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西南官話是從明代開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漸形成的官話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話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西南官話是江淮官話的延伸,二者應有淵源關係,並同屬南方系官話,但學界對此說法持謹慎觀點。
漢族移民西南,四川屬較早的地區之一。四川古為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地理偏安,漢族最早遷入此地的時間在秦統一巴蜀之後(約公元前301年) ,從秦至宋,歷代均有漢族因躲避戰亂、天災等而遷入四川的。如唐末黃巢起義,漢族遷入四川的線路主要是越過秦嶺移進,故主體移民為中原漢族(以陝西、甘肅等地為主), 當地的方言以北方官話為主 。
明清兩代是漢族大規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時期,西南官話即在這段時期中,因語言或方言間的不斷影響、融合而逐步形成、定型。元末明初,湖廣一帶是元朝軍隊與紅巾軍及朱元璋廝殺拉鋸的主場之一,戰亂使得當地人口的急劇減少,造成人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呈由密變稀的狀態,故明洪武年間,出現了“江西填湖廣”和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同時在滇黔、桂北一帶廣設衛所,遷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徹底改變了西南原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結構,遲至明末,漢族已在西南地區的民族結構中占據絕對優勢。明代移民西南的主要方式是衛所軍士及其家眷組成的軍事移民,其來源主要為江南、湖廣、江西等地。
明代西南地區的韻書記錄證明西南官話已經成型,漢族移民西南的早期,因具體來源有異,呈現出“五方雜處,言語各異”的局面,故在當地出現了一些用官話“正音”的韻書,如蘭茂《韻略易通》、葛中選《泰律篇》等,這些韻書編著的目的均為解決“正音”問題。明代西南地區出現的韻書和辭書,大體屬於官話系統。
明代西南地區出現的韻書,其音系均體現出一定的地域方音特點,而這些地域方音特點的系統出現,標誌著西南官話正逐步形成。明正統年間的《韻略易通》反映了通行於西南的讀書音已與官話有明顯的差異,以及當時西南地域性通語存在的基本方音概況。根據《讀書通·五聲譜》記錄說明,當時川滇鄂等地的方言中入聲亦然失去塞音韻尾。今西南官話中“入聲調合為一類,入聲韻不帶塞音韻尾,去聲調不分陰陽”的區域性語音特點,至明末已經形成。
清代西南的移民,除“湖廣填四川”外,整體上主要體現為區域內部的擴散式移民。明末清初,天災頻頻,戰亂不斷,造成四川人口大量死亡,人口銳減。 清順治、康熙年間又開始向四川大量移民 ,清代四川移民來源同明代一樣以湖廣為主,約占移民總數的六成。清代改土歸流完成後,漢人開始進入以前僅由少數民族控制和居住的區域。乾隆中期以後,四川人口開始向周邊地區遷移。其中,一部分遷入省內的邊遠山區。
清代的移民由明代沿交通要道的點、線分布,發展為大量向邊遠山區和少民聚居區流動的片、面分布。 西南官話隨著內部擴散式移民而不斷得以擴張和整合,形成了內聚力較強的區域性語言集團,往後一直以其簡潔的音系優勢,隨人口的外移而不斷向外擴張。
從清朝到20世紀上半葉,入聲歸讀陽平的情況在西南官話較多的方言區內得以呈現。清末,根據傳教士對成都和漢口兩地的語音記錄資料顯示,當時的西南官話仍存有入聲調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楊時逢、趙元任等組織調查了川、黔、湘、鄂的漢語方言,並撰寫出《四川方言調查報告》《雲方言調查報告》《湖南方言調查報告》和《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不僅武漢、成都的入聲調已歸陽平,連同昆明、貴陽、桂林等西南官話近五分之四的方言點的入聲均已歸讀陽平調。入聲讀陽平在西南官話中的演變,是非常晚近(20世紀及其以後)且為短時期內的共時語音演變現象,直至如今,有些方言點仍處於這一演變進程中。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經過研究最後決定叫國語。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就國語的方言基礎產生了激烈爭論,最後,大會決定採用投票辦法,從覆蓋漢語區的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國語的基礎方言。當時的投票結果是:北京官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52票位居榜首; 西南官話(以西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獲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孫山;第三名是吳語(以吳語為基礎方言,以蘇州或上海語音為標準音),獲46票;粵語(以粵語為基礎方言,以廣州語音為標準音)獲25票,名列第四 。
特點
西南官話中最大片區的使用人口約為1億。其語音系統在官話中也是最簡單的,除了濁音清化、從gkh/zcs中分化出jqx、-m韻尾派入-n或-ng、無尖團對立等官話的共同特點外,西南官話多數不分平、翹舌音(有的地區僅將中古漢語發音為zi-,ci-,si-的入聲字讀作翹舌;也有極少數地區如北京話般嚴格區分平翹舌音),多數不分fu和hu(甚至f與hu顛倒),部分不分n和l(大多有n、l對立),同時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後的eng讀ong)。多數入聲字派入陽平,分類簡單,不似北京官話的入派三聲複雜而混亂,但是有的片保留入聲(但多為特殊調值,並無塞音韻尾)或者派入其他調類。西南官話和湘語、客家話、粵語、贛語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聲母,川東方言很多粵方言獨有的讀字法,如“解”、“六”等數百字),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
聲調
西南官話古入聲未發生分化,整體保留或整體混入它調(主要混入陽平)。例如四川話和重慶話中,入聲整體混入陽平;岷江小片中整體保留了入聲,部分地區甚至還保留塞音韻尾;仁富小片入聲整體派入去聲;雅棉小片入聲整體派入陰平。
在湖廣片中,不乏去聲分陰陽的次方言,同時也有少部分入聲分陰陽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其方言中古全濁入歸陽入,其餘歸陰入。
西南官話聲調調值大致可分為10個類型,各類型之間差異顯著。其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類型(陰平是最高調,陽平是最低調,上聲是次高降調,去聲是低降升調),即四川話和重慶話的聲調類型,主要流行於重慶、四川一帶以及毗鄰的貴州北部。這種聲調類型內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話最具代表性的聲調類型。
川黔型 | 成都亞型 | 55 | 21 | 42 | 213 | 陽平 | 四川盆地大部、貴州北部 |
瀘州亞型 | 55 | 21 | 42 | 13 | 33 | 四川盆地東南部 | |
瀘定亞型 | 55 | 21 | 53 | 24 | 陰平 | 川西西部雅安一帶 | |
自貢亞型 | 55 | 21 | 42 | 213 | 去聲 | 川中沱江下游一帶 | |
貴陽亞型 | 55 | 21 | 42 | 13 | 陽平 | 貴州中部和西部 | |
漢中亞型 | 55 | 21 | 24 | 212 | 濁入陽平;清入/次濁入歸陰平或陽平 | 陝西西南部,甘肅隴南局地 | |
雲南型 | 昆明亞型 | 44 | 31 | 53 | 212 | 陽平 | 雲南中部 |
箇舊亞型 | 55 | 42 | 33 | 12 | 陽平 | 雲南南部 | |
保山亞型 | 32 | 44 | 53 | 25 | 陽平 | 雲南西部 | |
湖廣型 | 武漢亞型 | 55 | 213 | 42 | 35 | 陽平 | 湖北中西部 |
石首亞型 | 45 | 13 | 41 | 陰214/陽33 | 陰25/陽入歸陽去 | 湖北南部 | |
漢壽亞型 | 55 | 213 | 42 | 陰35/陽33 | 55 | 湖南西北部 | |
澧州亞型 | 55 | 13 | 21 | 陰213/陽33 | 陰35/陽入歸陽去 | 湖南北部(常德) | |
桃源亞型 | 44 | 23 | 21 | 陰213/陽33 | 55 | 湖南北部(常德) | |
黎平亞型 | 33 | 13 | 31 | 53 | 陽平(黎平有入聲調) | 湘黔界 | |
襄陽-信陽型 | 35 | 52 | 55 | 21 | 陽平(少數清入歸陰平 | 湖北北部 | |
桂柳型 | 桂林亞型 | 33 | 21 | 55 | 35 | 陽平 | 廣西北部 |
永州亞型 | 33 | 23 | 55 | 陽23/陰214 | 陽平 | 永州 | |
欽州亞型 | 35 | 21 | 44 | 13 | 陰13/陽5 | 欽州城區 | |
邕州官話 | 35 | 31 | 54 | 13 | 大部分歸陽平;陰5/陽2 | 南寧局地 | |
軍話與未分片 | 八所亞型 | 33 | 31 | 51 | 55 | 11 | 東方市和昌江市郊區 |
贛州亞型 | 33 | 31 | 53 | 13 | 5 | 贛州城關 | |
信豐亞型 | 33 | 53 | 31 | 13 | 陽平 | 信豐城關 | |
資料來源: |
考量入聲
凡國語讀陰平、上、去,而在西南官話入派陽平的字大多是古入聲字(例外字:玉)。
凡不送氣的陽平字是古代入聲字。多數鼻音韻尾(陽聲韻)字都不是古代入聲字。
凡ər音節的字不是古代入聲字。凡uai、uei韻母的字不是古入聲字(例外字:蟀)。
除靴瘸以外的yɛ韻母字是古代入聲字。
凡國語有元音韻尾而西南官話沒有的字是古代入聲字。
除了西蜀片的樂山話的瘸和德江話的祛白讀韻母為io,凡方言中的io韻母字都是古代入聲字。
聲母
西南官話的聲母系統的內部差異十分巨大。
西南官話主流濁音清化,但部分地區仍然保留全濁音聲母(如湖南湘西吉首話)。
西南官話部分地區無尖團對立,但部分地區卻仍然保留尖團對立,(如桂柳片部分、渝蓉片部分、岷赤小片部分等)。
西南官話部分地區不分平舌音翹舌音,但也有部分地區完全區分平翹舌音(如江貢小片、岷赤小片、成渝小片部分、貴昆片部分)
西南官話大部分地區會把單獨的音節hu念作f;部分地區把所有hu開頭的讀音都念做f,甚至hf全混;但也有少部分地區能夠全部區分。
西南官話大部份地區不分n、l兩母,但桂柳片許多地方仍然區分。
西南官話的聲母系統和湘語、客家話、粵語、贛語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聲母),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南方官話。
①以川黔片-重慶話為例
雙唇 | 唇齒 | 齒後 | 齒齦 | 硬齶 | 軟齶 | ||
塞音 | 不送氣 | p貝 | t 得 | k 古 | |||
送氣 | pʰ 配 | tʰ套 | kʰ 可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ts 早 | tɕ 價 | ||||
送氣 | tsʰ 草 | tɕʰ 巧 | |||||
鼻音 | m 沒 | ŋ 我 | |||||
邊音 | l 路 | ||||||
擦音 | 清 | f發 | s 速 | ɕ小 | x好 | ||
濁 | v五 | z 如 | |||||
零聲母 | 0兒 |
②以湖廣片-武漢話為例
不送氣清塞(擦)音 | 送氣清塞(擦)音 | 鼻音 | 清擦音 | 濁擦音 | |
唇(齒)音 | p巴卑邊 | pʰ婆皮仆 | m莫門密 | f方分夫 | |
舌尖中塞音 | t東大笛 | tʰ題唐圖 | n南路女 | ||
舌尖前(塞)擦音 | ʦ爭卒專 | ʦʰ曹粗成 | s思蘇商 | ɻ日柔瑞 | |
舌面音 | ʨ姜巨祭 | ʨʰ全乞出 | ɕ希許書 | ||
舌根音 | k公高街 | kʰ寬開去 | ŋ硬愛岸 | x黃化胡 | |
零聲母 | Ø衣武愚妖牙鵝溫彎因翁閏 |
③以桂柳片-桂林話為例
聲母共18個,含零聲母。
聲母表 | ||||||
塞音 | 塞擦音 | 鼻音 | 擦音 | |||
不送氣 | 送氣 | 不送氣 | 送氣 | |||
唇音 | b/p/玻 | p/pʻ/坡 | m/m/摸 | f/f/佛 | ||
舌尖音 | d/t/得 | t/tʻ/特 | n/n/吶 | |||
舌齒音 | z/ʦ/資 | c/ʦʻ/雌 | s/s/思 | |||
舌面音 | j/ʨ/基 | q/ʨʻ/欺 | x/ɕ/西 | |||
舌根音 | g/k/哥 | k/kʻ/科 | ng/ŋ/額 | h/x/喝 | ||
零聲母 | 0/ʔ/阿 |
說明:1、n有/n r l/三個自由變體。2、ng有脫落的趨勢,正在向國語靠攏。
韻母
①以川黔片-重慶話為例
開尾 | 元音尾 | 鼻音尾 | ||||||||||||
開口呼 | ɿ 日 | ɚ 二 | a 大 | o 我 | e 黑 | ai 街 | ei 批 | au 包 | əu 走 | an 煩 | ən 櫻 | aŋ 幫 | oŋ 畝 | |
齊齒呼 | i 一 | ia 牙 | ie 葉 | iai 介 | iau 標 | iəu 九 | ian 變 | in 兵 | iaŋ 量 | |||||
合口呼 | u 五 | ua 瓜 | ue 國 | uai 乖 | uei 類 | uan 段 | uən 春 | uaŋ 光 | ||||||
撮口呼 | y 魚 | yo 藥 | ye 絕 | yu 俗 | yan 鮮 | yn 泳 | yoŋ 蓉 |
②以湖廣片-武漢話為例
開口呼 | 齊齒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備註 |
ɿ子此十支是 | i一比力七氣 | u五不附戶古 | y女於入主出 | ɯ二日kʰɯ去(白讀) |
ɑ八大乍下撒 | iɑ牙甲恰家瞎 | uɑ話瓦瓜化刷 | ɕya靴(白讀) | |
o窩末多左合 | io約若虐學削 | |||
ɤ北得克蛇革 | ie也別劣邪絕 | uɤ說國虢或獲 | ye月決掘缺穴 | “茄”“薛”“劣”開合不定 |
ai艾拜乃在介 | uai外怪快拐衰 | |||
ei貝杯最披內 | uei瑰未吹銳回 | “最”“脆”“歲”開合不定 | ||
ɑu奧包刀少早 | iɑu巧妖了小苗 | |||
ou歐口杜六竹 | iou又牛九囚秀 | |||
an南安凡旦短 | ien言片天千偏 | uan丸船官款歡 | yen鉛沿倦玄軟 | “全”“癬”“縣”開合不定 |
ən恩硬崩吞存 | in印民丁巾心 | uən文坤昏橫混 | yĭn春允永均唇 | “傾”“尋”“旬”開合不定 |
ɑŋ湯方上巷郎 | iɑŋ仰兩江香羊 | uɑŋ王旺窗光狂 | ||
oŋ翁中孟木工 | ioŋ榮茸窮兄雄 | 開合不定者多表現為“武合漢開” |
③以桂柳片-桂林話為例
韻母共35個。
韻母表 | |||
ī/ɿ/絲 | i/i/衣 | u/u/烏 | ü/y/迂 |
a/a/啊 | ia/ia/呀 | ua/ua/蛙 | |
o/o/喔 | io/io/喲 | ||
e/ə/呃 | ie/ie/椰 | üe/ye/月 | |
ʊ̃ê/e/兒 | |||
ai/æ/哀 | uai/uæ/歪 | ||
ei/əi/欸 | ui/uəi/威 | ||
ao/ɑ/熬 | iao/iɑ/腰 | ||
ou/əu/歐 | iu/iəu/憂 | üu/yu/肉 | |
an/ã/安 | ian/iẽ/煙 | uan/uã/彎 | üan/yẽ/冤 |
en/ən/恩 | in/in/因 | un/un/溫 | ün/yn/暈 |
ang/ɑŋ/昂 | iang/iɑŋ/央 | uang/uɑŋ/汪 | |
ong/oŋ/翁 | iong/ioŋ/雍 |
說明:
1、ai、ao兩韻母(含各呼)的韻尾極其微弱,有脫落趨勢。2. ê屬舊讀,下有兒、而、爾、耳、二等字。
典型的西南官話具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 四聲五調甚至有六調的區域,古入聲舒化成渝片等片派入陽平,岷江仁富小片派入去聲.根據1939年的民國調查西南官話有單獨的入聲調.則也認定為西南官話。西南官話四聲典型的調值如下(以成都話為例):陰平55 、陽平212、上聲53、去聲214、入聲21.舒化後出現 陰平55 、陽平211、上聲53、去聲213、入聲211. 或 陰平55 、陽平212、上聲53、去聲213、入聲211.
從建國後逐漸出現入聲被歸陽平學術專家占據言論上風.(李榮發表在《方言》1985年第1期的《官話方言的分區》里說得很明白,也很直接。他說:“討論方言分區,根據五十年代方言普查的結果,和以前的研究,新近的調查。方言普查分省區安排工作。調查以市、縣或相當於縣的行政區為單位,每一單位為一個調查點(以市、縣人民委員會所在地的方言為調查對象)。市、縣人民委員會在一地以一個調查點論。要是調查點加密,分區的準確性就可以提高”)
延伸
西南官話中最大的一片(成渝小片)的使用人口約1億。西南官話的語音系統比較,西南官話以成渝小片(西南官話中使用地域人口最廣)為代表舉列:
1.無後鼻音 ing,eng 音,國語eng結尾的字分別並了到en 和ong中.存在的後鼻音: ong ung ang iong iang uang uong。
2. 聲母保留 ng-,區別n- l- (部分地區無n) 。
3. 聲母無翹舌(西南官話除了江貢小片都無翹舌音) 只有 z c s 保留 [z] [c] [s] 的濁聲(有人說是濁擦聲) 比如: 側[z]e 有些標記成 tse. 西南官話的 r 音大部分讀的也是[z](湖北部分區域是[ŋ]或零聲母)但是r在結尾的時候讀的是l(舌頂口腔頂部不捲舌)。
4. -m -n 尾並未完全在西南官話中合併.部分字依然感覺的到-m 結尾。比如:痕hen 感gam
西南官話有自己的一些語法結構,大多在明朝的白話書籍中能找到出處。比如:"飯吃了著" 這個結構是明朝白話中常見的但現在不見於現代白話中了 其中"著"字讀do 而福州話中還有見的到同樣的結構他們用"著無"讀 do mo.
西南官話部分字的讀音非常古老.有上古的遺音.比如 "蹲" 西南官話用"居" 讀 gu 或 ku 這個就是居字的古音。
分布
西南官話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區域面積最廣的漢語分支之一。據統計使用西南官話的人口超過2.7億,占中國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整個官話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湘語、贛語、粵語、閩語人口的總和。西南官話中最大的分區川黔片和西蜀片的使用人口都超過1.5億。
西南官話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的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的絕大多數漢語地區,以及臨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廣西省北部、陝西省南部、河南信陽也有一些鄉鎮存在西南官話,另在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安徽存在方言島。鄰近雲南的緬甸果敢、佤邦、泰北也有人使用西南官話。
《中國語言地圖集》87版中將西南官話分為成渝、灌赤、黔北、昆貴、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東南、黔南、湘南、桂柳、常鶴等十二片。其中音韻現象複雜的灌赤片又分為岷江、仁富、雅棉、麗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為姚理、保潞兩個小片、昆貴片。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09版,西南官話可以分為川黔,湖廣,川西,雲南,桂柳6小片。其中,川黔片分為成渝,陝南,黔中3小片;西蜀片分為岷赤,雅甘,江貢3小片;川西片分為康藏,涼山2小片。雲南片分為滇中,滇西,滇南3小片;桂柳片分為湘南,黔南,桂北,桂南4小片;湖廣片分為鄂北,鄂中,湘西,湘北,懷玉,黔東,黎靖7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話分為6片22小片,片數雖然減少了,但是小片增加了。
分區
西南官話分布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湖北、湖南、陝西、江西等9個省市,下分6個片22個小片,544個縣市區,使用人口約2.7億人,是官話方言裡分布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片 | 小片 | ||
川黔片 | 成渝小片 | 黔中小片 | 陝南小片 |
西蜀片 | 峨赤小片 | 雅甘小片 | 江貢小片 |
川西片 | 康藏小片 | 涼山小片 | -- |
雲南片 | 滇中小片 | 滇西小片 | 滇南小片 |
湖廣片 | 鄂北小片 | 鄂西小片 | 鄂中小片 |
湘北小片 | 湘西小片 | 懷玉小片 | |
黔東小片 | 黎靖小片 | --- | |
桂柳片 | 湘南小片 | 桂北小片 | 黔南小片 |
資料來源: |
川黔片
共141個縣市區,使用人口約10000萬人。分為三個小片。
1.成渝小片
主要分布在成渝平原,包括毗鄰的貴州黔西北地區、雲南滇東地區,共105個縣市區。
四川省:安縣 安岳縣 巴中市 北川羌族自治縣 蒼溪縣 成都市 達縣 達州市 大英縣 大竹縣 德陽市 廣安市 廣漢市 廣元市 華鎣市、簡陽市、劍閣縣 江油市 金堂縣 開江縣 閬中市 樂至縣 鄰水縣 羅江縣 綿陽市 綿竹市 南部縣 南充市 南江縣 蓬安縣 蓬溪縣 平昌縣 平武縣 青川縣 渠縣 三台縣 射洪縣 遂寧市 通江縣 萬源市 旺蒼縣 溫江縣 武勝縣 西充縣 宣漢縣 鹽亭縣 儀隴縣 營山縣 岳池縣 中江縣 資陽市 資中縣 梓潼縣
重慶市:璧山區 城口縣 大足區 墊江縣 豐都縣 奉節縣 合川區 忠縣 開縣 梁平縣 南川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榮昌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銅梁區 潼南區 重慶市 萬州區 黔江區 巫山縣 巫溪縣 武隆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永川區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雲陽縣
貴州省:畢節市 大方縣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赫章縣 黃平縣 江口縣 金沙縣 開陽縣 六盤水市 納雍縣 黔西縣 石阡縣 水城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銅仁市 萬山特區 息烽縣 修文縣 織金縣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雲南省:大關縣 威信縣 彝良縣 永善縣 鎮雄縣
2.黔中小片
分布於貴陽以西的黔中、黔西北地區,廣西還有3個方言點也可畫入黔中小片。共20個縣市區。
貴州省:安龍縣 安順市 冊亨縣 長順縣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貴陽市 六枝特區 盤縣 平壩縣 普安縣 普定縣 清鎮市 晴隆縣 望謨縣 興仁縣 興義市 貞豐縣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 隆林各族自治縣 凌雲縣
3.陝南小片
包括16個縣市。
陝西省:佛坪縣 漢陰縣 漢中市 嵐皋縣 留壩縣 略陽縣 勉縣 寧強縣 城固縣 南鄭縣 寧陝縣 石泉縣 鎮巴縣 鎮坪縣 紫陽縣 西鄉縣
西蜀片
共82個縣市區,使用人口約4000萬人,分為3個小片。
1.岷赤小片
主要分布在岷江中下游地區和赤水河流域,還包括雲南省的3個方言點和重慶市的兩個方言點,總數為62個縣市。
四川省:長寧縣 崇州市 大邑縣 都江堰市 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眉山市 高縣 珙縣 古藺縣 合江縣 黑水縣 洪雅縣 犍為縣 江安縣 筠連縣 樂山市 瀘縣 瀘州市 馬邊彝族自治縣 茂縣 眉山市 沐川縣 南溪縣 彭山縣 彭州市 郫縣 屏山縣 蒲江縣 青神縣 邛崍市 什邡市 雙流縣 松潘縣 汶川縣 新津縣 興文縣 敘永縣 宜賓市 宜賓縣 滎經縣
重慶市:江津區 綦江縣
貴州省:赤水市 德江縣 鳳岡縣 湄潭縣 仁懷市 思南縣 綏陽縣 桐梓縣 甕安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習水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餘慶縣 正安縣 遵義市 遵義縣
雲南省:水富縣 綏江縣 鹽津縣
2.雅甘小片
包括12個縣市。
四川省:寶興縣 丹稜縣 甘洛縣 漢源縣 夾江縣 蘆山縣 瀘定縣 名山縣 石棉縣 天全縣 雅安市 冕寧縣
3.江貢小片
包括8個縣市。
四川省:富順縣 井研縣 隆昌縣 內江市 仁壽縣 榮縣 威遠縣 自貢市
川西片
共43個市縣,使用人口約600萬人。本片分布於四川西部的涼山、甘孜、阿壩等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還包括攀枝花市的一區兩縣。分為兩個小片。
1.康藏小片
本小片的兩南官話主要受藏語或羌語影響,分布於四川的甘孜和阿壩兩州及涼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縣,包括26個縣。
四川省:阿壩縣 巴塘縣 白玉縣 丹巴縣 道孚縣 稻城縣 得榮縣 德格縣 甘孜縣 紅原縣 金川縣 九龍縣 康定縣 理塘縣 理縣 爐霍縣 馬爾康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壤塘縣 若爾蓋縣 色達縣 石渠縣 鄉城縣 小金縣 新龍縣 雅江縣
2.涼山小片
本小片西南官話受彝語影響,分布於涼山州和攀枝花市,包括17個縣市。
四川省:布拖縣 德昌縣 會東縣 會理縣 金陽縣 雷波縣 美姑縣 米易縣 寧南縣 攀枝花市 普格縣 西昌市 喜德縣 鹽邊縣 鹽源縣 越西縣 昭覺縣
雲南片
共118個縣市,使用人口約4000萬人。分為3個小片。
1.滇中小片
共61個縣市。
雲南省:安寧市、呈貢縣、澂江縣、楚雄市、大理市、大姚縣、峨山彝族自治縣、富民縣、富源縣、華寧縣、華坪縣、會澤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江川縣、晉寧縣、景洪市 昆明市 瀘西縣 魯甸縣 陸良縣 祿豐縣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羅平縣 馬龍縣 勐海縣 勐臘縣 彌渡縣 彌勒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牟定縣 南華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 寧蒗彝族自治縣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今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巧家縣 曲靖市 師宗縣 石林彝族自治縣 雙柏縣思茅市翠雲區(今為普洱市思茅區)、嵩明縣 通海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武定縣 祥雲縣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宣威市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漾濞彝族自治縣 姚安縣 宜良縣 易門縣 永平縣 永仁縣 永勝縣 玉溪市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元謀縣 霑益縣 昭通市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滇西小片
總計37個縣市。
雲南省:保山市 賓川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 昌寧縣 德欽縣 洱源縣 鳳慶縣 福貢縣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鶴慶縣 劍川縣 景東彝族自治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今為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梁河縣 臨滄縣 龍陵縣 隴川縣 瀘水縣 潞西市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瑞麗市 施甸縣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騰衝縣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西盟佤族自治縣 香格里拉縣 盈江縣 永德縣 雲龍縣 雲縣 鎮康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3.滇南小片
總計20個縣市。
雲南省:富寧縣 箇舊市 廣南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紅河縣 建水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開遠市 綠春縣 麻栗坡縣 馬關縣 蒙自縣 屏邊苗族自治縣 丘北縣 石屏縣 文山縣 西疇縣 硯山縣 元陽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
湖廣片
共85個縣市,使用人口約5250萬人。可分成8個小片。
1.鄂北小片
共9個縣市。
湖北省:十堰市 襄陽市 丹江口市 房縣 穀城縣 老河口市 南漳縣 隨州市(含隨縣) 棗陽市
2.鄂西小片
共5個縣市。
湖北省:鄖西縣 竹山縣 竹谿縣 陝西省:白河縣 平利縣
3.鄂中小片
共33個縣市。
湖北省:巴東縣 保康縣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當陽市 恩施市 建始縣 江陵縣 荊門市 荊州市 來鳳縣 利川市 潛江市 沙洋縣 松滋市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鹹豐縣 興山縣 宣恩縣 宜昌市 宜城市 宜都市 遠安縣 枝江市 鍾祥市 秭歸縣 漢川市 京山縣 天門市 武漢市區 仙桃市
湖南省:龍山縣 桑植縣 張家界市
4.湘北小片
共12個縣市。
湖南省:常德市 慈利縣 漢壽縣 津市市 澧縣 臨澧縣 石門縣 桃源縣
湖北省:鶴峯縣 石首市 公安縣 洪湖市
5.湘西小片
共8個縣市。
湖南省:保靖縣 鳳凰縣 古丈縣 花垣縣 吉首市 麻陽苗族自治縣 永順縣 沅陵縣
6.懷玉小片
共6個縣市。
湖南省:懷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中方縣 洪江市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
7.黔東小片
共10個縣。
貴州省:岑鞏縣 從江縣 劍河縣 錦屏縣 榕江縣 施秉縣 三穗縣 台江縣 天柱縣 鎮遠縣
8.黎靖小片共3個縣。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貴州省:黎平縣。
桂柳片
共75個縣市,1鎮,使用人口約3007萬人。:義可以分為3個小片。
1.湘南小片
共14個縣市,1鎮。
湖南省:郴州市 道縣 東安縣 桂陽縣 嘉禾縣 江華瑤族自治縣 江永縣 藍山縣 臨武縣 寧遠縣 雙牌縣 新田縣 宜章縣 永州市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
2.桂北小片共46個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巴馬瑤族自治縣 百色市 賓陽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 德保縣 東蘭縣 都安瑤族自治縣 鳳山縣 富川瑤族自治縣 恭城瑤族自治縣 桂林市 合山市 河池市 賀州市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靖西縣 來賓市 荔浦縣 臨桂縣 靈川縣 柳城縣 柳江縣 柳州市 龍勝各族自治縣 鹿寨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馬山縣 那坡縣 南丹縣 平果縣 平樂縣 融安縣 融水苗族自治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 上林縣 田東縣 田林縣 田陽縣 武宣縣 象州縣 忻城縣 陽朔縣 宜州市 永福縣 昭平縣 鐘山縣
3.黔南小片
共15個縣市。
貴州省:丹寨縣 都勻市 獨山縣 福泉市 貴定縣 惠水縣 凱里市 雷山縣 荔波縣 龍里縣 羅甸縣 麻江縣 平塘縣 三都水族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
江西片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城區及信豐縣縣城
界線
西南官話與中原官話的分界線是:淮河上游-桐柏山-南陽/駐馬店市界-牛頭店-鎮坪北-重慶陝西省界-正陽西南-花里-嵐皋北-洞河-紫陽東-漢王-漢陰西-木王-鎮安北-石瓮-柞水東-營盤-廣貨街-佛坪西北-金水東-西鄉北-城固東-鳳縣南-勉縣北-略陽東北-陝西甘肅省界-陽平關-甘肅文縣碧口鎮以北-高川-五里壩-楊家河-大通江與陝西省界交叉處-陝西四川省界-四川甘肅省界。
《中國語言地圖集》把陝南的西南官話全部歸入西南官話。但陝南東、西兩片西南官話存在明顯的差異。東部安康地區的西南官話與西南官話鄂北小片相似且有共同的歷史來源,西部漢中地區的西南官話與西南官話成都片相似且有共同的歷史來源。依照方言特點和歷史來源,陝南東、西兩片西南官話宜分別歸屬西南官話鄂北片(或武天片)。
漢陰話: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區,位於南北方言過渡帶,處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三大官話區交界處,具有明顯的方言融合特徵,漢陰人的移民主體為湖南人,其次是湖北人、河南人、廣東人等,因此在發音和辭彙方面,有大量的湘語辭彙和部分粵語辭彙,相對於鄰縣石泉縣,漢陰縣受四川影響較石泉縣小,反之受湖北湖南影響較大,因此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哪個片的問題很有爭議。
關於漢陰話,有三四種說法,分兩派,一派認為漢陰話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一派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但這一關於漢陰話屬於哪一片有爭議,主流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成渝小片,但是由於漢陰話和石泉話有明顯區別(在方言辭彙和調值上,辭彙上和湖南湖北交界的荊州常德方言類似),石泉話是典型的成渝小片,而漢陰話受湖北湖南影響較大,所以有人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武天片或者常鶴片,直到新版方言集出版尚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