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縣

德格縣

德格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處東經98°12′~98°41′,北緯31°24′~32°43′之間,東與甘孜縣毗鄰,南與白玉縣相接,西與西藏江達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石渠縣接壤,地處金沙、雅礱江上游。縣境總面積11025.24平方千米,川藏公路國道317線貫穿縣城及部分區鄉,雀兒山山口海拔5050千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險”之稱。縣城距州府康定588千米,距省會成都954千米。截至2011年,全縣戶籍人口83495人。政府駐地更慶鎮。2010年底,德格縣國內生產總值約23000萬元。德格縣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縣,著名景點有中國三大藏傳佛教印經院之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格印經院、格薩爾王故里阿須草原。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德格縣德格縣
古為“董族”地。
西漢為“動黏”地。
隋唐之初分屬白蘭和附國。
唐貞觀十二年(638),屬吐蕃轄下多康六崗之色莫崗。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以俄反為中心置朵甘思田地里管軍民都元帥府。
明洪武六年(1373),置朵甘衛,翌年升為怵甘行都指揮司,增置朵甘思宣慰司。
清雍正六年(1728),置林蔥安撫司、德爾格忒安撫司;雍正十年(1732),升德爾格忒安撫司為宣慰司。宣統元年(1909)置德化州。
民國二年(1913),為藏軍所據,改設“德西”。民國二十一年(1932),恢復德格縣,隸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藏族自治區。
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鄧柯縣撤銷,劃入德格2個區、8個鄉。
1990年,德格縣轄6區、26鄉、1鎮。縣治更慶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德格縣轄25個鄉,1個鎮,171個行政村。轄更慶鎮,達馬鄉、普馬鄉、岳巴鄉、八邦鄉、龔埡鄉、白埡鄉、俄南鄉、竹慶鄉、俄支鄉、玉隆鄉、錯阿鄉、窩公鄉、溫拖鄉、年古鄉、浪多鄉、阿須鄉、打滾鄉、亞丁鄉、所巴鄉、中扎柯鄉、上然姑鄉、汪布頂鄉、柯洛洞鄉、卡松渡鄉、馬尼干戈鄉。

地理環境

位置

德格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處東經98°12′~98°41′,北緯31°24′~32°43′之間,東與甘孜縣毗鄰,南與白玉縣相接,西與西藏江達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石渠縣接壤,地處金沙江雅礱江上游。

地形

德格縣境屬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系沙魯里山脈。地形複雜,最高點為絨麥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點是和白玉縣交界處的丁都橋麥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縣相對高度3188米,平均海拔4235米,全境以雀兒山為標誌,將全縣分為東北、西南兩大部份。東北部高,河谷寬擴平坦,土壤肥沃,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屬川西北丘狀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勢高差懸殊較大,屬於高山峽谷地貌。境內有冰川30多條,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

河流

德格縣境內河流以雀兒山為分水嶺,形成東部的雅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雅礱江水系的巴曲、玉曲等12條支流,雅礱江幹流德格境內流程165千米,流域面積6500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5.8億立方千米。西部的金沙江水系的色曲,麥曲等5條支流,金沙江幹流德格境內流程156千米,流域面積4800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2.4億立方千米。

氣候

德格縣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空氣乾燥,氣溫較低,冬長夏短,常年平均氣溫6.7℃,最高氣溫極值30℃,最低氣溫極值-20.7℃。常年平均降水量為623毫米,多集中在5至9月。境內霜冰凍冰雹頻繁,降雪期早,日照較長,無霜期115天左右,年均日照1966小時。

自然資源

水能資源

德格縣境內金沙江水系水能蘊藏量119萬千瓦,支流水能蘊藏量33.6萬千瓦。雅礱江水能蘊藏量45萬千瓦,支流水能蘊藏量23.7萬千瓦。金沙江、雅礱江德格段及其支流水能理論蘊藏總量為224.9萬千瓦。

礦藏資源

截至2011年,德格縣已探明17個礦種,63處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26處,礦點31處,礦化點11處。主要礦種有、釩、等。

動物資源

白唇鹿白唇鹿
德格縣境內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共170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豹、金雕等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水獺、林麝等32種。

植物資源

截至2011年,德格縣有森林面積86.61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516.1萬立方米,樹種以杉木為主,間以柏樹、白樺。境內中藏藥野生植物藥村主要有冬蟲夏草、貝母、知母、大黃、紅景天、雪蓮花、秦艽、川木香、羌活、藏木香、高山黨參等500餘種。其中八塢蟲草、玉隆大黃尤為珍貴.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德格縣戶籍人口83495人,其中:藏族約占96%,漢族、彝族、土家族,苗族等約占4%。

民族

境內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

截至2010年底,德格縣國內生產總值約230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僅400多萬元,全縣人均年收入僅1400餘元,且兩極分化現象明顯,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較大。

牧業

德格縣山多地少,經濟以牧業為主。截至2011年,已開發農業用地有9.21萬畝,占總面積的0.51%;牧業用地915.6萬畝;占總面積的51.06%;林業用地315.65萬畝,占總面的7.6% ;德格縣有牲畜牧業4290頭(只),產肉2292噸、奶9103噸、羊毛34噸、氂牛毛51噸、牛絨38噸,產值1752萬元。農作物以青稞、小麥為主,糧食總產7192噸,農業總產值2801萬元。農牧民人平純收入527元。

貿易

2011年,德格縣共投入40萬餘元,升級改造後的農貿市場,結合德格城區實際,組織發改、商務、城建、工商等部門進行現場辦公,按標準把鮮肉、蔬菜、水果、副食、乾雜、禽類、水產等劃分為6個區,共設20個門面、36個攤點,並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識。

工業

德格縣工業基礎薄弱,截至2010年有工業企業7個,包括電力、汽車運輸、印刷等,工業總產值39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民國時期,德格縣僅有國小3所,其中時辦時停的2所。解放後,發生較大變化,至1990年已有國小26所,在校生2361人,國小教師234人;中學1所,在校高中生79人,國中生188人,專任教師27人;幼稚園1所,入園幼兒133人。
截至2011年,德格縣1鎮25鄉,共有國小42所,其中28所是鄉小,均為有一至六年級的完小,14所為村小,另外還有若干所民間自己籌辦的國小,如此次調查所涉及的年古、扎科、燃姑、溫拖等國小。全縣有兩所中學,均只設定國中部。德格縣中目前有3個年級,全部學生406名。馬尼干戈藏文中學,共有學生258餘名。兩校學生國中畢業後如繼續上學,須到康定、瀘定、甘孜甚至成都就讀。學校採用的是雙語教學,包括國小和中學;但在縣城國小,調查發現藏語教學只在國小一二年級進行,三年級後統一使用漢語教學。甘孜州境內專門的藏語學校有三所:康定四川省藏校(中專)、新都橋藏文中學、馬尼干戈藏文中學。

衛生

截至2010年,德格縣有縣醫院、藏醫院、區鄉衛生院(所)等衛生醫療機構32個、床位92張,每千人有2.34個衛生技術人員。
2011年,共投資4388萬元,新建村級衛生室97個,改擴建鄉衛生院2個,重建縣人民醫院,擴建縣藏醫院。為鄉(鎮)、村衛生機構配置救護車、X光機、彩超機、檢查床、聽診器、三道聯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價值216.54萬元,鎮醫務人員104名。

社會保障

2011年,德格縣統歸統建2180戶,每戶20立方米;改擴建戶842戶,每戶15立方米;村組活動室36個,每個50立方米,總計43600立方米。縣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645人,城鎮職工參保人數3019人,參保達到100%,城鎮居民參保人數4626人,達到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61115人,參合率達到90%。

文化

截至2012年,德格縣建有水泥球場4個,排球場5個,桌球場12個,棋類室30個,1050個座位的電影院1個,6個電影放映隊,2個錄像室,文化館1所,圖書室6個,藏書記處10餘萬冊,建有廣播站縣1站、鄉27站、村117站,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3個。2012年,德格縣在全縣26個鄉鎮、171個行政村建設地面數位電視發射中心,該項目總面積達39400平方米,總投資達2966.78萬元。

宗教

五明佛學院五明佛學院
德格縣境有康巴藏傳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有康區著名的五所五明佛學院;是甘孜州18縣裡寺廟最多的地方,達到57座;在這裡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德格印經院。
在德格並存著藏傳佛教的五大教派祖寺。有藏區噶舉派(白教)祖寺八幫寺,該寺創建於1179年,有分寺200多座,為德格土司第一家廟;有康區薩迦派(花教)祖寺更慶寺,創建於1448年,轄7座分寺;康區寧瑪派(紅教)祖寺竹慶寺,創建於1685年,轄分寺200餘座,是格薩爾王藏戲的發祥地;康區格魯派(黃教)祖寺更沙寺,創建於1654年,轄分寺10餘座;康區苯波派(黑教)祖寺丁青寺,創建於618年。
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在德格縣都創辦了佛學院,德格有五所著名的五明佛學院。一是竹慶寺協日森五明佛學院,建院有250年歷史,屬寧瑪派,學者高僧多達600人,著作頗豐,影響整個藏區和印度、尼泊爾、不丹;二是宗薩寺康協五明佛學院,建院有130多年歷史,系康區薩迦派最高學府;三是八幫寺五明佛學院,建院有120年歷史,系噶舉派唯一系統的高級學府;四是協慶寺五明佛學院,建院有120年歷史,屬寧瑪派;五是丁清寺基扎五明佛學院,屬苯波派最高學派,創建已有250多年歷史。此五大五明佛學院均以“五明”學說為基礎,學研內容涉及佛學、天文、詩歌、文學、醫學、文法、歷史、歷算、繪畫等內容,培養大批學者、高僧。

交通

德格縣德格縣
川藏北線(317國道)經過德格,從康定有班車發往該地。10月份到5月份當地降雪,雀兒山一段路況較差。夏季是雨季,川藏線有時會出現塌方和土石流。但一般而言,乘車去德格並不是困難的事情。如果從康定坐班車前往,一般在出發後第二日下午三點到達;如果從成都出發,則須先乘車到達康定。
截至2011年,德格縣境內通鄉的公路已經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部分完成。

歷史文化

竹慶藏戲

藏戲藏戲
竹慶寺格薩爾藏戲主要由《賽馬登位》、《刀日洛解》、《普金普六獨秩》、《龍達》幾部組成,而其它寺廟演出的《嶺·格薩爾王傳》除《賽馬登位》外,主要有《嶺國三十員大將》、《嶺國統帥格薩爾王、七大勇士、十三位嶺國王妃》、《嶺·格薩爾王·王妃珠姆和十三種畏馬戰神、鷂、雕、狼》幾部組成,演出《格薩爾王傳》劇中人物可達104人。

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最為華彩之處是經版庫房和印經工場。經版庫房裡占據主殿二、三、四層的六、七個大小房間,為整個建築面積的一半。經版庫里光線暗淡,隱約看見靠牆一圈都是一層一層的木架子,上邊插滿帶手柄的經版。近三十萬塊經版依照門類,分作丹珠爾經、甘珠爾經、大寶佛藏經、般若八千頌、名人經典、薩迦經書、版畫、小經版等被小心而密集存放在這裡,經版數量最大的一個是《甘珠爾》庫。

說唱藝術

在格薩爾史詩的流傳過程中,衍生出極其獨特的史詩音樂表現形式,以史詩彈唱和說唱為主要傳播載體,傳承千年而不衰,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許多以史詩說唱為終身事業的說唱藝人就是現存的活本。僅阿須地區就有說唱、彈唱藝人近十五人之多。

藏醫藥

德格藏醫藥在明代以前,德格地區只有少數初曉醫道的僧侶,到十五世紀中葉(1450年),出生於西藏昂仁的香巴噶舉名僧唐東傑波在德格修行期間,配製出主治胃病的“成道白色丸”藏成藥,在他的影響下,德格地區的僧侶、學者開始較系統地吸收西藏地區的藏醫藥學傳統理論。到了十八世紀初,德格地區的藏藥發展進入繁榮時期,十九世紀,德格地區湧現出一批對藏醫藥有重大影響和深刻造詣的藏醫學大師。在土司時期,德格地區藏醫藥成為南派藏區的發祥地。1980年研製出在康區失傳近百年“佐塔”名貴原料藥之後,以“佐塔”和“八鐵”、“八火質”為主要原料,研製了“珍珠七十丸”、“仁青常覺”等系列名貴藏成藥,致使德格藏藥聞名整個藏區,1987年,被列為國家“七五”重點科研單位。2002年,藏醫院收集的醫學經典《宇妥元丹貢布八大秘笈》被國家列入保護遺產。

地方特產

木香
木香為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莖被稀疏短柔毛。莖生葉有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長30~100cm,寬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規貝勺分裂的翅狀,邊緣不規則傾波狀或淺裂並具稀疏的刺,兩面有短毛;莖生葉基部翼狀抱莖。
酥油茶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奶計加熱,然後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1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製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後倒進鍋里加熱,便成酥油茶了。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又稱蟲草、是麥角科真菌,寄生於蟲草蝙蝠蛾的幼蟲上。冬蟲夏草主要生長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生長在森林草甸上的冬蟲夏草顏色以暗黑棕色為主,生長在草原上的冬蟲夏草則以黃棕色為主。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材。藥性溫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虛者皆宜。
雪蓮花
雪蓮花是藏藥瑰寶,采自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以及天山4000米以上的雪線附近,是古今有名的珍稀藥材,具有除寒、去風濕、通經活血、強筋骨,促進子宮收縮,對各種風濕及婦科病患者有獨特的療效。
獐子菌
獐子菌又稱虎掌菌,是生長在森林中的菌類,棕黑色。極品獐子菌是獐子菌中挑出來最好的部分,骨朵完整,個頭較小,用於煲湯味道鮮美,清炒則味更佳。
羊肚菌
羊肚菌肉質脆嫩,香甜可口,是著名的美味食用菌含有18種胺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所必須的胺基酸,含量都相當豐富,藥用時可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等疾病。

旅遊

德格鎮德格鎮
德格是康巴藏文化的核心區,擁有“康巴文化發祥地”和“格薩爾王故里”兩大文化品牌。德格印經院是迄今中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素有“藏民族文化寶庫”之稱;南派藏醫藥發祥於德格;格薩爾王誕生地德格阿須草原;境內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並存;藏區三大畫派噶瑪噶則畫派繪畫與風格獨特的建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還有新路海、卡松渡、多瀑溝等自然生態景觀群。

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德格印經院,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於1729年,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坐落在德格縣城(更慶鎮)文化街,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須草原
格薩爾王故里阿須草原位居德格縣東北部,距離德格縣城230千米,距離馬尼干戈120千米,海拔4000米左右,連線竹慶、浪多等地,總面積達八萬五千多公頃。
在阿須草原乃至整個德格,隨處都有格薩爾王的印跡,並流傳著許多格薩爾王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誕生在阿須草原這片土地上,並廣為傳唱。

卡松渡
德格縣卡松渡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距縣城63千米。沿途可觀賞四川西藏相連的金沙江大橋。
該風景區以卡松渡鄉為核心,總面積29764.1公頃,林業用地面積7609.5公頃(森林面積4535.7公頃,灌木林地面積3014.2公頃),非林地用地面積22154.6公頃,森林覆蓋率15.24%。卡松渡與汪布頂、俄支、俄南三鄉相連組成的沿江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總面積達到了323000公頃。

雀兒山雀兒山
雀兒山-新路海
雀兒山藏名“措拉”,意為巨鳥羽翼。處於德格中部地區,把德格一分為二,東部為純牧業地區,西部為金沙江沿岸的半農半牧區。也是德格縣的分水嶺,眾多河流以山為界,呈梳狀或樹枝狀分布,分別流入金沙江和雅礱江。雀兒山屬沙魯里山脈北段,地勢呈西北-東南走向,是典型的冰川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最高峰絨麥俄扎,海拔6168米,終年積雪不化,是四川省第四高峰。雀兒山下的新路海風景區在川藏公路之側,距德格縣城100千米,海拔4040米。新路海平均深度10米,最深處15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蝕湖。
山南麓川藏公路北線899.5千米處,安息著為開闢川藏公路而英勇獻身的中國共產黨模範黨員、一等功臣張福林烈士,烈士陵園占地70平方米。

甲察城堡遺址
甲察城堡位於龔埡鄉拉翁通村丫口處的山樑上,城堡與古時中嶺部落遺蹟相連,三面環一面臨的龔埡寺廟就建在甲察城堡遺址上。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嶺國所轄地區分上嶺國、中嶺國、下嶺國三部分,龔埡所在地為當時中嶺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格薩爾王統一嶺國後,派遣其同父異母的哥哥甲察鎮守龔埡一帶,直到公元1406年被德格土司家族取代為止。
石棺墓群

德格八邦寺德格八邦寺
德格古墓群占地約一平方千米,有幾百座之多。各墓之間的間距也有考究,排列整齊,方向均頭西腳東,墓長2米左右,短的僅為1。4米,寬為45厘米的條穴土坑裡,土坑上均覆以石板。在墓群中曾發掘出少量的砂墨陶罐及古瓦片、砂陶片。
德格八邦寺
康巴古建築典範,康巴民族繪畫藝術之鄉。德格八邦寺,距縣城108千米。這裡山巒峰迴,遠離塵囂,森林茂密,幽靜宜人。八邦寺是噶舉派紅帽系祖寺。寺廟坐落在八幫鄉政府側邊,座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體古建築。始建於117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寺廟建築主要由殿堂,轉經廊、藏經閣、僧塔等幾部分組成,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寺廟還設有印經院一所,佛學院一所,靜修院三所,寺存佛學、詩明、天文、歷算、法學等著述林林,收藏豐富。

著名人物

格薩爾王格薩爾王
止貢巴·仁欽貝(1143-1217),高級佛學家、修行成佛的止貢噶舉派創世人。
傑帕莫珠巴·多吉傑波(1110-1170),著名學者、高級佛學家,元世祖帝師帕竹噶舉派創世人。
呷馬巴希(1204-1283),著名佛學家、噶舉派最高領袖、元朝第二代帝師。
四郎仁欽(1244-1335),薩迦派最高領袖元朝帝師八思巴進京時的膳食堪布德格家族頭人。
博它扎西生根(1500-1560),元朝封為第一代德格土司、著名政治家。
喇欽·向巴彭措(1600-1658),著名佛學家,政教合一的典型代表,第7代德格土司、第一代德格法王。
八幫師德·曲傑久勒(1700-1774),學識淵博,精通大小五明學,特別對佛學理論,天文歷算,醫學繪畫,印度烏爾都文,藏文文法等深有研究,著書立學達120多部。
格薩爾王(1038-1119),格薩爾自幼家貧,小時就在阿須、打滾鄉放牧,16歲賽馬選王並登位。格薩爾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始歸一統。格薩爾去世後,嶺蔥家族將都城森周達澤宗改為家廟。1978年後,在原址處重建“格薩爾王紀念堂”。
索朗其美,男,藏族,1962年出生,四川德格縣人,大學文化,中國共產黨員。1981年參加工作,西藏第一代藏醫藥碩士研究生,任西藏藏醫學院副教授、西藏藏醫學院研究所所長、西藏自治區第八屆人代會代表等職。
更登,藏族,中共黨員,屬牛,四川省德格縣人,編審。1951年參加工作,曾在甘孜報社任藏文編輯,1974年調四川民族出版社任藏文編輯,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民族文字編輯室副主任。1985年退休。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