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武昌區徐東路七星四季花園小區業主在圍牆旁開闢荒地種菜甚至養豬,污染小區環境。小區內的鳥語花香和圍牆外的雞鳴狗吠形成極大的反差。這片菜地寬約兩三米、長達數十米,兩個搭好的棚子內分別養著豬和雞。離菜地還有幾十米遠,濃烈的臭味便撲面而來,不少行人都面露難色,掩鼻而行。有記者在三鎮走訪了鵬程花園、得勝橋馬道門、滙豐家園、台北二村等多個新老小區,均發現有不少市民在小區空地或樓頂種菜的現象。
上班族也加入其中
71歲吳爹爹家住武昌積玉橋馬道門12號802室。10多年前,他就在樓頂開荒了20多平方米,種起了蔬菜。在地里,吳爹爹種起了扁豆、南瓜、白菜、蔥、辣椒等各類蔬菜。與吳爹爹相似,家住漢口台北二村63號的黃費君爹爹家住7樓,他今年73歲,已退休幾十年了。由於是幾十年的水泥板房,房子隔熱效果很差,雖然他做了隔熱層,但是夏天仍熱得像蒸籠一樣。2006年,他請親戚從蔡甸區拉回一車泥土,在屋頂建起了約百餘平方米的菜地,種起了各類蔬菜。黃爹爹說,種菜不但鍛鍊了身體,還可以為生活增添樂趣。
除了一些退休的老人外,也有不少的上班族加入“都市種養族”的行列。在滙豐家園,記者了解到,為了讓自己不遠離鄉土生活,多一些生活體驗,一對上班青年夫妻也在11樓樓頂搭起了葡萄架,建起菜園,種起了各類蔬菜。
辯論
可以理解vs不能忍受
小區種菜引發了居民愛恨“相對論”:一些人覺得無所謂,而另一些人對此卻頗有微詞。在有種菜現象的小區,記者採訪了約20多位居民。大部分人認為,如果種菜,不影響小區整體環境,不污染空氣和影響小區其他居民生活,此舉可以理解。
但也有部分反對業主認為,不管這些“菜農”是否影響小區環境,這些菜農占用公共花壇、屋頂以及空地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說法
律師:私占小區公用空間不合法
孫律師說,根據《民法通則》、《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規定,小區內土地和樓頂的空地均歸屬全體業主所有,每個業主都有使用的權利,任何人若將公共空間據為己有,就是對其他業主權利的一種侵犯。由此看來,若要在空地上種菜,必須經過業主委員會的同意,否則即是違法行為。
孫律師認為,若私自占用公共空間,有業主委員會的小區,應由業主委員會出面制止。沒有業主委員會有物業的,物業公司應該制止。業主也可以向當地房管和城管部門反映情況。
專家:應給“都市菜農”更多包容
張原,武漢市農業局退休幹部、教授級高級農藝師、武漢市“屋頂農業開發”科技攻關項目首席專家。
近年來,她一直在從事屋頂農業的研究項目。她介紹,從無數次的試驗和研究表明,小區屋頂、陽台等空間是適宜種植蔬菜的。她介紹,一般情況下,樓層、陽台每平方米可承重300公斤,而20多厘米含水土壤每平方米重量不會超過150公斤,樓面經防水處理後,就可以種菜。可種蔬菜品種有100多個,如豆角、茄子、瓜類、葉菜等。
張原說,城市菜農得到包容的前提是採用科學的方法種植,以不影響其他業主的生活,並需得到其他業主許可。她認為,小區特別是屋頂種菜,有幾點好處:首先,可以起到綠化和美化作用;同時,也有助於穩定“菜籃子”供應。一個10平方米的屋頂空間,就可以解決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買菜需求。她說,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都市人,已體會不到鄉土生活帶來的快樂。如今,小區里不斷湧現的“都市菜農”,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