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區位
武陵山位於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境內。
山脈主體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整條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為我國第2階梯與第3階梯過渡帶,烏江和沅江、澧水分水嶺。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梵淨山,海拔2494米,在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江口縣、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位於江口縣內。
這裡在構造上屬揚子準地台武陵山褶皺帶北部,古生代末期沉積了厚達500多米的濱海相碎屑物,其中主要是泥盆紀石英砂岩。這種岩石質地堅硬,膠結緻密,產狀平緩,垂直節理髮育,後經地表流水切割及物理、生物風化,形成了奇妙的峽谷、方山、石峰、石牆、石柱等多種地形。大小石峰約有3000多個,著名的如金鞭岩、羅漢岩、三姊妹峰、仙人橋等,它們像玉筍、筆架、石林、利劍、天門、拱橋、玉屏、城堡、燈塔,更多的像人物、鳥獸。
金鞭溪從中流過,形成了“水繞四門”、“十里畫廊”等勝境,被人們稱為具有“奇、野、險、幽、秀”特點的“世上絕景”、“天下奇觀”。現已建立了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遊覽區。武陵山地不僅峰奇、石怪、谷幽、水碧,而且還有翠染碧空的林莽,虬龍蟠曲的蒼松,遨遊綠宮的珍禽異獸。
武陵山片區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類型氣候。境內有烏江、清江、澧水、沅江、酉水河、阿蓬江、資水等主要河流,水能資源蘊藏量大。土地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品種多樣,錳、銻、汞、石膏、鋁等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列。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組合優良,極具開發潛力。
區內森林復蓋率達53%,是我國亞熱帶森林系統核心區、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生物物種多樣,素有“華中動植物基因庫”之稱。
地理面積
在中國的土地上,有一座綿延了渝鄂湘黔4省市,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的大的山脈,那就是巍巍武陵山。武陵山是褶皺山,長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峰為貴州的鳳凰山,海拔 2570米。山脈為東西走向,呈岩溶地貌發育,主峰在貴州的銅仁市,梵淨山。武陵山脈復蓋的地區稱武陵山區,現在也習慣稱武陵山片區。
根據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武陵山片區涉及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的11個地(市、州)、71個縣(區、市),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於一體,是跨省交界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
重慶市的黔江區,酉陽,秀山,彭水,石柱;
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轄恩施、利川、建始、巴東、宣恩、鹹豐、來鳳、鶴峰八個縣市和紅廟開發區;
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轄縣市為: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湖南省張家界市,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桑植縣;
貴州的銅仁市,轄碧江區、萬山區、玉屏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南縣、江口縣、石阡縣、德江縣等。
在武陵山深深的腹地,滿眼所見的,是山連著山,山套著山,山銜著山,山抱著山。千山萬嶺,峰巒疊蟑。農民們在狹窄的坡地上種瓜點豆,連一尺見方的泥土都不肯放過,統統被墾為耕地。山里漢子在那裡犁地,三五步便到了頭,半站在懸崖邊,既不能進,也不能退,於是,人們只得從泥土裡提起沉重的犁轅,使勁兒往後拉,身子後坐,幾乎懸空在山崖外。這裡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居住,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和秀麗的風景,其中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奇峰石怪,為五大佛教聖地之一;烏江畫廊穿越其中;張家界,為世界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湘西鳳凰為古代的南長城;黔江的小南海為世界保存完好著名的地震遺址;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陽的酉水河,為土家族的發源地。這裡山同脈,水同源,樹同根,人同俗,經濟文化長期落後,不為外人所知,但是這裡的民族卻有著悠久的歷史,為共和國的誕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武陵人已經走出“有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桃花園式夢想生活的禁錮,他們正在走出大山,在發生著歷史性的變革,這塊土地正在成為中華大地腹心地帶的一顆倍受關注的璀璨明珠。
地理特徵
山區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類型,夏涼冬冷,雨量適中。以龍山八面山(1346米)和石門東山峰(1491米)兩站為例, 年均溫分別為10.3℃與9.2℃, 1月均溫為-0.8℃與-1.9℃,7月為21.1℃與19.6℃;年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2%,積雪日數分別為49與63天。因成土母質、地勢和水熱條件的影響,主要發育石灰土和黃壤以及山地黃棕壤。植被為華中區系,屬櫟栲、光葉水青岡、猴樟、楠木林、桕木、黃杉林、油桐林植被區。代表種類有水杉(野生)、黃杉、鐵堅杉、巴山榧樹、大果槭、杜仲、鞘柄木、貓兒屎、珙桐、水青樹、紅豆杉、連香樹、鵝掌楸、傘花木、滇楸、毛紅樁等,其中多古老孑遺種屬。經濟林木有油桐、烏桕、核桃、漆樹、杜仲、厚朴、雪花皮、五倍子等。山林棲息熊、猴、雲豹、蘇門羚、 靈貓、林麝、 獐、麂及紅腹角雉、黃腹角雉、畫眉、錦雞等多種動物。著名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大庸、慈利和桑植3市縣的山區中,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風景區和天子山自然風景區組成,總面積達396平方公里。
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種類
森林是梵淨山區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資源是其生物資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態系統的第一性生產者,又是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樞紐;同時因其特殊的層次結構,形成了動物、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地。森林類型劃
分原生性的栲樹林、青岡櫟林、珙桐林、黃楊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響葉楊木、樺木林、楓香林、楓楊林、馬尾松林、毛竹林等44個森林類型。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內森林復蓋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積為3378000立方米。植物物種多樣性 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植物種類有277科、795屬、1955種,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屬19種,占全國種類數的9.5%,種子植物144科460屬1155種,占全國種類數的4.6%;苔蘚類50科127屬245種,占全國種類數的11.1%;蕨類38科85屬183種,占全國種類數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屬372種,占全國真菌數的4.7%。植物區系分比較複雜,是一個相當豐富和相當古老的溫帶、亞熱帶的植物區系。區內森林復蓋率達53%,是中國亞熱帶森林系統核心區、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生物物種多樣,素有“華中動植物基因庫”之稱。
植被屬性
植被為華中區系,屬櫟栲、光葉水青岡、猴樟、楠木林、桕木、黃杉林、油桐林植被區。代表種類有水杉、黃杉、鐵堅杉、巴山榧樹、大果槭、杜仲、鞘柄木、貓兒屎、珙桐、水青樹、紅豆杉、連香樹、鵝掌楸、傘花木、滇楸、毛紅樁等,其中多古老孑遺種屬。經濟林木有油桐、烏桕、核桃、漆樹、杜仲、厚朴、雪花皮、五倍子等。
水能資源
河流眾多,水能資源蘊藏量大。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品種多樣,錳、銻、汞、石膏、鋁等礦產儲量居全國前列。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組合優 良,極具開發潛力。
動物種類
梵淨山區擁有東洋界的華中、華南和西南三個區系成分的動物。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已初步記錄在案的動物有800多種,其中獸8目23科68種,占全國種類數的13.6%,鳥類16目39科191種,占全國的6.2%;爬行類3目9科41種,占全國的10.9%;兩棲類2目8科34種,占全國的12.2%;魚類4目9科48種,陸棲寡毛類2科21種;昆蟲18目,當前已知400多種,尚有不斷的新屬新種報導。除此之外,梵淨山尚有眾多低等動物、無脊椎動物類群的研究還未涉及。
旅遊資源
武陵山景區
武陵山風景區的景點分布可為主景區和外圍區兩大部分,主景區以香山寺、真武觀、武陵險峰石林群雕為主體。外圍景區沿國道“319”線向東延至兩會壩,梅子關兩片景觀。 香山寺位於武陵主峰下,國道“319”線舊道東側,原為朝山香客沐浴、靜心、休息之地,故名香山寺,又名接官殿。清朝又為驛道石塔鋪地,占地面積1067.3平方米,建築面積554平方米,木質結核,長方形四合院。
經復興橋拾級而上進入香山寺山門,山門口有亨哈二將守門,由穿斗式7柱3間木架結構組成,屋 脊正中“瓷嵌”(壽)字,立於山門中頂,頗有古風。進入山門第一院壩,左面屋內有一佛塔,據傳是供修建香山寺,真武觀的始祖,晝夜香燈長明。右邊是廚房,臨山門處是豬圈和碾米房。再往裡走上第二台院壩,正中有一台三腳鼎,生鐵鑄就,上口1.5尺的直徑,高約1.7米,用於香客燒香之用。左側是庫房,右邊是知客房,再往前走是正殿,共五大間,供觀音菩薩,十二園覺,二十四諸天。山門前還殘存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火焚,二十一年培修的石碑,字文雖剝落,其意尚能明。民國32年焚毀,35年重建。山門旁還有一方清代黔彭營千總楊成榮被革職的石碑和新豎立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香山寺碑。香山寺由於歷代香火旺盛,不少名人文士留下了寶貴的字畫楹聯,也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香山寺山門有一醒目的門聯,昭示人們誦經參禪,朝山訪仙,其聯是:地結叢林通覺路,人來圯上訪仙蹤
大裂谷景區
大裂谷距離涪陵城42公里,是一條經歷了數億年風雨浸蝕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裂谷。裂谷長約10公 里,山峰、台地、溝谷等景觀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谷底至峰巔落差達1380多米。
景區集山、峽、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縫於一體,其狀如薄刀、連綿上千米的絕壁石峰屬中國罕見。在綠蔭蔥蘢的主游道上,分布著一處處奇觀異景:薄刀嶺、石夾門、萬卷書、將軍頭、如來神掌、銅牆鐵壁、五猴下山……此外,還有水晶湖、情人谷、捨身崖、一線天、萬丈坑等。
大裂谷景區,森林復蓋率達95%以上,植物種類超過2000種,珍稀樹種四處分布,珍禽異獸閃躍林中,素有“動植物王國”及“地質博物館”之美譽。景區內有豐富的高山湧泉,其泉水質清澈純淨,長流不息。
景區內最險峻的景觀,莫過於大裂谷盡頭一條長約1.5公里的地縫。地縫最窄處只能一個人側著身子小心翼翼地通過。
角邦寨景區
被譽為“千里烏江第一寨”的角幫寨,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寨原名“穆角寨”,至清代方改名為“角幫寨”。
角幫寨方圓25平方公里,“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岩稱奇、以水顯幽”。寨內土地平曠,低矮的山巒比比皆是,素有“百頂村”之美譽。古寨的北、西、南三面都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東面是滔滔奔流的烏江天塹,僅有懸崖絕壁上一條小路與外界相通。
寨內,有樹齡上千年的古松和古銀杏樹。也有穿梭於懸崖隙縫間的猴群、野豬、金錢豹、大靈貓、赤腹松鼠、紅腹錦雞、啄木鳥、貓頭鷹等飛禽走獸。
金山寺
金子山是位於武陵山鄉境內的幾個山峰,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最高處1800餘米。清涼宜人的金子山上,林木茂密、野花繽紛、谷黃豆綠、瓜香果甜,是重慶市最美鄉村之一,被譽為重慶市高山平原避暑勝地。
站在高高的金子山頂,一覽眾山,可眺望周圍百里之遙。山頂有建於清代的殘存廟宇,眾多石雕碑刻古蹟尚存,工藝精湛,氣勢恢宏;附近有諸多溶洞,洞中遍布石鐘乳、石筍,各具形態,栩栩如生。
這些廟宇中,金子山核心地帶的金山寺最為壯觀。金山寺又名佛臨寺,因如來佛到此降服為害人間的妖魔金獅而得名。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重慶市涪陵區國有大木林場,距重慶市區180公里,距涪陵市區64公里、2001年建園,面積為1633.33公頃。海拔1620—980米。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抵長江、兩臨烏江,山上森林茂密,峰巒疊峰,具有中國少有的千頃柳杉林之奇、“鳥鳴谷”之幽、“攬月峰”之雄、“千尺崖”之陸、“常春谷”之野。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觀果,冬可滑雪,稱得上:“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大”。公園內林海茫茫,花果纍纍、奇峰異 洞,風光旖旎,令人種往。
攬月峰:既是公園最高峰,也是涪陵區海拔最高點。不僅山體高聳壯美,而且,當遊人沿著山道蜿蜒而上,隨著山勢變化,步移景異,可觀望眼前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迥異景象。到得頂峰,宛若在泰山之巔,“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浮雲掠過,腳下薄霧輕紗,如置身九天之上。
貓兒溝:深入千尺崖底部,只見兩面如刀削斧砍的懸崖,怪石嶙峋。溝的最狹處不過數米,堪稱“一線天”。放眼千尺崖,溝壑縱橫,如蛛網,草木森森,既神秘又幽深,適旅遊者探險。
概況
沅江和澧水幹流的分水嶺。位於湖南西北部及黔、鄂、湘三省邊境。主脈自貴州中部呈北東—南西走向,聯絡佛頂山(1835米)、梵淨山(2494米),逶迤於烏江與沅江之間。東北延入湖南境後分為2支;西北側為八面山褶皺帶,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的沉積發育普遍,灰岩、泥岩及石英砂岩分布甚廣,中三疊世後形成—系列較平緩開闊的複式背向斜,成為北東向交疊起伏嶺谷地貌的構造骨架,有白雲山(1321米)、太靈山(1577米)、八大公山(1890米)、朱家埡(1161米)、大山界(1350米)、東山峰(1491米)等多條平行斜列的嶺脊。
東南側為江南地軸,系一長期隆起的複式背斜,核部為板溪群淺變質岩,翼部由震旦系矽質岩、冰磧礫岩和寒武系灰岩組成,中生代後產生斷裂而相對抬升,構成長約270公里,平均海拔千米左右的武陵山主幹山脊,其中多老周(1060米)、亞公山(1227米)、 喇叭頭(1026米)、 淨山界(1014米)、人頭山(1327米)、天門山(1518米)綿延起伏,至常德西部的太和山而低落。武陵山地為中國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的一部分,屬於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構造,有一系列的褶皺和斷裂。由於受近代鄂西—貴州高原大面積急劇上升的影響,具有自西北向東南掀斜上升的性質,山嶺叢聚、溝壑縱橫, 喀斯特地貌發育; 並呈現1200米、1000米、800米、600米、450米、350米等多級剝夷面;巨觀地形高差不顯著,其間殘留若干較平緩的山頂面,東南側切割甚深、邊坡陡峭,屬湘鄂黔山原台地的組成部分。
主峰梵淨山
梵淨山,武陵山脈的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 梵淨山,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古老地質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景觀。典籍上考證,梵淨山唐朝以前稱“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後稱“梵淨山”,“梵淨”乃“佛教淨界”。梵淨山的聞名與開發均起源於佛教,遍及梵淨山區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淨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淨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淨山植物類型多樣, 森林是梵淨山區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資源是其生物資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態系統的第一性生產者,又是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樞紐;同時因其特殊的層次結構,形成了動物、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地。森林類型劃分原生性的栲樹林、青岡櫟林、珙桐林、黃楊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響葉楊木、樺木林、楓香林、楓楊林、馬尾松林、毛竹林等44個森林類型。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內森林復蓋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積為3378000立方米。植物物種多樣性 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據不完全統計,植物種類有277科、795屬、1955種,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屬19種,占全國種類數的9.5%,種子植物144科460屬1155種,占全國種類數的4.6%;苔蘚類50科127屬245種,占全國種類數的11.1%;蕨類38科85屬183種,占全國種類數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屬372種,占全國真菌數的4.7%。植物區系分比較複雜,是一個相當豐富和相當古老的溫帶、亞熱帶的植物區系。
動物種類的多樣, 梵淨山區擁有東洋界的華中、華南和西南三個區系成分的動物。梵淨山自然保護區已初步記錄在案的動物有800多種,其中獸類8目23科68種,占全國種類數的13.6%,鳥類16目39科191種,占全國的6.2%;爬行類3目9科41種,占全國的10.9%;兩棲類2目8科34種,占全國的12.2%;魚類4目9科48種,陸棲寡毛類2科21種;昆蟲18目,目前已知400多種,尚有不斷的新屬新種報導。除此之外,梵淨山尚有眾多低等動物、無脊椎動物類群的研究還未涉及。
游梵淨山,成熟而最為便捷的線路只有一條,就是經印江自治縣木黃風景名勝區到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的西線梵淨山旅遊線路。車行50公里,只需一個半小時便可到達自然保護區的棉絮嶺接待站。在木黃風景名勝區,可參觀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館、紀念碑,了解紅軍在印江、沿河等地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同時,還可以在蔡倫古法造紙文化村、永義紫薇園、團龍民俗文化村等景點參觀考察土家民俗民族文化、古法造紙、儺戲儺技和土家擺手舞等文化產品,其參與性和觀賞性非常強。進入自然保護區後,可游四大皇庵之首的護國寺,看規模龐大的佛事活動。在棉絮嶺能遠眺萬米睡佛,並以此為起點,步行一個半小時,順山脊過薄刀嶺、穿黑巷子、攀剪刀峽即可到梵淨山核心保護區,可游蘑菇石、看萬卷書,探九皇洞、攀梵淨主峰—金頂。沿途視野開闊,道路較為平緩,既能體會攀沿中的艱辛,又能神情怡然欣賞風吹雲散時閃現的爛漫山花和茫茫林海。心靈沉積的疲憊在佛教名山優秀而神奇的自然生態中得到安撫和釋放!
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重慶市涪陵區國有大木林場,距重慶市區180公里,距涪陵市區64公里、2001年建園,面積為1633.33公頃。海拔1620—980米。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抵長江、兩臨烏江,山上森林茂密,峰巒疊峰,具有中國少有的千頃柳杉林之奇、“鳥鳴谷”之幽、“攬月峰”之雄、“千尺崖”之陸、“常春谷”之野。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觀果,冬可滑雪,稱得上:“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大”。公園內林海茫茫,花果纍纍、奇峰異洞,風光旖旎,令人種往。
攬月峰:既是公園最高峰,也是涪陵區海拔最高點。不僅山體高聳壯美,而且,當遊人沿著山道蜿蜒而上,隨著山勢變化,步移景異,可觀望眼前群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迥異景象。到得頂峰,宛若在泰山之巔,“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浮雲掠過,腳下薄霧輕紗,如置身九天之上。
貓兒溝:深入千尺崖底部,只見兩面如刀削斧砍的懸崖,怪石嶙峋。溝的最狹處不過數米,堪稱“一線天”。放眼千尺崖,溝壑縱橫,如蛛網,草木森森,既神秘又幽深,適旅遊者探險。
交 通
在涪陵合智廣場可乘坐班車直達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駕車:重慶—涪陵—白濤—山窩—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黔江國家森林公園
黔江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境內,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和濃郁的民風民情,使其成為旅遊開發的寶地,許多風景名勝已家喻戶曉。地處長江三峽,千里烏江畫廊、酉陽桃花源、張家界旅遊熱線中心地帶,為巫山、大婁山之間的中低山區,是重慶市惟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酉陽桃花源國家級森林公園
金銀山國家森林公園又名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鎮,緊鄰渝湘高速公路桃花源下道口,是桃花源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734公頃,分東、中、西3個部分5個景區,森林復蓋率80.4%,是重慶市“特色森林公園”,也是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訓練基地。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堪稱“植物王國、天然氧吧”
相關影視
基本介紹
劇名:武陵山剿匪記
類別:電視連續劇
導演:毛玉勤
題材:戰爭
產地: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集數:18集
主演:儲智博、陳述、岳紅、顏彼德
劇情簡介
位於渝、鄂、湘、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地區是歷代土匪出沒的地方,1949年歲末,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大西南後,又向西藏進軍。殘留在武陵山一帶的幾路土匪憑藉地形複雜,地勢險要繼續負隅頑抗,妄圖將當地新生的民主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解放軍某部營長石忠奉命執行剿匪任務,回到家鄉武陵山,卻不料捲入了錯綜複雜的矛盾漩渦之中,從而引發了一段千迴百轉的感情糾葛和驚險緊張的戰鬥故事。
龍頭山上,匪首張笑鳳原是一個官僚的兒媳婦,因不堪忍受父子倆的凌辱,一怒之下槍殺了亂倫的公爹,落草為寇和慣匪陳子銓狼狽為奸殘害百姓。在龔灘冉家塘芭蕉洞的慣匪,父親冉文通是個老謀深算陰險毒辣的"冉善人",為了實現冉家永遠在龔灘稱王稱霸的夢想,不惜讓兒媳婦用美人計栽陷解放軍,而他的兒子冉大興,則常年蟄伏在深山裡,無惡不作。白水洞的匪首黑鷹,當年曾是一個血氣方剛的抗日軍官,因在前線殺了不少抗日的上司而遭通緝,逃回家後又遇家父冤死牢中,因而殺了仇人落草為寇,專門劫富濟貧。
盤踞在龍頭山,白水洞,芭蕉洞的三股土匪,既相互聯合又勾心鬥角,對於解放軍和新建立的民主政權,更是充滿敵意。在激烈的衝突中,白水洞的頭領黑鷹發現,原來解放軍剿匪便衣大隊隊長石忠,竟是他的嫡親相抵,而黑鷹的“壓寨夫人”又恰恰是弟弟當年青梅竹馬的戀人,兄弟倆當年曾一同投身抗日洪流,不想失散多年,竟成敵人。
地下黨員餘慶奉打入匪窟,匪首張笑鳳和馬弁阿香竟同時愛上了他,考驗與愛意參半,危機與柔情並存。偵察英雄老連長秦樂天和年輕寡婦許二嫂由軍民魚水情升華為聖潔的愛情,但兩人心裡的話還沒有最後說出口,秦樂天卻倒在了匪特的槍彈下,摟著秦樂天染滿鮮血的屍體,肝腸寸斷的許二嫂欲哭無淚。秀雲自縊身亡,以死相諫丈夫向解放軍投降,青山腳下杜鵑花旁,面對秀雲的香屍,石忠、石良相對無言。
西南工作團女戰士裴萱一直在做著作家夢,她對身旁的英雄石忠由感恩,敬慕發展到暗戀,然而當石忠看見裴萱表達愛戀的情書時,裴萱已長眠在英雄樹下的紀念碑中。
相關評論
《武陵山剿匪記》中,明星岳紅飾演女匪首。該劇講述1949年歲末,解放軍席捲大西南。殘留在武陵山的幾路土匪負隅頑抗,解放軍某部營長石忠奉命剿匪,卻不料被捲入錯綜複雜的矛盾漩渦,引發了一段千迴百轉的感情糾葛和險象環生的戰鬥故事。隨著電視的播出,觀眾對不少細節提出質疑:土匪頭子黑鷹的壓寨夫人秀雲,在吃飯都困難且偏僻的山溝里,怎能天天塗抹口紅?片尾所攝的烏江風光,竟能隱約看到一些現代的農家樓房。他們認為,諸如此類的失誤本都可以避免,恐怕還是編導的創作態度過於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