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寧南自漢武帝時(約公元前111年前後)起屬會理(古會無縣)轄區,歷代建置隨之變動。1930年建縣。現在的景星鄉、大同鄉、騎騾溝鄉、六城鎮等地原屬雲南省巧家縣,1952年土地改革時劃歸寧南。1930年建縣。現在的景星鄉、大同鄉、騎騾溝鄉、六城鎮等地原屬雲南省巧家縣,1952年土地改革時劃歸寧南。
寧南縣地處橫斷山區邊緣,縣境由北至東為大涼山余脈,西及西南為魯南山東坡。縣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為西部的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處在金沙江畔的依補河口,海拔585米,相對高差3334米。寧南多地,地形可分為平壩、台地、低山、低中山和山原6個類型,其中:平壩占0.7%,台地占1.4%,低山占6%,低中山占67.5%,中山占23%,山原占0.9%。寧南縣城所在地是縣內最大的山間盆地,面積約10多平方公里。縣內主要河流是金沙江與黑水河。縣內各地氣候隨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變化,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和顯著的光熱資源優勢。在海拔1200米左右地區,年平均氣溫19.3℃,極端最高氣溫39.9℃,極端最低氣溫3.1℃;年日照時數2257.7小時,無霜期平均為321天,年降水量96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9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10月。縣內主要自然災害是:地震、土石流、乾旱、冰雹、凍害、風災。
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中,寧南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懈地帶領全縣各族民眾“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持續進行農業產業化建設,使全縣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全縣GDP(現價)達6.26億元,比1980年翻了兩番多(1999年在四川省各縣GDP排序中列第129位);2000年,全縣GDP人均3735元(1999年在四川省人均GDP排序中列第80位)。蔗糖、繭絲、烤菸的產業化建設初具規模,已成為寧南縣級經濟的三大支柱。
金沙江 和 黑水河谷 地是寧南農業較為集中的地段。全縣現有耕地18.7萬多畝,其中有田4.6萬多畝,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重點縣。縣內現有水庫15處,總容量3035萬立方米;灌溉渠道引水能力超過5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2.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1萬多畝。 金沙江 乾熱河谷植樹造林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縣森林面積恢復到57.97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到23.7%,林草覆蓋率83.7%,是國家長防工程建設重點縣、國家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由於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光熱 資源 豐富,寧南適宜多種氣候帶的多種動植物繁衍生長。主要農產品為 糧食 、甘蔗、蠶繭、 烤菸 、生豬。2000年,全縣糧食產量達6.7萬噸,全縣農民人均產糧400多公斤;甘蔗產量達27.5萬噸,占全省總產量15%以上,是國家“九五”糖料基地縣、全國100個糖料產量最高縣市之一;蠶繭產量達4569噸,全縣蠶繭總產、人均蠶繭產量等五項指標名列全省首位,是四川省 蠶桑 生產基地縣;烤菸產量達6148噸;生豬出肥12.6萬頭,是全國半農半牧區生產示範縣;全縣農民每年現金收入可達1.2億元以上,2000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元。
寧南的現代工業建設始於20世紀60年代,現已成為 四川省 食品工業縣。全縣主要工業企業及生產能力:三個糖廠日處理甘蔗2500噸,可年產白砂糖3萬噸以上,年產可食用酒精和醫用酒精3000噸以上;三個絲廠繅絲能力為自動繅5600緒,可年產20/22優質白廠絲400噸;一個菸葉復烤廠可年產 復烤菸葉 6000噸;一個纖維板廠可年產纖維板2萬立方米;兩座 水泥廠 可年產水泥10萬噸;電石廠可年產電石6000噸;電力公司年發電量可達1.5億千瓦時;桐油公司可年產優質桐油500噸以上。200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3.6億多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白砂糖總產29658噸、酒精總產3067噸、 生絲 總產317噸、復烤菸葉總產3451噸、纖維板總產2.65萬立方米、水泥總產6.5萬噸、發電量1.26億千瓦小時、混配合飼料總產1.1萬噸、桐油300噸,試生產電石4000噸、鋁塑複合管60萬米、炭黑200噸。
1999年,全縣有小水電站58處,裝機86台、2.9萬千瓦;擁有 高壓線 680公里、低壓線1347公里、 變壓器 23705千伏安;全縣農村115個村通電,占總數的92.7%;全縣農戶用電率達85%,是全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縣內金沙江 畔的白鶴灘國家級特大型水電站正在勘測設計中。全縣現有公路2158公里,其中:省級公路71公里,鄉村公路2087公里。有大橋4座、中橋20座。鄉鎮全部通公路,已通公路村121個,占總數的97.6%。縣城裝有80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無線尋呼設備、數字 移動 電話設備,使用C3本地網通過 光纜 通話,具備可視電話通信能力和移動通信能力。21個鄉鎮通程控電話,大部份鄉鎮可使用行動電話和傳呼機。已通電話村12個,占總數的9.6%。到2000年底,全縣已安裝程控電話6500多門,擁有行動電話3000多部。
1999年,全縣6所中學在校中學生5002人,162所國小在校國小生18345人,1所 幼稚園 在園幼兒3000多人,全縣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7.8%, 是 四川省 基本普及初級義務教育縣、農村青壯年脫盲達標縣。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寧南工作站現有大中專在校生242人。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全縣有44個衛生機構,有衛生技術人員409人,是四川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縣。全縣科技工作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了42%,是四川省和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1999年,全縣有衛生 電視 地面收轉站37座,已實現村村通電視;縣城建有 有線電視網路 ,廣播電視播出質量良好。建有 電影院 、 文化館 、 新華書店 。
全縣無吸毒、無種毒、無扒竊、無車匪路霸,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是涼山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
行政區劃
寧南縣轄6個鎮、19個鄉: 披砂鎮 、松新鎮、竹壽鎮、華彈鎮、白鶴灘鎮、 葫蘆口鎮 、景星鄉、 俱樂鄉 、 新村鄉 、幸福鄉、海子鄉、 六鐵鄉 、 新建鄉 、 稻穀鄉 、 新華鄉 、 石梨鄉 、 松林鄉 、 杉樹鄉 、 梁子鄉 、 大同鄉 、 西瑤鄉 、紅星鄉、騎騾溝鄉、倮洛鄉、 跑馬鄉 。歷史沿革
1929年設寧南縣。以地當寧遠府之南而得名。
2000年,寧南縣轄6個鎮、19個鄉: 披砂鎮 、松新鎮、 竹壽鎮 、華彈鎮、六城鎮、葫蘆口鎮、景星鄉、俱樂鄉、新村鄉、幸福鄉、海子鄉、六鐵鄉、 新建鄉 、稻穀鄉、新華鄉、 石梨鄉 、松林鄉、杉樹鄉、梁子鄉、大同鄉、西瑤鄉、紅星鄉、騎騾溝鄉、倮格鄉、 跑馬鄉 。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996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披砂鎮28421松新鎮10134竹壽鎮6222華彈鎮13933六城鎮6361葫蘆口鎮4682景星鄉11288俱樂鄉4435新村鄉5176幸福鄉6312海子鄉3764六鐵鄉4833新建鄉3284稻穀鄉2700新華鄉6692石梨鄉7227松林鄉5916杉樹鄉2585梁子鄉3508大同鄉5594西瑤鄉4863紅星鄉3724騎騾溝鄉6429倮格鄉5027跑馬鄉6852
2003年5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15號)批覆同意寧南縣六城鎮更名為白鶴灘鎮。
2004年,寧南縣轄6個鎮(披砂、松新、竹壽、華彈、 葫蘆口 、 白鶴灘 )、19個鄉(景星、俱樂、新村、幸福、新華、松林、石梨、大同、西瑤、紅星、倮洛、跑馬、稻穀、六鐵、海子、新建、杉樹、騎騾溝、梁子)。
文物古蹟
寧南縣華彈鎮為歷史上一古老集鎮。華彈渡口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1863年4月,翼王石達開率太平軍主力經米糧壩(今巧家縣)由此渡口過金沙江再度入川北上。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的率領下由會東經華彈北上。
華彈集鎮舊名窪烏街(窪烏系少數民族語譯音,意為繁榮、熱鬧之地)。1914年名華福場,1945年又改名華彈。昔日古鎮,街長不足一華里,竟有“六宮四廟”人稱十大廟,即文廟、武廟、川主廟、張飛廟、雲貴宮、南嶽宮、天后宮、禹王宮、萬壽宮、南華宮,此外還有六省廟、攻文廟等一些小廟。有著“佛教聖地”之美稱。每座廟宇氣勢恢宏,建築藝術精湛,大概是出於名工巧匠之手,且各廟兩邊或前面都種有黃桷樹(榕樹),在氣候炎熱乾燥的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出現這種廟廟相望,樹樹相連的建築群,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觀。從各大廟院古榕樹樹齡推斷和南華宮的現存碑文記載,這些廟宇大概建於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而首建者為禹王宮。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泥塑、木雕蕩然無存,八十年代廟宇基本拆光,而今是六宮余南華,四廟盡無蹤,唯有一株株五六人才能圍抱的其形如巨傘的黃桷樹作為歷史的見證。悲唉。望有識之士將此作為旅遊景點,恢復歷史舊貌,再鑄當年輝煌。
民風民俗
寧南的布依族,原稱仲族。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黔西南龍布依族起義失敗後,部分布依族從貴州畢節遷入境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寧南布依族在與漢族人民的廣泛交往中在生產、飲食、居住等與漢族差異不大,而傳統節日、服飾、婚嫁、喪葬等具有本民族的特徵。
傳統節日:過年、三月三、六月六。過年時間與漢族相同,但在過年敬禮時,要在神牌前鋪上厚厚的新鮮松針葉,年飯坐在松針葉上吃。菜餚是肉、豆腐、長菜(不切斷的蔬菜)混合煮成。子夜,用雞血煮粥敬神,敬畢後各分吃一碗。大年初一各家都要打糍粑敬神。正月十五以前村里人喜歡會集在一起對歌、跳舞。每逢三月三、六月六,父母都要將出嫁的女兒接回家中過節、祭家廟。
婚嫁:婚期前一天,男方家請一個能說會道的迎親先生,帶上禮品和接親人到女方家迎親。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大門時,女方家同村的姑娘們早已設下三道關卡—放置板凳等攔住路,迎親先生上前和他們對歌或說“四言八句”,迎親先生輸了,罰酒一杯後再來,贏了就放行,如此闖過三關進到屋裡,交點禮品。結婚當天,女方家的送親隊伍到達男方家前,男方家也設下三關,但擺的是煙、酒、茶。雙方在每道關前對歌、飲酒後即放行。但新娘要先到鄰居家暫息後,才被請進男方家堂屋拜堂。婚後3天、7天或1個月,新娘回門。所帶禮品中必須有12個糍粑,分別獻給雙親和媒人。婚後三年內,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撼年,12個糍粑亦為禮品中不可缺少之物。
喪葬:人死後入棺,棺底鋪稻草灰,1歲1碗;灰上墊錢紙,也是1歲1張;棺內放置用絲毛草做的草人;畫人像,寫上死者的稱謂名字,經先生升光粘像,裝入新制的小木匣,放入死者棺內身側。蓋棺後棺上放一碗糯米飯。喪事中,指定1人(一般為死者女婿),掃靈者不僅要負責管理靈堂,而且要負責整個喪事的組織指揮。出葬前夕要“祭靈”,祭靈用的糍粑由掃靈者提供。但因有搶糍粑吃的習俗,往往糍粑剛打好就被搶光,因此有的要打好幾次,才有祭靈糍粑。出殯之日,“掃靈者”提前背上糍粑到墓地,等候幫忙的人到達時進行犒勞。葬後3天為復喪日,全村各家都備1簸箕糯米飯到墓前祭奠。
服飾:婦女喜歡青、藍、黑三色布條繡上花邊,縫於背部、袖口、下襟、褲腳處。未婚女青年留長髮,並編成兩條長辮,扎辮盤頭,頭包青布帕子,配戴耳環、手鐲;婚後將長辮綰成髮髻,綰纂於頭頂,配戴簪子,身穿開襟衫,下著青褶裙,腳穿繡花新布鞋。男青年上穿開襟短衫,下著長褲,頭纏帕子,腳穿皮包邊布鞋。
自然風光
寧南是一座美麗的山城,素有“南國風光小天府”、“金沙江畔綠色明珠”的美譽。境內最大的自然風光是放眼一片綠,田園兼桑園,形成了高二半山以下的溝溝坎坎栽成線、田邊地角圍一圈、荒山斜坡連成片、保水保土自當先、經濟發展大支柱的桑園風光。其它自然風光也不少,最著名的稻穀牧場風光,占地46000畝,其中森林8000畝,草地46000畝,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人們避暑、觀景、跑馬的好去處,人居此處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烈士陵園風光,位於縣城東,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為65畝,經過近40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公園、陵園一體化。園內綠水青山環繞亭台樓閣,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登上園頂,整座縣城盡收眼底。華彈防風林風光,為帶狀木麻黃純林,長10公里,寬10至20行,與滔滔的金沙江形成銀色與碧綠的雙色帶,好似一條漂亮的裙邊。當人一進入防風林,雙腳即被乾淨鬆軟的河沙淹沒,使人有一種想就地而坐或臥,盡情享受江邊獨特風景的想法。
老觀音寺,位於距寧南縣城七公里處的翠峰山莊,省道西巧線旁。因寺記憶體放著的一塊天然形成,酷似觀音像的“靈石”而得名。老觀音寺並不老,它始建於1993年,但卻在寧南、普格乃至雲南省巧家縣等周邊縣份享有盛譽。
經濟建設
2006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8億元(現價,下同),增長12.3%,比2002年增長71%;財政總收入11967萬元,增長17.5%,比2002年增長31.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960萬元,增長17.7%,比2002年增長1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增長23%,比2002年增長1.2倍;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基礎設施
電廠和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
全縣 小水電可開發量 為7.3萬千瓦,現有小水電站58處,裝機86台、2.9萬千瓦;擁有高壓線680公里、低壓線1347公里、變壓器23705千伏安;全縣農村115個村通電,占總數的92.7%;全縣農戶用電率達85%,是全國初級電氣化縣。
公路和城市建設情況
全縣現有公路2158公里,其中:省級公路71公里,鄉村公路2087公里。有大橋4座、中橋20座。25個鄉鎮全部通公路,已通公路村121個,占總數的97.6%。現有小 集鎮 6個,縣城所在地—— 披砂鎮 為全縣最大的小集鎮,現有6條主要街道,水、電、氣供應正常,居住的人口已達2萬人以上。其他5個集鎮的人口較少,基礎設施仍較落後。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現已查明的礦藏為鉛、鋅、銅、硫、鐵、煤、磷及石棉、重晶石、大理石等20餘種,其中,鐵礦儲藏量1.3億噸,鉛礦儲藏量40多萬金屬噸,銅礦儲藏量5萬金屬噸以上,石灰石遍布全縣25個鄉鎮。另外,主要有1個黃竹林至大埡口的大型磷礦床和3個地熱水資源。
森林資源
現有林業用地9.6萬多公頃,其中,有林地3.9萬多公頃,疏林地894公頃,灌木林地2.5萬多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2萬多公頃,苗圃地2公頃,無林地1894公頃。 森林覆蓋率 23.7%,森林蓄積量達199萬多m3;林分蓄積量196.9萬多m3,其中,用材林 蓄積 1.1萬多m3,防護林蓄積84萬多m3,疏林地蓄積1.45萬m3,散生木蓄積0.9萬多m3,四旁植樹蓄積0.2萬m3。全縣現有2種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樹種,8種保護植物,現有野生動物110種以上。
水利資源
金沙江流經我縣5個鄉鎮,流長46.6公里,縣內的“白鶴灘”具備建設特大型水電站(裝機1200萬千瓦)的基本條件。現有各類水利工程1423處,其中,中型水庫2座, 蓄水量 2498萬m3;小型水庫13座,蓄水量380萬m3;其他小型、微型水利設施2.03萬處,蓄水量242萬m3;提灌站14座,裝機748千瓦;已建成引水渠道961條、1751公里;其他水利工程38處。全縣的水利設施年蓄、引、提水量達9500m3以上。
工業概況
三個糖廠日處理甘蔗2500噸,可年產白砂糖3萬噸以上,年產可食用酒精和醫用酒精3000噸以上;三個絲廠繅絲能力為自動繅5600緒,可年產20/22優質白廠絲400噸;一個菸葉復烤廠可年產復烤菸葉6000噸;一個纖維板廠可年產纖維板2.5萬立方米;兩座水泥廠可年產水泥10萬噸;電石廠可年產電石6000噸;電力公司年發電量可達1.5億千瓦時;桐油公司可年產優質桐油500噸以上。200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6億多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白砂
糖總產29658噸、酒精總產3076噸、生絲總產317噸、復 烤菸 葉總產3451噸、纖維板總產2.65萬立方米、水泥總產6.5萬噸、發電量1.26億千瓦小時,混配合飼料總產1.1萬噸,試生產電石4000噸、鋁塑複合管60萬米、炭黑200噸。知名品牌簡介
⑴ 金沙江糖業有限責任公司 生產的金沙牌白砂糖為部優產品、四川省名牌工產品。
⑵銀鴻絲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梅花牌20/22白廠絲為優質出口生絲,遠銷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⑶寧南蠶繭為優質出口繭,遠銷 日本 等國家和地區。
⑷寧南烤菸為優質菸葉,主要供應上海菸草集團等企業。
科技發展
研究、開發機構概況及成果介紹:
寧南縣研究、開發機構較少。由縣科技局管理科技研究、科技普及和技術開發等工作。多年來,已取得眾多科技成果,其中的主要成果有:
⑴“七五”期間,我縣與 中科院 成都生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進行了國家級攻關研究課題 ——“寧南縣可再生能源項目研究 ”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⑵1992年以來,我縣與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國際山地中心合作開發了“等高固氮植物籬”技術,對於繼續耕種坡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顯著效果,獲得涼山州科技進步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民族風情
寧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縣,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8%。其次有彝族3萬多人,其他民族有布依族、回族、藏族、 滿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據考古表明,彝族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在寧南棲息,是寧南的 “土著” 民族。而布依族則是清嘉慶元年(1796年) 由 貴州省 畢節地區遷入.因此,以彝族為主的地方民族風情是寧南的一大特色。凡是涼山彝族治自州的彝族所擁有的民族風俗習慣,寧南的彝族都有。比如 火把節 、彝族年等傳統節日,是寧南彝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兩個佳節。尤其是每年6月24 日的火把節最富有特色,在三天的節日裡,各家殺雞宰羊,打掃衛生。 隨後,男女老少身著以紅、黑、黃三色為主調、雜以其他顏色的節日盛裝,聚集到寨里一寬闊場所,舉行 鬥牛 、賽馬、摔跤、斗羊、跳舞、選美、唱“朵洛好”等活動。飯後,各家各戶手持火把,從家中邊唱邊舞轉游至田間地頭、莊稼地中,且邊舞邊唱,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驅災避邪。界時,一簇簇的火把和 篝火 堆映紅了夜空,恰似“滿天星斗落人間”。
彝族 婚禮獨具特色。婚娶之日,迎親的小伙子們需接受女方姑娘們潑涼水、抹鍋灰的“禮遇”,迎娶途中和到達男方家後,有“背新娘”、“給禮錢”等傳統禮節。夜幕降臨,主客雙方進行搶油炒飯、吟唱 “堂嚷”(別鬧歌) 和 “阿莫尼惹”(哭嫁歌 ) 、說 “克智爾比”(格言諺語) 等娛樂活動,通宵達旦。
寧南的布依族同胞在過年、三月三、六月六等傳統節日期間和服飾、婚嫁、喪葬等方面具有本民族特徵。
歷史資料
⑴1997年5月,涼山重點建設項目、中型水庫——竹壽水庫及配套灌溉工程基本建成通水;9月,縣城原有的2000門模擬電話交換機技改為5000門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11月,建成縣境內第一段二級過境公路——石牌坊路;12月,建成新的建制鎮——葫蘆口鎮;1997年完成GDP34690萬元,提前3年實現翻兩番的戰略目標。
⑵1998年,建成川滇公路大橋——金沙江大橋、裝機3000千瓦的二槽水電站和年產6000噸電石廠、縣城環城公
路、縣城 輕烴燃氣 管網工程、寧南廣播電視發射中心、國際網際網路寧南信息中心,開通C3本地電話網和G網行動電話、 可視電話 ;建成綠蔭塘水電站和配套輸變電工程,完成全縣 電 網統一調度、統一供電的協調組織工作,寧南成為全國初級電氣化縣。⑶1999年,川滇公路幹線之一——西巧路寧南縣城至葫蘆口段第一期擴建改造工程完工;“九五”人畜飲水工程項目提前一年建成,通過驗收;中國聯通公司進入寧南開展電信服務工作;銀鴻絲業公司完成第一期自動繅絲技改工程。
⑷2000年,寧南蠶繭總產突破4500噸,產量、質量等五項主要指標繼續列四川省第一名;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改造了全縣農村主要電網;縣醫院綜合大樓基本建成;縣城中心街擴建工程竣工。
名優特產
寧南獨特的氣候、水質和地理條件,形成了聞名省內外的五大特色產品:蕎餅、曬醋、豆腐乾、米花糖、奇石。
蕎餅: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甜、鹹、麻、怪等味,色澤油黃,清香爽口。
豆腐乾:利用本地黃豆和優質水源,以傳統工藝精心烤制而成,色金黃、味清香、內柔嫩,是佐餐和饋贈之佳品。曾多次有外地人來寧南學習技術,但該產品與當地水源、氣候等有直接關係,至今外地還沒有仿製成功的先例。
曬醋:採用本地麥麩加各類佐料曬制而成,由於寧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含有大量礦物質的優質水源,曬制而成的麩醋,酸味適宜,清爽可口,堪與鎮江“保寧醋”媲美。
米花糖:用料考究,採選本地優質的大米、媲麻等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酥脆可口,味美香甜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奇石:寧南地處金沙江中段,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的金沙江奇石十分獨特。近年來,隨著全國玩石、賞石的隊伍不斷擴大,寧南的金沙江奇石已走向市場,成為賞石家的收藏品種,越來越多的玩石、賞石愛好者對金沙江奇石追捧有加,因此金沙江奇石的品牌不斷攀升,價格持續上揚。2005年1月29日,寧南縣奇石協會在寧南縣白鶴灘大道舉行了奇石協會掛牌、奇石館開館儀式。
GDP
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中,寧南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懈地帶領全縣各族民眾“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持續進行農業產業化建設,使全縣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全縣GDP(現價)達6.26億元,比1980年翻了兩番多(1999年在四川省各縣GDP排序中列第129位);2000年,全縣GDP人均3735元(1999年在四川省人均GDP排序中列第80位)。蔗糖、繭絲、烤菸的產業化建設初具規模,已成為寧南縣級經濟的三大支柱。
農業發展
金沙江和黑水河谷地是寧南農業較為集中的地段。全縣現有耕地18.7萬多畝,其中有田4.6萬多畝,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重點縣。縣內現有水庫15處,總容量3035萬立方米;灌溉渠道引水能力超過5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2.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1萬多畝。金沙江乾熱河谷植樹造林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縣森林面積恢復到57.97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到23.7%,林草覆蓋率83.7%,是國家長防工程建設重點縣、國家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由於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光熱資源豐富,寧南適宜多種氣候帶的多種動植物繁衍生長。主要農產品為糧食、甘蔗、蠶繭、烤菸、生豬。2000年,全縣糧食產量達6.7萬噸,全縣農民人均產糧400多公斤;甘蔗產量達27.5萬噸,占全省總產量15%以上,是國家“九五”糖料基地縣、全國100個糖料產量最高縣市之一;蠶繭產量達4569噸,全縣蠶繭總產、人均蠶繭產量等五項指標名列全省首位,是四川省蠶桑生產基地縣;烤菸產量達6148噸;生豬出欄12.6萬頭,是全國半農半牧區生產示範縣;全縣農民每年現金收入可達1.2億元以上,2000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元。
企業概況
三個糖廠日處理甘蔗2500噸,可年產白砂糖3萬噸以上,年產可食用酒精和醫用酒精3000噸以上;三個絲廠繅絲能力為自動繅5600緒,可年產20/22優質白廠絲400噸;一個菸葉復烤廠可年產復烤菸葉6000噸;一個纖維板廠可年產纖維板2.5萬立方米;兩座水泥廠可年產水泥10萬噸;電石廠可年產電石6000噸;電力公司年發電量可達1.5億千瓦時;桐油公司可年產優質桐油500噸以上。200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6億多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白砂糖總產29658噸、酒精總產3076噸、生絲總產317噸、復烤菸葉總產3451噸、纖維板總產2.65萬立方米、水泥總產6.5萬噸、發電量1.26億千瓦小時,混配合飼料總產1.1萬噸,試生產電石4000噸、鋁塑複合管60萬米、炭黑200噸。
知名品牌簡介
⑴金沙江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金沙牌白砂糖為部優產品、四川省名牌工產品。
⑵銀鴻絲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梅花牌20/22白廠絲為優質出口生絲,遠銷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⑶寧南蠶繭為優質出口繭,遠銷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⑷寧南烤菸為優質菸葉,主要供應上海菸草集團等企業。
對外交流
⑴1997年7月,水土保持實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寧南召開,來自印度尼西亞、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家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山地中心等國際組織的10多名專家和官員參加了會議。
⑵1999年11月,美國高山研究所亞洲部部長、國際山地中心主任康柏爾博士一行2人到寧南考察。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以全面貫徹國務院36號、38號檔案為主線,以“三法”實施為契機,大力實施惠民行動和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2008年,全縣享受基本養老保險5275人,征繳資金2174萬元,發放基本養老金1568萬元;參加失業保險4000人,征繳資金100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數9112人,征繳資金1409萬元,累計報帳支出1023萬元;工傷保險參保2705人,徵收基金52萬元,生育保險參保1825人,征繳基金36萬元。實施城鄉醫療求助2439人,農村“五保”供養916人。新增城鎮就業6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為240名大齡特困人員、“4050”靈活就業困難對象發放“三貼”48萬元;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23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3萬人次。
【扶貧解困】 全年實施新村扶貧229戶,“三房改造”100戶,完成20戶農戶避險搬遷安置,新建農村沼氣池2400口,解決3327人的農村安全飲水問題;解決了500人絕對困難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500名低收入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全縣享受城鎮低保的人員達2475人,享受農村低保的人員達8141人;兌現400戶城市住房困難戶廉租住房保障補助。
【社會穩定】 “五五”普法全面開展,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縣創建成果不斷鞏固,公安“三基”建設完成,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辦理工作穩步推進,嚴厲打擊盜竊等各類犯罪活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開展“大接訪”活動,實現全國“兩會”和北京奧運會期間“零上訪”目標。妥善處置“三聚氰胺問題奶粉”事件。全縣累計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302萬元,捐贈白砂糖50噸;向會理地震災區捐款38萬餘元,有180餘名應急民兵到會理地震災區參加了為期17天的抗震救災工作。寧南創建“四川省科普示範縣”通過驗收,榮獲全省“攀西地區科技富民推進行動先進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