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族譜載,始祖楊氏由閩入粵,身職列員外郎。原配謝氏產下三子,繼娶羅氏傳二子,其時羅氏的為人妒忌,謝氏亡時,兄弟三人尚未娶室,恆為繼母所罪,被迫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遠離故地,搬遷梅崗赤崎頭寄居他姓之籬下,並在村中的翁員外家當長工,後翁員外許下村前之地,給長廣、庚乙2人耕耘,為尋求獨立生存,三弟綿延獨移北厝,自此兄弟毗鄰而處,苦心創業。1640年劉公顯揭竿而起,長廣之子楊龍當為抗清廷,投奔九軍。翁員外聞悉,即勾結了清廷潮州總兵郝尚久,派官兵捕獲龍當,在押解途中,龍當機智逃脫,潛回九軍駐地。事後,九軍剿捕翁員外,此時,龍當才回歸故里,重建家園,安居樂業。甲寅亂,富敗窮立,楊氏振興。
昔年有經商源地“北洋圩場”,清朝貢生楊開業寫下對聯:“逢一四七為圩期舟車鹹集,分上中下之貨品童叟無欺”。該村楊世瑞,是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第一任縣長,曾任中國駐越南大使參贊。
特產
著名的“古山二號”龍眼發源於雲路鎮北洋村,“古二”母株屹立於北洋村古山上。“古山二號”龍眼果品在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為發揮名牌效應,使“古山二號”龍眼這一名牌產品成為帶動農民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拳頭產品。
菊花糕是潮汕名糕點之一,有“糜飯食會飽,菊花糕孬巧”的俗語。最出名的為揭陽“北洋成順菊花糕”和大埔菊花糕。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工序嚴謹,用料考究,以比重適當的白糖、飴糖、薯粉、糯米粉、菜油、菊花蜜或菊花精為原料,經過蒸炒、磨、篩、拌和、桿匣、刀切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色澤青綠,食之清甜爽口,細膩柔潤,具有濃郁的菊花香味,清芬心田,在糕點中獨具一格。據實驗測定;內含多種維生素、果糖、核黃素、蛋白質、鞣質等成份,既是營養豐富食品,又有清心明目,鎮靜養神,降低血壓和改善心血循環等作用。
揭東雲路鎮北洋村“成順”店是揭陽糕點糖食的“老字號”之一。它生產的菊花糕以其新鮮、清甜溢香,軟脆無異味而馳名。
成順菊花糕始創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始創人為北洋村人楊謙再,時至今日已歷傳五代,其傳人嫡孫楊布。成順老店現已分小香記、發興等六間新店,每天共有20多名家人從事糕點製作。成順菊花糕一向供不應求,逢年過節更是門庭若市。鄰村鎮民眾嫁女時所需的錦糖,都少不了成順菊花糕。僑胞要回異域時也總得帶些成順菊花糕作為饋贈親朋的禮品。僑居美國的吳道成先生說:“一般菊花糕漂洋過海一經海風影響便變堅變硬,而北洋成順的菊花糕卻依然柔軟清脆。”
成順菊花糕之所以能飲譽國內外,主要是選料嚴格,蒸製考究,調味不斷更新,產品新鮮而飲譽並廣為流傳,多次被編成潮汕名產歌謠在江湖賣藝班中演唱;揭陽文士則以“北洋名產菊花糕”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