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金堂古為梁州境域;商、周、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屬秦國蜀郡。
漢、晉時屬廣漢郡新都縣東地、雒縣東南地及犍為郡牛鞞縣西地。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晉將朱齡石伐蜀後,於東山立金淵戍扼成都東部門戶,戍所在今縣治東南淮口鎮州城村,以江水產金沙得名。
南北朝時,縣境為新都、雒、牛鞞三縣之屬地。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即梁元帝承聖二年),於金淵戍所建置金淵郡,割新都縣、雒縣、牛鞞縣的部分地區置金淵、白牟二縣,隸屬金淵郡。郡治與金淵縣治同城,駐州城村;白牟縣治駐城廂鎮(今屬成都市青白江區)。
北周時(557~581)廢金淵郡及白牟縣併入金淵縣。
唐武德元年(618),因避諱唐高祖李淵改金淵縣為金水縣,隸屬益州。三年(621),改隸簡州。唐高宗鹹亨二年(671)割新都、雒、金水三縣的部分地區建置金堂縣。以縣內有金堂山而得名,隸屬益州。武后重拱二年(686),改屬漢州。縣治駐今趙鎮新生村。
唐朝末至五代時期,金水縣與金堂縣先後屬前蜀、後唐、後蜀版圖。金水縣隸屬簡州,金堂縣仍屬漢州,各縣治駐址未變。
宋乾德三年(965)滅後蜀,五年(967)於金水縣地立懷安軍,隸西川路,管轄金水、金堂二縣。嘉祐二年(1057),因金堂縣城被洪水沖毀,縣治遷往白牟縣治所城廂鎮(今成都市青白江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懷安軍改置懷州,隸屬成都路,仍轄金水、金堂二縣;同年,省金水縣入懷州;二十年(1283),又省懷州入金堂縣,縣治仍駐城廂鎮。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金堂縣併入新都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復置金堂縣,縣治仍駐城廂鎮。
其後,在明朝、清朝、民國時期,縣境版圖無大的變化。1949年12月27日金堂縣解放。
1950年10月28日,金堂縣治由城廂鎮遷至趙鎮玉龍街25號駐地。
1950年初,縣隸屬綿陽專區;1953年7月起隸屬溫江專區。
1958年3月14日,新都縣的華嚴鄉和永樂鄉第三村劃歸金堂縣管轄。
1959年12月10日,華嚴、大同兩個人民公社劃歸成都市管轄。
1977年9月24日,經國務院國發[1977]104號檔案批准:金堂縣劃歸成都市。
1980年12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將金堂縣城廂鎮、太平二區的一鎮、11個人民公社劃歸成都市青白江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金堂縣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82.3萬,轄17鎮7鄉:趙鎮、三星鎮、清江鎮、官倉鎮、淮口鎮、白果鎮、五鳳鎮、九龍鎮、高板鎮、福興鎮、金龍鎮、趙家鎮、竹篙鎮、廣興鎮、隆盛鎮、土橋鎮、雲合鎮、棲賢鄉、雲繡鄉、黃家鄉、三溪鄉、平橋鄉、轉龍鄉、又新鄉。縣政府駐趙鎮。
1999年,金堂縣轄19個鎮、5個鄉:趙鎮、淮口鎮、竹篙鎮、土橋鎮、五鳳鎮、雲合鎮、廣興鎮、高板鎮、福興鎮、趙家鎮、金龍鎮、白果鎮、三星鎮、官倉鎮、清江鎮、隆盛鎮、九龍鎮、三溪鎮、轉龍鎮;又新鄉、平橋鄉、黃家鄉、棲賢鄉、雲繡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九龍鎮和雲繡、黃家2鄉。將原雲繡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趙鎮;趙鎮政府駐幸福路。將原九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淮口鎮;淮口鎮政府駐文化街。將原黃家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三溪鎮;三溪鎮政府駐上正街。將原竹篙鎮的雙輝村和原高板鎮的包包店、茅庵塘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隆盛鎮;隆盛鎮政府駐興隆街。
2004年,金堂縣轄19個鎮(趙鎮、淮口、五鳳、竹篙、土橋、白果、三星、官倉、清江、隆盛、雲合、廣興、高板、福興、趙家、金龍、轉龍、三溪、又新)、2個鄉(平橋、棲賢),42個社區委員會、187個村委會;面積115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31人/平方千米。
2006年6月22日,將白果鎮的石心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淮口鎮管轄。
區劃詳情
金堂縣設定21個鄉(鎮),其中一類鄉(鎮)20個:趙鎮、三星鎮、清江鎮、官倉鎮、棲賢鄉、淮口鎮、白果鎮、福興鎮、趙家鎮、五鳳鎮、高板鎮、三溪鎮、平橋鄉、竹篙鎮、隆盛鎮、轉龍鎮、廣興鎮、又新鎮、土橋鎮、雲合鎮;二類鎮1個:金龍鎮。下轄185個村民委員會,44個社區,4909個村(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堂縣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東經104°20´37"~104°52´56"、北緯30°29´10"~30°57´41"之間。縣境東鄰德陽市的中江縣、南靠簡陽市和資陽市樂至縣、北接德陽廣漢市和中江縣、西連青白江區、龍泉驛區,縣城距成都市區50公里、廣漢市20公里、中江縣45公里、青白江區18公里、龍泉驛區36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15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縣境地處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兩大褶皺帶,成都平原東沿,川中丘陵西緣,龍泉山脈中段由東北轉向西南橫臥縣域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漸向東南降低的地勢。縣域位於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接壤地帶。地域由平壩、丘陵、低山組成,西北部屬川西平原,沖積平壩與淺丘占幅員面積的14.7%;東南部屬川中丘陵區,丘陵占74%;中部低山11.3%。地勢最高峰在棲賢鄉尖山村老牛坡,海拔1048.7米;最低處在雲合鎮江龍橋村,海拔386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具有春來較早、夏長、秋冬短的特點。
水文
縣境河流分屬於沱江、岷江水系,縣內有沱江、清白江、毗河、北河、海螺河、爪龍溪、溪木溪河、萬家河、黃水河、楊溪河、資水河等大、小江河13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金堂縣礦產資源系沉積礦類型。金屬品種單一,分布廣而儲量小,非金屬礦資源豐富。金屬礦主要是孔雀石和藍銅礦,產於侏羅系蓬萊鎮組上段砂岩岩層中,主要礦點有廣興鄉、金雞山、晏家溝、帽頂山、空梁子、棲賢山、石板河等地。儲量小、品位低、不具備開發價值。非金屬礦主要是建築用砂、礫石礦床,主產於第四系全新統上段,河床亞相的含砂礫石夾沙層及縣境內主幹河流中。礦石由河床相的砂和礫石組成,主要礦藏從官倉沿沱江東下至五鳳溪一帶,全長47千米,砂礫石年產量約50~120萬立方米。礦石多以石英、燧石、石英岩、花崗岩、石灰岩為主,屬於迭瓦式構造類型。縣境鹽井、棲賢、長樂一帶隱藏著一定數量的天然氣礦,屬於地下4000米左右深層天然氣類型。
土地資源
金堂縣幅員面積1154平方公里,折合1730313畝。其中:平壩180645畝,占總面積的10.4%,淺丘611644畝,占總面積的35.3%,深丘574068畝,占總面積的33.2%,低山區353955.79畝,占總面積的21.1%。為不同企業的引進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豐富的土地資源。
水資源
金堂縣河流分屬沱江、峨江水系,全縣大、小13條江河中,多數為遠境型河流,其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83.41億立方米,扣除縣境內產生的地表徑流後,外地流入縣境的地表徑流量為80.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儲量7276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5.9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88萬千瓦,為理論蘊藏量的48%。
人口民族
2013年末,金堂縣戶籍總人口89.1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22.8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129人,出生率為10.09‰;死亡人口7684人,死亡率為6.55‰;自然增長率為3.54‰。
本縣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土族、侗族、瑤族、維吾爾族、滿族、鄂倫春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分布於此。
交通
公路
截止2013年底,縣境內公路總里程2111.806公里。其中按行政等級劃分,國道35.445公里、省道50.495公里、縣道252.482公里、鄉道521.302公里、專用道25.620公里、村道1226.482公里;按技術等級劃分,高速公路60.288公里,占總里程的2.9%;一級公路74.64公里,占總里程的3.5%;二級公路143.548公里,占總里程的6.8%;三級公路98.654公里,占總里程的4.7%;四級公路1599.227公里,占總里程的75.7%;等外級公路135.449公里,占總里程的6.4%;按路面結構劃分,瀝青混凝土路面252.622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542.59公里、簡易鋪裝路面120.857公里、其它路面135.449公里。全縣公路路網密度為182.7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3.73公里/萬人,在全市區(市)縣中處於第13位。
省內高速公路
成都--綿陽、成都--樂山、成都--雅安、成都--南充、成都--都江堰(市內高速)、成都繞城高速公路(市內高速)、成都--彭州(市內高速)、成都--溫江--邛崍(市內高速)。
跨省高速公路:
金堂遂寧(成南高速)重慶(遂渝高速),全長223公里,(遂寧--重慶段)
龍泉--重慶(成渝高速),全長331公里。
金堂--南充--重慶,全長298公里。
成都--(成渝高速)--重慶,全長360公里。
成都--(高速)--重慶--(高速)---貴陽--(高速)--北海。全長1850公里
成都--(高速)--瀘州--(高速)--貴陽--(高速)--北海。全長1709公里。
成都--(高速)--重慶--(高速)--萬縣--(三級)--宜昌--(高速)--上海,全程2900公里。
成都--(高速)--綿陽--(高速)--廣元--(高速)--寶雞--(高速)--西安。全長1050公里。
此外,成都--拉薩,成都--貴陽--昆明的跨省公路已開通。
鐵路
工業園區(A區)有達(縣)--成(都)鐵路二級客貨站。10公里內有成(都)--渝(重慶)鐵路,15公里有寶(雞)--成(都)鐵路等,通過達成鐵路與成都鐵路樞紐相連,可達全國各地。
成都每日傳送列車60列以上,傳送旅客12萬人次以上,開發區周邊有六個客貨運火車站,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水路
金堂經成渝高速到重慶,也可由成南高速至遂寧經遂渝高速到重慶,在重慶由水路可將貨物運輸至全球。
始發地 | 目的地 | 里程km | 價格(元/㎏) | 物流日程 |
金堂 | 重慶 | 268 | 0.70 | 4-6小時 |
航空
金堂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正在規劃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交通道路。
行政領導
縣委書記:金城(2013年5月至今)
代理縣長:曾洪揚(2013年7月至今)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文建(2012年1月至今)
縣政協主席:彭祿君(2012年1月至今)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5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48.2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131.9億元,增長14.8%。一、二、三產業的比例關係為13.4:45.8:40.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44896元,增長13%。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占全縣GDP的比重為64.4%。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479人,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人數7765人;城鄉失業人員再就業570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39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6%。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其中農業總產值48.2億元,增長7.6%;林業總產值0.77億元,增長6.4%;牧業總產值22.7億元,比上年減少2.1%;漁業總產值1.6億元,與上年持平。
全縣糧食播種面積6.1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300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1.97萬噸,減少1.9%;油料產量4.65萬噸,增長2.6%;水果產量23.18萬噸,增長1.2%;蔬菜產量105.7萬噸,增長3.4%。
全年肉類總產量7.21萬噸,比上年增長0.3%;生豬出欄65.9萬頭,比上年減少3.04%;肉牛出欄3.03萬頭,增長3.7%;肉羊出欄22.48萬隻,增長10.31%;小家禽出欄679.29萬隻,增長4.87%;蠶繭產量0.261萬噸,減少11.28%。年末大牲畜存欄3.6萬頭,與去年持平;生豬存欄48.34萬頭,減少7.35%。
實施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1514畝國有林和146410畝集體公益林。完成造林面積23500畝,森林撫育50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4.65萬畝,保存率100%。義務植樹盡責率92%,成活率、保存率90%。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全年火災損失率控制在0.1‰以內。
全年水產品產量1.2萬噸,比上年增長20%;淡水養殖面積1929公頃。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3.3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687台。全年機耕地作業面積5萬公頃,機電灌溉作業面4.3萬公頃,機械收穫面積2.8萬公頃。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00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1億元,增長11.7%;實現利稅總額10.8億元,增長12.5%;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7.0億元,增長32.0%。
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2%。年末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9個,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62.78億元,增長10.1%。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億元,比上年增長9.9%。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7.6億元,增長9.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3億元,增長10.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57.3億元,增長9.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4.6億元,增長12.3%。
社會事業
文化
2016年,全年舉辦“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40餘場,舉辦“成都文化四季風”、紀念建黨95周年主題文藝演出、慶國慶合唱比賽、首屆孝善文化節、紅豆文化節等文藝演出活動30餘場,免費放映公益電影2600餘場;推進全民健身發展,舉辦門球賽、5人制足球聯賽、3人制排球賽等全民健身活動。“兩館三中心”項目有序推進,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全面竣工;文化、體育中心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工程全面竣工。
醫療
2016年末,全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49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7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衛生機構25個,村衛生室(含社區衛生服務站)379個,其他民營、公礦等醫療衛生機構138個。全縣每千人床位5.91張,每千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9人,人均期望壽命79.02歲。
教育
2016年末,全縣幼稚園121所,專任教師1033人,在園幼兒22004人,幼稚園入園率達到97.16%。國小49所,專任教師2424人,在校學生4798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普通中學27所,專任教師2953人,在校學生 33329人。職業中學2所,專任教師731人,在校學生18266人。普通高校4所,專任教師2977人,在校學生61469人。
縣城榮譽
2011年11月6日,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四川省書法之鄉”。
2012年3月8日,打造中國“太極之鄉”啟動儀式。
2012年5月26日,中國龍舟協會正式授予四川金堂縣“中國龍舟之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