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不說了,我忒忙”,這是電影《夜店》里高警官的口頭禪,身邊,更多的白領們也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不管是真忙還是假忙,彼此一見面,開口就嘆“最近特別忙”。
在現代的許多白領熱衷於在網上相互交流偷懶的絕招之際,老闆們也不甘被動,果斷出手。一個名為《“裝忙族”偷懶招數大曝光》的帖子被發布在各大論壇的重點關注區,帖子詳盡地介紹了眼下“裝忙族”在工作期間最常使用的偷懶招數。
該帖迅速引起了熱議,來自員工陣營和老闆陣營的回覆帖競相跟上:員工們不斷豐富著辦公室偷懶的手段,並據此為指導攻略;老闆們則一直添加著揭穿辦公室偷懶行為的心得,以此為打擊藍本。
手段方法
1、同時開著QQ跟寫字板,靈活切換視窗,假裝寫文案其實是聊天。
2、借上廁所、倒開水等機會離開辦公區域忙裡偷閒。
3、打開網頁,把小說內容複製到word上,讓其混雜在檔案中,慢慢看。
4、把開著帖子的瀏覽器縮小到一個小視窗,慢慢拖著看,隨時可以根據老闆的位置最小化或關閉。
5、看其他網頁時眉頭緊縮,即使看到好笑處也保持嚴肅表情,貌似一直在認真工作。
6、開著excel視窗玩flash小遊戲。
7、接到電話一邊“您好,是是是,您請講……”一邊閃到無人區域放鬆一會兒。
8、用公司電話打給老友假裝約客戶:“××總你好,請問今晚是否有時間……”然後趁機嘮會兒閒嗑。
9、玩帶禁止功能的SNS遊戲,老闆來了立刻禁止。
其他招數
1、公文袋與檔案夾能堆多高就堆多高,讓別人知道有多少事在等著你處理
2、在四周貼滿便利貼,讓人覺得你有上百件事需要備忘
3、桌上放個時鐘,可當表演道具,例如你可以突然抬起頭看著時鐘驚訝地嘆氣,然後繼續低頭MSN
4、檔案最好多到讓抽屜合不起來
5、放件小外套可讓人覺得你熬夜加班時需要保暖(放睡袋效果更好)
6、偶爾可放些沒吃完的食物在四周,讓人覺得你連好好把飯吃完的時間都沒有
7、桌上可放些維他命或是藥丸,讓人覺得你要靠這些才能維持你的生命
8、攤開的書,切記一定要與工作有關,至於要攤開在哪一頁就沒差了,也可以適度地在上面畫些紅線
9、可以將蠻牛等提神飲料空瓶放在垃圾桶,但位置要讓路過的人能看得到
10、放點簡單的盥洗用具,可以增加熬夜加班的錯覺
社會調查
對於為什麼要裝忙,有調查顯示結果真實可信,為了飯碗與面子,多數人選擇了偽裝,硬是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哪怕在家人面前也硬著頭皮將假戲演到底。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裝忙之後,處處謹小慎微,唯恐露出了馬腳,難怪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活的真累”。
與裝忙相對應的還有裝闊、裝傻,這幾乎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大通病。為了顯擺,某些人在外裝出大款的樣子,出手闊綽,儼然高消費群體中的一員,而在家很可能喝著醬油湯吃著蘿蔔乾飯,如此行為源於怕被人看不起。至於裝傻,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太鋒芒畢露,就會受到排擠,領導也未必喜歡。更有一些人,裝出一副窮樣子,之所以與眾不同,蓋因錢財來路不明,整天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
催生原因
衝刺到了年末,許多奔忙了一年的職場白領,不免在年終表現出倦怠和鬆懈情緒。而另一種截然相反的年終態度卻是意味深長:一些在平日表現平平甚至較為懶散的白領,年關將至之時卻是格外勤快。
對此,前程無憂職業顧問樂天分析稱,就像直觀視覺上人們總是習慣“遠小近大”的情況一樣,表現在職場中,下半年的表現往往要比上半年更重要,所以年終階段做出的成績往往在年終會被老闆們所記住並加以放大,這就是“近景效應”。對於更多的職場人而言,“近景效應”更值得提倡的方面是:千萬不要讓糟糕的年終表現給你的全年評定減分,虎頭蛇尾要不得。
媒體評論
都市中真忙的人,往往是能力到了一定程度,職位有了一定高度,“有頭有臉有能力”。這樣的人,需要他最後定奪的事情多,自然也就忙了。這些真忙的人,正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追求的目標。忙人即便是偶有不忙的時候,也會裝忙。跟他見面,必定需要提前預約,跟你見面也會偶有遲到,這方能顯示出其“身份不同、時間寶貴”。
如今,社會上“裝忙族”中,有不少人都是為了“臉面”而裝忙,“閒人多半沒出息。而且,裝忙還能給不了解內情的人一種錯覺:這人一定肩負重任,在單位發展不錯。”幾句話就能讓人有此認識,何樂而不為?當然,除言語間為“臉面”裝忙外,也不乏出於各種目的而成為“裝忙族”的人。
專家建議
員工與老闆、丈夫和妻子、朋友和朋友之間的“鬥爭”,猶如高手過招,需要智勇雙全,多備些經典招數來巧妙偽裝。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裝忙族也必有被識破的時候,因此建議,除非必要,請勿裝忙。
以上種種已形成了社會大氣候,要改變這種頑疾,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呼喚真善美的到來,如果每個人都摘下面具,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做人,那么現代文明社會就會指日可待。
盤點職場中的新族群
社會經濟變遷,職場中各種“族群”也越來越多。因為這些“族群”,我們的職場顯得豐富多樣;這一年,也因為這些“族群”,我們的職場分外鮮活。職場中每一年都有新的“族群”出現,每一個職場人都有可能成為“族員”。你是哪個“族群”的“組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