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小秘訣
利用然手皮下脂肪產生熱量以維持局部恆溫的原理來進行,因此,對於皮下脂肪越厚的人效果越好。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夏季塑身,操作很簡單。1把冰塊放進袋子,封好口。2先用雙手拍打冰敷的部位15~20下。
3將毛巾平攤在冰敷的位置,再將冰塊放在毛巾上。
4用保鮮膜抱起來加以固定。
醫療護理方法
適用於跌打損傷,與熱敷相結合效果更好前後有別…口訣看狀況
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縮、血循減少,因而降低組織新陳代謝率,抑制炎性反應,這對運動傷害或急性關節炎如痛風、退化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若能在第一時間使用,事半功倍。若錯過這時機,炎性反應已進行或如火如荼,要不要冰敷,須視臨床症狀決定,不是一味口訣式的“前三天冰敷、後三天熱敷”。
生理上,當溫度降至廿度時,骨胳肌的肌紡錘反射會受到抑制,肌肉張力減弱,痛覺神經傳導也會變慢或被阻斷(低到十度時),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應。另一方面,低溫會強化膠原纖維(肌腱、韌帶、軟骨等均屬之),使受傷的肌肉、肌腱傷害不後續擴大。
分次冰敷…別凍壞肌膚
醫界近年發現,急性關節炎時用冰敷降溫、降血循,除了遏阻炎性反應外,也比較能維持關節內的低氧恆定(相較於大氣的21%,關節內含氧量只5%),提供軟骨細胞較佳存活環境,免於輕易雕零。這項發現是否某種程度上就是抗氧化理論的延伸,是否因此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醫界已密切注意。
冰敷應分次做,間隔至少卅分鐘或更久,重要的是每次不超過十五至廿分鐘,冰太久會使局部血管過度收縮造成凍傷,甚至對周邊血管病變者,產生壞死,嚴重者須截肢。而關節部位的冰敷須以柔軟、內置碎冰塊攙水(各一半)的乳膠囊,輕輕覆蓋才能均勻降溫;切忌拿出冰凍層硬梆梆的冰袋,不僅無法有效冰敷,反而會在關節隆突處造成凍傷。
毒蛇咬傷時...冰敷法:有條件時,在綁紮的同時用冰塊敷於傷肢,使血管及淋巴管收縮,減慢蛇毒的吸收。也可將傷肢或傷指浸入4-7°C的冷水中,3-4小時後再改用冰袋冷敷,持續24-36小時即可,但局部降溫的同時要注意全身的保暖。
神奇熱敷…還能治失眠
熱敷則可使局部血循增加,有助移除肌肉疲勞所產生的乳酸堆積或炎性物質,因此也有消炎作用。溫熱使人身心怡暢、懶洋洋,肌膚舒展,因此,對慢性、長期的肌腱炎,像下背痛、頸肩症候群、過勞性肌腱炎、疲勞、局部酸痛、甚至失眠,都有相當緩解的效果。
熱敷不宜超過五十度,水傳熱遠較空氣佳且均勻。濕熱,像以熱毛巾、蓮蓬頭沖熱水或SPA、泡湯,比干熱,如電毯、暖暖包為佳,較能滲入深部,也較安全不會燙傷。
冷熱交替…扭傷最有效
一些運動傷害後久腫不消,像治療不當的足踝扭傷,可采“熱、冷交替式水療”;先泡38至四十五度熱水四至六分鐘,再立即浸在十至十五度冷水二至三分鐘,交替進行五次(最後一次是熱水),再綁上彈性繃帶,每天做個兩三回,大都兩周內就可見效。雖然,冰敷、熱敷都是居家生活就可DIY的基本治療,但該冰敷還是熱敷?怎么做?還是先諮詢一下醫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