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起源始祖
源流一
葛氏源於葛天氏,出自遠古部落葛天氏族,屬於以部落名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遠古時期,有個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稱為部族姓氏,稱葛天氏。按史書記載,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還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據傳,葛天氏的後裔子孫在後來省文簡化為單姓,稱葛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葛天氏下傳四十二世至伯益之時,當時屬於嬴姓之國。伯益幫大禹治水有功,禹想讓位給伯益,伯益隱退,禹子啟繼位,封伯益長子大廉為諸侯伯爵國葛國國君,稱葛伯並準其在古葛地(今河南省寧陵縣周邊)建葛國。據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記載:“湯居毫,與葛伯為鄰。”司馬遷《史記》記載:『商湯始居亳,與葛伯為鄰,商征諸侯,葛伯不祀,商湯罰之』。商湯滅葛國和其他諸侯國並建立商朝後,商湯封葛伯後裔為商朝附庸國葛伯國。葛國被滅後,葛伯的後世子孫多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葛氏。
周武王滅殷商後,在西周初期,又尋回葛伯後裔,封賜有葛國,為子爵,這是葛伯國第二次被滅。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國被鄭莊公姬寤生所吞滅,其後在其故國之地還爆發了宋、鄭兩國之間的著名“長葛之戰”;十年後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鄭國為了爭霸中原,又在其地爆發了針對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戰”;葛國故地成了楚國、魯國等諸侯們爭霸春秋的的古戰場,於公元前557年葛伯國被場地滅亡。
葛國再次滅亡後,其王族子孫和國民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葛氏,世代相傳至今,一支系留居古葛地,後世稱梁國郡,外遷四大支系:頓丘郡、琅琊郡、穎川郡、扶風郡。原居於琅琊郡諸縣之葛氏有一支遷徙至陽都,因陽都已有葛氏,遂稱後遷來的葛氏為諸葛氏,後有省文再稱葛氏者。
葛氏正確讀音作gài(ㄍㄞˋ),今讀作gě(ㄍㄜˇ)亦可。
源流二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賀葛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北魏時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賀葛氏部落,後為鮮卑拓拔部吞併。據史籍《魏書·官氏志》的記載,賀葛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洛陽,在漢化改革過程中改為漢姓葛氏,是為河南葛氏的一支。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三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葛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成吉思汗後裔脫歡,屬於避難漢化改姓為氏。從元朝順帝孛爾只斤氏·妥歡帖睦爾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到今天已有六百四十年了,其締造者成吉思汗本名為孛爾只斤氏·鐵木真。如今居住在江蘇泰州、興化兩地的葛氏居民一直認定是蒙古族後裔,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並以一本清朝鹹豐年間所修《葛氏宗譜》為證。據該部《葛氏宗譜》記載,元朝末期元順帝執政時期民不聊生,全國範圍內爆發了紅巾軍起義。當時成吉思汗的後代鎮南王孛爾只斤氏·脫歡之子淮王孛爾只斤·帖木爾不花正在元大都(今北京)朝中任監國,侄兒義王孛爾只斤·和尚輔佐其執政。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太祖開始大舉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所率明軍的強力攻擊下,於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農曆8月攻陷元大都,元朝政府自此滅亡,元順帝逃往應昌(今內蒙古克什騰旗西北一帶)。如今,江蘇如皋一帶冒氏已被當地民政部門確認為成吉思汗後代。同時,《如皋冒氏宗譜》和《興化葛氏宗譜》中關於孛爾只斤氏·帖木爾不花等的事跡與歷史記載相互吻合,證明在泰州、興化的葛氏族人確為成吉思汗後代。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源流五
源於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各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格佳喇氏,亦稱葛加爾氏,滿語為Gegiyala Hala,世居長白山。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葛氏、蓋氏等。
⑵.滿族格濟勒氏,亦稱葛濟勒氏,滿語為Gejile Hala,漢義“捕鳥籠的木框”,世居雅蘭(今俄羅斯雅蘭河流域)、伊蘭包托克索(今黑龍江齊齊哈爾三家子)、綏分(今吉林綏分河上游地區)、通吉(今吉林敦化)、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葛氏、鄂氏等。
⑶.滿族果爾吉氏,亦稱郭爾吉氏,滿語為Gorgi Hala,漢義“鏟子”,世居郭洛羅河(今黑龍江烏蘇里江諾羅河支流)、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葛氏、郭氏、高氏等。
⑷.滿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爾哲勒氏,滿語為Moljere Hala,漢義“用刀復仇”,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巴林(伯力,今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白石(今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後有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葛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滿族葛氏正確讀音皆作gě(ㄍㄜˇ)。
源流六
源於鄂溫克族,出自明朝時期鄂溫克族喀爾佳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溫克族喀爾佳氏,亦稱卡爾他昆氏、卡爾他考廖夫,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Karja Hala。清朝中葉以後,鄂溫克族、滿族喀爾佳氏多冠漢姓為葛氏。
該支葛氏正確讀音作gě(ㄍㄜˇ)。
遷徙傳播
先秦時期,葛姓一直生活在華北地區,東遷山東,南入河南。秦漢時期,葛姓已經南下江蘇、江西、安徽。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板蕩,戰火連天,使得原居於河南之葛氏有遷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卻一直長盛不衰,並有東晉葛洪為煉丹,攜子侄至廣州。此際至隋唐,由於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今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均有葛氏族人。
唐、宋時期,葛姓繼續南下,東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
宋朝時期,葛姓近18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於河北、江蘇,這兩省的葛姓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約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陝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全國形成了以北方河北、東南江浙為中心的兩大塊葛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葛姓15萬多,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當時浙江、江蘇為葛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48%。其次分布於甘肅、安徽、山東等地。浙江為葛姓第一大省,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27%。這一時期,葛姓人口的移動方向是東南和西北,最終形成了以東南江浙和西北甘肅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頓丘郡始建於西晉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下領四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濮陽、內黃、南樂、范縣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曾廢黜。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為澶州治所。
梁郡:亦稱梁國、梁國郡,始建於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碭郡,治所在淮陽(今河南商丘),下轄八縣,其範圍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權及安徽碭山、山東曹縣諸地。三國曹魏時期始改為梁郡,南北朝宋國定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碭山)。北魏時期又回故治,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後曾以宋州為梁郡。唐朝時期為睢陽郡。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東魏時期遷治潁陰(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為許州潁川郡。
句容縣:漢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縣,即今江蘇省句容縣。起初隸屬鄣郡,西漢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為隸屬丹陽郡。
堂號
梁國堂:因國立堂。
頓邱堂:以望立堂。
張掖堂:以望立堂。
梁國堂:以望立堂。
頓丘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餘慶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載德堂:以望立堂。
讀書堂:以望立堂。
樹滋堂:以望立堂。
抱朴堂:以望立堂。
光達堂:以望立堂。
讀書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宗祠對聯
•四言
稚川傳治;楚輔忠貞。
賞析:上聯指東晉思想家葛洪。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江蘇句容人。初任咨議參軍。少好儒學兼及神仙導養之術,晚年辭官謝客,於羅浮山精研煉丹,以蘄長壽。著有《抱朴子》一書,主張人有病應治以藥石,另撰婦寸後備急方》對急性傳染病及其診治頗有己見。下聯指南宋大臣葛邲。邲,字楚輔,江蘇丹陽人。隆興進士,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尚書。光宗即位,勸光宗專法孝宗。紹熙四年(1193年)拜右丞相,仍專守祖宗法變。翌年,知建康府。
清節著譽;文記知名。
賞析:上聯說北宋江陰人葛密,字子發,慶曆進士,為光州推官,善於審決案件,官至太常博士。他性情恬淡,五十歲時辭官退居家鄉,自號草堂遺老。能寫詩,詩學李商隱,風格與西崑體相近。著有《上湖集》、 《弋陽酬唱》等。下聯說東漢梁國寧陵人葛龔,字元甫,和帝時以善為文奏知名。安帝時為太官丞,後歷任盪陰、臨汾縣令,均有政績。
市無喧鵲;飯可成蜂。
賞析:上聯指宋朝葛邲。下聯指三國吳人葛玄。號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
仙班位列;羅浮煉丹。
賞析:此聯指三國吳人葛玄。
綏山得道;定海成仁。
賞析:上聯指西周葛由。下聯指清朝道光武進士葛雲飛。官至定海鎮總兵.
盪蔭金石;句漏丹砂。
賞析:上聯指漢朝葛龔。歷官盪蔭、Il缶汾令,皆有政績。下聯指東晉葛洪。
望出梁郡;源自葛天。
賞析:此聯指葛姓。
•六言
乞丹砂於句漏;勒金石於盪蔭。
賞析:上聯指東晉葛洪。下聯指漢朝葛龔。
畫有幄圖真跡;書藏杏塢秘訣。
賞析:上聯典出晉代畫家葛洪第三子,不傳名,善繪畫。相傳於大曆初在幄中少頃畫出三人、二樹、一白鹿、一藥笈,皆非常意所及,茅山李舍光見了後說:“此葛洪第三子所畫也。”下聯典出明代太醫院官葛林,善小兒科。成化中充太醫院官。累官太醫院判。有《杏塢秘訣》。
•七言
抗英名將有鵬起;太極仙翁惟孝先。
賞析:上聯指清朝道光武進士葛雲飛。下聯指三國吳人葛玄。
績境二梅殊可貴:綏山一桃亦足豪。
賞析:上聯指明朝孝子葛泰。下聯指西周葛由。
繭紙閒臨初斷帖;膽瓶長養欲開花。
賞析:明末書法家葛應典撰書聯。葛應典,字貞白,江蘇省吳縣人。
•八言及以上
抱朴煉丹,妻亦壽世;妙真茹素,母果延年。
賞析:上聯指東晉葛洪。下聯指元朝葛妙真。
辭令尹隱居,書傳抱朴;棄侯封不拜,術煮丹砂。
賞析:此聯指東晉葛洪。
家譜文獻
譜名 | 編者 | 編撰時間及方式 | 藏地 |
泮南葛氏宗譜八卷 | (民國)葛德堂總理 |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義烏葛辭何氏宗譜十五卷 | (現代)何剛等 | 2003年計算機排印本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譜 |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松江區博物館 | |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譜二十二卷,首一卷 | (民國)葛志堅續編 |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編抄本 | 上海市青浦區檔案館 |
浙江金華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補考,附金華葛湖盛氏上世譜傳 | (民國)盛俊撰 | 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鉛印本一冊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尤他州家譜學會 |
遼寧本溪葛氏家譜單一卷 | 著者待考 | 木刻活字印本 | 遼寧省本溪市偏嶺滿族鄉小夾河村 |
上海葛氏家譜三卷 | (民國)葛尚鈞 |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鉛印本三冊 |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開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 |
上海嘉定葛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 (民國)葛雪來 |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覃兮堂鉛印本二十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圖書館 |
江蘇吳縣蘇州洞庭東山葛氏四修族譜 | (民國)葛揆中、葛其忠 |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十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徐州市檔案館、美國尤他州家譜學會 |
浙江蕭山肅邑薴羅葛氏宗譜 | (清)葛肇增 |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讀書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浙江鄞縣鄞江句章高尚宅葛氏宗譜 | (清)葛世授、葛奎先 |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7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鄞縣鄞江慈樹葛氏宗譜 | (清)陳鴻謨 | 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鄞縣葛氏宗譜十八卷 | (清)葛鴻福、葛啟時等 | 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光達堂木刻活字印本 |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鄞縣四月葛氏宗譜四卷 | (民國)葛昌達、葛昌興等 | 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抱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
浙江慈谿章橋葛氏家乘 | (清)葛惟辛 | 清道光年間明德常人紅格手寫本八冊 |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安徽續溪稷慶坊葛氏重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 (明)葛文簡 |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 |
安徽桐城葛氏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 | (清)葛履成、葛拔萃等重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尤他州家譜學會 |
安徽潛山葛氏族譜四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葛起鏇續修 | 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正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 | 人民大學圖書館 |
福建建甌璜溪葛氏宗譜 | (民國)葛梁城修,葛贊新等纂修 |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福州煥文五彩石印局石印本十二冊 | 福建省圖書館 |
山東臨邑德平葛氏族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葛周玉重纂 | 清嘉慶八年(公元1801年)樹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 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
浙江紹興山陰天樂葛氏宗譜 | (民國)葛毓蘭等 |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讀書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譜 |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上海葛氏四修家譜三卷 | 清鹹豐癸丑年(公元1853年) | 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續修,清光緒年間再修,(民國)葛尚鈞於民國戊辰年(公元1928年)四修,鉛印本三冊 | 復旦大學圖書館 |
以上內容來自:
字輩排序
山東鄒城葛氏字輩:“慶長春瑞景清泉“(之後已遺失)。
山東莘縣葛氏字輩:“思慶兆序廣憲“。
山東陽穀葛氏字輩:“景東學文傳、邦廣瑞兆慶”。
山東濰坊葛氏字輩:“壽春廷懷寶”。
山東青州葛氏字輩:“本萬(茂)樹孚汝懷寶乃”。
山東鄄城葛氏字輩:“夢閻慎廣玉兆”。
山東鄆城葛氏字輩:“濟會曾敬憲”。
山東陵縣葛氏字輩:“傳本懋樹孚汝懷葆乃大尚從”。
山東高密、吉林松原葛氏字輩:“春培巨(建)連(文)”。
山東長島葛氏字輩:“大全育培遠長茂駿其祥”。
山東莒南葛氏字輩:“亭永丕秀昌文明繼”。
山東臨沂葛氏字輩:“廷永佩秀昌文明記世常余華學中力富貴山有光”。
山東平邑葛氏字輩 :”汝相振現成·······“
山東沂南葛氏字輩:“有貴英洪中谷一根草覃延年長生繁昌滿長貴福祿壽康寧”。
山東蘭陵葛氏字輩:“玉(學洪)鳳慶蘭”。
山東泗水葛氏字輩:“文玉廣呈祥德洪福團常恩隆天熙瑞林鳳永傳芳”。
山東曲阜葛家莊葛氏字輩: “井西增瑞亞”。
安徽蒙城葛氏字輩:“廣佩志續建立維新紹先啟後”。
安徽淮北葛氏字輩:“成明獻瑞……”
安徽潛山葛氏字輩:“一宗高顯起萬世大賢良立德成先志”。
安徽當塗葛氏字輩:“兆士代存良天家金於瑞祥福樂榮昌”。
安徽合肥葛氏字輩:“立學明倫進宗聖本……”
安徽肥西葛氏字輩:“樹德茂宜基傳家衛學業”。
安徽阜陽葛氏字輩:“一是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國家友浩修庭光永祥雲”。
安徽馬鞍山葛氏字輩:“福祿得安……”
安徽鳳台葛氏字輩:“正學傳文廣本立道生長”。
安徽霍邱葛氏字輩:“國天榮遠,光大治強,宇鋒維益,昌盛世家,付文石東”
安徽安慶葛氏字輩:“永懷宗德其澤自昌”。
安徽含山、江蘇溧陽葛氏字輩:“常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忠良定福昌”。
江蘇宿遷葛氏字輩:“懷紹高恆志盼望善勇誠”。
江蘇南通葛氏字輩:“祖德漢明揚”。
江蘇淮寧葛氏字輩:“兆章懷其乃”。
江蘇鹽城葛氏字輩:“德佑龍光裕步文章學士長春富貴”。
江蘇連雲港海州區板浦鎮東西葛莊一支字輩:”長景秀家邦仕榮登顯其祥繼業利富......“。
江蘇連雲港葛氏字輩:“維昌長洪紹”。
江蘇南通葛氏字輩:“輝聲昭茲來許永言孝思”。
江蘇睢寧葛氏字輩:“兆以德樹崇本齊昌懷榮良厚”。
江蘇新沂葛氏字輩:“守文天(臣)芳(嶺)德秉(顯)士(以)宗(成錫嘉修維音建盛)萬(統昌汝如永慶其山若學常齡立保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繼道秀增先興惟)傳(樹玉裕有佑賜)恆(俊鳳聿)修彝德克裕其後孝慈忠信榮光耀祖綿遠家聲恆長則久詩書易禮教學勤讀”。
江蘇太湖葛氏字輩:“繩其維孝友肇”。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輩:“天永世德相傳家澤廣照”。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輩:“月風永世振友懷懷民百計星”。
河南商丘葛氏字輩:“志善久安泰貽惠昭慈愛君赫孝賢家恩恭敬貴來聚業誠實邁才博旭厚楷慎思祖宗訓高尚賜恆遠聖載偉銘戴忠士涌多創華衍績超群培育子繁賽”。
河南寧陵葛氏字輩:“登芳先占清志善久安泰”。
河南信陽葛氏字輩:“世應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清方建樹家國慶昌年”。
河南清豐葛氏字輩:“先澤傳萬世鴻(洪)恩如海深”。
河南博愛葛氏字輩:“廣鳳相卿堂榮公錫祚昌”。
河南新野葛氏字輩:“文家占永中”。
河南羅山葛氏字輩:“世蔭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樹家國慶昌延”。
河南唐河葛氏字輩:“清太祖應景明”。
河南淅川葛氏字輩:廷天文中(春)玉全德吉象貴……
河北廊坊葛氏字輩:“天永萬文蘭懷”。
河北唐山葛氏字輩:“雲會玉儒振昌永”。
河北唐山路南侯邊莊葛氏字輩:應、進、聰、文、天、萬、維、有、廷、鳳、慶、昌、紹。
河北葛氏一支字輩:“文秀瑞春艷”。
貴州金沙葛氏字輩:“世守少景彥舜運仕如壽貴自文志同廷衍宗愈茂尚以……”
貴州畢節葛氏字輩:“覃公仁漢臣廷春嘉美夢紋竹如周金磷日宏世陽附亮天發永傳枝繼啟倫橫綿忠組財光衍盛賢人”。
江西於都葛氏字輩:“文以子景昌挺成良添世紹元明德禮永接燕貽志孝友振家聲詩書開甲第”。
江西南昌葛氏字輩:“廣豹玉良潔靜精善公”。
吉林和龍葛氏字輩:“雲盛永文世福增慶貴明”。
四川成都葛氏字輩:“昌仕晉綏履仁師石鼎恆”。
陝西西鄉葛氏字輩:“山玉春必泰永臣開國賢蘭貴京大華紫倫登尚元”。
遼寧東港葛氏字輩:“興萬傳家……”
湖南邵陽葛氏字輩:“樹開基在寶,光永良世一,大亮伯定國,安萬載昌隆,南邦鴻肇業,德遠澤自長,繼述逢景運,詩禮名共揚。 ”。
甘肅武威、天津葛氏字輩:“興天生明元基”。
甘肅永登葛氏字輩:“景同延春正祖德永世明”。
浙江義烏葛氏字輩:“千萬繼承英明光道誼誠敬宗文德尚賢衍蕃邵達(永)顯(紹)曾(崇)元(隆)康(世)寧(德)富(彰)貴(敦)鹹(賢)孚(務)壽(本)和(允)順(純)貞(良)祥(秉)世(懷)善(公)昌(正)修宜慎樹立欽培學景芳”。
湖北葛氏一支字輩:“先列文章永存世昌”。
湖北棗陽葛氏字輩:“萬金玉文治光華”
上海葛氏一支字輩:“君仲天應元林成學士尚益邦”。
北京葛氏一支字輩:“鐵德國玉……”
葛氏永和堂一支字輩:“維紹紀周居仁賢良明元士廣修齊何太”。
葛氏一支字輩:“開國發傳永萬年古代興”。
葛氏一支字輩:“國家有好修青光永祥雲”。
葛氏一支字輩:“明仲文廣兆學(增)士現”。
葛氏一支字輩:“傳家有道訓子以經克紹廼祖永茂爾宗”。
葛氏一支字輩:“雨以彩勤家道永昌立新斯德忠良寬厚必振其宗”。
人口分布
當代葛姓的人口近140萬,為中國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來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態勢。截至2007年,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大約占全國葛姓人口的18%,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布區,四省葛姓大約占全國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於浙江、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山西、內蒙古,七省區又占葛姓人口31%。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沿海岸線向北,直入東北的葛姓分布區。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右圖)表明:在蘇滬皖魯、浙江北部、河南東部、山西東南端、河北大部、京津、遼吉西部、黑龍江大部、內蒙古東部,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為0.18%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2%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9.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2%的葛姓人群。在河北南部、鄂豫晉大部、陝寧、甘肅西部和東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部、重慶北端、湖南東北、贛閩大部、貴州西段、四川南部、雲南大部、遼寧東部、吉林中部,葛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為0.09%~o.18%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9%,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6.5%的葛姓人群。
河南省(385個) | 鄭州市(11個) | 洛陽市(22個) | 信陽市(40個) |
濟源市(6個) | 駐馬店市(46個) | 南陽市(63個) | |
安陽市(8個) | 漯河市(6個) | 平頂山市(13個) | |
三門峽(8個) | 許昌市(13個) | 周口市(36個) | |
焦作市(12個) | 商丘市(53個) | 濮陽市(22個) | |
新鄉市(9個) | 鶴壁市(5個) | ||
山東省(299個) | 濟南市(9個) | 淄博市(5個) | 青島市(45個) |
菏澤市(28個) | 濰坊市(31個) | 日照市(18個) | |
泰安市(12個) | 煙臺市(15個) | 威海市(11個) | |
濟寧市(25個) | 濱州市(2個) | 德州市(16個) | |
棗莊市(10個) | 聊城市(24個) | 臨沂市(48個) | |
河北省(61個) | 石家莊(1個) | 秦皇島(1個) | 赤峰(5個) |
保定(4個) | 唐山(10個) | 張家口(1個) | |
衡水(16個) | 邯鄲(2個) | 邢台(13個) | |
北京市(5個) | |||
天津市(6個) | |||
遼寧省(42個) | 大連(3個) | 本溪(2個) | 葫蘆島市(9個) |
營口(5個) | 撫順(4個) | 錦州(4個) | |
鞍山(10個) | 鐵嶺(2個) | 朝陽(5個) | |
遼陽(1個) | 阜新(2個) | ||
吉林省(36個) | 長春市(14個) | 遼源市(1個) | 通化(7個) |
四平(7個) | 松原市(7個) | ||
黑龍江省(29個) | 哈爾濱(9個) | 伊春市(1個) | 黑河市(1個) |
大慶市(1個) | 雞西市(2個) | 牡丹江(2個) | |
齊齊哈爾(4個) | 綏化市(9個) | ||
內蒙古(13個) | 呼和浩特(3個) | 呼倫貝爾(2個) | 錫林郭勒盟(3個) |
巴彥淖爾(3個) | 鄂爾多斯(2個) | ||
山西省(38個) | 大同(3個) | 長治(4個) | 忻州(6個) |
臨汾(15個) | 晉中(2個) | 呂梁(7個) | |
陽泉(1個) | |||
陝西省(79個) | 西安(6個) | 漢中(10個) | 鹹陽(3個) |
商洛市(11個) | 銅川(2個) | 延安(3個) | |
安康市(10個) | 寶雞(13個) | 榆林(16個) | |
甘肅省(59個) | 蘭州(12個) | 酒泉(9個) | 臨夏回族州(1個) |
定西市(8個) | 武威市(1個) | 張掖(7個) | |
天水市(3個) | 慶陽市(10個) | 白銀市(6個) | |
平涼市(2個) |
寧夏(6個) | 中衛市(2個) | 固原市(4個) | |
青海省(3個) | 西寧(3個) | ||
新疆(3個) | 烏魯木齊(2個) | 昌吉州(1個) | |
四川省(134個) | 成都市(1個) | 南充市(9個) | |
德陽市(2個) | 廣安市(6個) | 達州(12個) | |
綿陽(8個) | 廣元市(8個) | 巴中(14個) | |
宜賓(8個) | 雅安市(1個) | 甘孜州(8個) | |
自貢(10個) | 樂山(24個) | 阿壩州(4個) | |
內江(5個) | 瀘州(7個) | 資陽(4個) | |
遂寧市(3個) | |||
重慶市(63個) | |||
雲南省(33個) | 昆明(5個) | 普洱市(1個) | 麗江(1個) |
昭通(7個) | 西雙版納(1個) | 大理(4個) | |
曲靖(2個) | 臨滄市(1個) | 楚雄(4個) | |
玉溪(6個) | 文山(1個) | ||
貴州省(70個) | 貴陽(1個) | 安順(2個) | 畢節地區(8個) |
遵義(22個) | 黔南布依族自治州(5個) | 六盤水(1個) | |
銅仁地區(25個) | 黔東南自治州(1個) | ||
廣西省(78個) | 南寧(6個) | 柳州(3個) | 玉林(3個) |
欽州(17個) | 桂林(12個) | 梧州(1個) | |
北海(3個) | 來賓市(2個) | 賀州市(3個) | |
防城港(12個) | 河池(5個) | 百色(6個) | |
崇左(5個) | |||
廣東省(104個) | 廣州(4個) | 韶關(4個) | 汕頭(9個) |
佛山(3個) | 惠州(8個) | 潮州(7個) | |
江門(1個) | 河源(8個) | 梅州(12個) | |
肇慶(5個) | 湛江(22個) | 清遠(6個) | |
陽江(4個) | 茂名(11個) | ||
海南(3個) | 海口(1個) | 瓊海(1個) | 萬寧(1個) |
湖南(123個) | 長沙(10個) | 永州(4個) | 懷化(24個) |
株洲(4個) | 邵陽(10個) | 湘西(5個) | |
湘潭(10個) | 郴州(7個) | 衡陽(8個) | |
湖北省(140個) | 武漢(12個) | 恩施(5個) | 荊門(3個) |
黃石(5個) | 襄樊(13個) | 仙桃(1個) | |
鄂州(8個) | 隨州(3個) | 潛江(1個) | |
黃岡(13個) | 宜昌(17個) | 鹹寧(25個) | |
孝感(4個) | 荊州(9個) |
江西省(176個) | 南昌(7個) | 撫州(9個) | 贛州(21個) |
九江(18個) | 宜春(22個) | 吉安(17個) | |
景德鎮(9個) | 鷹潭(14個) | 上饒(59個) | |
安徽省(705個) | 合肥(89個) | 蕪湖(17個) | 池州(22個) |
六安(91個) | 巢湖(55個) | 安慶(74個) | |
阜陽(42個) | 滁州(53個) | 銅陵(6個) | |
亳州(116個) | 蚌埠(23個) | 淮北(18個) | |
江蘇省(394個) | 南京(37個) | 鹽城(55個) | |
徐州(54個) | 揚州(32個) | 無錫(13個) | |
連雲港(33個) | 泰州(38個) | 常州(2個) | |
宿遷(104個) | 南通(1個) | 鎮江(25個) | |
淮安(58個) | |||
浙江省(183個) | 杭州(47個) | 溫州市(10個) | 金華(38個) |
湖州市(10個) | 台州市(16個) | 麗水(17個) | |
嘉興市(18個) | 舟山市(4個) | 紹興(18個) | |
寧波(32個) | |||
福建省(69個) | 福州(4個) | 三明市(11個) | 寧德(6個) |
莆田市(1個) | 龍巖市(7個) | 南平市(24個) | |
泉州市(6個) | 漳州(10個) |
以上表格內容來自:
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葛姓歷代名人59人,占總名人數的0.13%,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135位;葛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22%,排在並列第91位;葛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31%;排在第67位;葛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31%,排在並列第84位。
古代
葛天氏:是中國上古傳說中一位賢能的首領,在位期間人民安康,被後人尊為樂神。部落駐地在
今河南省寧陵縣一帶,後世將他的統治視為理想社會。
葛伯:夏朝時葛國國君。夏末,商湯居亳(今河南商丘),與葛國(今河南寧陵北)相鄰,商湯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殺兒童為名,伐滅葛國,自此開始滅夏戰爭。
葛嬰:(?-前209),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人,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陳勝義軍首席名將,曾在攻取陳、蘄二縣中立下汗馬功勞。陳勝建張楚國,冊封葛嬰為征南將軍,因葛嬰南征九江,不知陳勝稱王,私立楚國後裔為楚王,為陳勝設計殺害,英年早逝,以故在楚漢史中沒有留下什麼可圈可點的事跡。後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葛龔:東漢梁國寧陵人,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以善文記知名,有人請其捉刀寫奏章,並照抄上奏,忘自載其名,以龔名進之,故當時有語:“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葛玄:丹陽郡(今屬江蘇省句容)人,三國吳道士,曾從左慈學道,併入深山修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
葛洪丹陽句容人,葛玄曾孫,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自號抱朴子,好神仙導養之法,後卒於羅浮山。其對化學、醫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著有《抱朴子》等傳世。
葛榮:(?~528年),北魏末河北農民起義首領,孝昌二年(526年)九月,於博野白牛邏(今河北蠡縣)一戰,斬殺魏章武王元融,自稱天子,國號齊。後被爾朱榮俘獲殺害,起義失敗。
葛從周:(生卒年待考),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鄄城)。著名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名將。
葛邲:吳興(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陽,進士及第,官刑部尚書。紹熙年間任左丞相,論疏皆切中時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薦人才。
葛密:江陰(今屬江蘇省)人,宋代官吏。中進士,任光州推官,善於審決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號草堂逸老。
葛起耕:(生卒年待考),字君顧;句容人(今江蘇丹陽)。著名宋朝詩人。負才淪落,以詩自鳴,有《檜庭吟稿》。
葛勝仲:(公元1072~1144年),字魯卿;丹陽郡人(今江蘇句容)。著名宋朝詞人。卒謚“文康”。 葛勝仲著述至明以後即失傳,今存《丹陽集》二十四卷,是清人修《四庫全書》時,據《永樂大典》所輯,其中文十五卷,詩七卷,詞一卷。其《丹陽詞》有《宋六十名家詞》本。
葛天民:字無懷,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徙台州黃岩(今屬浙江)曾為僧,法名義銛,字朴翁,其後返初服,居杭州西湖。與姜夔、趙師秀等多有唱和。其詩為葉紹翁所推許,有《無懷小集》。
葛立方:(公元?~1164年),字常之,自號懶真子;祖籍丹陽(今安徽宣城),後定居湖州吳興(今浙江湖州)。著名南宋詩論家、詞人。葛立方《歸愚集》有《常州先哲遺書》本,《韻語陽秋》有《歷代詩話》本。《歸愚集》中有詞一卷。《歸愚詞》一卷別行,有《宋六十名家詞》本。
葛長庚:(公元1194~1229年),字以閱,號繽庵、海瓊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閩清縣,出生於海南島瓊州,後來母親改嫁,繼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著名宋朝道家、畫家、詩人。葛長庚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謝顯道編《海瓊白真人語錄》、《道德寶章》、《海瓊詞》、彭耜編《海瓊問道集》。現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十一卷,約八十萬字。白玉蟾的《道德經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對老子經典著作《道德經》的註解。
葛徵奇:(生卒年待考),字無奇,一字輪以,號介龕;浙江海寧人。著名明朝畫家。傳世作品有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作《溪山清趣圖》。錄於《支那名畫寶鑑》;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作《山水圖》十開,金箋,墨筆,縱二十八厘米,橫二十八厘米。筆墨沉著,濃淡相宜,功力頗深,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葛林:(生卒年待考),浙江杭州人。著名明朝太醫院官。善小兒科,杏林懸壺,醫術高超,因一匕藥治癒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聲大噪,累官至太醫院判。著有《杏塢秘訣》。
葛天民:(生卒年待考),號田純;東台台城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
葛德新:(生卒年待考),山西浮山人。著名清朝官吏。
葛元煦:(生卒年待考),號理齋,學古齋為室名;仁和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書畫家。清朝時期少工篆、隸,不輕以酬應。家藏書畫甚巨,嘗輯刻叢書。兼擅鐵筆。著有《滬游雜記》、《嘯園》。
葛士達:(生卒年待考),上海人。著名清末將領。清同治初隨軍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詩古文。著有《從戎日記》、《遂志齋集》。
葛雲飛:(公元1789~1841年),字鵬起;浙江山陰人(今浙江紹興)。著名清末抗英將領。
近現代
葛振林: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副班長一職,跳崖後懸掛樹杈留命,享年88歲。
葛香亭:1940年代~1980年代的台灣知名演員。
葛小寶:葛香亭之子,本名葛金城。亦為台灣知名演員,1960年代從影,於2000 年病逝。
葛次江:(公元1908~1966年),原名葛淮;江蘇南通石港鎮人。著名現代京劇大師。1953年,任福建省京劇團副團長,並為福建省政協常委。
葛武綮:(生卒年待考),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戰乾四團”教育長。
葛光越:(生卒年待考),中國國民革命軍空軍中將,前空軍司令部參謀長。
葛介屏:(公元1912~1999),安徽合肥人。著名現代商業書法家。
葛路:(公元1926~今),原名葛光植;陝西定邊人。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商業書法家。
葛崇岳:(公元1935~今),安徽廬江人。著名新聞工作者、翻譯、詩人。
葛朝京:(公元1938~今),原名兆金,字之樂;浙江德清人。著名教育家,商業書畫家。擅長中國畫花鳥、山水,重傳統、有新意。也能素描、色彩。
葛家友:(公元1940~今),筆名家友;吉林通化人。著名現代商業美術家。
葛來保:(公元1943~今),山西長子人。著名現代劇作家。一級編劇,長治市戲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現任院長。
葛漢奇:(公元1946~今),別名南唐草,齋名淺悟齋;安徽壽縣人。著名商業書畫家。
葛昌永:(公元1957~今),筆名長吟、罡夫。著名商業書畫家。
葛存壯: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代表作品:《紅旗譜》《小兵張嘎》《神秘的大佛》《大清炮隊》等。
葛平:(公元1957~今),女;山西介休人。著名現代詩人。
葛世奇:(公元1957~今),字聞宇,一字慕樵,號南唐閒卉;安徽長豐人。著名商業書畫家。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葛均義:(公元1958~今),黑龍江綏芬河人,祖籍山東五蓮。著名專業作家。
葛恆晶:前台灣高雄市警局保全科科長。
葛民輝:香港藝人。
葛曉龍:中歐航空工程師學院唯一戲劇演員。
葛優:北京市人,當代名伶,葛存壯之子。曾出演影視劇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見幽默,平實中見功夫。
葛振峰:(1944.10~今),河北省清苑縣人。1962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0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98年晉升為中將軍銜,2004年6月20日晉升上將軍銜。
葛升:男,漢族,1973年生,祖籍江蘇宿遷,現居南京。中華傳統文化的終身追隨者、傳播者,富布斯同學會副秘書長、《喜悅人生》系列傳統文化課程主講人。
葛洪升:男,漢族,1931年生,山東莒縣(今屬莒南)人。1946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浙江省省長,國務院特區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屆中央委員。
葛慧君:女,漢族,1963年3月生,浙江諸暨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畢業。曾任共青團諸暨縣委副書記、書記,共青團諸暨縣委書記、諸暨縣璜山區委副書記,共青團紹興市委書記、黨組書記,諸暨市副市長,諸暨市委副書記,紹興市若耶溪工程籌建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浙江省會稽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黨組書記,寧波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金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浙江省委常委等職。現任浙江省省委常委、副省長。
葛從娥:女,漢族,1980年生,山東青島人,女詩人。其作品多為七言和五言律詩。風格自謀而成,多以描繪自然景色及抒發情感為主,有“現代版李清照”之稱。主題代表作有《晨醒》、《觀海》、《秋葉三首》、《春歸》、《思鄉客》、《雪松》、《窗燈臨月》、《夏晨》、《戲蝶》、《柳》等上百首古體詩。
葛甲:男,漢族,1973年生,上海人,翻譯家,網際網路觀察家,五洲傳播網路中心副總編。主要作品《安娜貝爾》《千萬網事》等
葛炎:男,漢族,1988年生,湖南湘陰人,青年作家。
葛平:男,漢族,著名配音演員,曾給藍貓配音。
葛菲:女,漢族,江蘇羽毛球世界冠軍。
葛菲:女,漢族,河北唐山遵化人,影視演員。
葛少飛:男,漢族,1998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小說作家,現在在上學,創作小說有《魔王的復仇》、《校花的貼身血魔》,由於在上高中,則兩部小說暫時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