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9年因呷咯字型生僻乃改名甘洛。甘洛的彝名全稱叫“甲谷甘洛”。“甲谷”意為矮山或坪壩地區。“甘”是指甘氏彝人。“洛”是指河谷地帶。2000年,甘洛縣轄7個鎮、21個鄉:新市壩鎮、玉田鎮、田壩鎮、吉米鎮、斯覺鎮、海棠鎮、普昌鎮、阿嘎鄉、尼爾覺鄉、石海鄉、烏史大橋鄉、則拉鄉、團結鄉、兩河鄉、阿爾鄉、里克鄉、阿茲覺鄉、蘇雄鄉、沙岱鄉、波波鄉、坪壩鄉、拉莫鄉、勝利鄉、前進鄉、黑馬鄉、蓼坪鄉、嗄日鄉、新茶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544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新市壩鎮 45285 、田壩鎮 16128、 海棠鎮 3751、吉米鎮 4227 、斯覺鎮 4884 、普昌鎮 9365、玉田鎮 6284 、前進鄉 5984 、勝利鄉 5587、 新茶鄉 2897、 兩河鄉 1965、里克鄉 4276 、尼爾覺鄉 4154、拉莫鄉 1865 、波波鄉 2816、 阿嘎鄉 3824 、阿爾鄉 8108、 古海鄉 6723、 團結鄉 5997、 嘎日鄉 6284、 則拉鄉 2799 、坪壩鄉 3278 、蓼坪鄉 4252、阿茲覺鄉 3188 、烏史大橋鄉 3364、 黑馬鄉 3656 、沙岱鄉 2681 、蘇雄鄉 4124。現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甘洛縣轄7個鎮(新市壩、田壩、海棠、玉田、斯覺、吉米、普昌)、21個鄉(里克、阿茲覺、烏史大橋、黑馬、蘇雄、沙岱、新茶、坪壩、團結、拉莫、波波、阿爾、石海、兩河、前進、勝利、蓼坪、嘎日、則拉、阿嘎、尼爾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洛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橫跨東經102°27′38″~103°01′45″,北緯28°38′24″~29°18′32″。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東以馬鞍山為界,與樂山市峨邊縣和金
口河區交界;南與美姑、越西縣接壤;西與雅安市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雅安市望。
截止2012年,甘洛縣土地面積2150.79平方公里。
地貌
甘洛縣地處四川盆地南緣向雲貴高原過渡的地帶,全為山地,嶺高谷深,河谷地帶間有台地斜壩與河邊小壩,西部有較大的高山間狹長斜壩。縣境東部連綿數十里的特克哄哄山,由8座4000多米和60多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中部最高峰—馬鞍山,為全縣最高點,海拔4288米;南部高山重疊與涼山中部大山相接,額頗阿莫山高3905米;西部橫亘著3922米的碧雞山以及大藥山、小藥山、轎頂山等山。
水文
甘洛縣境內尼日河來自越西,從西南入境,斜切全境,在境內接納斯覺河、甘洛河、田壩河等水流,於東北境注入大渡河。
氣候
甘洛縣屬中亞熱帶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甘洛縣土地總面積322.6275萬畝,其中農、林、牧、工礦業、城鎮、交通等用地310.9萬畝,占幅員面積的96.38﹪,水域2.2160萬畝,占幅員面積的0.6869﹪。2006年全縣有常耕地面積87萬畝,森林面積77.1萬畝,天然草場面積86.5萬畝。
礦產資源
甘洛縣已探明的有鉛鋅礦蘊藏量548.1萬噸、銅礦蘊藏量3646.6萬噸、鐵礦蘊藏量3027萬噸、鋁土礦蘊藏量120萬噸、菱鎂礦蘊藏量136.48萬噸、石膏蘊藏量226.7萬噸、煤礦蘊藏量1093.73萬噸、石灰石蘊藏量2.38億噸、花崗石蘊藏量1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動物資源種類常見的有23種,其中屬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豹、綠尾紅雉、岩羊、水獺、白腹錦雞等,其他主要野生動物有熊、野豬、獐、麂、猴、狐狸、刺蝟、松鼠、黃鼠、鼯鼠等。
植物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植物主要有樟樹、楠木、青松、樺木等,其中珍稀樹種有:銀杏、三尖衫、連香、杜仲、厚朴、楨楠、香樟、紅椿等。
藥材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中藥材資源有天麻、蟲草、貝母、丹皮、龍膽草、桔梗、防風、黨參、泡參、當歸、牛夕、三七、黃連等。草類資源有87科,491種。
水資源
截止2012年,甘洛縣境內7條主要河流和支流,溪、澗長390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95萬千瓦,其中尼日河53.53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的56.18﹪,甘洛河水能蘊藏量22.2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的23.29﹪,全縣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量55.62萬千瓦,已開發利用水電裝機容量8.1萬千瓦,正在建設的15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3.2萬千瓦。
自然地理
甘洛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涼山“北大門”之稱。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2度27分38秒-103度01分45秒、北緯28度38分24秒-29度18分32秒之間,東以馬鞍山為界,與峨邊縣、金口河區交界;南與美姑縣、越西縣接壤;西與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漢源縣相望。甘洛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向青藏高原地勢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由於受橫斷山脈的褶皺、隆起與斷裂,加上河流的急劇切割作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顯現出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特徵,境內最高海拔4288米,最低570米,相對高差3738米。氣候條件優越。甘洛屬中亞熱帶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立體農業特點突出,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縣境內有7條主要河流,均系長江流域大渡河水系,流域面積1180.35平方公里,水能理論蘊藏量達95萬千瓦,可供開發43萬千瓦,河川徑流量16.93億立方米。土地資源豐富。全縣有農耕地19萬畝,林業用地195萬畝(其中:森林面積90萬畝),牧業用地65萬畝。境內還生長著具有很大藥用價值的天麻、黨參、蟲草、貝母等名貴藥材和大熊貓、小熊貓、野牛、岩羊、獐子、雉雞等珍稀動物。礦產資源富集。礦種多、分布廣,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鉛、鋅、銅、鋁、鐵、磷鎂礦、熒石、磷塊岩、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白雲石、水晶石等15種,其中鉛鋅礦儲量十分豐富,有“中國西部鉛鋅之都”之稱。
人文歷史
甘洛縣位於四川省南部,,攀西地區北緣,處於雅安、樂山、涼山三市州交匯點上,有“涼山北大門”之稱。全縣幅員面積2153.85平方公里,人口18萬餘人?,有彝、漢、藏、苗等14個民族,彝族占總人口的65.3%。全縣轄7個片區工委,28個鄉鎮。成昆鐵路縱貫全境62.5公里,境內有7個火車站。甘洛縣人民政府駐新市壩鎮,北距成都320公里,南至西昌237公里。甘洛縣是1956年民主改革時始建,原名呷洛縣,1959年更名為甘洛縣。縣境與雅安市的石棉縣和漢源縣,樂山市的金口河區,涼山州的美姑縣和越西縣相鄰。境內山巒疊嶂,嶺高谷深,景色奇特。
西漢時期,縣境東北部曾設靈關道(亦名靈道縣),後為護龍縣;西北部設定過闌縣。民主改革前縣境大部分區域屬黑彝和“土司”統治區,是完全封閉的奴隸制社會。
甘洛自古都是川滇通道中極為重要的關隘和要塞,從戰國時期以來的漫長歲月中,縣境內留下不少的名勝古蹟。漢時的靈關道從境內通過,並在境內設治所。唐貞觀年間開闢的清溪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峽內兩岸千仞峭壁,古木參天,谷中溪流淙淙,潺響迴環,花崗石嵌成的古道上馬蹄印深深陷於其中,古道旁尚有護路兵營的“齊民雕”遺址。金字塔形的吉日波山,在彝文經典《勒俄特依》中記載為:洪水淹沒天下時,世界僅存的幾個山頂之一。縣境西南的德不洛莫原始森林,傳說為彝人送鬼德幽靈集中之地,被稱為“惡鬼”之山,充滿神秘色彩。其它名勝古蹟還有:海棠古廟、古城牆、“將源”石刻;天平天國將領賴裕新壯烈犧牲之地;田壩的土司衙門遺址;尼日河開建橋摩岩碑石刻;唐加灣古墓群、海棠古墓群等。甘洛縣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多姿多彩的彝、漢、藏民間文化,在語言、文學、建築、服飾、用具、 飲食、體育及風俗習慣等方面極具民族特色。彝族傳統節日“彝族年”和“火把節”,彝族漢子的“擦爾瓦”,阿咪子(彝族姑娘)的“百褶裙”,以及久負盛名的“桿桿酒”;藏族傳統節日“布渣卓”(藏年)和“措乃屋”(射箭節)等都表現了各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海棠古鎮時古道著名的重鎮,匯集了漢民族的多種地方文化,這裡古廟寺宇集中,道、佛、儒文化融為一體,歷代商賈、文人、落魄官宦滯留於此,留下不少佳話和傳說。建縣後,隨著成昆鐵路的建成通車,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甘洛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特別時改革開放以來,以鉛鋅為主的礦產資源開發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隨著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文化事業繁榮興旺,成為了西南地區第一個全國體育先進縣,被譽為大涼山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基礎設施
電廠和裝機能力,輸變電能力新增地方電站3座,裝機4200千瓦,縣電網入網電站達15座,總裝機2.2萬千瓦,通過爭取縣電網與國家併網的變電站建設已完成。
交通和城市建設情況
甘洛縣交通十分方便,成昆電器化鐵路橫貫全縣62.5公里。縣內有兩條省級公路,通往樂山、雅安和鄰近縣。全縣通車裡程488.5公里,實現了鄉通公路。公路旅客、貨物年運輸量分別為18萬人次、47萬噸。現又完成了甘斯路4公里標美油路建設,田海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完工,動工了烏金公路,縣城至大渡河段公路。城區供水管線總長10公里(複線),日供水能力1萬立方米。郵電通訊迅速發展,市內交換機總量5632門,長途電話總數155路,電話機4850戶,開通了普昌、勝利、大橋、前進等鄉鎮程控電話,新建5座移動通訊基站。
企業及知名品牌概況
甘洛縣鄉鎮企業點多面廣,以鉛鋅系列為主的主要產品一直是甘洛財政收入的支柱。為了抓好工業企業的生產,縣政府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加大對鉛鋅生產、銷售過程諸環節的巨觀管理和調控力度,保證了冶煉、洗選和礦山企業的正常生產,縣重點骨幹企業有“四川省甘洛縣二冶電鉛廠”、“四川省甘洛縣前進冶煉廠”、“四川省甘洛縣鐵廠”、“甘洛縣齊齊冶煉廠”、“甘洛縣綜合冶煉廠”、“四川省甘洛電鉛廠”、“四川省甘洛鐵路有色金屬化工廠”、“四川省甘洛縣外貿浮選廠”、“甘洛縣合協鉛鋅選廠”九家,營業收入均在500萬元以上。
四川省甘洛縣外貿浮選廠是最具特色的骨幹企業之一。現有職工64人,主要產品有鉛鋅礦石、鉛精礦、鋅精礦、粗鉛。其產品結構從採掘——洗選——冶煉一條龍。1999年完成產值998萬元。占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的0.82%,比上年同期增長1.60%,利稅總額37萬元,占全縣鄉鎮企業利稅總額的0.42%,比上年同期增長18.92%,資產總額899萬元。近幾年來,該廠規模逐漸壯大,現已建成年產10000噸的冶煉廠,在原礦供不應求的同時,又投資1000多萬元,開採赤普礦區底層礦。1999年內鉛鋅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逐漸回升,市場前景廣闊。
瀑布溝、深溪溝電站建設順利推進,裝機2100千瓦的華鑫古井電站竣工發電。雙河口、國合等一批萬千瓦級地方中小水電站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20千伏輸變電網路建設協定已簽訂。積極開展“交通大會戰”,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建設56條,總里程323.4公里。坪壩鄉、團結鄉、里克鄉3條41.5公里通鄉公路及岩潤大橋至赤普礦區8公里公路建設全面完成;以工代賑通村公路項目6條45公里及中紀委協調1300萬元的村道建設項目均已完成;32條122.5公里通鄉通村公路已完成29條104.4公里;石海鄉、斯足鎮、尼爾覺鄉、拉莫鄉4條37.3公里通鄉公路完成了工程總量的70﹪;縣道甘石路一期工程田海路段20公里建設已完成70﹪的工程量。
經濟概述
綜合
2011年,甘洛縣財政總收入3.5914億元,較2010年增長21.6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316億元,較2010年增長23.78%,比1978年增長34.9倍。其中稅收性收入1.15億元,較2010年增長16.8%,非稅收入1.08億元,較2010年增長32.23%,人均財政收入1668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甘洛縣農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較2010年增加8.1%。
農業
2011年,甘洛縣生產糧食8.188萬噸,人均有糧439千克,其中水稻9821噸,小麥6405噸,玉米3.25萬噸,馬鈴薯2.6萬噸,蕎麥268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76萬畝,產量1465噸,其中花生40噸,油菜1387噸;蔬菜種植面積3.11萬畝,產量4萬噸,主要品種為大白菜、蘿蔔等。
畜牧業
2011年,甘洛縣生豬飼養量38.2萬頭,年末存欄18.2萬頭;羊飼養量30.8萬隻,年末存欄16.3萬隻,收購山羊板皮14.5萬張;牛飼養量7.6萬頭,年末存欄5.5萬頭;家禽飼養量81.2萬羽,上市家禽18.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1萬噸,其中豬肉1.5萬噸,牛肉2370噸,羊肉2730噸,禽蛋1349噸。畜牧業產值4.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產值的56.5%。
漁業
2011年,甘洛縣漁業產值105萬元,較2010年增加值77萬元。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235.9萬畝,其中防護林167.9萬畝,商品林6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49.8萬株,林木復蓋率為57%,活立木蓄積量715.3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1年,甘洛縣工業實現增加值16.93億元,較2010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20.9%。工業投入完成18.97億元,占全部投投資額的94.77%,拉動投資增長較2010年9.42個百分點。其大中型工業企業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3.7億元,小型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甘洛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8億元,較2010年增長16.02%。其中,城鎮3.81億元,較2010年增長17.3%;鄉村1.66億元,較2010年增長13.18%。批發業16個、零售業4個;批發業商品銷售141萬元,較2010年增長14.51%;零售業商品銷售44092萬元,較2010年增長17.66%;住宿和餐飲業6個,住宿業277萬元,較2010年增長27.4%;餐飲業10271萬元,較2010年9.23增長%。
科技文化
“九五”期間始終堅持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科技進步,促進了甘洛縣科技的發展。“九五”時期,甘洛縣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面分別達適用面40%和45%,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35%。一是科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首先制定了科普工作“九五”和2010年期間發展計畫和規劃,其次開展了“科技之春”三月科普宣傳活動和科技、文化、醫療衛生“三下鄉”活動。共舉辦農村先進適用技術培訓班458期,培訓農村各類學員68700人次,發放培訓教材8200多冊,科技資料10000多份,編輯發放“甘洛科普”82期。二是社會科學進一步發展。通過“創等級醫院”活動,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數字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及網際網路等一批先進通訊設施已投入使用。三是科技興涼“雙十億”工程的實施取得可喜成績。四是民營科技企業有了初步發展。五是科技增收工程試點示範工作出色。
民族風情
甘洛縣是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彝族的婚嫁、喪葬等極為特別。婚嫁中分擇偶、定親、接親等習俗,而喪葬中又分停放、報喪、弔唁、火化等過程。喪葬為彝族民間大事,葬事都較隆重,葬事主要是火化,也有極少其它葬法。在烏史大橋一帶,年老的有一定社會影響的人死後實行木棺葬。
宗教信仰
甘洛縣屬少數民族聚居縣,各民族宗教信仰千差各異。
彝族無固定崇拜的偶像,無固定宗教活動場所。社會上從事原始宗教職業和迷信活動的有畢摩、蘇妮。畢摩是古時同時產生的社會統治者和精神統治者。畢是法事活動,摩是教人、救人之意。畢摩識彝文、能背誦、唱讀彝文經典。蘇妮是彝語,意思是會施法術的人。成為蘇妮不需任何學習的過程,常是某人得一種病,神志有特殊表現,然後到山中採得一根能做羊皮鼓槌的樹枝,經畢摩超度,此人即成為蘇妮。蘇妮的法事,常常逐鬼、捉鬼、招魂、用牛羊作犧牲替代病人去獻鬼。蘇妮作法時敲鼓通神、通鬼、通各種神靈,敲鼓由慢到快,周身同時也隨鼓聲快慢戰抖,且唱且跳,代神說話,厲聲驅鬼。
藏族薩巴是本民族民間產生的原始宗教傳播人,產生的時間久遠,他掌握有藏族的原始圖文,如象形文字無法讀認,只能由薩巴講解含義,薩巴還記憶存留傳播民間文學、哲理、故事、史詩。他們是藏民間的精神統治者和藏族文化的繼承人,受到藏族各方面的尊重,所到之處待為上賓。縣內藏族仍處於原始的宗教信仰階段,無固定的偶像,更沒有為神職開設的專門施教場地,沒有成形的教條、論理,對神人的信仰常因地而易、因人而易。
建設發展
回顧過去,成就輝煌,展望未來,前景光明。迎著新世紀的曙光,西部大開發掀起高潮;今年又列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的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國家“十五”重點工程大波斯灣瀑布溝電站建設上馬,甘洛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和大好形勢。甘洛縣委、縣政府決心在州委、州政府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大力幫助睛,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要求,緊緊抓住機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跨越式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提高全縣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教育科技和改革開放,全面實施“135”經濟發展戰略。即:強化農業這一個基礎,調整產業、城鄉、所有制三大結構,培育鉛鋅工業、水電能源工業、高耗能工業、畜牧業和林果蠶桑業五大支柱。經過10年的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退耕還林10萬畝,建成3萬畝雪山大白芸豆基礎,1000畝公有制蔬菜基地,3萬畝苧麻基地,2萬畝蠶桑基地,1000畝山癸基地,6萬畝優質牧草種植基地。工業結構調整以水電站建設和碳化矽、鋁釩土開發為重點,形成鉛鋅、水電、高耗能三大支柱產業,使全縣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綜合經濟勢力明顯增強,實現我縣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007年,全縣農業增加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元,增加230元。全年糧食總產量7.62萬噸,增加925噸。畜牧業產值2.36億元,增長8.65%;肉類總產量達2.14萬噸,增長8.79%;出欄生豬19.78萬頭,增長14.2%;四畜存欄40.4萬頭只,增長1.21%。全年馬鈴薯鮮薯產量達8.65萬噸,商品率達41.2%。完成核桃基地造林9500畝。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發展黑苦蕎種植9985畝。大白芸豆、蔬菜、油菜、小雜糧、乾水果等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增加。蠶桑產業持續發展,產繭2045擔,農民養蠶收入173萬元。狠抓農民工培訓,勞務輸出力度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加強,對12條渠堰進行了維修和三面光改造,新增有效灌面570畝,恢復改善灌面1400畝。斯覺大堰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已進入招投標準備階段。農村能源建設完成了1500戶農村沼氣“一池三改”建設任務。實施了農機購置補貼行動。氣象服務、提灌建設、防汛抗旱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了新市壩鎮阿加衣村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建設任務。
工業
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鉛鋅、水電工業支柱進一步發展壯大,高載能企業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效果。200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51億元,比上年增長20.69%。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發電量6.27億度,增長37.16%;碳化矽6000噸,增長14.3%;石墨電極產量5836噸,增長99.11%;由於年初礦山安全事故等因素,鉛鋅精礦產量為7.5萬噸,下降19.64%;水泥4.18萬噸,增長11.72%;新增工業產品蓄電池產量4513千伏安時。
第三產業
全年財政、金融平穩運行。2007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億元,較上年增長9%。強化稅收征管,最佳化支出結構,全縣財政總收入3.69億元,增長16.88%,其中地方預算收入1.67億元,增長28.43%;財政支出4.21億元,其中省州專項補助支出9879萬元。金融保持穩健運行,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12.12億元,增長25.52%;各項貸款餘額3.1億元,下降0.71%。認真開展了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狠抓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加強了藥品安全工作,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交通運輸、商貿、保險、郵電通訊等服務業發展迅速,市場消費活躍,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億元,增長13.35%。
基礎設施
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42.07%。公路建設成效明顯,完成了總長107公里的24條通村公路和5條以工代賑公路建設工程;烈士陵園至新三所800米水泥路建設工程全面竣工;淨跨50米的嘎日大橋已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岩潤大橋至赤普礦區8公里公路建設項目已完成工程總投資的30%;團結、里克、坪壩三個鄉總長41.5公里的3條通鄉油路工程正在抓緊建設;吉米鎮、斯覺鎮農村客運站建設正在實施。水電能源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開建橋電站已竣工投產,新增裝機5.25萬千瓦;玉田、國合等裝機共達14.9萬千瓦的13座水電站正在抓緊建設。加強了鄉鎮機關建設,修建了7個鄉鎮政府辦公用房,並對部分鄉鎮政府職工宿舍、廚房等進行了維修改造。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縣城給水工程已完成85%的工程量,力爭2008年上半年縣城居民能夠飲用純淨山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將啟動建設。通訊事業進一步發展,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29萬戶,小靈通用戶2352戶;新建移動基站9個,行動電話用戶2.6萬戶,移動通訊網路復蓋率達95%以上。
社會事業
【扶貧攻堅】 全面完成556戶貧困人口搬遷工程,完成“三房”改造600戶,完成普昌鎮普昌村等6個村新村建設工程,啟動了團結鄉雙河村新村建設。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個,實施農村飲水、照明、公路、橋樑等“四小”項目16個。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幫扶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為甘洛落實社會幫扶項目9個,到位資金2886萬元,捐贈物資價值2萬多元;積極協調廣東順德區和浙江紹興縣簽訂3年幫扶協定。
【惠民行動】 深化八大民生工程,著力解決教育、醫療、社保、扶貪、安居等問題,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1萬元,同比增加1871元,增長20.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02元,增加 195元,增長9.72%,完成目標數的100.23%;其中現金收入1858元,增長7.82%。單位從業人員8799人,增加718人,增長8.89%;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為2.35億元,增加4594萬元,增長24.29%。
【社會事業】 全縣廣播電視站28個,廣播、電視節目的復蓋率分別為71%和91.8%。衛星地面站133座,電視節目40套,電視差轉台1個,閉路電視總戶數4500戶。全縣有醫院、衛生院41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405張,衛生技術人員467人。繼續加強對“愛滋病”、“非典”、“二號病”等重點傳染疾病的防控工作,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縣參合農民15.59萬人,參合率達到93.54%,共為參合農民補貼資金632.9萬元。甘洛縣舉重隊代表涼山參加了全省中學生舉重比賽,獲2金3銀2銅;4月份,舉重隊員趙朝均代表四川省參加在湖北舉行的全國冠軍賽獲56kg級抓舉第5,挺舉第2,總成績第3;舉重隊員代表涼山州參加了四川省在雅安市舉行的省青少年舉重錦標賽,共參加了9個級別的項目,獲5金1銀的好成績。
【社會保障】 全縣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2845人,同比增長1.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為8192人,增長3.78%;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大再就業培訓力度,實現就業和再就業453人。加強勞務輸出,共向省內外輸出勞務1470人,其中有組織輸出勞務人員370人。城鎮低保人員實現了應保盡保,低保人數2245人,發放低保金318.1萬元;全縣農村低保納入2.19萬人,發放低保金799.55萬元;農村五保人員2205人,實施城鄉醫療救助5603人次,救助資金180.9萬元。
風景名勝
海棠古鎮
海棠古鎮位於甘洛縣城西北22.5公里處,占地面積27440平方米。古鎮包括大街、中街、正街和幾條巷,四周古城牆周長約900多米,並開有東西北三門。海棠古鎮為南方絲綢之路(零關古道)的重要驛站之一,明清至民國時是較為繁華的商品集散地和屯兵之地。
彝族土司衙門遺址
甘洛縣境內有三處,即“阿日土司衙門”、“煖帶密土司衙門”、“煖帶田壩土司衙門”。
清溪古道
唐貞觀年間開闢的清溪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峽內兩岸千仞峭壁,古木參天,谷中溪流淙淙,潺響迴環,花崗石嵌成的古道上馬蹄印深深陷於其中,古道旁尚有護路兵營的“齊民雕”遺址。
馬鞍山
甘洛“馬鞍山”,位於四川省馬鞍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大熊貓等野生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植物達180科447屬1500餘種,棲息著包括國寶大熊貓在內的300多種野生動物。
吉日波
彝族史前傳說中的名山“吉日波”,側觀酷似金字塔,彝語意為“閃光的地方”或“秤星”,傳說它是彝民族繁衍的原初,由此成為彝人心中的聖山。
德布洛莫
德布洛莫地處縣境東南的叢山之中,山中森林密布,怪石猙獰,泉水多眼嵌於岩下,怪異之聲常令山民毛骨聳然,加之充滿神秘和恐怖的傳說,被彝人稱為“魔鬼之山”,成為涼山的神秘之地。
當地特產
青刺果
青娜油原料青刺果於每年農曆5月成熟,每當這個時候,成群結隊的摩梭婦女背挎篾篼,手執長彎鉤,到茂密的青刺林里採集青刺果,然後淘洗乾淨,曬乾後磨成細小顆粒,篩去糠殼,再曬乾,然後將曬乾的粉粒置於蒸籠內蒸到八成熟後裝入麻布‘袋內真熱榨油。摩梭人的榨油工具由較為原始的木、石、竹三種器材組成。有木或石缸、榨缸、木墩 、壓桿、竹製或銅製流槽,以及繩、壓石等。木缸或石缸內深寬各約一尺余見方,缸口底部鑿月工資多條流槽以便將榨出的油引入盛油的容器。榨油的方法是將蒸熟的刺果粉炷盛入布袋內,然後置於榨缸中,用一根結實的木桿,利用槓桿的作用按壓,清亮透明的油便於工作順著京戲槽徐徐流進容器內,加入食鹽便於工作可食用。由於該油具有天然而獨特的色香味,千百年來,他們以此作為食用油,或添鹽蘸“流頭飯”而食,或炒、拌菜調味,味色鮮美。特別是在沒有蔬菜的日子裡,這種油幾乎成了他們的蔬菜代用品。長期而廣泛地食用該油,顯示出她良好的保健作用,瀘沽湖雖然環境艱苦,氣候惡劣,但摩梭人男女卻體魄健壯,英俊美麗,少生病痛,長壽者比比紼是,其間不乏百歲老人。摩梭人無不認為得益於該油的保健功效。
不僅如此,摩梭人還用此油作為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物,內服以治胃病、肝病、頭暈頭痛、丙肋疼痛、慢性筋骨痛等;外用局部揉止痛去閼。用青娜油沉澱物外用治療瘡瘍、丘疹、斑塊等腰三角形疾患,效果十分顯著。摩梭婦女對此更是情有獨鍾作為她們的護膚護了必須品,用於擦手擦臉,預防皮膚陽光暴曬、乾燥皺裂,保持皮膚柔嫩,並用梳子蘸該油梳頭髮,作為美了護了之油,保持頭髮的烏黑光亮、不折斷、不脫髮等。此外,摩梭人還用青娜油廢渣(即、油枯)治療大牲畜腹瀉,具有立竿見影之效。
野生蕨菜
蕨,贏類植物,鳳尾蕨科植物的總稱。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狀莖蔓於土中,被棕色細毛。葉大,多回羽狀複葉,適應性強,常集中成片生長。根狀莖富含澱粉,可提純供食用或藥用,幼葉即當地所稱的蕨菜,為時鮮野味,有去暴熱,利水道,降血壓等效用,清熱、降毒、利尿、止血和降壓。
蕨菜在涼山各地均有大量分布,特別是美姑、雷波、昭覺、西昌。德昌、冕寧等縣市分布更大。蕨菜為野生植物,當前每年僅加工乾菜200噸外銷,深加工還未起步,在綠色食品走俏的今天,其市場前景非常看好。通過宣傳,精包裝的蕨菜乾和保鮮蕨菜將在大中城市成為時尚食品。西昌農業專科學校和攀星公司生產的盒裝蕨菜乾已成為許多外地來涼山的旅遊者所喜愛的地方名特產品。
甘洛黑山羊
甘洛黑山羊獨特之處在於全身黑毛,生長發育快,周歲體重可達23-27公斤,板皮厚滿,皮毛質軟細小,瘦肉率高,肉質鮮嫩,味美膻氣少。
甘洛縣的旅遊紀念品主要有彝族餐具、酒具、馬具、菸具和彝族樂器。土特產主要有花椒,其品種以正路和大紅袍為佳品;核桃、板栗、土漆也以質優量大而享有盛名。縣內有多種名貴中藥材,如蟲草、天麻、麝香,還有遠近聞名的“越木香”和貢品石斛等。
甘洛黑苦蕎
甘洛黑苦蕎,色澤烏黑,顆粒大,品質優,種植歷史悠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2006年以來,在中紀委監察部的大力幫扶下,甘洛縣彝家山寨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力研發生產黑苦蕎系列產品,先後取得省級科技成果2項、發明專利1項,公司被評定為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苦蕎專業分中心、四川省扶貧龍頭企業。
旅遊資源
甘洛土司衙門遺址
自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以來,甘洛長期屬於邛部宣撫司轄地。十八世紀初,二嶺(即上下土司)遷來甘洛田壩。田壩的土司遺址有三處:阿日土司衙門、暖帶密土司衙門、暖帶田壩土司衙門。
隨著改土歸流的推行和諾伙的興起,土司勢力逐漸衰落,並從涼山腹心地帶向邊緣轉移。十八世紀初,二嶺(即上下土司)遷來甘洛田壩,並分別於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和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歸附清王朝,被授予“帶田壩土千戶”和“帶密土千戶”稱號。帶田壩土千戶管轄今勝利鄉一帶,範圍較小,併兼發餉銀。帶密土千戶轄地寬,占今甘洛縣一半以上,下轄七鄉總。後隨著黑彝勢力的興起,土司對這些地方的管轄多數已名存實亡,而被奴隸主分裂割據。直至解放前夕,土司只能控制尼日河以西的部分地區,而尼日河以東的地區,則屬奴隸主勢力範圍,國民黨反動政府也可望不可及。
阿日土司衙門,阿日土司是甘洛縣內早期的土司,清初絕後,由家族“邛都宣撫司”後裔嶺氏承襲,阿日土司衙門,在今前進鄉的阿日阿嘎(彝語,意為阿日人住的村寨)。衙門是木架結構板壁結構,外有土牆,分前廳、中廳,住宅,保存至1961年拆毀,現只剩很少部分。帶密土司衙門在今前進鄉基打古村,是邛部宣撫司後裔嶺氏繼承阿日土司的職務後修建的。衙門座東向西,木架、石門、雕花窗格,進深約60米,寬18米;由前廳、中廳、後宅、花廳等四合大院組成;門前有石斗桅桿、石獅門上刻有24戲孝等戲文。民國時期已逐漸歪斜、拆除,現只余後宅一大院。後在南側另修建石木大樓房一座。
甘洛吉日波山
金字塔形的甘洛吉日波山,在彝文經典《勒俄特依》中記載為:洪水淹沒天下時,世界僅存的幾個山頂之一,是甘洛縣有名的風景名勝之一。
風流人物
吉克雋逸:中國好聲音參賽選手,劉歡團隊。
吉傑:2007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取得南京賽區第一名,全國第5名,並由此正式步入歌壇。
盧奇:著名演員,1979年在《山城雪》中初次扮演鄧小平,1988年因主演《百色起義》獲得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一舉成名,成為扮演銀幕鄧小平的特型演員。
江奇霖:彝族,潮流盛典年度融合團體——青鳥飛魚組合成員,出演電視劇《海派甜心》,代表作《此生不換》。
阿木:彝人製造組合創始人之一,2000年組合榮獲《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地區最佳民歌新人獎,2003年單飛。2004年,獲亞太榜“年度最受歡迎新人獎”。2007年,《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風靡樂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