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族老人

漂族老人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選擇離鄉在外地工作。父母老人擔心孩子在外生活無人照顧,或者是照看下一代小孩,加上自己日趨年邁,為了和子女團聚,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也加入了他們,成為了流動人口的一員。於是孩子在外闖明天,父母跟著“漂”餘年,這個越來越龐大的異地老年人群體被稱為“漂族老人”。

基本信息

由來

漂族老人漂族老人

為了與晚輩們團聚,為了助落腳他鄉的子女一臂之力,很多老人隨著子女加入了流動人口的行列。這個越來越龐大的異地老年人群體被稱作“漂族老人”。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老人很難融入異鄉生活,難以安享晚年幸福。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4億,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10。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大、城市化的發展,“漂族老人”在這一數據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關注“漂族老人”,指導和幫助他們解決異鄉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社會問題

語言不通交流困難

由於不太適應在廣州的生活,日前孫奶奶又回到了長沙市鴻銘小區自己的家。孫奶奶的兒子、媳婦都在廣州工作,身在長沙的她常常掛念晚輩,她很想跟兒子一家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還可以照看孫子。但近兩年來,她每次去廣州住上三五個月,就要回家住一段時間。“不是兒子、媳婦不孝順,主要是語言不通,太寂寞,悶得慌。”孫奶奶說。在廣州,身為雙峰人的她聽不懂廣東話,當地的人也聽不懂她的“雙峰國語”。

“這些‘漂族老人’,或多或少在情感、心理上存在問題。”湖南第一師範心理學教授丁立平指出,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對個體(尤其是老人)的獨立性要求不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加速,對個體獨立性的要求逐漸加強,這對中青年影響不大,但許多老人不適應。“漂族老人”放棄了家鄉熟悉的社交關係,面對陌生的環境,心理上一時無法適應。如果他們無法自我調節,心理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心靈孤寂的老人是很難感受到生活幸福的,因此,丁教授建議“漂族老人”首先在主觀態度上要善於學習,多讀書、多看報、多看電視,豐富自己的生活;其次在實際行動上要敢於主動與人交流,以一兩個熟人帶動,逐漸擴大交往範圍,以解決孤獨、寂寞的問題;再次在心理上要主動面對新環境,不要自我封閉,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人際關係是互動的,越自我封閉,別人就越不願與之交往。

戶口歧視梗阻心中

一提起在異鄉生活的話題,家住長沙市樹木嶺社區的陳爺爺感觸頗深,他說:“在異鄉生活,你沒有當地戶口,就注定你永遠是個外地人,很難找到歸屬感。”

“戶口歧視”幾乎成為所有“漂族老人”難以釋懷的心結,使他們很難享受到暫住地的一些服務,因此他們難以找到歸屬感。

中南大學社會學系蕭鐵肩教授認為,按現有體制,老年人醫療、福利等政策都是地區性的,流動人口很難享有暫住地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流動人口呈增加趨勢,對流入地福利保障、社區工作、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蕭教授建議,政府應加快完善對老年人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的統籌政策,為流動老年人創造更多方便。尤其在社區和街道層面,對外來老年人與本地老人應一視同仁,為他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提供切實的服務。

醫療報銷要回當地

中國醫保是區域性的,也就是各省區市各自為政,而且多是在指定醫院就醫才能報銷醫療費。如果想在其他醫院就醫,除了特殊情況經單位批准外,恐怕都得自費。一些城市雖然出台了醫保異地安置政策,但辦理手續很麻煩。
異地住院要回原居住地辦理申請手續和報銷,是“漂族老人”們最煩心的事。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主任謝新吾認為,針對醫療保險費用異地報銷問題,目前各地主要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老年人在居住地看病就醫後,由原來醫保的管理地區定期報銷;另一種是醫保管理地區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對異地安置較集中的地區,委託當地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代管。由於各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國家不會有統一的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只有一個指導性的安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