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指出,低收入就業“漂族”集中於中國的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最多。
這些“漂族”主要來自於農民和農民工家庭,城市的弱勢群體,退休、離退休人員,待就業人員的家庭,他們來自的地區主要還是地級市以下的家庭。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袁本濤提出建議,下一步應把研究生研究納入進來,因為每年畢業的研究生有好幾十萬,實際上很多研究生也無法就業,也成為“漂族”的一員。
收入
就業藍皮書指出:在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月薪處在就業城市同屆大學畢業生薪資的最低25%的人群劃分為低收入人群。就業弱勢群體包括低收入的就業全漂族(含低收入的半就業全漂族)、低收入的就業半漂族、失業半漂族。並以“就業漂族”來指代“就業全漂族”和“就業半漂族”。
2009屆大學畢業生低收入就業漂族畢業半年後的月薪(低收入就業全漂族為1240元,低收入就業半漂族為1129元)相當於同屆畢業生全國平均月薪(2129元)的約一半,其畢業半年內離職率(低收入就業全漂族為46%,低收入就業半漂族為51%)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8%),專業對口率(低收入就業全漂族為55%,低收入就業半漂族為58%)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2%),比較多地集中在銷售類職業,較高比例受僱於民營企業和小企業。
類別
1、“就業全漂族”是指讀書(大學所在地)和家鄉(生源地)都不在就業地;
2、“半就業全漂”是指從事半職工作,即平均每周工作20小時到31小時,並且讀書(大學所在地)和家鄉(生源地)都不在就業地;
3、“就業半漂族”是指家鄉不在就業地但讀書在就業地;“失業半漂族”是指家鄉在地級城市或以下,讀書在直轄市或副省級城市,而目前失業。
成因
1、大城市的吸引力。根據社會學家芒福德的觀點,大城市就像是一個磁體,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人才和各種資源匯集到一起,特別是大城市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
2、中國就業形勢的變化。中國社會正經歷城市化、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市場轉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結構性因素的變化。
3、中國就業政策的調整。一方面驟然嚴峻的就業形勢,使有一部分學生不得不待在大城市尋找考研深造或其他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國家就業政策,也為一部分人繼續留在大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4、高等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差異。近年來,社會對大學生需求的增長速度並沒有趕上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而對能夠作為初級工人、高中和職專畢業生的需求卻有增無減。這說明,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大量接受了大學教育而沒有一技之長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尷尬局面。
關於漂一族
北漂族
北漂族,是指某一人群或一類人。北漂即來自四面八方的來北京從業的人,在北京沒有北京戶口沒有房子,以租房為主,給人以漂來漂去居無定所的感覺,這一群人被稱為“北漂族”。其中有高學歷、高收入者;也有低學歷,低收入者;甚至農民工兄弟。關鍵一個字“漂”,漂泊、居無定所的意思,北漂是一種現象,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大潮引起的人口流動。
滬漂族
滬漂族,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上海戶口,正在找工作或者工作狀態不穩定的年輕群體。“滬漂族”成為繼“北漂族”之後的又一個流行名詞。
校漂族
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學畢業後因各種原因仍然滯留在學校周圍的人群。他(她)們生活在曾經熟悉的環境中,不願踏入社會就業的漂流在原來就讀的校園以期達到自己理想目標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