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區

仁和區

仁和區是新興鋼鐵、釩鈦、能源基地--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攀西大裂谷,位於川滇黔資源金三角腹心地帶,幅員面積1727.07平方公里,轄六個鄉八個鎮一個街道辦事處。2002年末人口19.8萬人;2002年,仁和區經濟成長速度逐季增加,主要社會經濟目標基本實現,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64億元,農業總產值3.93億元,工業總產值21.36億元,到2002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26元,全區14個鄉鎮基本實現小康目標。仁和境內資源豐富,物產甚多,素以“得天獨厚”著稱。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仁和區仁和區
仁和區境內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有各種植物130科,372屬,546種。中藥材665種,糧食品種167個,蔬菜品種263個,水果品種322個。此外,野生動物、家禽家畜種類繁多、水產品資源豐富,野生菌類品種繁多。區內生長著4000多畝距今2億8千萬年、成經滄桑巨變和嚴寒冰川襲擊而存活下來的攀枝花蘇鐵,是四川“巴蜀三絕”之一,被稱為“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蘇鐵年年開花,這是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該蘇鐵園區已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仁和物產豐富,出產的優質石榴芒果葡萄木瓜板粟香蕉亞熱帶名 、特、優水果獨樹一幟。有“果王”美稱的芒果,果形好、色澤鮮、含糖多,風味可口,畝產量高。仁和石榴,個大、色艷、粒大籽軟、味甜純正。區內年可養蠶五季,所產蠶繭質量好,曾在全國“七五”星火博覽會上獲銀獎。仁和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其境內擁有金屬和非金屬礦
仁和區仁和區
帶30餘處,礦產地170餘處,釩鈦磁鐵礦遠景儲量達49億噸,煤炭儲量達8億噸,石墨儲量達2億噸,無煙煤白雲石花崗石大理石蛭石石灰石、磷礦和優質礦泉水等均十分豐富。這些礦藏不僅貯量大,而且品位高,並易於開採。硯中瑰寶——攀枝花苴卻硯就出產在仁和區的大龍潭,曾獲全國“七五”星火博覽會金獎和1994年全國名硯博覽會金獎。仁和區離全國第一大水電站二灘水電站40公里,境內還有三座火電廠,輸變電網路已覆蓋整個仁和區,豐富的電能為仁和區發展高耗能項目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潛力巨大的二次資源:全國大型鋼鐵企業——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座落在仁和區境內,現已形成年產生鐵330萬噸、鋼280萬噸、釩鈦初級產品20萬噸的能力,為大企業提供原輔材料和開發利用攀鋼初級產品和廢資源已成為仁和區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自然地理

營盤山

具有傳奇色彩的營盤山,因建有古戰場營盤而得名。坐落在仁和區啊喇彝族鄉雲南省永仁縣維地鄉交界處。最高海拔2460米,是川滇省交界的最高峰。仁和區屬亞熱帶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度,年積溫達7450度,年日照時數達2745小時,無霜期300天以上,被譽為天然溫室,適宜開發種植亞熱帶名特優水果及經濟林木。

礦產資源

仁和區生物資源

現已探明境內的金屬、非金屬礦藏有3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達8億噸,石墨儲量達2億噸,銅、鎂、金、錳、錫、鉬、鉛、粘土、白雲石、花崗石、大理石、磷礦和優質礦泉水等的儲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品位高,且易於開採。曾獲全國“七五”星火博覽會金獎和1994年全國名硯博覽會金獎的硯中瑰寶--攀枝花苴卻硯就出產在仁和區大龍潭鄉。

生物資源

境內有各種植物130科、372屬、546種。中藥材665種,糧食品種167個,蔬菜品種263個,水果品種322個。仁和的優質石榴、晚熟芒果、釀酒葡萄、木瓜、板栗、香蕉等亞熱帶名、特、優水果獨樹一幟。目前已建成葡萄基地1.4萬畝,芒果基地1.9萬畝,中藥材基地3700畝,板栗基地1.41萬畝,蕃劍麻基地0.6萬畝,早特菜基地3.5萬畝,優質稻1.4萬畝。

旅遊資源

境內旅遊景點星羅棋布,豐富多采。其中原始蘇鐵回龍洞、席革坪古人類遺址等為本區增色添彩,正在開發的大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已開始對外開放。

歷史沿革

仁和區仁和區
“仁和”,寓意“仁義道德,和衷共濟”。1965年2月設市時:將雲南省永仁縣的仁和、大田兩區的27個鄉劃入,設立大田區、大河區;將雲南省華坪縣大興區的10個鄉劃入,設立玉泉區;由蓋達縣五、六兩區四個鄉和合理縣紅格區兩個鄉劃入,設立金江區。以上共43個鄉,後並為19個鄉。1972年10月將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區合併為郊區,另設立東區、西區兩個城區。東區所轄的炳草崗是攀枝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設在這裡。以後,郊區又改為仁和區。2004年,區人民政府駐仁和鎮。仁和區轄1個街道(大河中路)、8個鎮(仁和、同德、大田、平地、福田、金江、前進、布德)、4個鄉(總發、太平、務本、中壩)、2個民族鄉(啊喇彝族、大龍潭彝族)。

經濟概況

仁和區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經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財政實力不斷壯大。2005年,仁和區被評為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山區類先進區、被確定為四川省循環經濟示範區。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大力實施“穩煤興工調結構”戰略,加快發展工業經濟。2006年,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65億元,比2002年增長2.05倍;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22.8億元,比2002年增長2.37倍;規模以上考核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比2002年增長9.26倍。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

不斷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紮實推進“三農”工作。2006年,農業總產值預計實現5.6億元,比2002年增長42.4%;農業增加值預計實現3.4億元,比2002年增長37.3%;糧食總產量基本穩定在6萬噸;肉類總產量達到2.1萬噸,比2002年增長31.3%;水果總產量達到3.5萬噸,比2002年增長105.9%;蔬菜總產量達到18.3萬噸,比2002年增長19.6%;烤菸產量達到3.3萬擔,實現大幅度增長。

三產經濟穩步增長

以發展旅遊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6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億元,比2002年增長5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900元,比上年增長14.1%。

財稅金融運行良好

加大依法治稅力度,加快公共財政建設,財政收入不斷創歷史新高。2006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比2002年增長4.38倍;財政支出預計完成4.46億元,比2002年增長146%。最佳化信貸結構,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25.2億元,比2002年增長83.9%。

工業概況

工業強區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制定了工業強區戰略實施意見,形成了“穩煤興工調結構”的發展思路,明確了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大力發展優勢工業,煤化工、鋼鐵、建材、釩鈦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06年,洗精煤產量達到145萬噸,焦炭產量達到84萬噸,分別比2002年增長38.1%、82.6%;水泥產量達到34.2萬噸,比2002年增長180.3%;鈦白粉產量達到1.2萬噸,實現零的突破。大力培育骨幹企業,工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群化發展。2006年,全區規模以上考核工業企業發展到39戶,比2002年增加22戶;實現淨利潤4.5億元,比2002年增長8.3倍。不斷提高質量和效益,工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主導地位更加突出。2006年,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6.3%,比2002年提高20個百分點。

仁和區仁和區
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穩步發展煤炭產業,延伸煤化工產業鏈,恆鼎焦化、聖達焦化等煤化工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形成較大規模。加快發展鋼鐵、加工製造等非煤工業,煜聰工貿公司富幫工貿公司等鋼鐵加工企業建成投產,以白雲鑄造低合金高強度鋼鑄件、東泰精密板真空鍍膜、嘉利達防盜門生產線等為代表的鋼鐵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填補了攀枝花鋼鐵延伸加工業的空白。加快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石墨苴卻石沙石等資源綜合利用開發進一步拓展。2006年,非煤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2%,比2002年上升15個百分點。實施節能降耗,構建節約型社會,2006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控制在4噸標準煤以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活力明顯增強。2006年,民營工業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2%。

工業發展平台建設實現突破

按照“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加快工業項目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集約化發展初見成效。南山循環經濟發展區建設全面鋪開,釩鈦產業園區迤資工業園建設已經啟動,太平煤化工、中壩石墨等工業聚集點穩步發展。2006年,南山循環經濟發展區完成5.38平方公里的園區規劃,已申報省級循環經濟發展區。現入駐項目21個,協定投資11.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7億元,大宇包裝廠、鋼城企業總公司盤箱廠等項目已建成投產。

礦業秩序整頓取得階段成效

按照“科學辦礦、規模辦礦、安全辦礦、效益辦礦”的要求,深入開展礦業秩序清理整頓工作,將全區59個煤炭採礦權73套生產系統整合為41個採礦權53套生產系統,整頓面達100%。通過整頓,市場化配置資源步伐加快,煤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礦業開發秩序逐步規範。

農業概況

仁和區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在搞好調查研究和專家評估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仁和區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編制完成了《仁和區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按照“示範村、建設村、培育村、規劃村、歸建村”五種模式,對全區81個行政村進行科學分類,明確了建設目標,制定了建設措施,並啟動了混撒拉、普達、大田等16個示範村的新農村建設。仁和區被省發改委確定為全省9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區)之一,混撒拉村被省發改委確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攀鋼(集團)公司、成都鐵路局等大企業與我區結對共建新農村,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農業發展條件逐步改善

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質軟籽石榴、優質晚熟芒果、早市蔬菜、畜牧業、烤菸等特色農業實現較快發展。2006年,石榴種植面積達到1.9萬畝,芒果種植面積達到4.7萬畝,建成烤菸基地1.2萬畝。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農業機械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成效明顯。穩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通過了國家級石榴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驗收。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一池三改”6,100戶、小水窖建設9,681口、病險水庫整治93座、溝渠防滲改造366公里。以芒果協會、蓮藕協會為代表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我區芒果協會被中國科協、國家財政部評為2006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仁和區仁和區
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取消農業稅,年人均減負30.4元。切實兌現糧食直補、退耕還林和農機具三項補貼政策,四年總計兌現補貼資金6,050萬元。認真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安置外來遷居農民409戶、2,079人,完成民族地區橫板房改造,少數民族地區落後面貌得到較大改善。通過舉辦石榴節、芒果節等節慶活動,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帶動農民致富。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2年增加1,244元。

失地農民得到妥善安置

按照“尊重歷史,明確界限,抓緊處理,不留後患”的原則,貸款1億元用於解決失地農民安置遺留問題。共安置失地農民3,449人,建成10個商屋安置點,支付安置補償費1.37億元,將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失地農民全部納入了低保。大河中學擴建、釩鈦產業園區、西攀高速公路攀田高速公路等項目的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穩步推進。

城鄉建設

仁和區大河中路街道
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先後建成了仁和春天花園、上海花園、四季花城、遠達南山花園等生活小區,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完成了仁和河道中心城區段污染綜合整治及濱河景觀示範段建設,建成了仁和污水處理廠、仁和水廠和仁和垃圾處理廠,完成了城區給排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城區淨化、綠化、美化水平明顯提高。建成了仁和商業文化廣場,完成了迤沙拉大道亮化工程,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完成了攀枝花火車站廣場改造,城市視窗形象全面改觀。2006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7平方公里。加強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總龍路、岔啊路等126.6公里的路面鋪設,完成108國道平地至迤沙拉段及紅蘭路、小大路、五摩路、太白路等239公里的改造,區鄉路網骨架實現硬化升級。加強農村客運站和渡改橋建設,建成農村客運站8個。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下放城市管理許可權,理順了仁和鎮、金江鎮、前進鎮、大河中路街道片區的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對仁和商業文化廣場商用設施、仁和城區環城客運經營權、聯通橋冠名權等進行了拍賣。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採用政府出資收購的方式取締了正三輪機車,整治了仁和第一、第二農貿市場經營秩序,開展了“讓仁和更美麗,讓人民更滿意——20萬仁和兒女攜手共建衛生、文明、環保、健康城市”等“三創”主題活動,城區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明顯改觀,城市經營秩序逐步規範,市民居住、工作、學習環境得到改善。2005年,仁和區成功創建為四川省衛生城區。

生態仁和建設穩步推進

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466公頃、荒山造林7,506公頃、水土流失治理60平方公里,耕地占補平衡新增耕地面積1.79萬畝。2006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比2002年提高30%、80%;城區綠化覆蓋率由2002年的33%提高到54%;森林覆蓋率達到55.63%;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9%,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61天。通過發展環境保護事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建設最宜人居中心城區邁出實質性步伐。

仁和區仁和區
第三產業得到全面發展

以“冬旅會”召開為契機,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推動第三產業全面繁榮。以迤沙拉歷史文化名村、大黑山冬春陽光休閒度假為代表的一批旅遊項目開發穩步推進。迤沙拉村被建設部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宇森酒堡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通過舉辦火把節、美食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打造特色旅遊品牌,旅遊業在三產業中的份額逐漸增大。最佳化以攀枝花大道南段、迤沙拉大道為核心的生產要素市場布局,餐飲娛樂、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傳統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房地產、信息、社區服務等新型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

招商引資

各項改革深入推進

認真做好區屬企業改制和市屬改制企業社會職能移交接收工作。全區共完成34戶區屬國有企業、18戶城鎮集體企業、108戶鄉鎮集體企業的改制任務,接收市屬改制企業社會職能移交14,615人。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會計集中核算,推行政府集中採購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節餘了財政資金。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完成區人民醫院移交市中心醫院託管。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維護正常糧食流通秩序,確保了糧食安全。教育、衛生、科技、文化、農村稅費、農村信用社等改革取得新進展。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

招商引資成績喜人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先後引進了恆鼎焦化廠、鋼城企業總公司盤箱廠、白雲鑄造低合金高強度鋼鑄件、虹翔公司鐵路配件、嘉利達防盜門生產線等一批工業項目;引進了行遠牧業、健友乳業等一批農業項目;引進了上海花園、仁和春天花園等一批房地產開發項目;引進了精益機電市場、惠田鋼材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2006年,全區新簽訂項目協定、契約67個,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到10個;全年招商引資預計到位資金23億元,是2002年的6.8倍。四年來,共引進項目181個,累計到位資金46億元。

社會事業

仁和區仁和區
民生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抓好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新增城鎮就業崗位7,795個,下崗職工和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達到4,927人次,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2,3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鞏固“兩個確保”,搞好“三條保障線”銜接,養老、醫療、失業及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擴大,城市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低保穩步推進。四年來,按時足額發放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2,624萬元,發放失業保險費486萬元,發放率100%;救助城市居民37.8萬人次,發放低保金2,720萬元;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到7.9萬人次,發放低保金119萬元。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追回拖欠農民工工資818萬元。

科教事業穩步發展

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四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25項,獲得國家專利13項,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58%。白雲鑄造公司、東泰公司等企業獲得多項國家專利,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05年,仁和區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資源,加大教育投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得到落實,“普九”成果得到鞏固,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聯考上線率連續三年穩居全市第三。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共有57,718人次享受政策,補助金額達1,189萬元。大河中學改擴建工程穩步推進,現正在申報創建省級示範高中。

文體事業邁出新步伐

加強先進文化建設,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文藝創作取得豐碩成果。完成了7個鄉鎮37個村的農村基層組織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改造。全面實施《全民健身綱要》,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取得較好成績,民眾健康意識和素質明顯增強。攀枝花陽光體育城正式落戶仁和,體育城規劃及冬訓基地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國家射箭隊在仁和冬訓順利進行。

仁和區櫻桃
衛生計生工作成效顯著

深化衛生改革,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了13個鄉鎮衛生院的改造。通過對區人民醫院進行託管,醫療水平得到較大提高,收到良好社會效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初步建立,成功防控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城鄉醫療救助體系逐步完善,農村醫藥“兩網”建設得到加強。不斷提高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水平,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200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比2002年下降1.94‰。四年來,共獎勵農村獨生子女戶6,608戶,兌現獎勵金41萬元。仁和區先後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省“十五”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其他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切實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2510”、“2411”工程取得實效,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到2006年底,創建國家級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單位15個,市級文明單位和市級文明標兵77個。加強基層政權和組織建設,社區功能進一步完善。2004年,仁和區被命名為四川省村民自治模範區。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監察、人事、審計、統計、物價、工商、質監、藥監、檔案、廣電、婦女、兒童、老齡、殘聯、地方志、防震減災、機關事務等工作得到加強。

風土人情

仁和區板栗
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為平息南夷,率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由拉渡口過金沙江,沿南絲綢之路(今108國道拉--平地段)南行,分別 於迤沙拉和方山安營紮寨。將士進山,野羊遠遁,但見大片蘿蔔,綠茵茵煞是惹眼,有的已被野羊踏出土面。山風激盪,頓時,蘿蔔氣息甜絲絲撲鼻而來,但軍紀嚴明,無一人偷食。當地土著看在眼裡,對丞相官兵消除了敵意,以禮相見。入夜,丞相應邀率幾員大將赴約。至寨門,主人立即出迎。進寨,主客共圍火塘落從,彝寨長者端起土碗,高過額頭,以自制蕎麥酒敬客。適值酒意醋暢,一彝族小伙子拉進一隻剛捕獲的野山羊,當客人面殺倒,去其頭腳、肅落羊皮,在一木板上飛刀弄刃,取出腸肚,空其屎便,而後以兩寸見方的坨坨肉,傾入鍋中,眾人拾柴,猛火煮沸,除掉泡沫。後又弄一筐新鮮蘿蔔,切成坨坨,並煮鍋中。待沸,再加入辣椒鹽巴花椒之類的佐料。以文火相煨。主客暢談略一鍋草煙之時,羊肉腥香氣息始從吊鍋溢出,令人垂涎。再煮一會,長者手握一削尖木棍,戳坨羊肉遞給丞相。長者又戳一坨,雙手捏住啃了起來。丞相效仿。食之,覺肥而不膩、瘦而不綿、香嫩可口。再以土碗盛羊湯細品,清爽甘甜,奇香無比。諸葛亮渡瀘回蜀,方山全羊湯吃法也隨之流傳各地。時至今日,隨眾口不同吃法也諸多變化,花樣繁多,有當歸全羊湯、黨參全羊湯等等,而正宗吃法仍在平地一帶。 “火把節”的傳說很多,但在平地彝寨的傳說更為美麗動人。從前有個叫色友支支的奴隸主,他的奴隸比天上的星星還多,他的牛羊比地上的草還多。但色友支支貪得無厭,還是到處搶掠奴隸。一天,他搶來一個叫阿娓的姑娘,見她長得極美,便要霸占她。聰明美麗的阿娓姑娘向色友支支提出三個條件:“第一,不準再搶人為奴;第二,不準打罵奴隸,要給奴隸吃飽穿暖;第三,你打死我的爹媽,我要戴孝百日,要建靈棚祭奠亡靈。”色友支支答應了全部條件。阿娓姑娘戴孝百日後,在六月二十四日這天,便將靈棚燒了起來,自己也跳入火中焚身而死。以後,每年到阿娓姑娘焚身這天,人們便打火把紀念她。

名優特產

苴卻硯
苴卻硯,中國名硯之一,主產於仁和區。1909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榮獲金獎。2011年7月12日,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中壩草莓
中壩草莓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中壩鄉。中壩草莓果型好、顏色好、抗病力強、畝產量高、收穫期長。
大田石榴
大田石榴主產於大田鎮,果大皮薄,籽粒似珍珠。1993年,在北京榮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主產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及鹽邊縣、米易縣,具纖維少、味甜、組織細密等特點。2009年,“攀枝花”牌商標成功申請國際註冊,並獲得GAP認證,取得歐洲市場準入證。

特色小吃

平地里頗彝族菜
平地里頗彝族菜以高寒山菜、生態土豬、黑山羊為原材料製作而成,代表菜主要有彝家九大碗、烤全羊、坨坨肉等。
中壩牛肉宴
中壩牛肉宴是回民傳統風味菜餚,屬清真牛肉系列。代表菜主要有全牛宴、三巴湯、牛肉火鍋等。
布德黃燜雞
布德黃燜雞選用生長期在半年左右的土雞製作而成。製作過程為:宰殺洗淨砍成塊狀後,放入熱鍋,配以白酒,精鹽,草果、八角、大蒜、乾紅辣椒,醬油等佐料,用猛火使其沸騰後,再用文火慢煮。

風景名勝

大黑山森林公園
大黑山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由林海、石林、龍洞、捨身崖、觀音崖、桃花園、烏拉天國、朱德智結草莽英雄雷雲飛的原址等50餘個景點組成。
寶鼎生態旅遊區
寶鼎生態旅遊區位於仁和區太平鄉境內,離仁和30公里,距市中心36公里,是以森林自然景觀和親近野生動物為主的自然風景區。
寶興山生態旅遊區
寶興山生態旅遊區內有連續跌水瀑布群,有妖怪洞、蟒蛇、銀洞等溶洞;有觀音庵、如來廟、雷祖廟、龍王廟、太陽神廟、土祖廟、山神廟等大小7座廟宇的遺址。

發展藍圖

仁和區仁和區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充分整合各類優勢資源,激活各種生產要素,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5%,到2010年達到100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2%,到2010年力爭達到200億元,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20%;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6%,到2010年力爭達到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3%,到2010年達到5億元以上。

基本建成最宜人居中心城區

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環境進一步美化,城市功能分區更加科學合理,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省級文明城市,最宜人居中心城區基本建成。到2010年,城市化率力爭達到50%以上,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力爭達到1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力爭達到12平方公里,仁和片區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60天以上。

仁和區仁和區
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著力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規劃建設新村鎮、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農村新風貌。到2010年,16個示範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混撒拉、普達、大田三個示範村基本建成,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00元以上。農業生產發展能力明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社會和諧發展局面基本形成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民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