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鰲鎮位於新會市東南部邊緣,地處西江下游磨刀門水道沖積而成的一個江心島(大鰲島和大嶼島),東鄰中山市橫欄鎮,南望珠海市六鄉鎮,西接新會市睦洲鎮,北近江門市外海鎮。大鰲鎮屬於低沙田地區,全境無山,一覽平原,河網交錯,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四面環水,交通便利,投資環境優越,是著名的水鄉城鎮。
地理
大鰲鎮位於新會東部,四面環水,是西江下游一個江心島。東隔西江和中山市橫欄鎮、板芙鎮和大涌鎮相望,南隔西江和斗門區蓮洲鎮相望,西隔西江與江海區外海街道和睦洲鎮相望。歷史
大鰲之地古為淺海,明初逐漸成陸地,到了明末,因地形狀似“鰲魚”,故名“大鰲”。清朝時,大鰲島西部屬潮居都管轄,東部由香山縣管轄。1931年至1951年分屬新會縣第八區和中山縣,1951年10月從第八區分出屬第九區。1955年改屬睦洲區,1958年10月屬睦洲公社管轄,1961年大鰲島從睦洲公社分出成立大鰲公社,1964年5月,中山管轄的大鰲島東部回歸新會。自此,大鰲全島復歸新會管轄。1984年改為大鰲區,1987年改為鎮至今。
大鰲鎮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素有“新會糧倉”和“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鎮面積52.5平方公里,人口3.26萬人,下轄19個村委員和1個居委會。農業盛產優質稻、優質水產、甘蔗、生豬、三鳥,“三高”農業發達。傳統產品有香蕉、蓮藕、茨菇、田螺、河鮮、黃沙蜆等,是省、地、市(縣)三級農村科學技術培訓基地,被評為全國農村農業科普先進集體。
改革開放以來,大鰲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工業興鎮、強鎮富民”的發展戰略,使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近年工業生產規模逐步發展壯大,引進了新會中集貨櫃有限公司、新會中集貨櫃木地板有限公司等一批工業龍頭企業,帶動了經濟、文化、科技迅猛發展。同時,全鎮個體、民營企業發展形成了化工、軋鋼、塑膠等行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後勁。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有110千伏變電站,開通萬門程控電話,實現了電話鎮達標。全鎮普及了自來水。學校、幼稚園、醫療衛生和文化娛樂設施完善。鎮村建設規劃有序,環境優雅。
熱情好客的大鰲人民,歡迎國內外客商、海內外鄉親前來投資辦實業,共創文明富庶的美好明天。
行政區劃
下轄1社區17村
社區:大鰲鎮社區
村:新一村、百頃村、南沙村、深滘村、新地村、拾圍村、三十六頃村、大鰲村、三村、大鰲尾村、沙頭村、東升村、東風村、東衛村、安生村、大八頃村、新聯村
交通
大鰲鎮四面環水,是新會乃至珠三角地區唯一沒有通橋而靠渡船過江的鎮。
[編輯] 主要公路
新中公路(533縣道)
公共運輸
巴士
15 東侯↔大鰲
112 大鰲↔江門新車站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