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禮

六禮

六禮,漢族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去求婚。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六禮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其中部分程式一直沿用至今。

基本信息

概述

納采納采

中國古代的六道結婚程式,即納采問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名目見於《禮記·昏義》,具體內容記載於《儀禮·士昏禮》。“六禮備,謂之聘;六禮不備,謂之奔。”。

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禮記·士昏禮》有明確記載。以後各代大多遵循周禮,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北宋官宦貴族,婚禮沿襲六禮。但士庶人婚禮並問名於納采,並請期於納成(納徵)。明代官宦貴族仍備“六禮”,庶人減禮,《明史·志第三十一》庶人婚禮:“朱子《家禮》無問名,納吉,止納采,納幣,請期。洪武元年定製用之。”清代官制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多了女家“鋪房”一禮。《清史稿·志第六十四》:“凡品官論婚,先使媒妁通書,乃諏zōu吉納采。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陳衾qīn,茵褥,器用具。”屆日,“婿承父命親迎。”在民間,“六禮”名稱均有演變,各地風俗不盡相同,然大抵取“六禮”之意。另外,六禮也是古代中原漢族社會生活風俗的總稱。包括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士相見禮。

歷史沿革

《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和親迎,也稱“六禮”,即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
婚嫁六禮 納彩婚嫁六禮 納彩
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制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而從東漢至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卺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漢族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徵。《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六禮始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婚姻程式,雖幾經變遷,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六禮的範圍,在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這種婚姻程式是漢民族特有的一種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傳統文化。
在20世紀初逐漸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結婚。“無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手挽郎行。”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婚禮儀式力求簡化(由證婚人宣讀禮堂所備證書,各方代表代表頌詞,主婚人宣讀訓詞,來賓唱文明結婚歌或奏樂等),拜天地、鬧洞房等封建迷信習俗也被逐一剔除。
隨著人們日益重視婚姻,於是對完成婚姻關係的過程就逐漸有了一套約定俗成的禮儀,就是我們常說的“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

古籍記載

六禮是漢族傳統婚禮儀式,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
“六禮”即六個禮法,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另《夢梁錄.卷二十》∶“婚娶之神,先憑媒氏。”因此,媒人是締結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六禮之中,納徵和親迎最為重要。《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舊說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徵訂婚後,親迎太姒於渭濱。後世以“文定”作為訂婚的代稱。《禮記·昏義》談到親迎後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後世夫婦成婚成為“合卺”就是從這裡來的。

組成

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

婚嫁六禮婚嫁六禮
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禮物,故稱。《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鄭玄註:“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其禮物用雁。後代漸加禮物。到明代陳雁及禮物於廳堂。清代請婚人陳儀物於庭,奉書致命,主婚人受書,告廟醴賓。庶民納采,首飾數以四為限。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二禮。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八字。俗稱“合八字。”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三禮。男方將卜婚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訂婚。《儀禮·士昏禮》:“納吉用雁,如納采禮。”鄭玄註:“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男方派人問名歸來後,即到祖廟占卜,得了吉兆後通知女方,送彩禮訂婚。周代“納吉”只用雁。
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禮記·士昏禮》孔穎達疏:“納徵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晉書·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禮納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馬二駟。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禮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銀綾絹,各依等級而定。明代聘禮提倡節儉。《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禮:“納徵如吉儀,加玄纁,束帛,函書,不用雁。”儀式因襲宋制:“賓致詞曰:某官以伉儷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禮。有不腆之幣,敢請納徵。”主婚者曰:“某官貺kuàng某以重禮,某敢不拜受。”賓以函書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書。”至近代,無“納徵”之名,而有送禮之實,或並之於納采,或更稱納幣。1920年《英山縣誌》:“婚禮古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今止用納采,納幣。”
請期:即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五禮。男方送過聘禮後,卜得舉行結婚儀式的吉日後通告女家。《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鄭玄註:“主人辭者,陽倡陰合,期日宜由夫家來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宋代士庶人婚禮並“請期”於“納成”。明代官民婚禮均有“請期”一項。清代一些地區還保存有請期。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六禮。俗稱“迎親”。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納妃後》載:“夏親迎於庭,殷於堂。周制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親迎於戶。”周代儀式隆重而繁雜,多在晚上迎親。迎娶前,父親向兒子新郎敬酒,新娘穿禮服,乘墨車,從車隨往,使者持炬火居前照道,女家父母在宗廟設酒席,並在門外迎接。新郎捧雁揖讓升堂,行扣拜禮,下堂駕新婦坐的車。新婦隨出,父母訓誡畢,施衿結悅,新郎援引新娘上車,駕車讓輪子轉了三圈後,就交與車夫駕馭,新郎先行,在家門口等候。新婦到後,新郎作揖,然後共同進食,飲合卺jin酒成婚。見《禮記·士昏禮》。周以降,歷代均有親迎之禮,其具體儀式則因地區,民族而異。迎娶一般用車,馬或轎,南方有用船者。北朝親迎中有催妝之俗,有夫家百餘人挾車,俱呼“新婦催出來”,其聲不絕,登車乃止,並結青廬行交拜禮之載。唐代迎新婦,要以粟三升填臼,用席一張蓋井,果三斤塞窗,箭三支置戶上。新娘上車,新郎騎馬繞車三匝。新婦入門,舅姑以下皆從便門出,再從正門入,新婦入門,先拜豬欄,灶頭,再夫婦並拜或共同結鏡鈕。宋代其儀式更加繁複,有掛帳,催妝,起擔子,撒谷豆,踏席,跨鞍,牽紅,坐富貴,撒帳,飲交杯酒等俗,大都含驅惡祛邪,祈求吉祥之意。見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嫁娶》。明清沿襲此俗。至民國時雖有親迎之禮,但大多具名帖,媒妁代迎,也有以小叔代迎者。新娘冠帔登轎,或由尊長,或有兄弟抱上轎,母親姐妹及親姻哭而送之,有親兄弟伴送至婿家者,亦有男女雙方以親友迎送至中途者。

意義

六禮已畢,只意味著完成了成妻之

婚姻六禮婚姻六禮
禮,還須在次日及三月後完成“謁舅姑”與“廟見”之禮,即成婦之禮,廟見後才能正式承認該女子為丈夫宗族的成員。
六禮始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婚姻程式,雖幾經變遷,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六禮的範圍,在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這種婚姻程式是包辦強迫與買賣婚姻相結合的體現,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
通常與【三書】合稱【三書六禮】。

五禮

漢族傳統文化中有“五禮”,包括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凶禮,就是跟凶喪有關的一系列禮節,這方面不僅僅包括喪葬之內容,還有其他一些跟災難有關的禮節。
軍禮,是舊時指軍中的禮儀。西周五禮之一,是用於征伐,是軍事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
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即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嘉禮,是飲宴婚冠、節慶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其主要內容有六: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
嘉禮的用意在親和萬民,其中飲食禮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禮用以對成年男女表示祝賀,賓射禮用以親近故舊朋友,饗燕禮用以親近四方賓客,脤膰禮用以親兄弟之國,慶賀之禮則用在國有福事時。

三書六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