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理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緣,地處北緯30°54′43″—31°12′12″,東經102°32′46″—103°30′30″。國道317線沿雜谷腦河貫穿全境,東北與茂縣、黑水接壤,西南與小金相連,東南與汶川相通,西北與馬爾康、紅原毗鄰。全縣總幅員面積為4313.42平方公里,距離省會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馬爾康193公里。行政區劃
清置理番廳。據《今縣釋名》:“西南北皆生番,領土司四,管理番民十數萬戶,民國三年改縣。”理番,即管理番民之意。1945年國民黨為緩和民族矛盾去“番”改為理縣。
理縣轄4個鎮、9個鄉:雜谷腦鎮、米亞羅鎮、古爾溝鎮、薛城鎮、夾壁鄉、朴頭鄉、甘堡鄉、蒲溪鄉、上孟鄉、下孟鄉、木卡鄉、通化鄉、桃坪鄉。
地質氣候
地質結構屬龍門山斷裂帶中斷,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體單元,地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類型為低中山-中山-高山-極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峽谷區。境內群山連綿,峰巒重疊,海拔1,422~5,922m,平均海拔2700米,高差懸殊,溝谷縱橫。
氣候受西北利亞西風氣流、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東南季風三個環流的影響,形成季風氣候。因海拔高差懸殊,地形複雜,氣候差異顯著,具有山地立體型氣候特徵。冬季受青藏高原的北方冷氣流的影響降水稀少,日照強烈,晴朗多大風;五、六月份西南季風加強,氣溫暖濕,降水增多,形成雨季;七、八月份青藏高壓穩定,副熱帶高壓西伸,降水減少,形成伏旱;九、十月份雨量增加,形成低溫降雨季節。年降雨量在650毫米—1000毫米之間,河谷地帶年均氣溫6.9℃-11℃。
自然資源
理縣盛產各種天然藥材,如:蟲草、貝母、天麻、黃芪、羌活、當歸等,品質均好。動植物資源主要樹種有冷杉、樺、柏、雲杉、油松、落葉松、高山標以及文冠果、香樟、白楊、漆樹、檀木、沙棘等。有珍稀動物小熊貓、扭角羚、毛冠鹿、金錢豹和鸚鵡、畫眉、杜鵑、雉雞等。有靈芝、香菇、木耳等野生食用菌類。
礦藏資源初步探明有銅、錫、鐵、鉛、鋅、金、銀、鋁、鈦等,非金屬有大理石、矽石、金剛沙、石英石、雲母、花崗石、硫磺等。
國民經濟
理縣資源豐富,風光秀麗,資源優勢主要有林、果、畜、椒、菜、藥、電、礦等,開發潛力大。林業用地占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51.8%,活立木蓄積量2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0.07%。經濟林木以蘋果、花椒、核桃為主,還有葡萄、櫻桃、桃李、杏、石榴等。天然牧草地有161萬畝,有效利用面積112萬畝,提供較好的發展牧業前景。理縣商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是成都市主要秋淡季蔬菜基地之一,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蓮花白等。
工業以水電、冶金、礦產加工、木材、食品為重點,境內中、小電站星羅棋布,1994年被定為全國電氣化試點縣,理縣溝壑縱橫,水資源豐富,河流落差大,水電可開發量達104萬餘千瓦,目前已建成甘堡電站、理縣電站、紅葉一、二級電站等,在建和已進入前期開發工作的有回龍橋電站、米亞羅電站、大溝口電站、十八拐電站、獅子坪龍頭水庫、薛城電站、古城電站等,同時也有一部分高載能企業。
基礎設施
全縣有各類學校125所,普通中學4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3所,國小99所,幼稚園19所。
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17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3個,中心衛生院3個,鄉(鎮)衛生院11個,村衛生室66個。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全縣已建地面衛星站163個,有線電視台(站)7個。
通訊事業快速發展,全縣13個鄉鎮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每百人有電話10.1部;國道317沿線10個鄉鎮開通了移動通訊,縣城開通了ADSL網路服務。
風土人情
喜事鍋莊——羌族人民在歡度年節、舉行婚禮或親朋聚會時最愛跳喜事鍋莊。大家邊唱邊舞,通宵達旦,非常熱鬧。喜事鍋莊包括在傳統婚禮儀式上跳的“儀禮舞”、“祝賀舞”以及“農節舞”、 “遊戲鍋莊”等。
巫舞——巫,在羌族中世代相傳,大多數還要參加勞動。節日中村民請巫師朗誦史詩、為村民祈福驅鬼(如“還氂牛願”)、以及天旱求雨等都屬巫的職能範圍。羌巫作法事都是通過舞蹈來體現的。
羌族特別重視喪禮。羌族風俗,人死後要舉行為期三天的葬禮,富貴人家更為隆重,屆時都要請巫師主持進行。葬禮第一天要跳“葉隆”,第二天要跳皮鼓舞(羌語稱“莫爾達沙”、“惹日崩”),第三天舉行隆重的大葬舞,以軍禮的形式來紀念死者。這是源於古代羌人的出征儀禮,其意是悼念有功將士以鼓舞眾人士氣,由隨軍巫師主持,他手執弩,肩上掛兩個銅鈴,皮盔上插麥桿和野雞翎,領隊而跳。現此舞已失傳。大葬舞分三段進行:一段葬禮開始時的喪歌;二段盔甲舞;三段安葬完畢的喪歌。
風景名勝
理縣山高谷深,風景秀麗,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米亞羅紅葉風景區、省級名泉—古爾溝“神峰溫泉”、東方古堡—桃坪羌寨、畢棚溝自然風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