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洞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東北部,東與深圳市龍崗區交界,南與塘瀝村相鄰,西與竹塘村相連,北與清溪鎮三中村接壤。面積1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東深二線公路開通後,村道四通八達.到深圳市中心25公里,距東莞市區約50公里。
黃洞村委會下轄嶺南村、田心村、榕樹廈村、洪屋圍村、和南門山村5個村民小組至2005年底,全村戶藉人口計629戶,2,233人,外來暫住人口有1萬多人,村藉華僑華人和港台同胞分布在18個國家與地區,約7,000多人。
黃洞立村最早有曾居住在周屋、肖屋、田心圍、白石坑等周、肖、徐、卓姓人。(在清乾隆年間先後分別遷出)後有,何、劉、張、謝、鄭、蔡、曾、沈、林、彭、洪、黃、陳等姓氏於明末清代,相繼遷入。在歷史上,黃洞村的地理位置較為封閉,受外來影響較小,客家文化保存得較為完好,客家人的民俗、傳統習慣等得到較好的沿襲。村內尚存建於清朝末期和民國時期的碉樓15座,以及眾多風格獨特的客家風情民居,特別是田心村小組的新圍牆客家風情民居片保留的非常完整,建村立圍時背山面水的風水格局基本上沒有破壞,周邊環境的田園風光景色優美。
黃洞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雨量充沛,村民以農業生產為生,傳統的農業經濟是種植水稻、輔以種植甘蔗、花生等經濟作物,飼養牛、豬、狗、“三鳥”及種果樹、松林、竹木等植物。
據回龍庵《義建崇烈堂》等碑文和何、鄭、蔡、曾、劉等姓氏《族譜》考證,憑著勤勞、勇敢和智慧的黃洞村客家人前輩,是應朝庭“招耕”而至。正如序文所述:“國朝鼎盛之初世路險波前民逃散田蘆半就荒矣”,先民蒙霜披露,艱難創業,發展到清代末年,社會動盪,兵匪盜賊橫行,為求生存,黃洞許多青壯年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謀生,由此成為華僑較集中的鄉村之一。黃洞有十五座碉,三百多間僑房見證了華僑愛國愛家之心。僑領黃戊松於1998年,乘陪同牙買加總督“北京游”之行,一同前來田心村參觀。體現了黃洞僑領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成為一件盛事。
黃洞村民在幾百年的社會歷史變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在抗日戰爭年代,就有蔡偉樞、張扶、洪濤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張文風、陳文平等共產黨人組織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的鬥爭,有一批先進青年自覺投身革命,參加“東縱”和“邊縱”部隊。為革命鬥爭歷史譜寫了新篇章。
建國後,黃洞村民僅有2500畝土地及1萬多畝山林。為發展生產,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主要經濟收入靠農業。國家計畫經濟時期,保質保量完成糧、油、糖徵購任務。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洞由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的工業生產轉型。1979年12月引進了第一家港商開辦的“三來一補”企業——黃洞毛織廠,1980年正式投產,年底為黃洞集體增加了10多萬元收入,1988——2000年先後發展了採用集體土地建房出租、有償租賃土地給外商建廠的形式,大鵬、星光、新南通、捷高、曉視、快捷、華星等40多間外資廠相繼進駐。村收入達50萬美元。
築巢引鳳,三來一補,三資企業的引進,外來工的驟增,不僅繁榮了黃洞村,更加改善了村民生活,自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共建樓房400多座,完善了學校,興辦了醫院,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住上了新樓房,近100戶人家擁有了小汽車,生活蒸蒸日上。
2004年黃洞村委會成立了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盈利共享,風險共擔”,先提後用,按股分紅的分配原則,農民變股民,確保了失去土地農民的利益,到2005年,股民每年不低於1000元。隨著農村城市化的發展,黃洞的農耕時代基本結束,種養的小農經濟已被現代工業、商業經濟所取代。黃洞黨支部和村委會幹部正邁出矯健的步閥,以頑強拼搏精神,帶領全體村民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為創建一個富裕、和諧的新黃洞而努力。
無人敢入的黃洞,待解的謎團
地名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記憶,它是人類文明的活化石。黃洞這個地名又蘊含著什麼樣的歷史文化背景呢?
記者在《淇縣地名漫話》一書中並未見到有關黃洞村的介紹。問及村名的來歷,89歲的李習全老人說,村裡有個洞叫黃洞,也叫黃家洞,從他記事到現在也沒有人敢進去一探情況。村北邊玉皇頂上的古碑記載黃洞村從前叫黃家洞村,可是李習全說,村里從來沒有一家姓黃的。
玉皇頂緊靠村北邊,是一座孤兀突起的山峰。站在村里看玉皇頂,它與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比起來就像個性格孤僻的孩子一樣,很不合群。
玉皇頂上有座古廟名為玉皇廟,廟裡現存明、清時代的古碑數通。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的《皇家洞萬田山碑記》告訴我們,玉皇頂原名萬田山,黃洞村在那時叫皇家洞村。萬田山上建起玉皇廟之後便成為當地主要的道教活動場所。
到了清康熙三年(1664年),所立碑刻《皇家洞玉皇頂新創天仙聖母行宮序》中說明,萬田山在當時已更名為玉皇頂。民國七年(1918年)的一通碑刻又告訴我們,那個時候皇家洞已經改稱為黃家洞了。
從清康熙年間遺存下來的一通古碑可知,黃洞村一帶從前的綠山秀水猶如人間仙境:“右衛淇園北,環西皆山,環東皆泉。崔巍俊雅,淵源秀爽。噫!山水空濛之間,雲樹蒼茫之際,豈庸流俗士所與也哉!雖然山厥高矣,有仙則名,水厥深矣,有龍則靈。此真仙境也,龍宮也!兼考前代,有玉皇寶殿坐於斯,三公列於斯,四輔環於斯,文昌佐於斯,斯所以善地也。”
黃洞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玉皇頂的後面和左右兩面是連成一體的高山,南面則地勢平緩,視野相對開闊,玉皇頂位於其中,就像玉皇大帝面朝南坐在龍椅上。因此,人們把原來的萬田山稱作玉皇頂,村里一個神秘的古洞也被稱作皇家洞。隨著時間的推移,村名皇家洞演變成了黃家洞,後來又演變為黃洞。不過,現在還有人習慣地稱黃洞村為黃家洞村。此種說法可能與明萬曆十八年立在玉皇頂上的碑刻有關,碑上詩云:“莫說桃源地境仙,衛郡汲淇有黃川。玉皇穩坐萬田頂,永護山林保民安。”這些年來經常有人來到黃洞村尋找歷史悠久的黃洞,其中有許多人是戶外運動愛好者。但當他們得知多年來未曾有人進過這個洞後,也都不敢貿然進洞,只得打消了進洞觀光的念頭,遺憾地離開了。
後大寺是黃洞村的一座古寺,黃洞的洞口就位於寺內佛爺大殿中老佛爺塑像的座位下面。如今,斷了香火已經破敗的後大寺被圈在黃洞國小的校園內,佛爺大殿尚存,但老佛爺塑像已被拆除,其座位下面的洞口則被一塊青石板嚴嚴實實地蓋著。
李習全老人說,老佛爺坐在了洞口上,大家都說這個洞很神秘,他今年89歲了也沒見有誰進過這個洞。李習全在小時候聽老輩人說,黃洞是後大寺的和尚在緊急情況下逃生的秘密通道,從老佛爺下面的洞口進去向北可一直通到4公里外的黃洞鄉柳林村和尚灘自然村。在以前兵荒馬亂的年代,和尚灘自然村的人曾看到後大寺的和尚從洞裡鑽到他們那邊的荒灘上,就把那個地方起名為和尚灘。
村幹部牛四海說,當年的和尚選擇在有洞的地方修建佛爺大殿,又讓老佛爺坐在洞口上,說明這個洞不同一般。村裡有人想解開這個謎,可是洞太深,至今沒有人敢進去。“如果有專業勘探人員對黃洞進行考察,也許能解開這個謎。”牛四海說。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往往可以揭示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地名,通常蘊含著一個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地理文化和質樸的鄉土文化。
問及黃洞村村名的來歷時,有村民告訴記者,古碑上記載著黃洞村原名黃家洞村,但奇怪的是,村里歷來沒有一戶姓黃的。而所謂的黃洞(又稱黃家洞)位於村里一座古寺的佛爺大殿內,洞口就在老佛爺的座位下面,傳說它是和尚遇到緊急情況時逃生的秘密通道。多年來,人們一直想進洞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商業環境
三資企業
三資企業是黃洞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為三資)。
黃洞村2005年全村有香港、台商投資三資企業3間,經營範圍有眼鏡製造、電子、金屬加工、制表等。
東莞市曉視眼鏡製造廠有限公司工業區
東莞市曉視眼鏡製造廠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五年,是經東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作企業,總投資為五千三百萬港元。公司設東莞市鳳崗鎮黃洞村。
公司總占地面積為1800平方米,廠房建築面積為9820平方米,現有員工1500人。公司以生產及銷售高檔眼鏡架和太陽眼鏡為主,遠銷歐美市場。公司經過十年的發展,現月生產能力達25萬副,年總產值超過6600萬元公司於1999年成立工會組織,2005年成立企業黨支部,是鳳崗鎮最早成立工會的企業之一。1997年獲香港優質產品標誌局授予產品優質標誌(HKQ—MARK)榮譽,並先後榮獲東莞市“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先進企業”、“誠信納稅戶”等稱號。
民營企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外資競爭力、逐漸減弱,一些香港的大型公司因在港生產成本較高,一部分訂單遷到內地做,把生產設備也轉移到內地,分到內地的民營企業來完成。另外原在外資廠的國內技術人員經過十年的打工,學到技術,懂得了市場運作規律等知識,也知道民營企業的靈活性,無需進出口契約,於是就積極籌集資金,自已開辦作坊工廠……。黃洞村委領導逐步認識到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它即推動民間投資,又活躍了市場,解決就業,增加稅收,加快村的工業發展的新生力量,為了推動經濟增長,村委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二)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