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區

郫都區

郫都區,原名郫縣,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地處成都市西北部、成都平原腹心地帶,東靠金牛區、南鄰溫江區、青羊區、西連都江堰市、北接新都區、彭州市。作為通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溝、黃龍必經之路。郫都區幅員面積437.5平方公里,管轄3個街道、13個鎮。2014年末常住人口81.73萬人,常住人口比重(不含合作街道、西園街道)5.38%,常住人口密度(不含合作街道、西園街道)1730人/k㎡。郫都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為主線,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為重點,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為核心,壯大財政綜合實力為目標,經濟持續快速高效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先後被列入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區、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園、國家生態示範區、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區、中國盆景之鄉等。2016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區域示範基地”。2016年9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同意申報郫縣撤縣設區的決議》,同意申報撤銷郫縣,設立郫都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郫都區 郫都區
郫都區古稱“郫”,在古史傳說中,最初以古 蜀國的都邑聞名於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鱉靈,都以郫為都邑。
秦滅巴蜀之後兩年,即 秦惠文王後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蜀同時實行分封制與郡縣制。此後即以郫邑作為蜀郡的屬縣,稱郫縣,此為郫縣建置之始。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臧宮自涪城攻拔新繁、郫縣,與吳漢會於成都。
秦漢時期,郫縣轄地約涉及今郫縣、溫江、彭縣、灌縣等數縣之地。漢代 郫縣的西境在今灌縣蠶崖外,包括今灌縣岷江以東以北地區。北境大致包括今 彭縣北君平至豐樂、桂花、慶興一帶;東境包括今成都市西部;南境包括今溫江縣大部分地區。此後轄區屢經變動。
三國蜀漢時,郫、綿、江源三縣各分出部分地區置都安縣,即今灌縣前身。屬汶山郡。
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雄攻取郫縣,不久自稱益州牧,治郫縣。南朝宋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起義軍趙廣等攻成都,不克,退保廣漢,不久自廣漢至郫,連營數百,巴東太守周籍之等進軍攻郫,克之。追敗之於廣漢。南朝梁天監初年(公元502年),鄧元起攻劉季連於成都,留輜重於郫, 劉季連部將 李奉伯間道襲郫,陷之,鄧元起舍郫徑圍州城,不久下之。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縣南境、江源東境置溫江縣。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廢都安併入郫縣。後周時劃沱江北郫縣地為新置九隴縣的一部分。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溫江縣復併入郫縣。隋仁壽元年(601年),又廢 汶山縣入郫縣。隋仁壽三年(603年)再分置萬春縣;大業二年(606年)再併入郫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於灌口鎮置盤龍縣,後改稱導江縣和灌縣。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萬春縣,後復稱溫江縣。
明洪武十年(1377年)併入灌縣,十三年(1380年)復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年)併入郫縣, 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
民國時期,縣域基本無變動。
1950年後屬溫江專區,1968年屬溫江地區,1983年改屬成都市。
2016年9月11日,中共 成都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同意申報郫縣撤縣設區的決議》,同意申報撤銷郫縣,設立郫都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郫都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介於東經103°42'~104°2',北緯30°43'~30°52'之間,位於成都市西北部,東靠金牛區、南鄰溫江區、青羊區、西連都江堰市、北接新都區、彭州市,是通往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都江堰、青城山、黃龍和九寨溝的必經之路。郫縣面積437.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整個地勢由西北到東南逐步下降,相對高度差為121.8米。境內除西北角有一面積為4.6平方公里的淺丘台地外,其餘均為平原地區。地形平面略似一隻五指併攏、由西北伸向東南的手掌。縣城西銜都江堰,南倚溫江,北靠彭州,東北面為新都,縣城郫筒鎮東至金牛區僅13公里。
郫都區地貌類型分區屬四川盆地西平原區,具有川西壩壩區的典型特點,是岷江沖洪積扇狀平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點,因古河道的衝擊和近代河流的沖刷切割,形成眾多成扇形狀展開,微地貌呈凸凹狀的條堤形地,相對高度不超過2米。西北部淺丘台地橫山子,是縣內唯一的山丘。全縣除淺丘台地為老衝擊黃泥粘土層,下覆紫色砂岩和礫岩以外,平原地表皆為岷江新沖積灰色水稻土細沙粒泥層,下伏洪積物黃泥層或黃泥夾沙層,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全縣水系發達,內江四大幹流流經縣境,並行成八條幹渠,兩條分乾渠和一條東風渠乾渠,以下又形成密如蛛網的排灌系統。郫縣大地構造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第三沉降帶,地質構造區劃屬四川中台拗—川西台陷—成都新生代斷陷。

氣候

郫都區氣候宜人,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一月平均氣溫5℃,八月平均氣溫26℃左右。全年風向頻率以東南風最多,具有春早、夏長、秋雨、冬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點。

水文

郫都區地形、地理位置特殊,絕大部分為平原,屬都江堰的上游灌溉區,境內河流密布。主要有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府河、毗河、徐堰河沱江河,總長158公里,是郫縣主要的水資源。同時向都江堰下游灌區輸送農業用水,為成都市輸送工業、環保用水以及市民生活用水。成都市的主要輸水廠市自來水六廠取水口即在郫縣三道堰鎮。

自然資源

郫都區林木資源總面積不大,成片森林也較少,但林木分布均勻,配置合理,已形成平原綠化防護林網路體系。郫縣境內平原土壤深厚肥沃,雖無大面積森林,但林木植被種類十分豐富,有喬木、灌木、竹類、藤本植物300多種。截至2010年,全縣綠化用地面積6471.7公頃,林業用地5169.7公頃。按林種類型劃分,特種林113.4公頃,經濟林果547.0公頃,防護林4639.5公頃。全縣綠化覆蓋率達14.98%。
郫縣花卉品種有翠玉冠、芙蓉梅、蘭花中的西施點唇、一品黃素、貴妃起舞、春劍花瓣、水晶龍、蘭邊中透等。主要分布在郫筒、友愛、唐昌等鎮,共有200畝左右。

交通

郫都區 郫都區
國道317線、成灌高速、成都繞城高速、 成鐵西環線等近10條主幹道縱貫東西、橫跨南北,鎮鎮通二級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截至2011年,郫縣已形成"三橫六縱一圈"的城市交通網路體系和一刻鐘經濟圈。規劃中的成都捷運東西線穿越境內,乘捷運10分鐘可到達郫都區。

人口

2013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261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6154人,農業人口300020人;全年出生人口4883人,死亡人口281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9‰,與2012年相比,全年淨增人口2073人。

經濟

綜合

2013年郫都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6.66億元,比上年增長9.7%(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成都市高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2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31.27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144.47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結構5.3:58.3:36.4。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61.3%和36.8%。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257.31億元,增長10.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4.9%,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71.3%。

第一產業

2014年郫都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5.24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種植業30.02億元,畜牧業4.01億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501公頃,比上年減少1695公頃,下降15.1%;油料作物4060.2公頃,減少210.8公頃,下降4.9%;蔬菜14376.7公頃,減少503.3公頃,下降3.4%。全年糧食總產量68142噸,減少13674噸,下降16.7%;油菜籽產量10086噸,減少614噸,下降5.7%;蔬菜產量609760噸,減少4694噸,下降0.8%。全年出欄生豬133482頭,減少12768頭,下降8.7%;全年肉類總產量11653噸,減少1076噸,下降8.5%。其中,豬肉產量9517噸,減少881噸,下降8.5%;禽肉產量2040噸,減少142噸,下降6.5%。禽蛋產量2436噸,減少51噸,下降2.0%;牛奶產量8355噸,減少3619噸,減少30.2%。

第二產業

2014年實現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11.05億元,增長10.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9.3%。3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0.16億元,實現利稅總額48.7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9.35億元。工業集中發展區企業個數2014年末為294戶,增加值增長12.1%。
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8家,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22億元,同比增長3.8%。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133.95億元,竣工產值達10.44億元。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7個,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5.73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5.49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4年,郫都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12億元,增長11.1%。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68.20億元,增長11.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5.92億元,增長10.1%。藉助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新簽約引進項目54個,其中10億元以上12個,完成省外到位內資1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9792萬美元。繼續實施《郫縣對外貿易推進計畫》,新增實績外貿進出口企業6家,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8290萬美元,其中生產型外貿出口完成7419萬美元。
全年接待遊客900.62萬人次,同比增長19.6%,旅遊總收入19.02億元,同比增長15.8%。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565.07億元,同比增長15.2%;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312.51億元,同比增長13.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42.50億元,同比增長14.2%;個人消費貸款餘額94.68億元,同比增長14.9%。
全年保費收入24171萬元,其中,財產險收入為7571萬元;人身險收入16600萬元。全年處理各項賠款金額5596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4194萬元;人身險賠付金額1402萬元。

教育

綜述

2013年新建公辦幼稚園3所,新增公益性幼稚園14所,實施郫縣三中改擴建和友愛職中實訓基地建設,整合郫筒、犀浦義務教育學校並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擁有中國小校53所(其中四川省一級示範高中——郫縣第一中學、省二級示範高中——郫縣第二中學),在校學生77840人,教職工5308人,其中專任教師458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高等教育

郫都區境內有高等院校15所(本科10所,專科5所),居成都市各區縣市首位。

郫都區行政區域內本科院校一覽表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備註
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計畫
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985平台、211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計畫中歐精英大學聯盟
西華大學(校本部)四川省教育廳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成都中醫藥大學(高新校區)
成都工業學院
四川傳媒學院民辦高校
四川工商學院(成都校區)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獨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郫都區行政區域內專科院校一覽表 
序號學校名稱主管部門備註
1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骨幹高職院校
2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3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四川省教育廳民辦高校
5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團結校區)
職業教育郫縣、友愛職業技術學校、成都市技師學院、成都鐵路衛生學院、成都鐵路工程學校

美食特產

郫都區美食有蔣排骨、楊雞肉、魔方豆花等特色美食。土特產有郫縣蜀繡、川派盆景、唐昌板鴨、太和牛肉、唐元無公害韭黃、古城柚子、花園醃肉等產品。郫縣的民間工藝具有歷史性和藝術性。有被稱為“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享譽全球,“郫縣豆瓣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進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靖刺繡為蜀繡精品,挑花別具風格; “三編”(竹編、棕編、草編)製品巧奪天工;還有傳統的糖畫和風箏藝術。

主要領導

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 
區委書記楊東升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鄭天奇
區長劉印勇
區政協主席劉航

著名人物

揚雄,嚴君平,張俞,尹昌齡,石恪,圓悟克勤,羅應旒,解固基,梁靜珊,藍田,肖倫,釋昌圓,廖昌永,顏歌,何武。

地方榮譽

時間
獲獎榮譽獲獎方結果
2011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郫縣全國第94位
2012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郫縣全國第75位
2013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郫縣全國第46位
20132013年十大休閒小城郫縣獲得稱號
2013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郫縣全國第9位
2014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郫縣全國第45名
2015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市郫縣全國第17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