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縣

西充縣

西充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南充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東臨重慶、南接成都,西出綿陽,北上廣元,面積1108平方公里。西充縣地處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帶,屬淺丘地貌,溝谷縱橫,丘陵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脈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西充縣距離省會成都260公里,距離南充36公里,是南充的生態衛星城,屬於南充市區半小時經濟圈,成渝經濟區核心位置。西充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除展現歷史人文遺蹟外,更鮮明突出了“回歸自然,享受自然”這樣一個主題,“五山一湖”(鳳凰山、化鳳山、萬年山、南岷山、歲堂山及青龍湖)尤具特色。西充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淺丘地貌,年平均氣溫16.9攝氏度,無霜期300天以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充縣西充縣

據西充地方史志記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區河段內的先民們,就在西充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不僅與中原民族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而且創造了中原遠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創造這種文化的先民為“百濮”等族。大約公元前21世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相傳禹分天下為九州,縣境隨四川皆屬梁州。殷商、西周時,又將梁州併入雍州,縣境隸雍州。

約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稟君徙入川東地區,建立巴國,縣境隸巴國。巴子建國以後,繼遭秦楚夾擊,政治中心相繼由江州(今重慶)、墊江(今合川)遷到閬中。戰國時,縣境仍為巴國地。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滅巴、蜀後建立巴郡和蜀郡。從此,縣境隸巴郡閬中縣。

公元前200年,劉邦稱漢中王,巴地遂為漢有。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即以將軍紀信(西充紫岩人)“誑楚存漢”之功,分閬中縣置安漢縣,繼又分閬中縣置充國縣(東漢初併入閬中縣,後復置)。從此縣境分別隸巴郡的充國縣和安漢縣。

蜀漢時期,縣境隸巴西郡的西充國縣與安漢縣。

公元266年(西晉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縣境遂隸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國縣和安漢縣。

公元431年(劉宋元嘉八年)改巴西郡為北巴西郡,縣境隨安漢縣、西充國縣隸此。梁王朝建立後,縣境分別隸巴州南宕渠郡的安漢縣和北巴州木蘭郡的西充國縣。

公元553年(西魏元欽二年),改南梁北巴州為隆州,縣境隸隆州金遷郡的晉城縣與南宕梁郡的安漢縣。

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文帝改郡為州,實行州、縣二級制,以安漢縣、晉城縣隸隆州。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縣境隸隆州的晉城與南充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閬州)的南部和梓州鹽亭置西充縣,隸果州。因縣境位於南充之西,加之古有西充國名,治內有西充山,故名西充。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至公元758年,西充先後隸劍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劍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國),西充隨果州先後隸前蜀、後唐、後蜀。

公元960—1279年(宋代),西充隨果州先後隸西川路、川峽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順慶府。

公元1260年(中統元年),西充隨順慶府隸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將流溪縣以飛地形式併入西充縣。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西充隸四川中書省順慶路。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西充隨順慶府隸四川錄宣布政使司。1377年(洪武十年),撤西充入南充。1380年(洪武十三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縣留南充。

1644年—1911年(清代),西充縣隸四川省順慶府。

公元1912年—1949年(中華民國),西充先後隸順慶府、川北道、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4日,西充和平解放。1950年1月西充隸西南區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1952年9月1日恢復四川省建制,西充隸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隸四川省南充地區。

1993年9月改南充地區為南充市後,隸四川省南充市。

行政區劃

西充縣西充縣

西充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毗鄰川北重鎮南充,面積1108平方公里,轄44個鄉鎮617個村(社區),

總人口68萬,是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清潔能源生產示範縣、商品糧基地縣、產油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和國家級辣椒、麻竹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素有柑桔之鄉、絲綢之鄉和煙花爆竹之鄉”的美譽。

縣人民政府駐晉城鎮;郵編號碼:637200;身份證前編號:511325或512929

2006年7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7號)批准:同意西充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西充縣轄44個鄉鎮(其中15個鎮,29個鄉)。具體批覆如下:

晉城鎮
太平鎮
仙林鎮
大全鎮 古樓鎮 義興鎮 鳳鳴鎮 青獅鎮 關文鎮 槐樹鎮 多扶鎮
鳴龍鎮 雙鳳鎮 仁和鎮 高院鎮 扶君鄉 常林鄉 占山鄉 蓮池鄉 宏橋鄉 金源鄉 東太鄉
華光鄉 岱林鄉 李橋鄉 金泉鄉 中嶺鄉 觀鳳鄉 紫岩鄉 復安鄉 雙洛鄉 西碾鄉 永清鄉
青龍鄉 中南鄉 罐埡鄉 義和鄉 車龍鄉 祥龍鄉 東岱鄉 同德鄉 鳳和鄉 雙江鄉 金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充縣位於位於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東經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緯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東鄰順慶,南接嘉陵,西南連射洪、蓬溪,西靠鹽亭,北與南部接壤。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

地貌

西充縣地處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帶,屬淺丘地貌,溝谷縱橫,丘陵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脈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水文

西充縣多河流,全縣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條,最大的是發源於南部縣伏虎的寶馬河,全長41.6公里,向東注入的是嘉陵江水系,縣境內僅有雙江河向西南方向在射洪縣洋溪鎮注入涪江水系。

氣候

西充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西充縣有喬、灌、竹等三科116種林木,森林復蓋率達24.6%。藥用植物有半夏、紅花、柴胡、杜仲等153種。經濟類作物有桑、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種。觀賞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蘭等30餘種。

礦藏資源

西充縣礦產資源較為貧乏,礦產種類較少,截止2011年底,全縣共發現各類礦產8種,其中磚瓦用頁岩礦廣泛分布,總儲量約510.98萬立方米,是西充縣的優勢礦種。建築用砂岩分布也較多,北起義興鎮,南到多扶鎮,西到高院鎮,東到大全鎮。含鉀岩石分布在扶君鄉等地,一般厚達8米,延長數百至數千米。

有蓮池中型油田和八角中型氣田。另有礦泉水、滷水礦區各一個。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全縣年末總人口65.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47萬人,上升2.7%,農業人口52.4萬人,同比下降0.5%。全年出生人口5889人,人口出生率為8.9‰;死亡人口4356人,人口死亡率為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全年遷入10252人,遷入率15.6‰,全年遷出10941人,遷出率16.6‰,總遷移率32.2‰。年末城鎮化率31.9%。

民族

西充縣內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9.8%;少數民族有彝、傣、回、藏、壯、苗、滿、白、布依、維吾爾等23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2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73.77億元,相比2011年同比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7億元,比2011年增長4.6%,拉動經濟成長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7億元,比2011年增長21.7%,拉動經濟成長9.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8%,拉動經濟成長3.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0%、67.2%、23.8%。人均地方生產總值11637元,比2011年增長13.1%。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1年的28.6:43.7:27.7調整為29.4:43.0:27.6,第一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比2011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第二、三產分別下降了0.7、0.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35.48億元(現價),比2011年增長8.02%,其中:林業產值0.52億元,同比增長6.3%,畜牧業產值17.74億元,同比增長7.72%,漁業產值0.97億元,同比增長12.0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4億元,同比增長38.47%。

第二產業

2012年全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3.4億元,比2011年增長18.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2.8%。2012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戶,比2011年淨增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17.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5億元,比2011年增長21.8%;實現利稅總額8.41億元,比2011年增長22.4%。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年接待遊客115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5.7%;其中,鄉村旅遊接待103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9.5%。實現旅遊總收入9.45億元,比2011年增長31.3%;其中鄉村旅遊收入7.86億元,比2011年增長37.6%。2012年由財政下發的旅遊專項資金為6700萬元,其中,張瀾故居及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安排支出3000萬元,古樓充國香桃源旅遊區3700萬元。農村勞動力為36.8萬人,鄉村旅遊就業人數為1.4萬人,占3.80%。

交通

綜述

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23942萬元,同比增長10.2%。2012年年末,縣境內公路總里程2073.9公里,新改建通鄉通村公路1588公里;全縣擁有客貨運輸企業563戶,二級客運站2個。

要道

國道212線:蘭州—廣元—閬中市—南部縣—西充縣—南充市—廣安—重慶公路:

省道:

射蓬路:射洪—西充—順慶—蓬安

西嶽路:西充—嘉陵—岳池(規劃中)

高速公路

廣南高速公路(廣元—蒼溪—閬中—西充—南充),2012年4月1日通車,現名G75(蘭海高速公路廣南段)。

成巴高速公路(即:成德南高速公路、巴南高速公路,成都—中江—鹽亭—西充—儀隴—巴中),現名S2(川高速)2013年1月1日通車。

遂西高速公路(遂寧—蓬溪—西充),2012年底開工。

綿西高速公路(南充同仁—西充—鹽亭—三台—綿陽)待開工。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2年全縣有文化館1個,農村宣傳文化服務中心44個、4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書屋595家,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6萬冊,影劇院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民眾業餘演出隊26個。

教育事業

2012年末,全縣有中國小(園)校點數112所(民辦50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6所(其中民辦1所),國中45所(其中民辦2所),完全國小10所,其中:國小教學點7所,幼稚園46所(民辦4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3所(民辦2所)。全縣在校學生數94756人。其中:職業高中生7173人,同比增長31.1%;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6501人,同比下降0.9%,高中升學率90.2%,國小在校學生37080人,同比下降0.3%,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100%,國中升學率97.2%;全縣在職專任教師5541人,其中:普通中學2799人,國小2315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全縣衛生機構52個,實有床位1551張,衛生技術人員1098人,其中,執業醫師420人,執業助理醫師108人,註冊護士353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28人。在所有衛生機構中,醫院2個,實有床位536張,衛生技術人員457人;農村衛生院47個,實有床位821張,衛生技術人員523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61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49人;衛生監督執法大隊1個,衛生技術人員8人;全年醫療業務收入21959.9萬元,業務用房面積11.6萬平方米;有55.22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醫療,建成社區服務中心2個和120個甲級村衛生站。

社會保障

2012年,全縣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0元,比上年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387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食品支出4438元,比上年增長10.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9%。農民人均純收入5840元,比上年增收785元,增長15.5%。其中,工資性收入2349元,同比增加272元,比上年增長13.1%;家庭經營收入2772元,同比增加412元,增長17.4%。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02元,比上年增長124.1%。其中,食品支出2126元,比上年增長212.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50.2%。2012年,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6442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26642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980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423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77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5695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6440人,比上年增長242.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12262人,比上年下降0.1%。

歷史文化

地方特產

臘肉火鍋

臘肉火鍋臘肉火鍋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西充訓導劉洪典作《竹枝詞》“喜逢嘉客火鍋燒,也喜雞豚味最饒”,讚美西充火鍋。西充火鍋歷史悠久,相傳開始於黃帝時期,發展於漢唐時期,而又精於宋代,盛於清代。西充的臘肉火鍋就是用種種臘肉,加上時令蔬菜和適量的肉湯調配而成,火鍋中有葷有素,有菜有湯,即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單獨成席。在配整桌筵席上,有“四碗火鍋”、“七碗火鍋”和 “九碗火鍋”。若單獨的火鍋席,火鍋分三層,上層是臘香腸,臘心舌等“盤子菜”;中層是半肥半瘦的臘肉,形似骨牌,稱“骨牌肉”;底層是新鮮蔬菜和豆腐、冬粉等。

獅子糕

原名“壽王糕”,出自1876年(光緒二年)秋,杭州西湖“壽春坊”斯仁谷之手。“壽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灣酒米,經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煉,散溫後配上好紅糖、芝麻、中間麻油成形食用。西充特產獅子糕多年被國家科委、省、市、縣評為優質產品,多次榮獲金獎。

方言俚語

西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名人輩出。它只距離南充36公里,然而其方言卻與近在咫尺的南充相去甚遠。西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方言島,不但有特色,而且歷史悠久,也是西充人的又一標誌。

西充話與南充市別的縣區不同,是因為不少的韻母被轉化了。例如,u變成了o,如“木”要讀成“莫”,ie變成了i,如“鐵”讀成“剔”,o或e變成了a ,這就很不同了,如“客”讀成“卡”,v變成了u,如“鋁”讀成“嚕”。等等,這種轉化是西充話與眾不同的重要原因。

西充話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入聲。西充話有五個調。入聲是非常古老的一個調,北方方言已經消失了,四川方言也只有極少數地區有。西充話的入聲將使它更有文化內涵。

西充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些特有詞,例如“江湖”的意思就是“美麗”,“宵夜”就是“吃夜飯”,“著子”就是“筷子”,“莫消”就是“不要”,此外還有以下常用詞:定到(經常),岸到(以為),繡樓(後面),哪凱(誰)等等。西充話內部也出現了差異,例如義興鎮就把“雞”讀成“吱[ zī ]”,“洗”讀成“死”,把“氣”讀成“刺”。

風景名勝

西充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死地鳳凰山、化鳳山、漢將軍紀信故里紀念碑、紀信廣場、丞相牌坊、西充文廟、仙林惜字型檔石塔、紫岩萬民寶塔等;有箭嶺煙雨、化鳳朝陽、百福松濤、萬年霞光、南岷仙景、寶馬渡槽、青龍湖趣、廣場風彩等(新西充八景)。

鳳凰山

鳳凰山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西充縣境內的多扶鎮,海拔414米。山上東、南、西三面築有石寨門,周圍懸崖峭壁。山頂為平地,為“營房地”,曾是張獻忠所營處。頂峰名“插旗山”,是大西軍掛軍旗處。東面山嶺,被人們稱為“帶箭嶺”,傳說張獻忠大戰清軍在太陽溪中箭後,由將士攙扶回指揮營地途中犧牲於此。

化鳳山

化鳳山化鳳山

化鳳山市晉城鎮東北部九條渠山脈盡頭的一部分。1998年建成占地2300餘畝的化鳳山森林公園。

資福寺(俗稱“大佛寺”):始建於唐,為西充著名佛教大師圭峰禪師說法處。後毀於戰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正殿,至今保存完好。198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漢樓:為化鳳山的山門,是一幢仿古式建築。大門上有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代主席沈鵬題寫的“化鳳山公園”5個金色大字。

還有金暉樓、鳴鳳亭、九條渠、鴛鴦亭、化鳳亭、朝陽亭、金暉樓、寫春廊、鳴鳳亭等。

四匹馬四匹馬

紀信廣場

紀信廣場又名安漢廣場,處於安漢大道與天寶路交匯處,占地總面積120畝,綠地景觀面積40餘畝,水面景觀面積27畝,其前部用4000餘立方米青石雕刻氣勢恢宏的紀信誑楚事件。

萬年山

萬年霞光,又稱萬年佛光,萬年燈,萬年山名勝。萬年山,位於四川省西充縣青獅、雙洛、 仁和、雙江4鄉;鎮交界處。方圓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唯東、南、西、北寨門小徑可達山頂。

南岷山

西充縣西充縣

南岷山位於縣城以南7公里的永清鄉,海拔515米,由九井十三峰組成,素有“南岷仙境”之美譽。南岷山有幽泉數十處,終年不涸,分別流入磨劍、洗缽、清心、濯印、裕丹、蘸月、伏虎、漱玉、石雞等九口井中。山中宿鶴、駕仙、伏龍、伏虎、丹峰等十三峰。大南岷為程真人太虛之廟。大南岷橫匾上“南岷仙境”四大金字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書。1983年,西充縣人民政府將大南岷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小南岷為白馬祖師之廟。

歲堂山

歲堂山連線老鷹山、請雨山、賴子山、香爐山、元寶山、聖泉山、老鴉山,森林面積達1800多畝。沿著蜿蜒於青山綠水間的公路驅車盤鏇而上,可以直達森林公園主峰歲堂山下的百福古寺。

青龍湖青龍湖

青龍湖

青龍湖,位於西充縣城西北28公里處,緊靠青龍場,水面3000餘畝,有93道灣,63個(山)嘴。青龍湖區有紀大墳、嚴家祠、蠶華山、譙家洞。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西充縣城南,東南起譙周大道、西至安漢大道、北至天寶路,總占地1384畝,其中湖面占地400餘畝,蓄水104萬立方米,平均深度3米,最深處達9米。

歷史人物

紀信

紀信(?-前204),字成,四川省西充縣紫岩鄉紀公廟村人,秦末漢初時捨身救主假扮劉邦安漢的大將。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政權後,便於第二年將紀信家鄉從閬中縣分出,漢高祖御賜“安漢”,屬充國縣。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621年(唐武德四年)又將紀信家鄉從南充縣分出,新置西充縣。故紀信為今西充縣人。由於紀信為保劉安漢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後人立廟以祀。且歷代王朝都有追封: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紀信替死》的英勇事跡也被搬上了文藝舞台。南充還被譽為“忠義之邦”。唐尚書右丞盧藏用曾作過《吊紀信文》。宋代果州南充郡郡守邵博在《紀將軍廟碑記》中說:“漢高帝之興,有天命哉。方因困於滎陽,其勢甚危,一時謀臣多亡去者,獨將軍死焉,嗚呼!古固有死,貴成天下事也,若將軍之死......。”宋果州太守楊濟有感紀信誑楚成漢,書刻“忠義之邦”4字於南充城西金泉山。西充縣人民政府修建了紀信廣場,以此紀念。

譙周

譙周(約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縣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史學名著《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即出自他的門下。蜀漢建興二年(223年),丞相諸葛亮推舉他為勸學從事,後又擢升典學從事,負責學校、生徒、訓導、考核、升免等事。238年(蜀延熙元年)被調任劉璇太子家令。後歷任中散大夫、光祿大夫等。蜀漢滅亡後降晉,在晉官至散騎常侍。譙周被稱為“蜀中孔子”,他博學廣識,著書育人,忠肝義膽,憂國憂民,有一邦蒙賴,全國之功,魏封陽城亭侯。

馬廷用

馬廷用:明朝,禮部尚書、教育家,字良佐,號紫崖。(1446---1519),四川西充縣紫岩鄉人。祖父馬覺照、父親馬鐸,後因馬廷用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他還寫過許多文章,明“吳都文萃續集”收有馬廷用《茂恩堂記》、《峒春堂紀》等文。馬廷用還任《元和州縣誌》、《大明會典》、《漕運志》總纂。正是由於馬廷用的文章詩歌的名氣很大,這也極大影響了西充文學、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所以,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稱為其“文壇宗伯”,並認為“西充文學,自馬廷用宗伯始盛。”

徐占彪

徐占彪(1840~1892),名承安,字崑山,西充縣鳴龍鎮宮子山村人。清朝將領,清朝晚期軍事家、民族英雄。為大清王朝在剿滅西南地區農民起義、平定西北地區回民爆動、收復新疆等戰役中戰功卓越,為大清王朝穩住中國西南、西北半壁江山作出了貢獻。

徐占彪出生貧寒,1860年(清鹹豐十年)投效果勇營。因驍勇善戰,屢立奇功,由士卒升千夫長、分統、參將、副將、總兵、提督。成為蜀軍統帥,以“猛將”著稱。官至從一品。1872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大軍西進,提督徐占彪攻肅州(今甘肅酒泉)。1875年(清光緒元年)在圍攻陝西、甘肅的回民起義軍的金積堡戰役中,徐占彪率軍剿肅回屢捷,得到清軍統帥、湘軍首領左宗棠賞識。授提督徐占彪、雲騎尉世職。1882年,因徐占彪在捍衛祖國主權的鬥爭中戰功卓著,授御賜黃馬褂,戴雙眼花翎。鏇任巴里坤總兵,駐守新疆防務。1892年病逝,葬於多扶徐氏祖瑩。大清朝廷在南充西橋河賜建“提督軍門崑山徐公諱占彪神道”金字牌坊1座。有聯為“盪除西北余腥,功從血戰完關守;撐住江山半壁,天為中興育將臣”。橫批“勛高銅柱”。晉城也立有徐家祠堂志念。

張瀾

張瀾(1872~1955),男,字表方,漢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縣蓮池鄉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張瀾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政協委員會副主席。1941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1941年10月繼黃炎培之後擔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民盟第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歲。

許嵐

許嵐,著名詩人,原名胥洪龍,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四川省西充縣鳴龍鎮涼快埡村胥家壩人,今仁壽縣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打工詩歌代表人物,《打工詩人》創始人之一,《千禾人》總編。作品見於《詩刊》《星星》《十月》《清明》《山花》《天津文學》《四川文學》《山西文學》《鴨綠江》《詩歌月刊》《散文》《散文選刊》《少年文藝》等刊物。代表作有《流浪南方》《一根針,走失了》《長江之水》《磨》《月來了》等。作品曾獲路遙青年文學獎、東坡文藝獎、黃河金岸詩歌獎、薛濤詩歌獎、煤礦工人詩歌獎、媽祖文化獎、中國紅高粱詩歌獎入圍獎等。

何炯

何炯(784~841),號宗密,相傳為西充縣多扶鎮人,唐代著名高僧。因出家後常坐禪陝西戶縣圭峰草堂寺,世稱圭峰禪師。

何炯家富足,自幼飽讀經書,807(唐元和二年)中進士。後信奉佛教,出家為徒,得長安澄觀大師秘傳華嚴宗要義,成為華嚴宗第五祖師。曾返故里在晉城資福寺講經,在仁和北福寺坐禪,在中和圭峰院修煉。著作200餘卷,有《禪源諸詮集》、《華嚴原人論》、《華嚴經行願品別行疏鈔》、《華嚴經法界觀門》、《圓覺經大疏》、《孟蘭盆經疏》、《禪門宗資承襲圖》等,流傳中外。何炯卒後,唐道宗追謚“定慧禪師”。855年(唐大中九年)戶縣建圭峰碑,由相國裴休撰文,柳公權書。

王搢

王搢(1870—1941),字縉紳。西充縣占山鄉人,生於書香門第。15歲中秀才,之後被保送入成都尊經書院深造。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中拔貢。創建西充團練,主持全縣賑災事宜。辛亥革命後出任縣革命軍政府督辦,並任團練局局長。他率團丁去大全場殲匪,使匪徒無一漏網。

1912年秋(民國元年)王搢任閬中縣知事。1913年(民國2年)又調巴中縣知事。初到任時,素衣下訪,審辦了不少奇案。屆滿離任巴中時,商賈街民,置清水1盆,明鏡1面於戶外,贊其“清白如水”。通街鞭炮,為其送行。

1914年(民國3年)春,王搢回縣創辦西充甲寅師範。後去南充聯合中學任教。1917年(民國6年)王搢回仁和辦金華書院。1922年(民國11年)又在占山辦起經心書院。縣知事吳技棠特送長聯1副,彰其辦學樹人之懿德。經心書院開辦15載,培養學生2000餘人。這些學生除縣內的外,還有來自南部、儀隴、鹽亭、射洪、蓬溪、南充、武勝、蓬安、廣安、岳池、鄰水、遂寧、樂至、新都等10餘縣的。王搢自撰《論語正義》、《毛詩註疏》、《孝經註疏》,刻版印刷,以供授用。他對貧困學生,免收書籍學雜費。

1928年(民國17年)王搢受聘編修《南充縣誌》。1935年(民國24年)受聘主修《鄰水縣誌》。1939年(民國28年)又受聘編修《鹽亭縣誌》。

垂暮之年,王搢從事佛學研究。他反對迷信鬼神,提倡存善心,說善話,做善事。主張心即佛,佛即心。佛以大慈大悲愛眾生,又眾生心中存佛,復以佛愛眾生之愛愛世人。

1941年(民國30年)正月八日,王搢歿於長明山家中。弔唁者,日逾百人,經月余。占山人王雅言有輓聯曰:“寄縣中,辦團辦賑辦學,鳴呼今去矣,淚隕華堂,充棟詩書遺後輩;居世上,為儒為佛為官,哀哉今而後,魂歸天竺,滿城風雨哭先生。”

友好城市

四川南充市重慶渝北區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