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隸屬甘孜藏族自治州。北緯28°46-30°38′,東經98°58′-99°45′。南北長約260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面積8186平方公里(2013年)。東接鄉城、理塘縣,南連得榮縣,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鹽井、貢覺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交界。 2006年,巴塘縣城鄉人民的收入8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96元。2006年巴塘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71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786萬元,增加173.11%。各項貸款餘額10983萬元,增加41.90%。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巴塘風光 巴塘風光

巴塘風光(20張)

1990年總人口47256人,其中農業人口42044人,非農業人口5212人。藏族44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601人,漢族1986人,余為納西、彝、回、羌等民族。

古為羌地。漢系白狼國地。唐屬吐蕃。元屬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師府轄,並置奔不思招討司。明屬朵甘衛生都指揮使司,港武七年(1374)置磨兒勘招討司,境內又置刺宗千戶所。明隆慶二年至崇禎十二年(1568-1639),屬雲南麗江土知府木氏管轄。後轉隸青海和碩部固始汗統治。清雍正六年(1728),置巴塘糧台。雍正七年(1729)年,置巴塘宣撫司,下轄7個土百戶。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土歸流"後置巴安縣,翌年升為巴安府。民國2年(1913),復為巴安縣。民國14年(1925)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28年(1939),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1年更名巴塘縣。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縣(包括敦縣撤銷後劃歸巴塘的1個區4個鄉)轄5區、21鄉、1鎮。縣治夏邛鎮,距州府康定483公里,離省會成都787公里。

巴塘縣風景 巴塘縣風景

巴塘縣風景(2張)

巴塘,最早見於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實錄》,系藏語譯音,意為"綿羊聲壩",含吉祥之意。巴塘縣駐地,原系四山生命,綠野中開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處一片"咩咩"叫聲,藏語"咩"即為"巴"音,因而以聲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介於東經98°58′-99°45′,北緯28°46′-30°38′之間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東接鄉城、理塘縣,南連得榮縣,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鹽井、貢覺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交界。

巴塘地處川西北丘養高原山區。沙魯里山脈高聳於縣境東部,橫斷山脈縱貫全縣。北部黨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為全縣最高點。其餘諸峰多在5000米左右。最低處為縣境西南角貢波鄉美榮龍村,海拔2240米。全縣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東北部屬山原區,中部和西北部屬高山峽谷區,西南部屬金沙江乾旱河谷區。

巴塘縣境內的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共有1145個大小海子。其規模密度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於理塘與稻城兩縣之間。

扎金甲博神山:峭壁嶙峋、山岩裸露、山型奇特無比的扎金甲博神山山上怪石林立,形態萬千,獨特的風貌使它在多山的高原仍是那般出眾。

生態資源

全縣有森林面積1202955畝,占幅員面積的10.32%;森林積蓄量達20187691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立方米;耕地面積57120畝,占0.49%。珍稀野生動植物品種豐富,有木本植物100餘種、草本植物1200多種;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白唇鹿和黑金絲猴,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雪豹、藏羚、盤羊、藏馬雞、藏雪雞、經腹角雉、班頭雁、黑頸鶴及大批三類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巴塘縣地質屬川西地槽區結構,各褶皺斷帶區多處於川、藏"歹"字形急劇轉折部,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和場地。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鉛、鋅、銀、錫、銅等19種,大型礦床8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3處,礦點32處,礦化點22處,主要分布於北部和中東部,儲量大,品位高,僅夏塞銀礦中的金屬儲量就達100多萬噸,極具開發潛力。

水能資源

境內江河自然落差達360米,水資源總量為36.6億立方米,其理論蘊藏量達283萬千瓦,可開發量2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現僅開發6135千瓦。

中藥材資源

巴塘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州、全省主要的藥材產區和重要的藥材寶庫。名貴藥材有:蟲草、黨參、知母、貝母、丹皮、鹿茸、大黃、熊膽、經景天、雪蓮、藏紅花等。巴塘的主要創匯產品是松茸,年產達200多噸,主要銷往日本。

林果資源

全縣水果品種多,產量大,主要有蘋果、梨、杏、石榴、柑桔、葡萄、核桃等,僅蘋果、核桃的種植面積就達9000畝。巴塘蘋果因其果形美、色澤鮮、味道好、品種多、耐儲藏而聞名遇迎巴塘核桃亦以品種優良、果大殼薄、含油多、產量高而被列為甘孜州南部林果致富工程重點實施項目。

風土人情

弦子

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在藏區,一提起弦子,都會不由自主地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想到巴塘,因為巴塘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譽為"弦子的故鄉"。2000年5月,國家文化部將巴塘縣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弦子)之鄉"。

巴塘縣地處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幅員面積7844平方公里,人口4.5萬,其中藏族占95%,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境內氣候溫和,山川秀麗,物華天寶。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各族兒女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獨特的民族風情,特別是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不但風靡整個藏區,而且蜚聲海內外,成為藏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巴塘弦子的形成

巴塘弦子,藏語叫"諧",是歌舞的意思,全稱"嘎諧",意為圓圈舞,西藏人稱之為"康諧",即"康巴人跳的舞",迄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她的故鄉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巴塘弦子"的原型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歌卓"。

早在戰國時期,巴塘隸屬白狼古國。當時生產力十分低下,面對大自然的風霜雪雨等各種自然災害,人們毫無辦法,於是迷信鬼神、信仰祖先,崇拜圖騰,便產生了一種叫"歌卓"的祭祀舞蹈。每當集體祭祀時,參加者由年長者排頭,自然分成兩排,不論男女,互相牽手或搭抱,彎腰垂首,圍著篝火舞蹈。"蠻夷所處","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溫時適"不僅是對巴塘自然環境的寫照,也是白狼羌人跳歌卓舞最古老的歌詞。

在唐代,"歌卓"逐漸深入到人民民眾當中,成為在生產勞動之餘、時令佳節之期、婚喪嫁娶之時所跳的集體舞蹈。其隊形也由兩排變為圓圈;其舞姿由彎腰垂首變為手舞足蹈,人們稱之為"嘎諧"(圓圈舞),這便是巴塘弦子的雛形。

經宋元兩代到明清兩朝,"嘎諧"在巴塘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在清康熙年間,川滇藏陝等省的漢、回、藏等各族商人到巴塘經商,促進了巴塘縣地方經濟的發展,加之茶馬古道的興盛,使巴塘成為多民族文化交匯的走廊,這時的"嘎諧"在充分吸取其他藝術特長的基礎上完全成熟,成為藏區獨樹一幟的民間歌舞藝術一一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形成後,最初沒有樂器伴奏。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l906年),趙爾豐在巴塘改土歸流後,因往來巴塘的商旅甚多,文化交流頻繁,於是巴塘弦子在原來歌舞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歌舞的長處,開始試用樂器伴奏,從而使巴塘弦子風韻獨具,並在康巴地區乃至整個藏區開始流傳。

巴塘弦子的樂器為胡琴。其第一把胡琴是一個弦子藝人用氂牛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條做拉弓,用馬尾做弓弦和琴弦製作而成的。後來,有人將牛角琴筒改為圓木琴筒而流傳至今.琴頭多由龍頭或寶塔頂裝飾,意寓吉祥。這種胡琴音質純正,音量厚重,音色深沉,既適合於行進間跳動時拉奏,又易於製作,深受琴手的喜愛。

巴塘弦子的特點

巴塘弦子歌舞是集詩、琴、歌、舞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歌舞以琴手為核心,整

巴塘縣

個舞蹈的節奏由琴手掌握,跳弦子歌舞必有藏二胡伴奏。

跳巴塘弦子舞不受人數和場地限制,在弦胡手的帶領下,男性在前,女性在後,並按能歌善舞者及長者在前的習慣排列,按順時針方向圍成圓圈且按順時針方向舞動;領舞的弦胡手是控制節奏和整場弦子舞高低潮的主導者。弦子舞開始時,由領舞的弦胡手引入,所有的參舞者按照這個曲子特定的舞步隨節奏翩翩起舞,邊舞邊唱,循環反覆,舞曲的速度由慢逐漸加快,把舞曲推向高潮,一場弦子舞結束時,所有參舞者齊聲高喊"諧亞",意即跳得好,跳得盡興。在稍作休息後,當領舞的弦胡手拉起另一首曲子時,參舞者再次翩翩起舞,如此一曲曲跳下去,直至弦子舞會結束。

巴塘弦子的唱詞內容

可分為七種類型:祭歌、團聚歌、風土人情歌、婚嫁歡歌、情歌、悲歌、祝福歌,其中有六字一句、四句一組的;有八字一句、兩句一組的,每首歌詞都可以放進任何一支弦子曲調中舞唱。弦子曲調優美,短小精悍,節奏整齊,易唱易記。女性舞姿以柔美見長,男性舞姿柔中剛勁豪放。與藏區其他地方的弦子相比,巴塘弦子最突出的特點是更加輕盈抒情、優美典雅,主要體現在曲調鏇律、弦胡拉奏手法和舞蹈姿勢上。

曲調鏇律

從曲調鏇律上講,巴塘弦子突出藏區典型農耕文化的細膩、注重柔和多變,優美抒情的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特點,從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音樂中汲取了適合自身需要的元素和手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一是音域寬廣,鏇律變化更加豐富細膩,調子多為6調式、5調式、2調式,也往往有幾種調式交替出現。二是裝飾音用得相對較多,某些樂句的尾部,別的地方不加裝飾音或只加一個裝飾音,而巴塘弦子卻加有兩個裝飾音,第二個裝飾音時值很短(多為三十二分音符或六十四分音符),或上揚或下滑,不僅使曲調更加優美,而且也更加抒情。三是從節奏速度上講,巴塘弦子鏇律由慢到快,節奏優揚,充分體現其典雅風格。

二胡的拉奏

從二胡的拉奏上看,巴塘弦子技巧更豐富更講究。先說按弦的指位,用的是第一指節的中部或第一指節與第二指節之間的位置來按弦,比通常的弦胡手用第二與第三指節之間的位置來按弦,手指靈活得多;再看弦胡拉奏的把位,巴塘弦子的弦胡手通常不換把位,碰上樂曲出現比第一個把位最高音還高時,是將小指和無名指下移至所需位置來按弦,這樣難度更大,效果卻更明顯;在空弦的節奏性指顫音上,巴塘弦子用得很多,不僅在樂句尾部加裝飾性節奏時用,在樂句中某個過度音上也適時地加上短暫的指顫音,用得很巧,為曲子增色不少。

舞姿

從舞姿上講,巴塘弦子的舞者身姿端莊,抬頭挺胸,有彎腰的動作時,也保持上半身的挺直。長袖是其一大特點,舞動長袖使其有翩然之感,雙臂舞動幅度就大,因而有舒展飄逸之美。其他地區的弦子,雙臂舞動是隨音樂節拍有明顯的停頓動作,而巴塘弦子則不停頓,講究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流暢感。巴塘弦子踏步、擦步、跨腿步、前點步等舞步也非常輕盈優美,有流暢感。

弦子在巴塘的普及

弦子在巴塘非常普及,城鄉各地男女老少沒有不會跳的。他們除在勞動之餘、時令佳節、朋友聚會、耍壩子時盡情歌舞外,還在婚喪嫁娶、開張營業、喬遷新居、祝壽賀歲之時以跳弦子為主人支撐場面。在巴塘,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無論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還是三歲孩童,只要一聽到胡琴聲就會忘情地跑去結隊歡舞,圍著篝火或火塘,跳個通宵達旦,甚至跳上幾天幾夜也絲毫沒有倦意。人們常說,巴塘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可以說弦子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每一位巴塘人的生活和心態。

弦子在藏區乃至全國的影響

從上個世紀初葉到現在,著名舞蹈家戴愛蓮,音樂家胡松華、羅念一、劉廷禹,畫家葉淺予、李喚民等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先後到巴塘,對巴塘弦子進行採風、學習、考察。

《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民族畫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等國內主要媒體對巴塘弦子均作過大篇幅的多次宣傳和專題報導。

1945年,為參加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代表舉辦的專場晚會上,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女士為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巴塘弦子。

1954年,在波蘭華沙舉辦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舞蹈《巴塘弦子》就是中國代表團參演的主要節目之一。

1964年,巴塘縣業餘演出隊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弦子舞《拉起二

巴塘縣 巴塘縣

巴塘縣

胡上北京》受到周總理和賀龍元帥的好評,全體演員還受到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的親切接見。

1986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十世班禪大師視察藏區到巴塘時,觀看了由數百人表演的巴塘弦子後,異常高興,對巴塘弦子大加讚揚,並向演員親手賜予哈達。

歌曲《毛主席的光輝》、舞蹈《洗衣歌》、歌劇《柯山紅日》、舞劇《花仙卓瓦桑姆》、電影《女活佛》、電視劇《格薩爾王》、電視紀錄片《唐蕃古道》、199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的歌舞節目《巴塘連著北京》等一大批非常有影的響音樂作品或主題音樂,其音樂素材均取自於巴塘弦子。

1988年,四川省文化廳將巴塘縣城所在地夏邛鎮命名為"四川省特色(弦子)文化鄉(鎮);2000年,國家文化部授予巴塘縣"中國民間藝術(弦子)之鄉"。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輝輝煌文化藝術,不僅在巴塘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而且在整個藏區廣為流傳。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發展,巴塘弦子這一民族藝術寶庫中的奇葩,經過不斷的繼承和創新,將會越開越艷麗。

巴塘亞勒節

"亞勒節"是巴塘人民在龍王塘舉行的一年一度的傳統盛大節日。"亞勒"是藏語譯為漢語是"夏令安居"。佛書稱,夏季雨期三月(六--八月),大自然中蟲類活動頻繁,為遵守佛教不殺生之戒律,律經中制定比丘、沙彌僧眾,立誓於夏季雨期三月,不越出界外,必在寺廟勤求聞修。因此,在藏曆六月十五日前後的"亞索"(迎夏)和夏令安居結束後的藏曆八月十五日前後的"亞勒"(送夏)之際,各寺廟相繼要舉行誦經祈禱會。"亞索"和"亞勒"自然成了藏傳佛教的宗教節日。

公元1653年,五世達賴派人到巴塘修建了格魯派寺院--康寧寺。當時,康寧寺十五世納卡活佛根呷洛絨從西藏迎請了一位藏戲藝人到巴塘傳授藏戲。在全民信教的藏區,大凡宗教活動,民眾都十分踴躍的參加,又加上有藏戲可看,人們在參與宗教活動和欣賞藏戲的同時,自然加上歌舞助興,縱情歡娛,因此就形成了有宗教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娛樂活動內容的"亞索""亞勒"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塘藏戲不斷發展、提高,而每年在"亞索"、"亞勒"節上演出藏戲,也就成了慣例。演藏戲成了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藏戲演出場地也就成了節日活動的中心,開始演出藏戲,並無固定場所,當時曾先後搬遷過二、三個地方。1921年,十九世納卡活佛昂旺畢準墨從西藏回巴塘主持康寧寺,開闢了巴塘城區"列優地"(柳林玉壩,以後曾在此建龍王廟而得名龍王塘)作演出藏戲的專用場地。從此以後,節日活動便固定在了龍王塘。龍王塘是巴塘八景之一--"柳林校射"所在地,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巴塘河沿,柳樹成蔭,壩子裡、桃、柏、核桃、蘋果、老槐樹爭吐芬芳。壩子上綠草茵茵,壩子南端,一股清澈甘美的"龍泉"常年涌流不斷,真是人們消夏避暑,野炊遊玩的好地方。

藏曆六月中旬的"亞索"(迎夏)節,因處於夏收前夕的農忙季節,且氣候炎熱,因而人們對其漸漸淡化了。藏曆八月中旬,秋高氣爽,氣候宜人,夏糧收穫後的巴塘人正處農閒時節,有充足的時間去輕鬆休息,而以蘋果為主的大量瓜果上市,也為人們提供了充裕的物質享受。因此,"亞勒"(送夏迎秋)節就因其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因素倍受巴塘人青睞,成為巴塘人繼藏曆新年,春節後又一隆重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也因節日活動內容的不斷充實豐富而增長,由原來的3-5天,逐步增加到七天左右。

演藏戲看藏戲是"亞勒"節的主要活動內容,久而久之,"亞勒"已變成巴塘縣藏戲的代名詞,約定成俗,巴塘人將藏戲演出稱為"亞勒羌"。當然,除了演藏戲,跳弦子外,"亞勒"節的活動內容還有唱酒歌、打箍箍卦、唱山歌、民間說唱等民間歌舞、曲藝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解放後,巴塘縣把"亞勒節"定為全縣人民的傳統文化節日,年年都舉辦以表演藏戲為主的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近年來,把以文化搭橋、經貿唱戲,文經結合,以文促經的活動搞得熱火朝天,使這一傳統民族節日更具神奇魅力,吸引八方賓客,深受民眾歡迎。

旅遊信息

建議遊玩時間: 2天

最佳旅遊時節:春、夏、秋三季為最佳時間。冬季氣候比較惡劣。

巴塘縣 巴塘縣

交通:

前往巴塘,一般要在康定買次日早晨6點的巴士,耗時一天,而從雅江、理塘等地來巴塘,也是中途欄這趟車。巴塘汽車站在縣城的東北角,這裡出售到康定(146元,1天)和成都(251,2天)的車票。如果不離開藏區,也可以到金弦子大道不是車站的另一端,靠近茶馬古道的路口,哪裡集中了大量的私人車輛,主要開往芒康(45-50元,4小時),也有開往理塘的(40元,3-4小時)。

住宿:

巴塘縣裡很少有發達地區常見的青年旅舍式客棧,整體住宿價格也不貴,其中廉價的旅館大部分集中在主街金弦子大道上,大多數單人間的價位都在30元上下,衛生條件一般,安全基本可以保證。

經濟概況

1、社會經濟概況

巴塘縣地處四川省西北邊陲,自然條伯惡劣,人煙稀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介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社會以濟穩步發展,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發展,各個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事實上的提高。巴塘縣2002年GDP為1.10億元,人均GDP2300元;固定資產投產總額0.53億元;城鎮職工月均工資1194.2元;農村人均年收入772元。第一、二、三產業在GDP中的比值為33∶22∶44。

巴塘縣各項經濟指標的共同特點是經濟總量小。因此,巴塘縣委、縣政府決定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尋求新的經濟成長點,培育新的經濟支柱產業,謀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跨越式發展。

2、林業經濟狀況

巴塘肥在1983年縣林業局成立之後,全面開展了設林防火、以法治林、封山育林、防治病蟲害和採種育苗的工作,成片更新造林2000多平方米,義務植樹70多萬株,積極推廣林業科技,大力發展適生經濟林木,林業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

1998年,天然林禁伐後,巴塘縣林業戰線廣大職工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決策,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建設秀美山川的活動中去,為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發展規劃

巴塘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縣委、縣政府決定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於2001年成立了文化旅遊局,正積極著手編制巴塘縣旅遊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對巴塘縣“十五”期間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方針、總體布局、基礎建設、產品開發、行銷策略、保護規劃、線路布局、資金籌措、實施對策等作出巨觀規劃,將為巴塘縣勾畫出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美好藍圖。

在甘孜州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對巴塘旅遊資源折評價因其多樣性等特色而名列前茅。在其總體布局中被列為三個片區的“康南片區”、“三個輻射主軸線”的“南軸線”,四大旅遊目的地之第一;在按旅遊產品作的“旅遊線路規劃”中,涉及巴塘、措普溝的有11條。由此可見,巴塘——措普森林公園在全州旅遊業發展中具有很高的價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區劃

巴塘縣位於甘孜州西部。北緯28°46-30°38′,東經98°58′-99°45′。東接鄉城、理塘縣,南連得榮縣,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鹽井、貢覺縣和雲南省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交界。

Batang Xian

513335

627650

縣人民政府駐夏邛鎮

2004年,巴塘縣轄1個鎮(夏邛)、18個鄉(竹巴龍、拉哇、波密、中心絨、地巫、蘇哇龍、昌波、中咱、亞日貢、莫多、甲英、松多、黨巴、波戈溪、列衣、德達、措拉、茶洛)。

北部旅遊工礦經濟區

北部旅遊工礦經濟區包括措拉鄉、列衣鄉、德達鄉、茶洛鄉、松多鄉、莫多鄉、波戈溪鄉、甲英鄉、亞日貢鄉和波密鄉等10個在地域上相對集中、相互聯繫緊密的鄉,幅員面積5131平方公司,占全縣幅員面積的65.4%;人口為1654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本區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水電資源、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本區以國道318線為主要經濟發展軸,依靠礦產開發、旅遊開發和巴楚河水電開發,以措拉鄉與莫多鄉中心帶動整個經濟區的發展。

中部城鎮綜合經濟區

中部城鎮綜合經濟區包括夏邛鎮、拉哇鄉、黨巴鄉和竹巴龍鄉等1鎮3鄉,幅員面積1265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16.1%;人口為1604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5%。本區為縣城所在地,氣候溫和,熱量資源豐富、適合各類作物和低山樹種的生長發育,屬於一年兩熟區,適合農業綜合開發,且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本區依靠夏邛鎮的經濟帶動作用,以國道318線為經濟發展軸線,發展支撐產業,壯大城鎮綜合經濟,帶動整個經濟區的發展。

南部農業工礦經濟區

南部農業工礦經濟區包括巴塘縣南部中咱鄉、蘇哇龍鄉、昌波鄉、中心絨鄉和地巫鄉等5個鄉,幅員面積1448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18.5%;人口為1260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8%。本區地形複雜,土壤貧瘠,乾旱嚴重,本區農業開發要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重點發展乾果和南區海椒,礦產以中咱納交系氧化鋅礦開發為主。本區以巴塘縣至得榮縣的縣道為發展軸線,依託中咱鄉鄉鎮發展以工礦業與農牧業貿易為特色的經濟職能。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巴塘縣位於四川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金沙江

中游東岸的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地跨東經98°57.53"至99°44.21",北緯29°2.9"至30°37.50"。東與理塘、鄉城兩縣接壤,南與得榮縣毗鄰,西以金沙江中心與西藏的貢覺、芒康縣和雲南的德欽縣相望,北與白玉縣相連。

地形地貌

巴塘縣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東岸河谷地帶,橫斷山脈縱貫全境,其地形隨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傾斜,並呈現北高南低,東高西低之狀。地勢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為北東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為北南向。北部極高山區平均海拔3300米。中南部高山峽谷區一般海拔在2800米以下。中東部半高山、高山區海拔一般在2800米至3300米之間。

水文

巴塘縣境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由北向南貫穿縣境西部。

金沙江在巴塘縣全長167.1公里,平均流量為943立方米/秒,年總徑流量為297.19億立方米。巴曲發源於扎金甲博冰川之下。定曲發源於波密鄉哈日拉西側,巴塘縣內流長116.19公里。巴塘縣還有大小湖泊107個,小河溪流50餘條,其中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的有19條;可利用河川年徑流量達19.6億立方米。

氣候

巴塘縣由於海拔高度、南北走向的山脈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屬高山高原氣候。巴塘縣內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巴塘縣內雨季主要集中在6至9月,秋季由於冷熱氣流交替,小氣候頻繁。冬季,天氣變冷,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雨雪天氣較少。巴塘縣呈現冬暖、春乾、夏涼、秋淋的氣候特徵。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到2011年,巴塘縣已探明境內地下貯藏有鐵、錳、銅、鉛、鋅、錫、鎢、鈷、金、銀、銻、鎂、鉻、白雲母、水晶、自然硫、石灰岩、白雲岩、煤等礦19種,形成固體礦產地69處,溫泉19處。能源礦產主要工分布於措拉、松多和拉納山等地。特種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於蘇哇龍(白雲母)、中咱(水晶)、茶洛一帶。

納交西鉛鋅礦位於巴塘縣城東南60度方向,平距75公里處。礦區海拔3350米至3650米,儲量為97.85萬噸。夏塞銀多金屬礦位於巴塘縣城北東方向,平距65公里處,礦區海拔4400米至5000米,銀的金屬儲量D+E級3150噸,鉛金屬儲量40.4萬噸。砂西銀多金屬礦位於巴塘縣城東北東方向的措拉鄉境內,直距60公里處,距縣城120公里。銀的金屬儲量2148.81噸,鉛金屬儲量51.09萬噸,鋅儲量為18.68萬噸。

土地資源

巴塘縣國土面積11772853.4畝。2013年,巴塘縣實有耕地73910.2畝,占總面積的0.63%。人均占有2.2畝。林地面積4623903.2畝,占總面積的39.28%。園地13219.8畝,占巴塘縣總面積的0.11%。牧草地5157138.8畝,占巴塘縣總面積的43.81%。其中天然草地4983000畝。其他農業用地占巴塘縣總面積的1.855%。交通用地7471.3畝,占巴塘縣總面積0.063%。難利用土地1670735.5畝,占巴塘縣總面積14.19%。巴塘縣土壤有10個土類、18個土亞類、15個土屬、35個土種。其土類分為潮濕土類、褐土類、灰褐土類,棕壤土類、暗棕壤土類、棕色針葉林土類,亞高山草甸土類、高山草甸土類、沼澤土類和高山寒漠土類。

水資源

巴塘縣全縣的水能資源皆源於冰川或高山坡麓,天然落差達360米。水能資源總量為36.6億立方米,蘊藏量達283萬千瓦,可開發量達23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到2006年,已開發水能1.157萬千瓦,年發電量3961萬千瓦時。

人口民族

人口

2001年,巴塘縣的總人口為44751人。2002年,巴塘縣總人口增至44921人。2003年,巴塘縣總人口45039人。2004年,巴塘縣總人口45245人。2005年,巴塘縣總人口45286人。2006年,巴塘縣總人口達46295人。

2006年,巴塘縣的人口出生率為12.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9%,人口計畫生育率為98.56%。

2006年,巴塘縣男性23317人,占50.37%。女性22978人,占總人口的49.63%。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2006年,巴塘縣農業人口40690人,非農業人口5605人,分別占總人口的87.89%和12.11%。

民族

巴塘縣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2006年,在巴塘縣總人口中的藏族達44726人,占96.61%。漢族1543人,占3.33%。彝族8人,占0.017%。回族6人,占0.014%。羌族1人,占0.003%。納西族8人,占0.017%。蒙古族1人,占0.003%。苗族2人,占0.006%。

交通

巴塘縣位於川、滇、藏交界處,境內國道318線縱貫8鄉1鎮,全長175.042公里。巴白公路巴塘段為30公里。巴塘縣城至西藏芒康104公里,至康定483公里,至成都851公里,至理塘198公里。

經濟

第一產業

2006年,巴塘縣農業總產值為8511萬元,增長83.63%。糧食產量達9807噸,增210.45%。牲畜存欄19.99萬頭。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4683萬元,增長107.21%。

2011年,巴塘縣糧食總產量達到2.1萬噸,比上年增長8.87%。油菜子產量達到913噸,比2010年增長26.21%。蔬菜產量達到1.75萬噸,比2010年增長32.0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70元,其中來自種植業的收入1581元。實現農業總產值4.48億元,比上年增加130.15%,占GDP的比重31.85%。2011年共兌現各類支農資金1.6億元。

第二產業

2006年,巴塘縣工業總產值達460萬元,增長1444萬元,增45.68%。礦業生產創產值2364萬元,增長2164萬元。發電量396萬千瓦時,電力銷售738萬元。

2011年巴塘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201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22億元,比2010年增長23.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4.76億元,比2010年增長26.75%。實現利稅總額2.97億元,比2010年增長25%。實現利潤總額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4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4%。

第三產業

2006年,巴塘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71萬元,增加98.98%。地稅組織各項收入1114萬元,國稅組織稅收558.8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786萬元,增加173.11%。各項貸款餘額10983萬元,增加41.90%。

2011年巴塘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7.6%。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7億元,比2010年增長16.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3%。

2011年巴塘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9億元,比2010年增長51%。2011年巴塘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1.62億元,比2010年增長28.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71億元,比2010年增長17.7%。各項貸款餘額13.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7.7%。保險行業保費總收入達到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33.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到2006年,巴塘縣有學校66所,在校學生7862人,教職工478人。其中,幼稚園1所,縣鎮國小2所,縣鎮中心校16所,村小42所,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在園幼兒392人,在校國小生5622人,在校中學生224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

社會保障

2006年,巴塘縣城鄉人民的收入8000元,比2001年的6360元增25.79%。人均消費性支出6500元,增3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96元,較2001年的772元增加624元,增80.83%。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855人,工傷保險參保530人,生育保險參保415人,失業保險參保1754人,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390.41萬元,工傷保險費9.12萬元,生育保險費4.06萬元,失業保險金75.84萬元,巴塘縣參加醫療保險人員達2854人。關心困難弱勢群體,75名特困家庭殘疾兒童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全縣城市低保戶571戶、892人;農村低保戶2635戶、3800人,發放低保金達161.2萬元。

文化衛生

2013年,巴塘縣婦幼保健院創建“愛嬰醫院”並通過州級評審。2013年,巴塘縣有衛生機構23個,病床位152張,衛生技術人員19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29%,計畫生育率99.16%。

2013年巴塘縣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和“掃黃打非”活動。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新華書店1個,影劇院1座,業餘藏戲團1個,藝術表演團1個。有中波轉播台1座,節目2套。電視台1座,節目35套,其中增值頻道3套。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

理塘格聶聖山:崗波:梵文“噶瑪日巴”的音譯,在藏語中譯意為眼睛,是

說進入崗放聖地,人們目不忍睹,兩眼應接不暇,也表示佛經中智慧和方便大樂。崗波扎既是佛教密宗經典勝樂金剛的二十四大聖地之一,又是觀世音的聖地之首。

熱坑溫泉:熱炕溫泉位於巴塘縣東北90公里處。”2001年初,熱坑地熱田被國家有關部門正式確定為省級優先開發的地質公園之一。

竹巴籠自然保護區:位於巴塘縣城中南部竹巴籠鄉和蘇哇龍鄉接壤處,地跨東經99°~99°9′7″,北緯29°38′23″~29°48′55″,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12公里,總面積為14240公頃。區內最高海拔5096米,最低海拔2680米。保護區內倖存著全世界瀕臨絕跡的矮岩羊100餘只,屬四川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矮岩羊的繁殖地。

巴塘名人簡介

1.平措汪傑,藏族。1921年生,四川巴塘人。蒙藏學校肄業。1939年在蒙藏學校組織藏族共產主義小組。1940年後藏區組織了高原共產主義小組。1950年後,歷任中共康藏邊境地區工委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民委委員,中共昌都分工委副書記,進藏部隊第十八軍民運部部長,中共西藏工委統戰部副部長,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國家民委政法司副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 楊嶺多吉,藏族。1931年4月生,四川巴塘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中專學歷。 1949年至1954年任四川省義敦縣政府秘書兼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義敦縣委書記。 1954年至1957年任青年團西康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西康省青聯秘書長,青年團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工作部部長。1957年至1963年任青年團四川省委副書記,兼任中共四川省理塘縣委書記(帶職鍛鍊)。1963年至1975年任中共四川省德格縣委第一書記(帶職鍛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幹校校長。1975年至1979年任中共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委書記、阿壩藏族自治州革委會副主任,中共阿壩藏族自治州委第一書記、阿壩藏族自治州革委會主任。1979年12月至1981年3月任四川省副省長。198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1985年6月至11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副書記,其間:1982年8月至1985年10月兼任自治區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主任;1981年4月至1983年4月任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1983年4月至1986年5月任西藏自治區政協主席。1986年5月至1998年1月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
3.扎西次仁 ,藏族,四川巴塘人。原四川省民委主任,他與土登尼瑪活佛創辦了四川省藏文學校,他還創辦了對堪局。
4. 降邊嘉措,藏族,1938年(藏曆土虎年)10月出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人,研究員,1955年 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 曾為DLLM、十世班禪擔任翻譯,1956年10月任中央民委翻譯局翻譯。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藏族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少數民族文學系博士生導師。
5.江村羅布,藏族。1932年8月生,四川巴塘人。 195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6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1949年至1957年,在四川省巴塘參加東藏“民主青年同盟”,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6月),為第十八軍進藏先遣支隊工作隊隊員,任第十八軍醫院三所藏文幹事,第十八軍第三辦事處藏文幹事,西昌軍區昌都警備區情報科見習參謀、參謀。1957年至1958年在北碚步兵學校學習。1958年至1959年任西藏軍區昌都警備區司令部偵察科參謀。1959年至1963年任西藏八宿縣縣長、中共八宿縣委副書記兼縣長。1963年至1964年任西藏昌都中級人民法院院長。1964年至1966年任中共西藏扎東特委副書記。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2年至1979年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革委會副主任、中共日喀則地委副書記、日喀則地區行署專員。1979年至1983年任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中共西藏自治區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1983年至1985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常委、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85年至1988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委政法委書記、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88年至1990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委政法委書記。1990年5月至1998年5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
6.益西達瓦,男,藏族,1964年5月生,四川巴塘人,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現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
7. 扎西達娃,男,1959年2月生,四川甘孜州巴塘縣人。1974年畢業於西藏拉薩中學。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騷動的香巴拉》、長篇遊記《古海藍經幡》等。  1974年12月在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從事舞台美術工作;1978年5 月從事編劇工作;1979年1 月在《西藏文學》上發表處女作小說;1985年8 月調西藏作家協會任專業文學創作;1989年3 月評為一級文學創作職稱;1989年10月任西藏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1992年8 月任西藏自治區第四屆青年聯合會副主席;1992年12月任政協西藏自治區第六屆委員會常委;1995年8 月任西藏作家協會主席;1996年12月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團委員;1999年11月任西藏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主席;1999年11月任首屆西藏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12月任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主席團委員;2003年8月任西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2011年,西藏自治區文學藝術屆聯合會四屆五次全委會23日在拉薩舉行,會議選舉扎西達娃為西藏文聯主席。
8.格桑澤仁,四川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學家、中國催眠大師。  CCTV《心理訪談》專家,四川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副教授,知名心理學專家,中國催眠大師,世界華人心理學家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四川大學實用心理與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新心”教育培訓金牌講師,全國高級心理諮詢師培訓教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四川心理協會會員,中國超常人才協會理事。 曾作為訪問學者在新加坡進行過為期兩年的催眠療法的講學,並曾應邀為五糧液集團、建設摩托、SEVENDEMISIONS等數十家國內外企業提供EAP項目服務或催眠式管理與行銷培訓。  格桑老師取百家之長,融於一身,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在醫學心理、催眠療法、宗教心理、教育心理等領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  格桑澤仁老師常年從事大學生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在大學生人格培養和心靈健康方面一直進行著不斷的嘗試。現已有數百名學生先後在格桑老師的課程中得到收穫和心靈的成長,並且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9. 巴娃.洛絨貢布,男,藏族,1984 年 3 月 25 日誕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竹巴龍鄉基里村一個普通藏族農民家裡。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藏英漢翻譯專業。他非常有幸遇見了美國籍人類學博士凱文教授並拜此人為師。大學畢業後他自己成功註冊了一家慈善組織。此慈善組織的名稱為甘孜州岡波發展促進會並擔任了秘書長。通過此組織在藏區的雙語教育,文化保護,環保,衛生,太陽灶技術等方面做了非常大的貢獻。他在青海師範大學期間自己的家鄉建立了藏英漢英三語圖書館。與康南高中合作聯合創辦了甘孜州南路六縣首個一類模式(數理化都用藏語來授課)或藏單班。在甘孜州康定新都橋創辦了太陽灶廠,太陽廠的技術工都是藏族。那些技術工受到了甘肅太陽灶廠技術工的培訓2個月後能獨立自主了。甘孜和阿壩兩個州的大部分藏文中學裡委派了藏英教師。甘孜州條件艱苦的國小里委派了很多支教,支教一年後資助大學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曾經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加了國際慈善會議。從2006年至2009年大概投資了6百萬人民幣來開展各種項目。
10.格桑居冕,藏族,四川巴塘人,1927年12月27日出生於西藏拉薩市,教授。專著有《藏文文法教程》,1987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該書翻譯成法文後,於1988年2月獲法國國庫司頒發的科學研究獎。《實用藏文文選》,1987年11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86年去匈亞利參加第3次國際藏學會議。1987年至1988年,在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作客座教授一學年。1989年受義大利那布勒斯大學邀請學術訪問三個月。1995年受美國印地安大學邀請作專題講座。自1951年以來,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進行藏語文教授與研究,主講古藏文、藏文文法、現代藏語、藏語方言及翻譯等內容。曾任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系教授。
11.歐米加參,藏族。舞蹈演員。四川巴安(今巴墉)人。原為西藏地區民間藝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後,歷任中央民族歌舞團舞蹈隊隊長、副團長,中國舞協第三至五屆理事。曾任舞蹈《牧羊人》、《節日》、《拉克》的領舞。編導的《草原上的熱巴》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舞蹈比賽銅質獎章。
12.尼瑪澤仁,班禪畫師。藏族,屬猴,出生於四川省巴塘縣。196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第八屆四川省政協常委、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級美術師、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藏傳佛教傳統繪畫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民族、民間美術藝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民族、民間美術藝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四川省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工筆協會會員、四川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四川省巴蜀詩書畫研究學會副會長。現供職於四川省文史研究館,任副館長。

文化活動

巴塘縣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中山台、抗日戰爭紀念塔重建落成慶典在縣城中山廣場舉行。縣五大家領導、縣級各行政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軍隊、學生、個體工商戶、農牧民民眾等各界代表3000餘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在慶典上隆重舉行,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汪玉瓊,離退休幹部代表格桑朗吉為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少先隊員代表向孫中山先生銅像敬獻了鮮花和哈達。該銅像系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穗芳博士所贈,孫博士在全世界贈送的100座銅像中,此為唯一贈送藏區的一座。縣委副書記陳天康宣讀了孫穗芳博士向巴塘縣孫中山銅像揭幕儀式的致辭。武警戰士代表縣五大家、全縣各族民眾向抗戰紀念塔敬獻了花籃,縣委書記劉志東作了重要講話。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精彩的文藝演出,慶典活動在全場觀眾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