恩
- 簡介JasonGideon(Gideon)
- 蘿拉·格勞蒂尼飾艾爾·格林諾威
- 簡介Elle Greenaway(Elle)
- 梅塔·戈爾丁飾喬丹·托德
- 簡介Jordan Todd,第四季代班聯絡員
職員表
製作人 | 吉吉·科埃羅-班農、埃里卡·梅塞爾、馬克·戈登、格倫·克肖、愛德華·艾倫·伯內羅、狄波拉·斯佩拉 |
導演 | 格倫·克肖、費利克斯·恩里克斯·阿卡拉、愛德華·艾倫·伯內羅、約翰·E·加拉格爾、蓋伊·諾曼·比、羅布·斯佩拉、查爾斯·S·卡羅爾、查爾斯·海德、馬修·格雷·古柏勒 |
副導演(助理) | Brian'Coach' Rosett、安妮·卡羅爾、斯泰西·貝納威爾 |
編劇 | 傑夫·戴維斯、金佰利·A·哈里森、埃里卡·梅塞爾、愛德華·艾倫·伯內羅、克里斯·芒迪、西蒙·米倫、布林·弗雷澤 |
攝影 | 尼娜·吉爾貝蒂、吉米·希爾、法雷爾·列維、亞當·沃爾夫 |
配樂 | 馬克·曼西納、馬克·凡蒂尼、斯迪芬·凡蒂尼、斯科特·戈登 |
藝術指導 | 文森特·傑弗茲、維多利亞·拉斯金、亞當·羅 |
美術設計 | 維多利亞·拉斯金、亞當·羅、瓦娜·波格丹 |
服裝設計 | B.J.羅傑斯 |
角色介紹
- 亞倫·霍奇納演員托馬斯·吉布森
- 人物出生設定:1965年11月2日BAU小組主管,為人認真負責,公私分明,正直不阿。儘管作為BAU的行政領導,但他依然堅持讓更資深的Gideon來主導側寫工作,而自己只在行政與人員組織工作上體現主管的價值。在上級面前,Aaron能夠全力地保護組員,給組員最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在業務方面,他也是足夠勝任的,除了出色的側寫能力外,還擅長於審訊與談判,此外他還是一個神槍手。
- 德瑞克·莫根演員謝瑪·摩爾
- 人物出生設定:1973年6月6日Morgan的專長是角色扮演,他會在犯罪現場或者疑犯家中,從一個罪犯的角度去思考,重現罪犯的一舉一動,研究這些舉動背後的心理狀態。此外,他還是一個柔道黑帶選手,近身格鬥能力很強。其幽默風趣的迷人氣質使得英俊性感的他深受女性青睞。
- 斯潘塞·瑞德演員馬修·格雷·古柏勒
- 人物出生設定:1981年10月9日天才博士,擁有三個博士頭銜(分別是化學、數學以及工程學),還有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的學士學位,智商高達187,有超常清晰的記憶能力,每分鐘能閱讀兩萬字。但他的情商是如此之低,正如他的智商如此之高。即便如此,他也是整個分析組的寵兒,因為善良的他讓人不自覺的產生憐愛之情。
- 大衛·羅西演員喬·曼特納
- 人物出生設定:1956年5月9日義大利人,似乎對於足球,烹飪,黑手黨都是得心應手。(其專業課程:刑事司法)原是BAU的創始人之一,元老級人物,退休後著書演講,著作等身。由於一樁未完成的案子而耿耿於懷,後取代離開的Gideon,回到BAU發揮餘熱,並逐漸融入BAU這個大家庭中,與Hotch是前後輩的關係,因此劇中二人以名字稱呼對方。
- 珍妮弗·讓熱(JJ)演員A.J.庫克
- 部門對外聯絡官,同事都喊她“JJ”。JJ遇事沉著冷靜,正直勇敢,擅長與家屬溝通。作為小組的對外視窗,她的職責是檢閱各地警方送來的案件,從中挑選出最值得重視的案件來讓BAU作心理剖析,同時她也是小組與當地警方,媒體接觸互動的視窗,必要的時候她還會充當警方的新聞發言人。
- 艾米莉·普蘭蒂斯演員帕姬·布魯斯特
- 人物出生設定:1970年10月12日分析小組中Elle離開後於第二季第九集片尾新加入。Emily的父母是外交官,通曉多國語言,勇敢無畏,爽朗大方,不拘小節,心胸廣大,是個很理智很理性的女性。Emily沒進BAU前,曾臥底恐怖分子多伊爾身邊多時,在第六季與國際罪犯Doyle的生死搏鬥中,被多伊爾用木棒扎死;但Emily並沒有真正的死亡,只是做了一個假死的證據以暫時逃脫Doyle的追殺,從此退出BAU。第七季Emily回歸,於第七季最後再次離開BAU,在第200集(第九季第14集)中客串出現。
幕後花絮
節目片頭的畫面是真實的連環殺人兇手的照片,他們分別是約翰·韋恩·蓋西、查爾斯·曼森、理察·雷瓦·拉米雷斯(惡魔的首席門徒)、希爾多·卡辛斯基(大學航空炸彈怪客)、蒂莫西·麥克維、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和蘇珊·史密斯。該劇的片頭和片尾都會引用名人名言,以帶出本集的主要內容,並通常由每一集的重點主演來念。
《犯罪心理》的原定的劇名是《匡提科》(英文為“Quantico”),該試播版本在溫哥華拍攝。在《匡提科》的原始劇本中,JasonGideon曾被命名為JasonDonovan。
曼迪·帕廷金在《犯罪心理》和《死神喜歡我》中所塑造的角色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工作能力強、性格熱情、擅長廚藝,並且都對藝術情有獨鍾。
蘿拉·格勞蒂尼因為不喜歡在洛杉磯的生活,所以選擇在第二季離開了劇組。為了彌補空缺,劇組不得不創造出一個新角色EmilyPrentiss來接替她的工作。
馬修·格雷·古柏勒天生有黑眼圈,劇組的化妝師不得不用粉底把他的黑眼圈蓋掉。
第一季中Reid與Lila的初吻同樣也是馬修·格雷·古柏勒的螢屏初吻(女演員是馬修向劇組推薦的)。
克里斯汀·范奈絲是從第二季開始才被列入正式主演的名單的。
在第五季劇情中JJ因為需要生孩子而短暫離開,是因為演員A.J.庫克在現實生活中確實要生孩子了。
原本A.J.庫克和帕姬·布魯斯特第五季後都被解僱了。根據帕姬·布魯斯特的說法,CBS這樣做是為了省錢。雖然帕姬·布魯斯特依舊出演了第六季和第七季,但是帕姬·布魯斯特演完第七季後還是離開了劇組,原因是她不喜歡CBS給她的待遇。
因為扮演的角色Ashley不受觀眾歡迎,瑞秋·尼科爾斯在第六季結束後就退出了劇組。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類別 | 類型 | 獲獎者 |
---|---|---|---|---|---|
2012 | 第64屆 | 艾美獎 | 最佳替身動作編排 | 提名 | Tom Elliott |
2009 | 第61屆 | 最佳替身動作編排 | 提名 | Tom Elliott | |
2008 | 第60屆 | 最佳替身動作編排 | 提名 | Tom Elliott | |
2015 | 第41屆 | 人民選擇獎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2014 | 第40屆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
2013 | 第39屆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
2012 | 第38屆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
2011 | 第37屆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
2006 | 第32屆 | 最受歡迎罪案類劇集 | 提名 | 《犯罪心理》 | |
2006 | -- | ASCAP獎 | 最佳電視連續劇 | 獲獎 | 《犯罪心理》 |
2007 | 最佳電視連續劇 | 獲獎 | 《犯罪心理》 | ||
2008 | 最佳電視連續劇 | 獲獎 | 《犯罪心理》 |
幕後製作
BAU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部門,全名為“BehaviouralAnalysisUnit”,是FBI的行為分析部,過去叫BSU行為科學部。《犯罪心理》本身完全是根據真實的聯邦調查局行為分析科設計的。本劇創作的核心角色詹森·高登(JasonGedion),是基於真實的美國著名聯邦調查局側寫師JohnDouglas。但因為飾演該角色的演員曼迪·帕廷金在第三季初的退出,編劇們決定把電視劇的重心從主角轉移到罪犯,真正從罪犯的角度去敘述故事。
播出信息
季數 | 首集播出時間 | 末集播出時間 | 季數 | 首集播出時間 | 末集播出時間 |
---|---|---|---|---|---|
犯罪心理第一季 | 2005-09-22 | 2006-05-10 | 犯罪心理第六季 | 2010-09-22 | 2011-05-18 |
犯罪心理第二季 | 2006-09-20 | 2007-05-16 | 犯罪心理第七季 | 2011-09-21 | 2012-05-16 |
犯罪心理第三季 | 2007-09-26 | 2008-05-21 | 犯罪心理第八季 | 2012-09-26 | 2013-05-22 |
犯罪心理第四季 | 2008-09-24 | 2009-05-20 | 犯罪心理第九季 | 2013-09-25 | 2014-05-14 |
犯罪心理第五季 | 2009-09-23 | 2010-05-26 | 犯罪心理第十季 | 2014-10-01 | —— |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觀眾應該會喜歡這類劇集。畢竟CBS已經成為了頭號好劇推手,而《犯罪心理》也秉承了CBS優秀劇集的一貫水平。(《費城詢問報》評)《犯罪心理》完全扣住了高科技和數碼發達兩大現代元素,來進行犯罪案件的創作。偵緝劇的重點不再是如何完成頭腦風暴和心理推理,而且完全進入了科技分析時代。人類科技所能透視到的無窮現象成為了令人稱奇的重點。(搜狐網評)
該劇集對觀眾的智商要求比較高,如果不想動腦筋而從純欣賞的角度來看,《犯罪心理》會越看越寡淡。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一部滿足人們對變態殺人狂的獵奇心理的劇集,或者是單純的破案劇,應該從多層面來挖掘。心理探案劇一定會受到弗洛伊德的影響,《犯罪心理》便是成功的範例。它從行為來探測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潛意識和本能;它從心理入手,強調受害者的行為模式對於被害者的吸引,而後又對人性進行剖析,是很棒的一種偵探邏輯。(網易新聞評)
負面評價
《犯罪心理》借鑑了太多其他最近的熱門劇集,不論是從視覺風格、角色特徵還是通過心理學能力來破案的劇情。(《Variety綜藝》雜誌評)《犯罪心理》好像把批判性思維和超能力的概念搞混了,未免讓人覺得遺憾。(《PopMatters》雜誌評)
《犯罪心理》的創作幾乎沒有讓人看到創造性的能量;不僅如此,從它身上甚至能聞到一些過期的餘味,因為它根本就是用過去那些失敗的CBS電視劇的廢料拼湊而成。(《紐約每日新聞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