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概述
世界地質公園,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專家實地考察,並經專家組評審通過,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地質公園,稱世界地質公園,截止到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路(GGN)共有90個成員,分布在全球27個國家。聲請條件
1、有明確邊界,有足夠大的面積使其可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由一系列具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地質遺址組成,還可能具有考古、生態學、歷史或文化價值;
2、這些遺址彼此聯繫並受公園式的正式管理及保護,制定了官方的保證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3、支持文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的社會經濟發展,可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能加強居民對居住區的認同感和促進當地的文化復興;
4、可探索和驗證對各種地質遺蹟的保護方法;
5、可用來作為教育的工具,進行與地學各學科有關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培訓和研究;
6、始終處於所在國獨立司法權的管轄之下。所在國政府必須依照本國法律、法規對公園進行有效管理。
公園標誌
世界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徽含義:該徽由約克·佩諾先生設計,圖案上部的“UNESCO”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英文縮寫,下部的“GEOPARK”是新創造的英文名詞,譯為“地質公園”。
中部的圖案象徵著地球,是一個由已形成人們環境的各種事件和作用構成的不斷變化著的系統。
整個徽志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護傘之下,世界地質公園是地球上選定的,其所含地質遺產已受到保護,並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特別地區。
規模設定
如果一個地質公園欲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之一,就需要有明確的範圍界定,並具有足夠大的面積以便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主要是通過旅遊)。地質公園應當包含若干各種規模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蹟,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或美麗的地質體的一部分。這些特徵以及形成這些特徵的事件和過程在區域地質歷史中具有代表性。“地質公園”是一個地理區域,在這裡地質遺蹟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概念的一部分。地質公園應當考慮這個地區的整體地理概況,不應當僅僅包含具有地質意義的遺址點。非地質主題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當它們與景觀有關時,地質內容可以展示給遊客。由於這個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態的、考古的、歷史的或者文化價值的遺址也是必要的。在許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會歷史都密切聯繫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開。
如果某個地質公園區域完全或者部分與已有的某個區域重疊,如UNESCO世界遺產地或者人與生物圈計畫的生物圈保護區,在呈送申請前,應當事先取得上述相應機構的許可。
管理機構
—個好的地質公園申報建議的前提條件是要建立一個管理機構,並有規劃。僅有給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露頭是不夠的。地質公園區域內的地質特徵必須讓遊客易於到達,且互相連線,並具有正規公園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質公園應該由指定的地方機構或者一些擁有足夠的管理設施、有資質的管理人員和足夠財政支持的機構來管理。地質公園建設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應該特彆強調多個任務組相互協作的理念,並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要有長期的財政支持,要建立專業的管理體系,當然,為了區域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在地方的政策框架之內進行的。因此,創建地質公園的動議必須來自地方團體/政府機構,且它們必須有鄭重承諾,即制定並實施管理規劃,以滿足當地人民發展經濟的需要,同時保護他們居住地的景觀。如果想得到所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讓UNESCO的國家委員會了解所有的地質公園提名計畫是明智之舉。
地質公園應當做好各項組織安排,這涉及到政府當局、地方團體、私人利益,同時,既包括設計並實施地質公園開發工作的研究和教育機構,也包括所在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計畫和活動。這種合作將促進在這個地區擁有既定利益的不同團體之間的討論,並鼓勵它們建立協作關係;將激發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積極性。
地質公園的存在對於遊客必須是明晰可見的。這可以通過強化自身的公眾宣傳理念來實現,包括設計和發布地質公園內遺址的通用商標/標誌,發行出版物以及宣傳發生在這裡的所有活動。
只有與地方團體開展合作,地質公園內可持續的旅遊和其他經濟活動才能取得成功。特別要注意旅遊活動必須與當地狀況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徵相匹配,必須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習慣。尊重、加強並保護當地文化價值是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許多地區和國家,當建立地質公園時,還要考慮土著居民的習慣。
特別要強調的是,在申報地質公園的準備階段,要積極徵詢地質公園秘書處及其地質公園署的建議。另外,還應當尋求與相關地調局、地方公共與旅遊機構、地方團體、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私人利益團體的合作,這樣可以拓寬地質公園創建組的成員範圍。這些組織應當在當地科學、保護和社會經濟團體中具有代表性。必須在當地普通民眾中進行廣泛的民意徵詢,以提高他們對於地質公園計畫的認同,並可以在地質公園申請檔案中反映出強大的民意支持。
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的,即既能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需要的發展。地質公園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尋求UNESCO幫助的地質公園致力於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這種發展在文化上和環境上是可持續性的。通過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地區環境,這對地質公園所在地區具有直接影響。同時,將增強當地居民的認同,促進文化繁榮,從而使地質遺蹟得到直接保護。
某個地方的文化遺蹟與地質遺蹟是有關聯的。例如在考慮環境的前提下,建立地質公園將刺激地方企業、小公司、房屋建築業的興建和發展,開展高質量培訓課程,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因為在保護地質公園中的地質資源(如鼓勵通過人造化石來代替原生化石進行銷售)時,會創造新的稅收來源(如地質公園旅遊、地質產品等)。這為當地居民帶來了附加收入,將吸引私人資本的加入。“地質公園旅遊”是一種與經濟有關的、力求成功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是一個旅遊業中的新領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學科合作。
教育傳播
地質公園必須提供和組織各種工具和活動來向公眾傳播地學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如通過博物館、解說和教育中心、地質路線、旅遊指南、通俗文學和圖件、現代傳播媒體等)。也應當允許開展科學研究,與大學開展合作,以及地質學家與當地居民之間開展交流。地質公園教育活動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依靠旅遊計畫、有能力的工作人員和針對遊客的後勤支持,還要依靠與當地居民、媒體記者和決策者的個人交流。廣泛的社團參與合適的能力建設(如遊客導遊的培訓)有助於在普通公眾中廣泛得到對地質公園理念的接受(以及有助於傳播知識和信息)。當地居民對於建立並維護地質公園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各種事件來傳播信息,如組織針對學校學生和老師的遊覽活動、開展學術研討會,以及面向對環境和文化保護感興趣的公眾和樂於把當地景觀介紹給遊客的當地居民開展科學演講活動。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把地質教育與當地的情況聯繫起來,因此當地學生必須了解這裡的地質遺蹟的重要性。在國小和中學開設地質課程,把當地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編制其中,將有助於保護地質公園,同時還可增強地區意識、自豪感和自我認同感。地質公園或許就是當地和國家範圍內極好的教育工具。
為了做好地質公園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和開發博物館、“發現中心”、解說中心和其他創新性新工具,以宣傳地質遺蹟保護的原理,提升對地質遺蹟進行保護和將其作為保護地的必要性。博物館和中心也應在針對遊客和當地參與者開展各種不同教育活動。所有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整體的環境保護反映出倫理導向。
保護項目
地質公園並非一定就是一塊全新的保護區域或景觀地(它可能存在於已有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中),但可以與總體上實行全面保護和管理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有很大差異。負責任的地質公園管理機構要確保其地質遺蹟的保護應與地方傳統和立法機關的義務協調一致。是由地質公園所在地國家政府來決定特定地質遺蹟或地質露頭的保護力度和措施。按照國家立法或規定,地質公園應該保護的重要地質特徵包括:
有代表意義的岩石
礦產資源
礦物
化石
地形和景觀
因為這些地質特徵中都包含了各種地學領域的信息,例如:
固體地球科學
地質經濟和採礦
工程地質學
地貌學
冰川地質學
自然地理
水文學
礦物學
古生物學
岩石學
沉積學土壤學
洞穴學
地層
構造地質
火山地質學
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就可以探索和論證保護這些地質遺蹟的方法,並可以進行最好的實踐。
保護措施
地質公園的管理機構要確保有足夠的保護措施,通過與相關的法定機構進行協商,要保證能開展有效的保護工作,並提供適當的方法進行自然維護。對這些遺址的保護要在所在國家單一的管轄範圍內。在符合國家立法或規定的前提下,確定如何保護這些特殊的遺址或地區,正是這個國家應負的責任。地質公園必須尊重地區或國家有關地質遺蹟保護的法律。為了體現出在地質遺蹟管理中的公正性,其管理機構不能直接參與地質公園內的地質“產品”的銷售(不管這些“產品”是從哪裡來的),並且應當從總體上積極抑制那些針對不可持續性的地質材料的交易,包括那些只顧當前利益的地球遺蹟、礦物和化石的出售。
在地質公園內,如果確信無疑屬於負責任的活動,以及作為地質遺蹟管理的最有效和可持續性的方式,則可允許在自然狀態下可以恢復的地質遺蹟點,為了科研和教育的需要進行可持續性的地質材料的採集。在這種原則下進行的地質材料交易(這種交易必須與國家關於地球遺蹟保護的立法相一致),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忍受的,當然其前提是,在當地的實際環境下,已經進行了明確的、公開的解釋,且能證明對於該地質公園是最好的方式。這種環境需要GGN一事一例進行辯論和批准。
地質“產品”指的是某種類型的岩石標本、礦物和化石,即一般在所謂的“岩石商店”里進行銷售的那種類型。它並不是指在國家和(或)國際法律框架內,通常從採石場和(或)採礦場採集而來用於工業目的和家居之用的材料。
公園名錄
亞洲 (38)
中國(29)
第一批: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雲南)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廣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湖南)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第二批: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浙江)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三批:
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山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北京、河北)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廣東、海南)
第四批:
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四川)
第五批: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陝西)
第六批:
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廣西)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福建)
第七批: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安徽)
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八批:
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
其他亞洲國家伊朗(1)
格什姆島地質公園
韓國(1)
濟州島地質公園
日本(4)
絲魚川地質公園
島原半島地質公園
洞爺湖—有珠山地質公園
山陰海岸地質公園
馬來西亞(1)
蘭卡威島地質公園
越南(1)
歐洲(42)
奧地利(1)
艾森武爾瑾地質公園NatureParkEisenwurzen
克羅埃西亞(1)
帕普克地質公園PapukGeopark
捷克(1)
波西米亞天堂地質公園BohemianParadiseGeopark
芬蘭(1)
RokuaGeopark
法國(2)
普羅旺斯高地地質公園ReserveGéologiquedeHauteProvence
呂貝龍地質公園ParkNaturelRégionalduLuberon
德國(5)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地質公園GeoparkBergstrasse-Odenwald
特拉維塔地質公園NatureParkTerraVita
艾菲爾山脈地質公園VulkaneifelGeopark
斯瓦卞阿爾比地質公園GeoparkSwabianAlbs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GeoparkHarzBraunschweigerLandOstfalen
希臘(4)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質公園PetrifiedForestoflesvos
普西羅芮特地質公園PsiloritisNaturalPark
柴爾莫斯-武拉伊科斯地質公園Chelmos-VouraikosGeopark
Vikos-AoosGeopark
匈牙利-斯洛伐克(1)
Novohrad-Nogradgeopark
愛爾蘭(1)
愛爾蘭科佩海岸地質公園CoperCoastGeopark
義大利(7)
阿達梅洛布倫塔地質公園AdamelloBrentaGeopark
貝瓜帕爾科地質公園ParcodelBeigua
馬東尼地質公園MadonieNaturalPark
撒丁島地質與採礦公園GeologicalandMiningParkofSardinia
羅卡迪切雷拉地質公園RoccaDiCerereGeopark CilentoandVallodiDianoGeopark TuscanMiningPark
挪威(2)
赫阿地質公園Gea-NorvegicaGeopark
MagmaGeopark
葡萄牙(2)
納圖特喬地質公園NaturtejoGeopark
阿洛卡地質公園AroucaGeopark
羅馬尼亞(1)
哈采格恐龍地質公園HategCountryDinosaurGeopark
西班牙(5)
卡沃-德加塔地質公園CabodeGataNaturalPark
馬埃斯特地質公園MaestrazgoCulturalPark
蘇伯提卡斯地質公園SubeticasGeopark
索夫拉韋地質公園SobrarbeGeopark
BasqueCoastGeopark
英國(8)
大理石拱形洞地質公園MarbleArchCavesandCuilcaghMountainPark
北奔寧山地質公園NorthPenninesAONBGeopark
蘇格蘭西北高地地質公園NorthWesternHighlands
蘇格蘭洛哈伯地質公園LochaberGeopark
威爾斯大森林地質公園ForestFawrGeopark
里維耶拉地質公園EnglishRivieraGeopark
威爾斯喬蒙地質公園GeoMonGeopark
設得蘭地質公園ShetlandGeopark
北美洲(1)
StonehammerGeopark
南美洲(1)
阿拉里皮地質公園AraripeGeopark
大洋洲(1)
卡納文卡地質公園KanawinkaGeopark
評估警告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中國的北京延慶、雲南大理、青海崑崙山和湖北神農架四個公園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大家庭”。
中國3個具有世界地質公園殊榮的著名景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年一次的世界地質公園評估中,因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知識”等方面有所不足,被給予黃牌警告。這3家世界公園之所以被黃牌警告,估計與3個景區在向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景區標識牌對地質地貌缺乏介紹等方面做得不夠好有關。
世界地質公園內的標識牌、解說牌必須按照規定向遊人介紹公園的地質地貌、還必須向中國小生推廣地質科普教育、編印地質科普小冊子向遊人發放等。做不好這些,就有可能收到黃牌。
收到黃牌警告的景區須在一年或一年半的內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的世界地質專家提出的建議和要求進行整改,隨後接受二次評估。二次評估合格的,就可將黃牌換綠牌,如繼續收到黃牌警告,則將被取消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