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之樂器
簡介
高胡是高音拉弦樂器,其形、構造、演奏弓法與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等,均與二胡相
同,只是琴筒(共鳴箱)比二胡略小,常用兩腿夾著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樂隊中,高胡按實際音高記譜,定弦比二胡高純五度或純四度,即定弦為a(1)、e(2)或g(1)、d(2)。常用音域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發音緊張、尖銳,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範圍,其音色明朗、清澈,適宜演奏優美、抒情以及秀麗、活潑的曲調,並經常與二胡構成八度奏。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統稱,是在二胡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產生,和中國民間樂種廣東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繫。也同廣東地區的粵劇有密切聯繫,曾作為粵劇伴奏的主奏樂器,因此,高胡也常被稱為“粵胡”。
"廣東音樂"是流行在中國廣東地區的一種民間器樂表演形式,它起源於當地的地方戲劇和民間音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前廣東音樂中並沒有高胡這種樂器,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廣東音樂"作曲家和演奏家呂文成先生對二胡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把傳統二胡的絲弦改為鋼絲弦,提高了定弦,並用兩腿夾著琴筒進行演奏,這種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們稱作高胡,並且很快成為"廣東音樂"中的靈魂樂器。
形狀構造
高胡的構造、製作和用料與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區別是琴筒較細。由於高胡在二十世紀才剛剛誕生
,因此,樂器製作家們在改造高胡的時候便少有顧慮和束縛。有的樂器製作家把早期高胡的圓形琴筒改為扁圓形狀,使音量加大;有的樂器製作家還把兩根弦的高胡改為三根弦,使樂器的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
高胡是在二胡的基礎上改革而成的,因此高胡的構造、製作以及用料都與二胡基本胡同。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外弦用鋼絲弦,內弦用鋼絲纏弦(也有用絲弦的)。拉時兩腿夾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減少沙音。音色清脆、嘹亮。高胡得到廣泛的套用,現已成為民族樂隊中的高音拉弦樂器。它用於合奏、伴奏和獨奏。 但是,高胡與二胡在形制上還是有所區別是的:高胡琴筒比較細,形狀是圓形的,有別於二胡的六邊形,琴筒的後口不像二胡那樣開有各種式樣的音窗。由於高胡產生的時代很晚,因此,呂文成之後的樂器製作家們在改造高胡的時候便少有顧慮和束縛。
比如,在二十世紀70年代初期的時候,有的樂器製作家根據橢圓形揚聲器的聲學原理,又把早期高胡的圓形琴筒改為扁圓形狀,使樂器共鳴頻率範圍加寬、音量加大。另外,這種新型高胡的琴弦也比以前粗了,琴桿也由圓形桿改為橢圓形的扁桿。與此同時,有的樂器製作家還製作出一種三根弦的高胡,這種高胡的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形,後口為正八方形,琴筒內裝有喉管和立體音窗,新增設的低音弦使樂器的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總而言之,高胡具有音色清脆,低音區圓潤和高音區明亮的特點,它就像女聲四重唱中的女高音一樣,在樂隊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國的民族管弦樂隊中一般都給高胡配備相當重要的席位。另外,由於高胡有著特別豐富的表現力,適於演奏抒情,活潑和華麗的鏇律,因此,它在樂隊中經常以華彩的方式給樂曲的主鏇律作伴奏,並且能把主鏇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裝飾。
樂器特點
高胡與二胡基本相似。主要區別是琴筒較細,多為圓形,筒後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鋼絲弦,也有外弦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的。
定弦和音域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個純五度或純四度,音域是(a~e4)或(g1~ d4
)。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個純五度或純四度,常定為 ( a1、e2)或(g1、d2),它在樂隊中常用的音域是(a~e4)或(g1~ d4),在合奏時,最好不超過這個高度。獨奏時,可再高五度或更高一些,但過高的話則發音緊張尖銳。
高胡音色清脆,低音區圓潤、高音區明亮,是演奏廣東音樂、潮州音樂粵劇和潮劇的主要樂器,民族管弦樂隊里一般有6個席位,除擔任主要曲調的演奏外,還經常用來獨奏。拉奏高胡時,兩腿夾住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減少沙音。
高胡適於演奏抒情華麗的鏇律,在樂隊中,常以華彩的方法把原曲調按情感需要加以裝飾,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演奏技巧
高胡的主要演奏技巧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較多,奏強拍時,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種滑音和鏇律中自由的墊指加花,廣東音樂傳統奏法,左手不用猱弦,而用壓按弦和空弦震音。
在演奏高胡時,演奏者兩腿加緊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減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來伴奏廣東戲劇和演奏廣東小曲的,也用於合奏、獨奏。在現代大型民樂隊中,高胡多作為高音樂器。
演奏時,一般多用雙膝夾持琴筒,以利於消除雜音。如果在琴碼下方安裝竹質音罩,罩內放置厚呢料類的“控制墊”,再在後口下方約三分之一處加裝一軟質木塊,也能獲得良好的音質。高胡擅長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曲調。是演奏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和伴奏粵劇、潮劇的主要樂器。在民族樂隊中屬高音拉弦樂器,尤宜於演奏裝飾性的華彩樂段。近代創作的獨奏曲有《雙聲恨》 、《雨打芭蕉》、《鳥投林》、 《平湖秋月》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作的獨奏曲有《珠江之戀》、《夕願》、《故鄉情景》、《春到田間》等。
同名人物
高胡 1927年元月27日出生,今金湖縣人。1940年7月參加新四軍,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戰士、衛生員、醫務員、所長、隊長。解放戰爭期間,蘇中七戰七捷、蘇北漣水保衛戰,被評為醫院特等模範。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中,全軍開展“高胡運動”,被譽為“華東醫務工作者的旗幟”。福州解放時任福州軍管會軍事代表。全國解放後,任福建省衛生廳醫教科科長、衛生幹部學校校長。1960年9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班,任福建醫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黨委辦公室主任。1980年9月到1981年9月在中共中央黨校中青幹部培訓班學習。後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省委紀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級),兼任省委黨校校長、省委整黨辦公室主任。1981年被選為中共十二大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1988年2月,當選福建省第六屆政協副主席
演奏技法
高胡的主要演奏技巧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較多,奏強拍時,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種滑音和鏇律中自由的墊指加花,廣東音樂傳統奏法,左手不用猱弦,而用壓按弦和空弦震音。
在演奏高胡時,演奏者兩腿加緊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減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來伴奏廣東戲劇和演奏廣東小曲的,現在也用於合奏、獨奏。在現代大型民樂隊中,高胡多作為高音樂器。
演奏時,一般多用雙膝夾持琴筒,以利於消除雜音。如果在琴碼下方安裝竹質音罩,罩內放置厚呢料類的“控制墊”,再在後口下方約三分之一處加裝一軟質木塊,也能獲得良好的音質。高胡擅長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曲調。是演奏廣東音樂、潮州音樂和伴奏粵劇、潮劇的主要樂器。在民族樂隊中屬高音拉弦樂器,尤宜於演奏裝飾性的華彩樂段。近代創作的獨奏曲有<雙聲恨> 、《雨打芭蕉》、《鳥投林》、 <平湖秋月>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作的獨奏曲有《珠江之戀》、《夕願》、《故鄉情景》、《春到田間》等。
一、襯音(符號是N)是裝飾音的一種近似打音或單波音
由於它是來自粵劇唱腔,所以可以叫做襯腔。是表示要把上方附有襯音符號的音,迅速一弓演奏出三個音來,例如:一個單音6實際演奏成676,一個襯音可以有兩種節奏型,中間那個7音是用手指打奏出來的,而不是按出來的,總之這個7音不能作為一個樂音清晰地出現,才能獲得真正有光彩的襯音效果。高胡的第一和第二把位的下行二度襯音是最典型最容易的,也是最能體現廣東風格的獨特技巧。如6(5)4 5(4)3 4(3)2 3(2)1隻要不厭其煩地用各種速度來視奏上列譜例,就會初步顯示了第三手指的重要性和靈敏性。同時也弄清第三指是按弦還是打弦,先出還是後出,是能不能獲得精巧玲瓏富於光彩的
襯音效果的關鍵。劉天一和呂文成的每一個襯音都清清楚楚,所以這個襯音技巧乃突出廣東風格的寶中之寶也。 然而,廣東高胡的裝飾音雖然首首可聞,作者從未做過具體規定,都是任由演奏者即興地加,有的喜歡多加,有的喜歡少加,加得適當就顯得風格高雅,隨便亂加就顯得庸俗多餘。
二、滑音,首先是粵劇唱腔的一大特色
其高胡滑音創始人呂文成的演奏最靈活最誇張,自從他首創滑指以來,又經過劉天一、朱海、駱津、沈偉和香港的盧家熾馮化等名家的不斷完善,不斷收斂和發展,已經形成一個諧謔而高雅的獨特演奏技法。所謂諧謔而高雅,就是以樂曲內容和風格表演出發,適當運用,切記矯揉造作,油腔滑調,無事生非。比如《青梅竹馬》、《漁歌晚唱》等具有輕鬆活潑性質的小曲,滑指就不妨恢諧開放一些,但象《流水行雲》、《禪院鐘聲》等感情深刻的悲愴性的樂曲,則滑音就要求嚴肅和內向。
1.半音來回滑指,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這是在原來的位置上,手指往後移動半音又回到原位,這是高胡最常用的滑法,可快可慢。所謂諧謔而高雅,就是要以樂曲內容和風格表現出發,適當運用。不管樂曲性質如何,滑音效果必須要動聽,舒服,親切,給聽眾留下一個玩味無窮的印象。
2.半音上行滑指,這是典型的廣州話和粵劇音樂語言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手法,在藝術感染力上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
3.半音下行滑指(回帶音)半音來回滑指和小二度上行滑指,由於風格需要而普遍運用,而小二度下行滑指並不多見,無需故意尋求。
三、 花音,也叫做花指,即通常所叫“加花”
第三要素,是廣東音樂豐富鏇律,突出風格的常用手法,根據高和性能,在鏇律較疏,較慢和較長的音符之間,適當地加進一些符合粵樂鏇律的音樂語彙,會是原來曲調更叫豐富生動,華麗流暢,韻味也更鮮濃。
例: 2—〡3—〡 2—〡加花後變成2. 5 〡3 2 5435 〡 23 2〡
這段音樂如果按原譜唱出來或奏出來都感到單調板滯,缺乏生氣,但這條骨格一旦掌握,就會根據樂器性能,各自進行填充即興加花,立即出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賦予樂曲藝術生命力。
誠然,花音和滑音一樣都要注意,不宜過多,有些老藝人自恃經驗豐富,駕輕就熟,不分作品的內容性質,漠視其他樂器性能,一味無表情地見縫就插,造成全曲每拍一律十六分音符,使鏇律線條密不透風,句逗模糊,失去了抑揚頓挫,這是不可取的。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 ||
金 | 鍾(編鐘 | 特鍾) | 方響 | 鑼 | 雲鑼 | 銅鼓 | 鐃 | 鈸 | 鈴 | 鐸 | 鉦 | |
石 | 磬(編磬 | 特磬) | |
絲 | 彈撥 | 古琴 | 瑟 | 箏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阮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
拉弦 | 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 |
彈擊 | 揚琴 | 築 | |
竹 | 笛子 | 簫 | 排簫 | 籥 | 篪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匏 | 笙 | 竽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土 | 塤 | 缶 | |
革 | 鼓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鞀 | | |
木 | 木魚 | 柷 | 敔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 |
其他 | 骨笛 | 口弦 | 木葉 |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 | 樂器名稱 |
吹奏樂器 | 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簫(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笛(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多(克木人) | 篪(漢族) | 塤(漢族) | 貝(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管(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笙(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 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阮(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箏(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
拉奏樂器 | 梆子(漢族) | 杵(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鈸(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 | 碰鐘 | 鍾(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板(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額(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
打擊樂器 | 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