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位於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東鄰重慶,南接雲南、貴州,西銜西藏,北連青海、甘肅、陝西;東部丘陵較多,西部山地較多。四川省境內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少。河網密布,水系發達,人口稠密,氣候宜人,經濟發展較快,交通幹線密集,現系“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經濟實力位居西部第一,全國第八,綜合實力位居西部第一。四川簡稱川或蜀,又因先秦時四川(包括重慶)曾分屬巴國、蜀國兩諸侯國,故別稱“巴蜀”。以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而得名(另境內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四條大江,古稱江為川,故名“四川”)。四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物產豐富,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占全國資源種數的70%,成為川氣東送的起點。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機關駐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全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其中包括51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12個縣、4個自治縣。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戶籍人口9132.6萬人,常住人口8204萬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川省四川省

四川省,簡稱(省會成都),位於東經97°21'-108°31',北緯26°03'-34°19',面積為48.5萬平方千米。地處長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為高原,其餘為四川盆地。氣候各地有明顯差異,川西高原的氣候垂直分布現象明顯,"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氣溫-9.3°C,7月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1月平均氣溫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漢、彝、藏、苗、回等民族。農業發達,素稱"天府之國",水稻產量居全國首位,麥、棉、絲、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蠟(產量居全國首位)、豬棕等都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鋼鐵、機械、電器、井鹽、化工等到工業較發達。

旅遊資源:山水名勝、文物古蹟、民族風情兼備。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溝黃龍、興文石林等都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都江堰、劍門蜀道則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輝煌成果。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樂山東面凌雲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王建墓、劉備墓與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公園都與著名歷史人物有密切關係。自貢是"恐龍窩",為恐龍化石集中產地。臥龍自然保護區因大熊貓而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宮花會、涼山彝族火把節、川西北藏族轉山會等,都是民俗旅遊的重點。

地方文藝: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鏇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 能模擬各種聲音,維妙維肖。 諧劇寓壯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飲食文化:川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廣泛,味多而深濃,以麻辣味為特色。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燈影牛肉、怪味雞塊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種極多,賴湯園、擔擔麵、豆花面、宋嫂面、小籠蒸牛肉、蛋烘糕等均為傳統小吃。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合稱“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三星堆文物古蜀文明

根據考古發現,2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四川便開始有了人類活動。四川境內有已被命名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四處。距今7000年——8000年的時候,四川地區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很廣,已發現200多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廣漢三星堆遺址什邡桂圓橋遺址廣元營盤梁遺址西昌禮州遺址等。
約4~5千年前,四川地區進入上古傳說時期,這一時期大約同中原的時期相當。此時的古史傳說內容主要關於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動,較著名的有大禹導江、杜宇化鵑等。儘管沒有史料記載,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橋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和口頭傳說證明,最遲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經進入奴隸社會。

大約在夏商時期,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遷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後,大約相當於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間蜀國的都城遷至郫邑(今郫縣),杜宇王朝採用君主世襲制,勢力強大,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大約相當於春秋早期,杜宇氏禪位於治水有功的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
曾有巴氐祖發跡於此,後來北方少數民族大遷徙造成了中原地區胡漢雜居的局面。

戰國至三國

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雙流),起初國力強盛,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開明九世開始仿效華夏禮樂制度,並把都城從廣都遷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國為統一天下做準備,從石牛道討伐蜀國。 攻占蜀國後,設漢中兩郡。四川地區逐步實行秦國的制度,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秦昭襄王至秦莊襄王年間(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擔任蜀郡太守,採取了許多開發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檢、郫二江(今南河、錦江),使成都平原日漸富饒,為秦始皇統一中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西漢以後四川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繁華程度超過關中地區而被譽為“天府之國”,美稱相沿至今。漢景帝年間,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國首個官辦學堂“文翁石室”,從此蜀地學風大盛,可與齊魯地區相媲美。西漢末,公孫述占據益州,國號“成家”,建都成都。

東漢末,益州又被劉焉父子割據(189年—214年)。後來,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21年—263年)。蜀漢疆域包括今重慶、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和甘肅小部。形成、蜀、三國鼎立的局面。蜀漢丞相諸葛亮勵精圖治,使蜀國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兩晉至隋唐

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被魏國所滅。不久,司馬炎建立晉朝。西晉後期,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歷史上因之合稱為“成漢”。成漢是“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國家,其全盛時疆土復蓋四川盆地及周邊部分地區。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至隋開皇元年(581年)四川併入隋朝版圖,四川地區先後受東晉,前秦,樵縱,南朝的宋、齊、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今江南地區)一益二”之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曾入蜀避難。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難,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亂,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復滅,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31年。前蜀、後蜀前期都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由於沒被捲入中原爭鬥,四川一度成為全國最為繁榮的地區。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軍滅後蜀。

宋元至明清

時期在四川地區發生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比如王小波、李順起義。儘管如此,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四川地區仍較安定,使得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成為兩宋抵抗金、蒙的大後方。元初四川地區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使經濟遭到巨大破壞。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發兵將四川地區併入明朝版圖。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1644年—1646年),以成都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間,四川一直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進入穩定時期。嘉慶元年(1796年),四川爆發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歷時9年清廷才將起義鎮壓下來。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區在空前的戰亂下,人口銳減,經濟調敝。於是,朝廷在明初與清初兩次推行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歷稱“湖廣填四川”。兩次移民運動使人口缺乏的四川獲得大批勞動力,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

近代至今

1840年,鴉片戰爭揭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增開北京、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處通商口岸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會自然經濟逐步崩潰並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資本主義在四川開始萌芽。
19世紀60年代,石達開入川,之後又爆發成都教案,以及義和團起義。在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1911年,成都獨立成立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撤銷道一級建置,改為省直轄府、州、廳、縣。1913年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實行“軍民分治”,廢省改道,將四川地區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和邊東、邊西7道,後改盆地5道名為西川、建昌、永寧、嘉陵、東川。同時廢府、州、廳建置,將縣直隸於道。1914年,裁去邊東、邊西兩道,劃康定縣以西30個縣為川邊特別區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受四川省節制。
民國時期,川內軍閥混戰,從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戰爭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軍閥各霸一方,各自為政。1935年,國民黨中央軍入川,為了“剿共”及嚴密監視地方的革命活動,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縮小政區的辦法,把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另設成都市(1930年)和1939年實

行新縣制,編組保甲,劃分鄉鎮。同年,又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設立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設自貢市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後長征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於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縣為中心,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面積約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達700萬,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1936年5月9日,重慶市正式升為中華民國直轄市。中華民國時期最多時共設有12個直轄市,分別是:南京、上海、重慶、天津、漢口、青島、大連、瀋陽、哈爾濱、西安、北平、廣州。
1937年1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重慶升格為陪都。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沿海沿江的各類工礦企業、高等學校和文化團體也紛紛內遷往陪都重慶,重慶成為遠東國際反法西斯,與美國華盛頓,英國倫敦,蘇聯莫斯科一起率領世界人民和力量抵抗法西斯。同時300萬川軍出川抗戰,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0年9月6日,國府發布《國民政府令》,正式頒令“明定重慶為陪都”、“還都以後,重慶將永久成為中國之陪都”,既明確了重慶擔負“戰時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還都南京後,重慶作為陪都的地位也不會改變,即“永久陪都”(至今依然為國民黨憲法的永久陪都)。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1954年7月,中央直轄市重慶重新併入四川省,改為省轄市。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劃歸四川省。
1960年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線建設戰略,四川省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之一,許多大型企業從東北與沿海向四川遷移,這些企業對四川當地經濟貢獻頗大。
1983年,重慶市與永川地區合併,率先成為中國第一個計畫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為副省級城市
1989年,省會成都市成為最後一批次計畫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7年,重慶市與原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自四川省析置恢復中央直轄市—重慶市。
通過90年代開始的西部大開發,四川省現在已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最好的省份之一。
2007年6月,渝蓉二市同時獲批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9年1月,中央文明辦授予省會成都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是反映中國大陸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最高獎項

地理

地形地貌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四川地貌複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占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四川大致可分為東部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區,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區。四川地形複雜多樣,包含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嶺大巴山山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跨中國地勢第一及第二階梯,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省最高點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高達7556米,超過除亞洲外世界其它各大洲最高峰。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
四川盆地

岷江岷江
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於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長江上游,囊括四川中東部和重慶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氣候宜人,山水秀麗,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區位優越。
四川盆地的面積26萬餘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積的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這裡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細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川西平原)、又稱盆西平原,為中國西南最大平原、河網稠密地區之一,中國最大芒硝產地,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廣義的成都平原介於龍泉山、龍門山、邛崍山之間,北起江油,南到樂山五通橋,包括北部綿陽、江油、安縣間的涪江沖積平原,中部岷江、沱江沖積平原,南部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等。三平原之間有丘陵台地分布,總面近積23000平方公里。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灌縣、綿竹、羅江、金堂、新津、邛崍六地為邊界的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面積8000平方公里,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因成都市位於平原中央故稱成都平原。

水文

四川省除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小部屬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流域,是除青海外另一個長江黃河都流經的省份。長江也是流經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稱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賓後稱長江。長江四川境內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大量水電站。

四川省湖泊大多分布於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區,以冰蝕湖、溶蝕湖、堰塞湖為主,無特大面積湖泊。全省共有大小湖泊1000多個,著名湖泊有邛海、瀘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爾蓋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沼澤濕地區。

氣候

四川處於亞熱帶,由於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覆雜多樣四川

四川處於亞熱帶,由於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覆雜多樣。大致的說,東部的四川盆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區受地形影響,以垂直氣候帶為主,該地區從南部到北部,氣候類型由亞熱帶逐漸過渡至亞寒帶,而垂直方向上則分布有從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四川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

氣溫

東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中國同緯度的其它地區(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3—8℃,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5℃—29℃,春季及秋季氣溫則接近年平均氣溫。該地區四季分明,無霜期為280~300天。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小於8℃,其中1月平均氣溫—5℃左右,7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0℃—15℃,全年無夏,冬季漫長。而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氣溫因地形而異,一般谷地為15℃—20℃,山地為5℃—15℃。

降水

東部的四川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其中盆地周邊山地多於盆地腹地,而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區,達1300—1800毫米,當地城市雅安有“雨城”之稱。從季節上說,四川冬季降水最少,僅占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總雨量的80%,冬乾夏雨,雨熱同期。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降雨稀少,年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其中金沙江河谷小於400毫米,是全省最乾旱的地區。該地區乾雨季分明,6~9月為雨季,降雨占全年總雨量的70~90%;11~4月為乾季。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乾濕季節分明。

行政區域

地區 車牌號 下轄區域
成都市 川A 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金堂縣、雙流縣、郫都區、大邑縣、蒲江縣、新津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
綿陽市 川B 涪城區、遊仙區、梓潼縣、三台縣、鹽亭縣、安縣、平武縣、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自貢市 川C 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榮縣、富順縣
攀枝花市 川D 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 川E 江陽區、龍馬潭、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德陽市 川F 旌陽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羅江縣
廣元市 川H 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遂寧市 川J 船山區、安居區、射洪縣、蓬溪縣、大英縣
內江市 川K 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隆昌縣、威遠縣
樂山市 川L 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眉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
資陽市 川M 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簡陽市
宜賓市 川Q 翠屏區、南溪區、宜賓縣、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屏山縣
南充市 川R 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西充縣、南部縣、蓬安縣、營山縣、儀隴縣、閬中
達州市 川S 通川區、達川區、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
雅安市 川T 雨城區、名山區、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川U 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
甘孜藏族自治州 川V 康定、瀘定、九龍、道孚、爐霍、甘孜、新龍、德格、白玉、石渠、色達、理塘、巴塘、鄉城、稻城、得榮
涼山彝族自治州 川W 西昌、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昭覺、金陽、雷波縣、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寧、鹽源、木里藏族自治縣
廣安市 川X 廣安區、前鋒區、鄰水縣、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
巴中市 川Y 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
眉山市 川Z 東坡區、彭山區、[7]仁壽縣、丹稜縣、青神縣、洪雅縣
四川省行政區劃圖四川省行政區劃

按地級(含副省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1個副省級城市、17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按縣級行政區來劃分,四川現轄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和4個自治縣。

四川下屬的地級行政區包括

副省級城市:成都

地級市:綿陽、德陽、宜賓攀枝花、樂山、南充、自貢、瀘州、內江、廣元、遂寧、資陽、廣安、雅安、眉山、達州、巴中

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另外,四川按照傳統區劃還可以被分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另外也有川邊、下川東、川西北、川西南的劃分方法。

經濟

綜述
2013年四川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26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25.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3579.0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9256.1億元,增長9.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454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0:51.7:35.3。居全國第八位,西部地區第一位。
2013年四川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5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2013年進出口總額64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出口額419.5億美元,進口額226.4億美元。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10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待入境旅遊者209.6萬人次,下降7.8%;實現旅遊外匯收入7.6億美元,下降4.3%。2013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78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稅收收入2103.5億元,增長15.1%。公共財政支出6194.3億元,增長13.6%。

第一產業
2013年四川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與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6.5萬公頃,增長1.4%;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0.4萬公頃,增長2.2%;蔬菜播種面積127.6萬公頃,增長2.4%。2013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量3387.1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小春糧食減產2.1%;大春糧食增產3.1%。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290.4萬噸,增產1.4%;菸葉產量25.1萬噸,減產8.7%;蔬菜產量3910.7萬噸,增產3.9%;茶葉產量22.0萬噸,增產4.9%;園林水果產量718.7萬噸,增產4.9%;中草藥材產量40.4萬噸,減產2.3%。
2013年四川省生豬出欄7314.1萬頭,比上年增長2.0%;牛出欄264.7萬頭,增長4.2%;羊出欄1583.6萬隻,增長1.3%;家禽出欄增長2.9%;兔出欄增長3.4%。禽蛋、牛奶產量分別下降0.8%和1.5%。
2013年四川省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0萬公頃。其中,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5.2萬公頃,完成退耕還林工程1.9萬公頃;年末實有森林管護面積17710千公頃。年末全省共有濕地公園27個,其中省級濕地公園13個(2013年新批建5個),國家濕地公園14個(2013年新批建4個)。年末森林覆蓋率35.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13年四川省水產養殖面積19.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6%;水產品產量126.1萬噸,增長6.0%。
2013年四川省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萬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264.7萬公頃。2013年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60平方公里,累計77230平方公里。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92.6萬人。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43.2萬千瓦,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937.2萬千瓦,增長6.6%。2013年農村用電量163.5億千瓦小時,增長4.8%。

第二產業
2013年四川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15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1.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163戶。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
四川省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1.2%,輕重工業的比為33.9:66.1。七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5.9%,增長11.0%。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687.1億元,增長30.7%。
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41個行業大類中有35個行業增加值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1%,汽車製造業增長30.0%,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4.4%,開採輔助活動增長11.7%,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3.4%,紡織業增長8.6%,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20.0%,化學纖維製造業增長17.7%,家具製造業增長9.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0.0%,金屬製品業增長10.3%。從主要產品產量看,四川省汽油產量比上年增長13.6%,天然氣下降0.2%,發電量增長23.8%,鐵礦石增長17.3%,成品鋼材增長21.1%,水泥增長7.2%,白酒增長9.8%,化學藥品原藥增長1.3%,汽車增長101.8%,電子計算機整機增長34.5%。
2013年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251.8億元,增長13.1%。實現利稅總額3988.7億元,增長2.3%。盈虧相抵後實現淨利潤2168.4億元,增長1.0%。其中,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淨利潤543.6億元,下降2.5%;股份制企業1414.0億元,下降3.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394.2億元,增長28.3%。
2013年四川省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000.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年末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916個,實現利稅總額475.9億元,增長15.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9382.8萬平方米,增長28.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8294.2萬平方米,增長16.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3667.4萬平方米,增長18.3%。

第三產業
四川省201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民間投資11507.3億元,增長1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75.4億元,增長30.5%;第二產業投資7103.4億元,增長8.8%,其中工業投資7051.0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投資13370.3億元,增長20.8%。
2013年四川省房地產開發投資3853.0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商品房施工面積32165萬平方米,增長7.7%。商品房銷售面積7312.8萬平方米,增長13.3%。
2013年四川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5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319.8億元,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35.7億元,增長14.9%。
2013年四川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474.0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商品零售額5023.9億元,增長15.9%。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24.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3.4%,日用品類增長18.9%,化妝品類增長17.6%,金銀珠寶類增長15.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0%,家具類增長23.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7.4%,汽車類增長17.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0.2%。
2013年四川省接待國內旅遊者4.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國內旅遊收入3830.0億元,增長18.6%。接待入境旅遊者209.6萬人次,下降7.8%;實現旅遊外匯收入7.6億美元,下降4.3%。全省累計出境遊客總人數為74.2萬人,增長10.4%。2013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877.4億元,增長18.2%。
2013年四川省實際利用外資10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8家,累計批准10192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03.6億美元,增長5.0%。落戶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00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0家。
2013年四川省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簽契約金額36.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5%。境外投資企業累計387家。
2013年四川省履約的國內省外投資項目9410個,實際到位國內省外資金86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2013年四川省進出口總額64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出口額419.5億美元,增長9.1%;進口額226.4億美元,增長9.5%。
2013年四川省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271.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2.1%;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72.4億美元,增長14.3%,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2.2%。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328.7億美元,增長10.3%,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0.9%。

四川省經濟總量至1995年穩居全國第九位。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四川GDP總量達到12,506.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2366.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5790.1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4350.0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61.9%和32.9%。人均GDP達到15,378元,增長9.7%。

與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四川的發展速度偏後;同時四川農業經濟數量大,所占比重高,屬於農業大省。1979-2007年29年,根據同期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0%,次於天津、湖北、貴州等24個省份居25位,低於全國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四川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一直在第6位至第9位間輪替,1978年位居全國第6位,1985年居第8位,1995年開始穩居第9位。

2007年,四川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10,505.3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2%,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8%;其中第一產業2,092.06億元,占GDP比重19.91%;第二產業4,595.51億元,占43.74%;第三產業3,817.73億元,占36.34%;人均GDP為12,893元,次於陝西、青海、寧夏等23省份居第24位[4]。四川經濟結構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年為44.5:35.5:20.0(同期全國為28.20:47.87:23.92);2007年為19.9:43.7:36.3(同期全國為11.1:48.5:40.4),從1978年-2007年經過30年的發展,產業結構漸漸趨向於合理,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舊占有較大比重,第二產業有較快的發展。以2007年為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僅次于海南、廣西等2省區居全國第3位;第二產業占GDP比重次於湖北、安徽、重慶等24省份等23省居24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次於青海、遼寧等21省市居第22位。從總量上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僅次于山東、河南等2省份居全國第3位;第二產業增加值次於遼寧、上海等8省居9位;第三產業增加值次於河南、遼寧等9省份居第10位。

若從國家來看,四川人口可列世界第12位,與越南相當,四川面積可列世界第53位,與土庫曼斯坦相當。2007年四川GDP總量按年末人民幣匯率(7.3046)折約1438億美元,與越南相當,世界排名46、47位,低於新加坡。人均GDP約1766美元,與菲律賓相當,世界排名118、119位。總體來講,四川整體實力與菲律賓相近。

主要企業

在2008年中國最大500家企業中,四川的十家企業是:

攀鋼集團、成都鐵路局、新希望集團、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宜賓五糧液集團、四川宏達集團、通威集團、華西集團、川威集團、成都建工集團、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因受地震影響,未報名參加2008年國內500強評選,但其銷售收入超過280億元。)到2008年12月,四川省有73家公司在國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五糧液。

主要資源

旅遊資源

峨嵋山---樂山大佛峨嵋山---樂山大佛

四川旅遊資源豐富,四川擁有舉世聞名的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三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有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等九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國家森林公園11處、自然保護區40處、省級風景名聲區44處,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應俱全,旅遊資源之豐富,世界罕見。其自然及人文景觀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觀光。2007年度,四川全省旅遊總收入1217億元,占全省GDP的11.59%,國內遊客超過1.8億人次,接待海外遊客170萬人次,但旅遊外匯收入明顯低於雲南省,甚至不及海外遊客數低於四川的黑龍江、陝西、內蒙、湖南、天津等省市。2008年因受特大地震影響,旅遊業受損巨大,總體出現了10%的負增長,特別是旅遊外匯收入下降了58%,國內旅遊下降了6%。同年全國國際旅遊下降2.6%,國內旅遊仍然增長超過12%。旅遊的下滑也導致四川當年民航客運業負增長。

四川現有世界遺產5處,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畫”的自然保護區4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1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7處,國家級森林公園25處,世界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7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0座。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9個)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
綿陽北川羌城旅遊區(中國羌城-老縣城地震遺址-“5·12”特大地震紀念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北川新縣城-吉娜羌寨)
樂山峨眉山旅遊景區
樂山樂山大佛風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風景名勝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別旅遊區(震中映秀-水磨古鎮-三江生態旅遊區)
南充市閬中古城旅遊景區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景區
四川21市州代表性景區一覽表
行政區劃 代表性景區
成都市 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青羊宮、杜甫草堂、望江樓、文殊院、天台山、西嶺雪山、寶光寺
綿陽市 北川、七曲山、竇圌山、李白紀念館、藥王谷、九皇山、報恩寺、尋龍山
自貢市 自貢恐龍博物館、榮縣大佛、中國彩燈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
攀枝花市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攀西大裂谷格薩拉、龍潭溶洞
瀘州市 黃荊老林、太平古鎮、佛寶、堯壩古鎮、方山、天仙硐、張壩桂圓林、玉蟾山
德陽市 三星堆、香山鷺島、綿竹年畫村
廣元市 劍門關、皇澤寺、翠雲廊、七里峽、西武當山、曾家山、昭化古城、明月峽、天曌山、千佛崖
遂寧市 死海、觀音故里、龍鳳古鎮、陳子昂故里、中華侏羅紀探秘旅遊區、宋瓷博物館
內江市 石牌坊、安泰山莊
樂山市 樂山大佛、峨眉山、夾江天福觀光茶園、黑竹溝、大佛禪院
資陽市 安岳石刻、圓覺洞、陳毅故居
宜賓市 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洞鄉、夕佳山、李莊古鎮、紅岩山
南充市 閬中古城、琳琅山、西山、凌雲山、天宮院、嘉陵第一桑梓、升鍾湖、禹跡山
達州市 真佛山、賨人谷、八台山、龍潭河、金山寺、百里峽
雅安市 碧峰峽、蒙頂山、安順場、東拉山大峽谷、上里古鎮、金鳳山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達古冰山、畢棚溝、汶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 稻城亞丁、海螺溝、木格措
涼山彝族自治州 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靈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廣安市 鄧小平故里、華鎣山、寶箴塞、天意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
巴中市 米倉山、光霧山、佛頭山、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諾水河
眉山市 三蘇祠、瓦屋山、老峨山、黑龍灘

礦產資源

四川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占全國資源種數的70%,其中天然氣硫鐵礦芒硝螢石、鈣、釩、鈦儲量居全國第一。鈦儲量居世界第一,釩儲量居世界第三。在資源開發基礎上的天然氣化工、天然氣能源、釩鈦金屬加工等產業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各類石材及礦泉水儲量和產量也比較大。

生物資源

四川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養區,是中國三大林區和五大牧區之一,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天然中藥材4300多種,藥用植物種類占全國的75%,是國家中藥材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中藥上有“無川不成方”之說。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占全國30%,珍稀動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僅脊椎動物就有1100餘種,占全國的40%,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55種舉世聞名的大熊貓,主要生息於四川境內4個山系的36個縣和保護區內。除糧食、油料、水果和鮮花之外,茶葉、蠶繭、菸草、白蠟、桐油、苧麻、花椒、核桃、竹筍、蕎麥、板栗、魔芋、橄欖油、食用菌等農林土產在全國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四川地處亞熱帶,加以地貌和氣候多樣,植物種類極為豐富。全省森林面積746萬公頃,長有許多珍貴樹種。中國的水杉、銀杉等“活化石”樹種有1/5生長在四川。 

水資源

水電資源蘊藏量達1.5億千瓦,僅次於西藏,可開發量近1億千瓦,位居中國首位。地下熱水資源也非常豐富,全省光發現溫泉(群)354處,地下熱水鑽孔114個。 

旅遊小貼士

氣候:四川屬於季風氣候區,成都、重慶等地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18°C,冬天最低氣溫一般也在6~8℃。夏天較熱,多雲霧,且空氣潮濕。九寨溝、黃龍景區晝夜溫差較大,峨眉山山下到山頂氣溫相差約15℃,需要注意防寒。

九寨溝最佳旅遊季節:是每年9-10月,其中以10月中旬最佳,7-8月雨水較多,但作為世界級景區,其它季節的九寨溝風光也是非常美麗的,不會感到遺憾。

著裝:四川雨季時(6-8月)備足相關的雨具,特別是去高原旅遊,要注意適當的鞋子,最好是專業的旅遊鞋或登山鞋一類(能防水)。並多準備幾套衣物、襪子換用。

藥品:由於四川雨季天氣多變,時而熱、時而冷,容易引起感冒之類的疾病,所以要注意保暖並準備相應的藥物。

物品:請帶上足夠的膠捲、相機電池、手機、濕紙巾、個人衛生用品、;愛好攝影、登山的朋友請帶好有關器材及外傷用藥、創可貼、紗布等,注意戶外保暖及安全。出行前備足電池、充電器,準備適當的現金便於途中使用;

高原反應:川西高海拔地區不宜劇烈運動,如長時間急行,跑步等,宜少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年老體弱者,應備好常用藥品,最好能配備小型氧氣瓶。

住宿:四川雖然酒店比較多,但每到旅遊旺季也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旺季出遊應提前預訂。為了環保,很多4星級以下酒店不漱用品,請客人提前自備。

飲食:川菜以麻辣著稱,不一定適合您的口味,根據自己的口味攜帶一些方便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交通

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

四川處於中國西南腹地,是中國地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交疊過渡地帶,中央為四川盆地,四圍是高山,因此交通不甚便利。世人皆知“蜀道難”。近現代化以來,四川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等交通運輸隨著不斷建設而逐步改善。四川貨物運輸在全國的重要性低於旅客運輸。因水路運輸貨物周轉量不到全國的1‰,四川貨運周轉量僅占全國1%,民航貨運占全國超過4%,公路貨運超過3%,鐵路約占2.43%;旅客運輸周轉量占全國4.26%,其中公路占4.5%,水運占3.93%,鐵路占2.5%,民航達到8%。

公路

至2008年底,四川公路通車總里程為20.05萬公里,居全國前列,但相對於本省遼闊地域仍顯滯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總里程1.4萬公里(2007年底數據),高速公路2008年底通車總里程2162公里。

目前(2009年)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成綿高速公路、綿廣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樂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成灌高速公路、成溫邛高速公路、成彭高速公路、成都繞城高速公路、都汶高速公路、內宜高速公路、宜水高速公路、隆納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南廣鄰高速公路、達渝高速公路、瀘黃攀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設或擬建的高速公路有廣陝高速公路達陝高速公路雅瀘高速公路、樂宜高速公路、樂自高速公路樂雅高速公路內遂高速公路、綿遂高速公路、瀘渝高速公路成自瀘高速公路、成南巴高速公路成什綿高速公路、成安渝高速公路、邛名高速公路、環成都經濟區高速公路等,在建里程超過1200公里。

鐵路

四川鐵路總營運里程數為3009公里(2006年底數據),總長在國內居前列但密度很低。境內有寶成、成渝、成昆、內昆、達成、遂渝鐵路等鐵路幹線。成都鐵路局管轄四川、貴州重慶兩省一市的國有鐵路和合資鐵路。四川正擬建成綿樂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成渝鐵路客運專線、成蘭鐵路、蘭渝鐵路、成貴鐵路川青鐵路、川藏鐵路、西成鐵路客運專線、成都—西寧—張掖鐵路、成昆鐵路複線等。

水運

嘉陵江大橋和渝澳大橋嘉陵江大橋和渝澳大橋

嘉陵江大橋和渝澳大橋四川內河通航里程超萬公里,其中三至七級航道里程4026公里(2006年數據)。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上的港口6個。長江四川段逐步建成三級航道,嘉陵江、岷江列為國家批准的18條高等級航道,納入了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方案。四川擁有1000噸級以上船舶147艘,貨船單船生產能力達到4000噸級。

2008年度,四川水路運輸累計完成客運量4225.67萬人,旅客周轉量29377萬人,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89%和1.49%;完成貨運量3702.72萬噸,貨物周轉量566411萬噸公里,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2%和0.44%;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4649萬噸,其中貨櫃完成吞吐量66237標箱(唯一貨櫃港口瀘州港完成量),分別比2007年同期增長10%和26%;岷江大件運輸完成141批次,3.4萬噸,分別比2007年同期增長42%和17.8%。

航空

四川擁有成都(6)、黃龍(52)、西昌(72)、綿陽(79)、攀枝花(77)、宜賓(83)、瀘州(84)、達州(100)、南充(123)、康定、廣元11個有定期航班通航的民用機場。(括弧內數字為2008年度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國內機場排名,2008年度四川民航客運出現了下降,但貨郵吞吐量仍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長。)

稻城亞丁機場以及宜賓川南機場正擬開工建設;樂山機場、馬爾康機場也已列入規劃建設。2008年底,成都雙流機場開始建設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樓。目前(截止2009年),有中國國航西南分公司、四川航空公司和鷹聯航空公司三家航空公司總部設在四川成都,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也是這三家公司的基地機場。

管道

天然氣輸送。早在宋代,四川人就開始在利用天然氣的同時用竹子作管道輸送天然氣。1950年代,四川盆地開始大規模利用天然氣,通過川渝地區的管網,向成渝沿線城市供氣。1980年代中期,四川盆地大部份縣城已經開始使用高能、清潔的管道天然氣。至2008年初,四川油氣田已建成集氣管道7000餘公里,輸氣管道6000餘公里,集輸氣站1100餘座,天然氣管線長度約占全國的46%。盆地內形成了以南、北輸氣幹線為主體,以川東北、川西北、蜀南、重慶、川中五大氣源開發區為依託,延伸至川、渝、雲、貴、湘、鄂六省市的環形管網,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集輸氣網路。2007年,隨著普光氣田發現和開發,中國石化川氣東送工程已開工,總投資627億元,幹線管道全長1700多公里。

油品輸送: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成品油管道蘭成渝輸油管道,輸油能力達每年600萬噸以上,川渝地區70%以上的成品油來自這條管線,是目前西南市場主要的成品油供給渠道之一。該管道起始於蘭州,途經甘肅、陝西和四川三省,終點抵達重慶市。管道幹線全長1252公里,是目前國內線路最長、口徑最大、壓力最高、順序輸送品種最多的成品油管道。

捷運

目前(截止2009年),成都市正在建設捷運一、二號線。

人口

2007年末,四川總人口達到8815.2萬人,2791.5萬戶,其中:男性4566.4萬,女性4248.8萬;農業人口6675.2萬,非農業人口2140萬。全省人口出生率9.2‰,死亡率6.3‰,自然增長率2.9‰。

民族

美麗的彝族服飾美麗的彝族服飾
四川的人口絕大多數是漢族(95%)。少數民族雖然只占人口的5%,但總數達422萬人,居全國第8位。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14個世居少數民族。其中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依次是:彝族(212萬)、藏族(127萬)、羌族(30萬)、苗族(15萬)。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成都、廣元、宜賓等18個市為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2001年底,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80萬人,有石棉、漢源、金口河等6個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縣(區)和寶興縣的磽磧鄉、青川縣的大院鄉等94個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方言

四川人的通用語言被稱為四川話,在語言學上歸屬於官話方言中的西南官話,和湘語、客家話粵語贛語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聲母),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雖然大量的辭彙、發音都和國語相似,但是聲調大多都與國語不一樣,同時融入了湘方言、粵方言、客家話的句式、辭彙和發音,這一點在川東和川南以及重慶市尤其明顯。

四川一些大城市及重慶境內,也有小部分地區為吳語(也稱西部吳語)、湘語、客家話的方言孤島,還零散分布著閩語、贛語的使用者;重慶市區由於歷史原因,有大量上海,江蘇,浙江移民在抗戰和三線建設時期湧入,而帶來很多吳語辭彙並融入重慶市區方言,而形成了重慶城區與郊區方言差異較大的現象。而攀枝花市,有大量的說東北官話的來自中國東北的移民。在漢語方言學上,四川方言包含五個方言片,即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昆貴片和粵北片。除了漢語外,四川還有以藏語、彝語、羌語為母語的族群。

教育科技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綜述

2013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生(學歷教育)1516.6萬人,教職工97.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1.2萬人。
2013年末共有國小7257所,招生95.0萬人,在校生526.0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4%;國中3895所,招生87.9萬人,在校生271.7萬人;特殊教育119所,招生8230人,在校生4.4萬人;普通高中735所,招生51.2萬人,在校生151.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595所,招生53.1萬人,在校生130.2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5261個,職業技術培訓註冊學員252.6萬人次。
2014年在川共有普通高校107所。2013年普通本(專)科招生37.7萬人;在校生127.1萬人,畢業生31.8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42個,招生2.8萬人,在校生8.8萬人,畢業生2.4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7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36.9萬人;成人中學42所,在校生2.2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80.3萬人次。

本科院校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本科院校一覽表

序號 學校 主管部門 國家計畫
1 四川大學 教育部 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珠峰計畫、卓越計畫
2 電子科技大學 教育部 985工程、211工程、111計畫
3 西南交通大學 教育部 211工程、985平台、卓越計畫、111計畫 、2011計畫
4 西南財經大學 教育部 211工程、985平台
5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211工程、985平台、973計畫
6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7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8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9 四川師範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0 西華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1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2 四川理工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3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14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15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16 成都學院 成都市人民政府
17 成都醫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18 綿陽師範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19 西華師範大學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 川北醫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1 瀘州醫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2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3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局
24 西南民族大學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5 成都師範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6 成都工業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7 四川旅遊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8 四川文理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29 樂山師範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0 內江師範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1 四川民族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2 攀枝花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3 宜賓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4 西昌學院 四川省人民政府
35 成都東軟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36 四川傳媒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37 成都文理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38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39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0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1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2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3 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4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5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6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7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8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49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50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四川省教育廳

專科院校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專科院校(部分)一覽表

學校名稱 國家計畫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國家示範骨幹高職立項院校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全國大學生滿意度50強高校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部省市共建高職院校

科技及人力資源

四川人才資源豐富,在國內綜合科研實力居北京、上海、陝西之後列第四位。擁有各類科研機構184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8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0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6個,企業技術研究中心130個,兩院院士55名,各類科技人員124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9萬人。2007年,四川受理專利申請19165件,授權9935件,居全國第八位。

文化藝術

四川盆地的地理因素和農業社會有“天府之國”的富裕,同時美麗富饒的巴山蜀水也孕育了大禹司馬相如李白三蘇巴金張大千等古今文化名人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四川文化因此具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獨特之處,地方特色顯著。

秦征服巴蜀後,巴蜀文化逐步轉型為秦漢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亞文化。漢魏之際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隋唐五代為文學繁榮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出現了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巴蜀的科技在歷史上很發達,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種植技術、鹽井技術、青銅冶煉技術、天文學、數學、醫學等。川劇、川茶、川酒川菜、川藥及蜀繡蜀錦、川派盆景等無不是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而聞名天下。

文化特徵

四川主要有四個文化區組成巴文化區:南充、巴中、達州、廣安、樂山沐川、內江資中、廣元東部以及自貢(自流井、大安、沿灘和富順)、宜賓、瀘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區為直轄市重慶(巴國國都)、四川東北東南部以及湖北省恩施州與宜昌、陝西漢中與安康等地區)蜀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廣元西部、自貢(貢井和榮縣)和內江(戰國時代之前,巴國(首府重慶)和蜀國(首府成都)是當時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攀西文化區:攀枝花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統稱為攀西)川西高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部的高原區域)劃分依據:巴文化區西周時、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春秋為古巴國故地。巴中近年越來越多的巴人遺蹟被發現證明了該地是巴文化區,巴中的“巴”更是證明了與巴的密不可分。南充閬中曾經短暫的做過巴國的別都,後來因為與廣元地區的蜀國諸侯國"苴''相接,出於安全考慮巴國很快把首都遷移出去。廣元一直是巴國和蜀國的爭奪地,雖然蜀國在廣元地區建立了侯國“苴”,但"苴”國的構成主要是巴民族,故為巴文化區。巴中近年來修建的巴人廣場,便是依靠濃郁的本地巴文化得來。達州市宣漢羅家壩的巴國遺蹟,證明了達州是巴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根據商朝《辭源》巴、蜀的界線為現在廣元、資中、沐川為一線,因此資中與沐川為巴文化區,並且還記載巴國區域分布在現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長江上游,因此宜賓、瀘州為巴文化區。蜀文化區成都,三國時期蜀國(221-263年)的都城。雅安和樂山一帶的青衣羌國是蜀文明的一支,後來被蜀國合併。自貢一帶是蜀國的鹽產地,鹽使自貢、內江一帶成為蜀國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陽"三星堆”是蜀國的重要文明區域。內江盛產甘蔗,故簡稱“甜城”,這便是蜀文化中的“糖”文化發祥地;同時也是書畫、文化之鄉,享譽世界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等也是內江人。攀西文化區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區,攀枝花雖現在漢族人口占多數,但該地區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區域。川西高原文化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豐富的藏文化為主和部分羌文化為主。

語言

主詞條: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準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絕技豐富,如托舉、開慧眼、變臉、噴火、藏刀等,令人嘆為觀止。

宗教

道教

道教發源地——鶴鳴山道教發源地——鶴鳴山

四川是道教的發源地。東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陵奉老子為教主並尊其為“太上老君”,以《道德經》為核心經典,在今成都市大邑縣鶴鳴山中創立道教。張陵被道眾敬稱為“張道陵”或“張天師”。道教早期稱為“天師道”或“五斗米道”。道教在該省仍有相當影響力。

佛教

佛教傳入四川盆地的最初年代尚不能確定。根據地方志記載中的漢代古寺推斷,東漢時佛教就應已傳入四川。有文字記載的傳入是東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有位叫法和的僧人從中原來到四川,為佛教在四川的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伊斯蘭教

四川在唐末五代時期,已有穆斯林居住,10世紀初大規模傳入,清代是四川伊斯蘭教繁榮時期。現有穆斯林12萬餘人,屬遜尼派。

習俗

社會習俗
擺龍門陣(聊天/拉家常/侃大山…)

趕場(趕集)

扯火閃(罵街/罵山/零對象發泄,一般有成套成順口溜的下流或搞笑厥詞)

絕架(絕交/斷絕親緣關係的吵架)

作酒/祝酒(辦酒席)

吃酒/吃喜(赴宴,一般指婚宴或壽宴等)

走人戶(走親戚/赴宴/串門)

拜褓褓/保保(認乾爹乾媽)
迷信活動及節日習俗

做道場(人死後按規矩做奇數天的內容繁複的道法儀式以讓靈魂安頓,其中有:送終,淨身,續火,陪魂,哭喪,走神,跪經,歃血,破地獄,畫族譜,辦喪宴,扯白布,齋戒,買路,開路,開棺,閉棺,守燈,回煞等等,其中最隆重的就是破地獄儀式)

吃齋/趕齋(參加喪事宴會)

哭喪/喊冤/叫冤)(人死後做道場的幾天,為營造哀傷氣氛,有職業性的老婦人用手絹蓋臉偽裝誇張的嚎哭)

問香/請仙娘(家中遇到晦事/不順事/病事/故事等時,請巫婆(仙娘)到家解惑/作法/下陰等迷信活動)

送鬼(家中遇到晦事/不順事/病事/故事等時,深夜時將米飯等食物倒在田郊野外或大路上,並燒紙作法,望將晦氣轉移他人,第二清早誰第一個看見或路過,就被轉移到他/她身上)
婚嫁習俗

看人戶(相親)

提豬腦殼(做媒/牽紅線)

抱子/送子(領養/寄養)

打親家(因子女婚嫁結為親家)

娃娃親(指腹為婚)

扁擔親(無償交叉婚姻,一家兄妹或姐弟與另一家兄妹或姐弟通婚成親上親)

接新姑娘(娶媳婦/當伴娘/扮新人未來的小孩)

上門(招女婿/倒插門)

其他民族習俗

蒙格

彝族社會習俗,家支作出重大決定的會議。一般一年召開一次,如無重大事件發生,可幾年召開一次。有傳統的會址,開會多選在家閒時的虎月和免月。 生活中一但發生人命糾紛等事件,受害者家屬便帶上一壇酒到本支系中信得過德谷(有威望的人)家中陳述情況和要求。這個德谷又帶上酒到其他德谷那裡陳述,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後,由家支中最有影響的德谷們互相協商,決定是否召開家支大會。屆時,全體家支成員,不分男女老少、貴賤賢愚,一律帶上乾糧,自行趕到集會地點。每個支系由 德谷帶領坐在一起,支系之間留出一條通道,以便人員進出,也便於區分。按習慣,會議由家支中最有威信的德谷或頭人主持。他講完主要議程後,所有成員都可以發表意見。接著,各支系分組計論,然後各支系 德谷集中起來開小會,統一意見。最後,主持人公布會議作出決定,宣 布會議結束。蒙格人出的決定,家支成員有執行的義務。
牽牲見客

彝族交際習俗。彝族待客,根據客人在社會上的地們而分別宰殺不同的牲口:貴客殺牛,次者殺豬羊,一般客人殺雞。不管宰殺什麼牲口, 都一定要等客人進門後,將牲口牽致電客人面前讓客人看過然後才宰殺, 以表明牲口絕非死物或偷來的。
俄加
彝語音譯,意為分家儀式。同一男性祖先的血緣紐帶組成的若干房, 經過十代左右的繁衍,可分衍成互相攀親的獨立血族團體,即家支。家支獨立時,需舉行此儀式。屆時,須請巫師念經作法,宰牲祭祖,並將 分出的支系祖先的靈牌從原來的岩洞中供奉。 相幫 彝族社會習俗。凡遇造房蓋屋、婚喪嫁娶等情況,親朋好友和左鄰 右舍千都樂於從人力物力上予以幫助、接濟,有的甚至不請自到,不計報酬。主人家一般只供飯食,不付工錢。
吉縮

彝族交際習俗。彝語音譯,意為迴避。按傳統習慣,媳婦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間都要迴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迴避 的人,平時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能面對面坐在一起,不能使用粗俗語言,身體各個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觸,即使身上的披氈也不能挨擦著。雙方在路上相遇,媳婦應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對方走後再走。 如其中一方正忙著,沒有發現另一方正走來,另一方應遠遠繞開。實在繞不開時,應咳嗽一聲,以引起都對方注意,及時迴避。媳婦不能當著 應迴避的人梳頭,如果在梳頭,突然發現對方走來,應趕緊用披氈把頭 蒙住,否則就是失禮。

打轉

苗族交社會俗。苗族男子喜歡佩刀。生下男孩後,父母和親友要準備 一塊與孩子體重相等的鐵埋於地下。以後,男孩的每年生日,將鐵挖起來鍛打一次。孩子長到16歲時,將此鐵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母系家庭 摩梭人社會習俗。流行於鹽源縣瀘灑湖畔。家庭以女性為中心組成,包 括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親及其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及姨兄弟姐妹、姐妹 們的子女等,一般二至四代。男子在家裡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親 的兒子或舅舅的外甥。家長由年長或能幹的婦女擔任,婦女在生產、生活中 起支配作用。

飲食

四川風味包括了成都和重慶以及樂山、江津、自貢、合川等地方的菜點特色。素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佳話,以麻、辣、味濃著稱。川菜最大的特點在於調味。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烹調多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和醋、糖來調味,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魚香、荔枝、麻辣、椒麻、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

其次,川菜選料廣,烹調方法多,菜餚品種豐富也是重要特色,四川的風味小吃與麵點同樣出名,並且許多品種都有掌故,飲食文化相當發達。川菜筵席格式多樣,高級筵席,普通筵席、大眾便餐、家常風味,層次分明,菜式各異,無不膾炙人口。火鍋、回鍋肉、乾燒岩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生爆鹽煎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麻辣乾鍋系列、乾煸牛肉絲、開水白菜、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麵、賴湯圓、龍抄手、鍾水餃、葉兒粑等是四川最負盛名的菜餚和小吃。

重要記事

汶川大地震

地震參數

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 ;地震後的汶川緯度31.0°N

經度:103.4°E ;深度:33km ;震級:8.0 ;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縣 都江堰市西21km(26.7°) ;崇州市西北48km(32.7°) ;大邑縣西北48km(34.6°) 成都西北75km(30.2°)

歷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國自中國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里。

影響範圍:包括震中50km範圍內的縣城和200km範圍內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內蒙古、廣西、西藏、江蘇、浙江、遼寧等地等全國多個省市有明顯震感。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陝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等地均有震感

蘆山縣地震

地震參數

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

經緯度:103.0°E,30.3°N;震級7.0級;深度13km

影響範圍:成都、重慶、西安、貴陽等地有不同程度震感。

重要人物

北洋政府時期

尹昌衡(四川都督)

陳宧(四川巡按使)

蔡鍔(省長)

熊克武

戴勘

楊庶堪

張瀾

劉湘

劉存勛

楊森

鄧錫侯

賴心輝

國民政府時期

賴心輝(省主席)

劉文輝

劉湘

王纘緒

蔣介石(兼任)

張群

鄧錫侯

王陵基

中國共產黨建政後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1950年1月,在成都成立中共西康區委,廖志高任區黨委書記。

1953年2月1日,區黨委改為中共西康省委。廖志高改任省委書記。

1952年9月1日,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區黨委和行署合併組成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李井泉任省委第一書記、李大章任第二書記。

1955年11月西康省與四川省合併後,廖志高調任四川省委第三書記。

1960年,李井泉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

廖志高(省委第一書記)(1965年2月-1971年8月)

張國華(省委第一書記)(1971年8月-1972年2月)

劉興元(省委第一書記)(1972年2月-1975年10月)

趙紫陽(省委第一書記)(1975年10月-1980年3月)

譚啟龍(省委第一書記)(1980年3月-1982年12月)

楊汝岱(省委書記)(1982年12月-1993年3月)

謝世傑(1993年3月-2000年1月)

周永康(2000年1月-2002年12月)

張學忠(2002年12月-2006年12月)

杜青林(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劉奇葆(2007年12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李井泉(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9月-1955年1月)

李大章(1955年1月-1967年3月)

楊超(省抓革命促生產委員會?)(1967年3月-1967年5月)

張國華(省革委主任)1967年5月-1972年2月)

劉興元(省革委主任)(1972年2月-1975年10月)

趙紫陽(省革委主任)(1975年10月-1979年12月)

魯大東(1979年12月-1983年4月)

楊析綜(1983年4月-1985年5月)

蔣民寬(1985年5月-1988年1月)

張皓若(1988年1月-1993年1月)

肖秧(1993年1月-1998年1月)

宋寶瑞(1998年1月-2000年1月)

張中偉(2000年1月-2007年1月)

蔣巨峰(2007年1月-)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正省級領導幹部
省委書記 王東明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東明
省長 魏宏
省政協主席 空缺
副省級領導幹部
省委副書記 柯尊平
省委常委 李登菊、王懷臣、鍾勉、黃新初、陳光志、李昌平、劉玉順、吳靖平、范銳平、李亞洲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東升、黃潤秋、彭渝、劉道平、曾省權、李向志
副省長 鍾勉(常務)、黃彥蓉、王寧、陳文華、劉捷、曲木史哈、甘霖、侍俊
省政府資政 張作哈
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王海萍
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鄧川
省政協副主席 晏永和、張雨東、高烽、崔保華、翟占一、楊興平、王正榮、趙振銑
成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於偉
成都市市長 葛紅林
成都市政協主席 唐川平

著名人物

序號 人物 簡介
1 嫘祖 遠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2 李冰 (前302-235)秦國蜀郡守,擅長水利,都江堰為其傑作。川人稱為”天府之父“。
3 文翁 (前156-前101)漢代蜀郡守,創辦中國首個官學“文翁石室”。
4 王褒 (前90--前51)蜀資中(今資陽)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
5 落下閎 (前140-87)閬中人,西漢時期曆法專家,中國“春節老人”。
6 司馬相如 (前179-前117)巴郡安漢縣(今南充蓬安)人。漢代文學家,擅長漢賦。
7 卓文君 (前175-前121)邛崍人,漢代才女。
8 揚雄 (前53年-18)成都人,漢代哲學家、文學家。
9 王平 (?--248)渠縣人,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10 譙周 (201-270)閬中人(一說西充人)三國蜀漢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11 武則天 (624年-705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傑出政治家,廣元利州人。
12 陳壽 (233年-297年)南充人,西晉史學家,著有《諸葛亮集》及《三國志》。
13 袁天罡 生卒年不詳,唐初益州(成都)人,天文學家、陰陽術數家。
14 陳子昂 (661年-702年)射洪人,唐代詩人,著有膾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
15 李白 (701年-762年)江油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第一詩人。
16 黃筌 (903年-965年)成都人,畫家,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
17 王建 (847年-918年)前蜀國國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
18 蘇舜欽 (1008年-1048年)中江人,北宋文學家。
19 蘇洵 (1009年-1066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 蘇軾 (1037年-1101年)眉山人,宋代第一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蘇轍 (1039年-1112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2 張憲 (?-1142)閬中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女婿。
23 魏了翁 (1178年—1237年)蒲江人,南宋哲學家,蜀學之集大成者。
24 陳堯叟 (961—1017)北宋年間,南充閬中人,歷任河南東道判官等。
25 陳堯佐 (963—1044)北宋年間,南充閬中人,歷任翰林學士等。
26 陳堯咨 (970—1034)北宋年間,南充閬中人,歷任武信軍節度使等。
27 秦九韶 (1202年—1261年)安岳人,南宋數學家,著有《數書九章》。
28 楊廷和 (1459-1529)字介夫,號石齋,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
29 楊慎 (1488年-1559年),成都人,明代文學家,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30 張鵬翮 (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今蓬溪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
31 張問陶 (1764—1814)遂寧人,清代蜀中詩冠、書畫家,著有《船山詩草》。
32 萬安 生卒年不詳,字循吉,眉山人,明朝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33 陳以勤 (1511-1586)南充人,明朝內閣首輔,嘉靖,隆慶年間宰輔。
34 張思訓 生卒年不詳,巴中人,宋代天文學家。
35 秦宓 (?—226年)德陽人,東漢末期蜀漢以辯材出眾的大司農。
36 李調元 (1734年—1803年)羅江人,清朝官員、文人。
(古代著名人物部分參考資料[42-43])

近、現、當代

政治軍事

1 朱德 (1886-1976)字玉階,南充儀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2 陳毅 (1901-1972)1901年生,字仲弘,樂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3 劉伯承 (1892-1986)曾用名劉伯堅,今重慶開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4 羅瑞卿
(1906-1978)南充人,首任公安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位大將之一。
5 鄧小平 (1904-1997)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6 張愛萍 (1910-2003)達州人,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就任過國防部長。
7 張瀾 (1872-1955)字表方,南充西充人,愛國主義者、教育家。
8 吳玉章 (1878--1966)原名永珊,榮縣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
9 范紹增 (1894--1977)原名舜典,大竹人,川軍第88軍軍長,抗日英雄。
10 梁光烈 (1940年--)三台人,上將軍銜。曾任國防部部長。
11 黃繼光 (1931—1952)中江人,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12 江竹筠 (1920-1949)自貢人,原名江竹君,烈士。
13 劉光第 (1859—1898)富順人,清朝官員、戊戌六君子之一。
14 楊銳 (1855-1898)綿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人士。
15 趙一曼 (1905-1936)原名李坤泰,人稱李姐,宜賓人,抗日民族英雄。
16 喻培倫 (1886—1911)清末民主革命家,內江人,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7 劉湘 (1888—1938)民國時期的一代梟雄。
18 劉文輝 (1895-1976)四川省主席,四川爭霸戰的主角之一,人稱“西康王”
19 鄧錫侯 (1889—1964)南充營山人,中華民國四川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人士、軍事家、抗日將領。
20 田頌堯 (1888-1975)又名見龍、光祥,成都人國民黨陸軍上將。
21 李世明
1948年12月生,四川三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司令員。

文學藝術

22 阿來 (1959年—)藏族,馬爾康縣人,當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
23 李劼人 (1891-1962)成都人,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24 郭沫若 (1892—1978)樂山人,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25 張大千 (1899—1983)內江人,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6 巴金 (1904-2005)成都人,無黨派人士,原名李堯棠,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27 流沙河 (1931年--)原名余勛坦,金堂人,當代詩人。
28 周克芹 (1936-1990)簡陽人,現代作家,著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29 劉心武 (1942年-)成都人,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
30 陳清泉 (1968年-)著名畫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家商務部、三軍儀仗隊等收藏。
31 胡萬寶 (1990年--)大竹人,青年作家,“巴蜀三傑”之一。
32 賈飛 (1986年--)中國當紅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33 郭敬明 (1983年--)自貢人,中國作家,代表作《小時代》。

演藝明星

34 張傑 1982年12月2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歌手。
35 李宇春 1984年3月1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
36 李易峰 1987年5月4日出生於成都,中國男演員、歌手。
37 黃英 1989年1月28日出生於渠縣,內地華語樂壇人氣女歌手,演員。
38 張靚穎 1984年10月11日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
39 紀敏佳 1982年6月3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女歌手。
40 郁可唯 1983年10月23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
41 謝娜 1981年5月6日出生於中江,中國多棲女藝人。
42 白舉綱 1993年11月2日出生於江油,中國內地男歌手。
43 刀郎 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內江,歌手、音樂人。
44 李伯清 1947年11月08日出生成都,川渝地區民間藝術家。
45 張含韻 1989年4月9日出生於德陽,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
46 蒲巴甲 1985年7月8日出生於阿壩州金川縣,中國內地演員、歌手。
47 王錚亮 1977年11月3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製作人、川音副教授。
48 劉德一 1945-2008,原名劉德益,演員,巴蜀十大笑星之一。
49 陳小藝 1968年2月8日,出生於樂山,中國內地女演員。
50 姜聯 1991年1月19日,生於四川綿陽,演員、導演,綿陽微電影協會主席。

51 周強 1992年1月6日,生於四川簡陽,中國內地導演、演員、出品人。

52 李美熹,1990年2月16日出生於四川簡陽,中國內地女歌手。

財經

53 陳歐 1983年出生,德陽人,中國企業家、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
54 劉軍 1982年出生,成都人,現任宏達集團董事局總裁兼董事。
55 謝明 1955年出生,仁壽人,四川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56 汪俊林 1967年出生,仁壽人,四川郎酒集團董事長、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
57 喬天明 1949年出生,綿竹人,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58 劉永好 1951年出生,成都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59 王健林 1954年出生,廣元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60 劉中國 1955年出生,瀘州人,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

國際友好城市

美國,華盛頓州 (1982年)

美國,密西根州 (1982年)

日本,廣島縣 (1984年)

日本,山梨縣 (1985年)

朝鮮,平安南道 (1985年)

法國,南庇里牛斯大區 (1987年)

德國,北威州 (1988年)

英國,萊斯特郡 (1988年)

義大利,皮埃蒙特大區 (1990年)

巴西,伯南布哥州 (1992年)

匈牙利,托爾瑙州 (1993年)

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 (1994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市 (1995年)

委內瑞拉,巴里納斯州 (2001年)

荷蘭,弗里斯蘭省 (2001年)

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 (2001年)

南非,普馬蘭加省 (2002年)

韓國,全羅南道(2004年)

綜合評價

四川百強鄉鎮名單出爐引爭議四川成都占比六成

日前,四川百強鄉鎮名單出爐,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四川成都占比六成。據悉,2012年四川鄉鎮經濟發展綜合評價結果予以發布。在全省百強鄉鎮經濟評價結果中,63個鄉鎮屬於成都。
近日,四川百強鄉鎮名單出 爐,僅成都就占了63席,鄉鎮發展差距大。前幾天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出爐,成都成為“新一級”的榜首。雖然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兩者之間並非一點關係也沒有,從數據看來,成都發展潛力巨大,占著絕大的優勢。
此次鄉鎮經濟發展綜合評價結果是運用四川鄉鎮信息系統的統計數據,根據經濟規模、發展水平、發展速度以及經濟結構等指標進行評價得出的。
評價結果顯示,我省鄉鎮發展水平總體偏低,鄉鎮之間發展差距較大。在成都全部鄉鎮中,74分以上的鄉鎮占45.06%,而全省所有鄉鎮74分以上所占比重僅為6.62%。
在參與綜合評價的4458個鄉鎮中,百強鄉鎮大都集中於地理位置較好、交通較發達、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的地方。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