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位於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東臨亞運居住區,西瀕奧運水系,南依奧運主體育場,北望森林公園,占地4.8萬平方米,建築規模10.2萬平方米,是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技術館一期工程於1988年9月22日建成開放,二期工程於2000年4月29日建成開放,新館於2009年9月16日建成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4個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電影放映和天象演示兩種功能。 截止至2013年,中國科學技術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2017年3月28日,中國科技館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籌備階段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1958年,國家開始籌建“中央科學館”(中國科技館前身)。經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副總理批准,科學館的建設列入了建國十周年首都十大工程之一,並選中了清華大學梁思成教授主持的設計方案,北京國際飯店所在地作為館址。後因資金、材料等的緊缺,為了給人民大會堂等工程讓路,中央決定科學館工程停建下馬。

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包括茅以升教授和錢學森教授在內的一批老科學家再次向中央提出建設中國科技館的倡議。國家計委1979年2月21日批准了興建中國科技館。根據國家計委的規劃,中國科技館原擬於1981年動工建設,但又因故未能列入國家“六五”計畫而再次暫緩施工。

1983年,茅以升教授等著名科學家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加速實施中國科技館建設的提案,得到姚依林、萬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7月,國家計委批准了中國科技館作為國家“七五”計畫的項目之一分兩期建設的初步設計,國家“七五”計畫的重大建設項目中終於有了中國科技館的一席之地,中國科技館自此從漫長的籌建階段終於進入到了具體實施的階段。

1984年11月,鄧小平親筆為中國科技館題寫館名,同年11月21日,中國科技館一期工程破土動工,姚依林親自為開工奠基典禮剪彩。

一期工程

中國科技館 中國科技館

一期工程主要由綜合業務樓、一期展廳和穹幕影廳組成,其中 綜合業務樓和一期展廳經過將近4年的緊張建設,於1988年8月竣工,並於同年9月22日正式對社會開放。

穹幕影廳則1989年5月17日開工建設,1993年建成竣工,1994年5月投入使用,1995年8月正式對公眾開放。

二期工程

1995年3月,許嘉璐等45位全國人大代表和高鎮寧等27位全國政協委員分別在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和政協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了《在本世紀末完成中國科技館主體工程建設》的建議和提案。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1996年11月,國家計委批准中國科技館在一期工程基礎上擴建4.5萬平方米的總體規劃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工程將分為二、三兩期實施;二期工程完成後,三期工程將接續建設;中國科技館全面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6.5萬平方米,進入到世界大型科技博物館的科學中心的行列。

經過一年多的前期籌備工作,被列為首都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獻禮工程的二期工程新展廳於1998年2月24日破土動工。新展廳於1999年9月17日國慶前夕如期竣工,並於2000年4月29日正式對社會開放。

2001年,中國科技館投入巨資,將一期展廳的二、三層改建為專門以3~10歲兒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為對象的“兒童科學樂園“。

新館工程

2002年6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市委書記賈慶林,北京市市長劉淇等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台,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善衍等就中國科技館三期工程建設進行會談後商定:採納異地新建方案,在奧林匹克公園內建設中國科技館新館,這一安排最終得到了國家計委的認可和同意,“中國科技館三期工程”遂改稱“中國科技館新館建設工程”。

2002年8月27日,中國科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國家計委上報“關於中國科技館新館選址和建設問題的請示”,建議將中國科技館三期工程改為在奧林匹克公園內建設新館。建議新館建設規模為12萬平方米,工程建設投資為12億元,國家預算內基建投資與北京市投資按照1:1比例投入。

2005年4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給中國科協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下達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中國科技館新館項目建議書的批覆》。至此,中國科技館新館項目建設在國家正式立項。

2006年5月9日,中國科技館新館舉行奠基典禮。

2017年3月28日,中國科技館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建築布局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工程建築造型新穎,風格簡約,整座建築呈現為一個由魯班鎖構成的巨型魔方。

工程占地面積4.8萬㎡,長228m,寬182m,總建築面積10.23萬,建築總高度45m。地下一層,主要為動感影院、4D影院、停車庫及設備用房;地上四層、局部五層,設有出入大廳、中央大廳、主題展廳、穹幕影院、巨幕影院、報告廳、多功能廳及辦公用房等。

外裝飾主要為鋁折板幕牆、玻璃幕牆、石材幕牆。內裝飾:室內吊頂主要為鋁板、礦棉吸聲板;牆面主要為鋁板、塗料和木質吸聲板;地面主要為石材、橡膠地板和玻化磚,地下車庫地面為環氧自流平。
  工程8度抗震設防,框架抗震等級為一級,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工程採用天然地基,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底板平均厚度為1.4m,基礎埋深10.47m)。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局部鋼結構(柱網間距13m,層高9.5m)。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展區布局圖

場館設定

科技館二期(已閉館)

二期展廳主要由古代傳統技術展廳、現代科學技術展廳、電影廳三部分組成。

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廳陳列著反映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成就的珍品,介紹四大發明及天文、陶瓷、建築、青銅、冶鑄、紡織、刺繡、中醫中藥、機械、手工藝等學科內容。並陳列有古代的火箭、戰船,天文學的渾儀、簡儀,設計精巧的水磨、水車、指南針等。

中國科技館的穹幕影廳中國最大的穹幕影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穹幕影廳之一。穹幕直徑27米,銀幕面積約1000平方米,擁有470個座位。 影廳建築按加拿大IMAX標準設計,採用日本Astrovision Dome 70mm/10P 放映系統和美國SPITZ穹形銀幕。經中國電影技術研究所檢測各項技術指數均優於國家標準。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廳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生命與環境,聲、光與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製造技術等各學科不同領域的展品500餘項,並陳列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約400項。

中國科技館新館

新館效果圖 新館效果圖

中國科技館新館是“十一五”期間,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大型科普教育場館。位於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的新館,東臨亞運居住區,西臨奧運水系,南依奧運主體育場,北望森林公園,占地4.8萬平方米,建築規模10.2萬平方米,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相關附屬設施之一,是體現“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三大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4個特效影院。

代表展品

公道杯

公道杯是中國古代一種奇特的酒器。使用此杯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因此,這神奇的酒杯對貪杯者是個警策,對斟酒者公道與否也是個檢驗。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杯子的中間立著一位老壽星。他實際上是由兩個圓柱體構成,外面圓柱體與杯銜接處有一暗孔,整個杯子構成一個虹吸管,當杯中的水超過某一個位置,水就會從小孔中流出,根據虹吸原理,水會一直流下去,直到杯中水流盡為止。
相傳,公道杯是唐朝的傳家寶。壽王與楊玉環婚喜之日,唐明皇贈此杯並問楊玉環可知用意?楊說:“父皇賜此杯,是教導我們,凡事要適度,不可過貪,否則將一無所得。”唐明皇含笑點頭。此後,明洪武年間,浮梁御窯廠為進貢洪武皇帝,歷經幾十次反覆試驗才再次燒製成功了公道杯,並傳世至今。

明代福船

“福船”出現於宋代,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吃水四米,是明代時中國水師的主要戰船。它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士兵,三層為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船首高昂,又有衝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福船甲板平坦,龍骨厚實,採用水密隔艙技術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以平衡縱帆作為推進裝置,在橫風甚至逆風下也可以航行,還可以根據風力大小卷放帆面,即使帆面有許多破洞,仍能維持良好的受風效果。懸掛在船尾的尾舵可以控制船行進的方向,並可以跟據水的深淺調整升降。它的泊系工具為四爪鐵錨,將四爪錨放到海底,處於平臥位置,會有一至二爪插入泥沙,具有相當的抓力。起錨時,把船拉到沉錨上方使錨桿豎直,四隻錨爪向上,易於脫離泥沙提出水面。
福船是中國古代著名船型。有研究者認為,鄭和下西洋採用的寶船就是福船或福船的改造船型。

應縣木塔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應縣佛宮寺內,建於公元1056年(遼清寧二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搭構塔式建築,與趙州橋、滄州獅子、正定菩薩一同被列為華北四寶。

整座塔高67.31米,地面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外觀為五層六檐,內設九層。塔身明暗各層都有內外兩圈柱子,所有的柱子用梁枋連線成筒形的框架。榫卯結構提高了塔的柔韌性。塔的每層由平座、柱、斗拱和屋檐組成。全塔僅斗拱這一結構就達54種之多,用來承擔外部走廊的重量,不僅實用,而且看上去精美複雜,顯示出當時建築技術的高超。

候風地動儀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史書《五行志》記載,東漢時期,中國經常發生地震。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候風地動儀。
根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候風地動儀”製成於東漢陽嘉元年(132年),是用青銅鑄造的。儀體形狀就像漢代酒樽,儀器內部立一根銅柱,張衡稱之為都柱。都柱周圍有八條滑道,外部裝有八條龍,龍口各含銅丸一個,龍頭下方各放置一個張口向上的銅蛙。儀體內部裝有機關,與體外龍頭相連,一旦發生地震,機關被觸發,龍口打開,銅丸落入銅蛙口中,發出聲音,使掌管人知曉,並能判明地震來源的方向。

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建於北宋元祐年間,距今900多年,台址位於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它是一座大型的天文鐘,集計時報時、天文觀測和星象顯示三項功能於一體。其總高度將近12米,台底7米見方,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綜合程度最高的大型機械裝置。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示的是按書中記載製作的1:2比例復原模型。建造工作由當時的宰相蘇頌領導,由通曉天文和機械技術的官員韓公廉等人負責設計。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這座天文鐘的結構分為三層:頂層為渾儀,用於觀測星空;中層為渾象,用於顯示星空;底層為動力裝置及計時、報時機構,通過齒輪傳動系統與渾儀、渾象相聯,使這座三層結構的天文裝置環環相扣,達到與天體同步運行。

大花樓織機

提花機是中國古代織造的最高成就。這種提花機採用束綜提花的方法織錦。提花技術中最難掌握的是把預想的圖案重現在織物上的花本技術。花本就是指按照設計好的圖案,使成千上萬根經線有規律地互動上下提綜,幾十種緯線有次序地橫穿排列,做成一整套花紋記憶裝置。花本結好,就可以上機織造。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織造時上下兩人配合操作,坐在花樓上的為挽花工,按照花本緯線編排的次序,帶動相連的經線分離出來。由於花本上的經線與織機上的經線相連,織機上的經線也相應提升。坐在下面的織工則協同動作,一來一往穿梭打緯,通過在經線間穿過緯線織出複雜的花紋。
漢代的花樓式束綜提花機,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改進,到了宋代更為完善,並經絲綢之路傳入西方。1801年,法國人賈卡(Jacquard)在中國束綜提花機的基礎上發明了新一代提花機,從而使絲織提花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並逐步走向電腦自動化。

阿基米德螺鏇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阿基米德螺線是所有形式為(極坐標方程)r = aθ 的螺線。這種螺線的每條臂的距離永遠相等於2πa。為解決用水灌溉土地的難題。阿基米德發明了圓筒狀的螺鏇揚水器,後人稱之為“阿基米德螺鏇”。

火藥武器模型

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發明以後,很快被用於軍事鬥爭,作為一種新的能源,推動了各種燃燒、爆炸和射擊火器的發展。中國國最早的火藥武器,出現在唐朝末年和北宋時期。

“火藥武器模型”展項展示的是四件火藥武器的模型。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1、突火槍,是南宋開慶元年製造的竹管射擊火器

。槍筒是用巨竹做的,利用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竹筒,殺傷人馬。這種原始的火槍用火藥發射彈丸,不僅具有一定的殺傷力,而且能發出巨響,產生心理威懾作用。它的發明使我國古代火器從初級燃燒性和爆炸性火器發展到了管形射擊火器的新階段。
2、一窩蜂,是明初發明的一種多發齊射火箭,殺傷範圍比較大。
3、火龍出水,它是一種二級火箭的雛型。使用時,它先是利用外面四個大火箭筒燃燒噴射產生的反作用力把龍形筒射出去,當火箭里的火藥燒完以後,就會引燃龍腹里的神機火箭,把它們射向敵方。外面這四支火箭是一級火箭,龍腹內的火箭是二級火箭。
4、神火飛鴉,是一件明初發明的多火藥筒並聯火箭,它一般是用細竹或蘆葦編成的,內部填充火藥,在鴉身兩側各裝兩支火箭,火箭的藥筒底部和鴉身內的火藥用藥線相連,用於縱火,可用來焚燒敵營或戰船。

展廳介紹

科學樂園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科學樂園”主題展廳特為3-10歲兒童設定,

展廳面積為3800平方米,下設九個主題展區。
“科學樂園”主題展廳以兒童成長需求為本,展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科技內容,採用以遊戲化、探究式互動參與為主的多樣化展教方式,鼓勵兒童親身體驗、積極思考,在展覽和活動中積累經驗、鍛鍊能力,激發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歡樂農莊

“歡樂農莊”展區為兒童營造農村生活的氛圍,通過趣味性的互動參與和實際觀察等方式,從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介紹簡單的農業知識,體驗農業生產,培養兒童勤儉節約的意識。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通過觀察、參與體驗、互動式遊戲等活動,使兒童了解農作物的生長、耕作、加工過程以及農業機械等方面的簡單知識,認識到農作物是人類的重要衣食來源,樹立保護土地資源、尊重勞動、崇尚節約的意識。

戲水灣

“戲水灣”展區通過遊戲互動方式,從“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到“人類對水的利用”,再到“水的遊戲”三個方面展開,使兒童了解水的相關知識,認識水的重要性,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在模擬河道上設定多處演示性和參與性的項目,通過遊戲和實驗等活動,使兒童了解水的性質以及人類對水的利用,掌握一些與水相關的簡單科學概念,認識水對人類的重要意義以及水利工程的作用,樹立保護水資源的觀念。

科學城堡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科學城堡"展區為兒童營造充滿挑戰和奇幻的氛圍,讓兒童通過克服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去領略科學的神奇,激發兒童對科學的嚮往,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

通過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遊戲活動,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空間感,培養勇敢、堅強的意志品質;採用多種科技手段營造出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奇幻感覺,兒童參與具有科學內涵的活動,感受科學的神奇與樂趣;頂層設立“空間站”,模擬太空探索活動,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山林揭秘

“山林揭秘”展區設定卡通化的山林場景,營造親近自然的氛圍,從“植物”、“動物”、“地下世界”三個方面展開,通過觀察、發現、體驗等方式,使兒童了解一些簡單的生物知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該主題藉助科技手段生動地表現一些動植物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通過參與互動性的科學探索活動,讓兒童在觀察、發現等過程中尋找隱藏其中的各種生物的秘密,了解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與自然友好相處的科學觀念。

安全島

“安全島”展區表現與兒童安全相關的某些方面,通過情境體驗、虛擬演示、互動遊戲等方式,使兒童知道一些災害的特點, 掌握生活中以及突發情況下的安全避險知識,了解環境安全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會自我保護, 強化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養成環保和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該展區遵循兒童對事物的認知特點,從“認識一些自然災害現象”、“了解如何應對意外安全事件”、“樹立環保意識”等方面展開,通過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採用遊戲化的參與方式,增強兒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表演活動場

“表演活動場”展區設定表演劇場並配置若干表演場景,進行科學實驗、科普劇等互動表演;開展多種題材的遊戲和教育活動,為兒童提供表現自我和交流的機會,增強自信心,提高表達和交往的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配合學校教學和社會熱點組織專題活動,搭建觀眾與科技互動的平台。

我們齊動手

“我們齊動手”展區選取現實生活中兒童感興趣的事物,通過多人參與共同完成的一系列任務,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合作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想像力。

圍繞兒童身邊的生活,設計多人共同參與完成的項目,通過參與性活動或角色扮演遊戲,使兒童了解其中蘊含的簡單科學道理並進行職業體驗,提高動手能力、鍛鍊生活技能,培養社會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展區根據兒童發展的特點,從“認識自己的身體” 到“體驗成長”,再到“學會與他人交流”等方面展開,通過參與、互動和探究等方式,使兒童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促進積極健康地成長,培養健康的心理,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

創意工作室

“創意工作室”展區從“音樂”、“美術”、“手工製作”三個方面激發兒童創作欲望,使兒童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感受創作的樂趣。

採用科技手段和互動參與方式,讓兒童初步了解音樂、美術、影視製作等方面的一些科學要素,體驗創作樂趣;通過各種形式的手工製作、拼裝活動以及兒童發明作品展示,激發兒童的創作欲望和想像力,培養創新精神。

華夏之光

序廳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序廳是引導觀眾從現代步入中國古代的一部分。地面鋪的是按樹

木年輪形式布置的不同色彩的石材,年輪從中心向外輻射,象徵著從現代進入古代。
序廳中有兩件展項,陶寺古觀象台和古代科學家銅浮雕。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新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新” 展區主要展示了古代中國在開採、農業技術、水利機械、紡織、建築、航海等衣食住行領域取得的重要發明創造和技術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主要展項有銅錄山挖掘、自貢鹽井,各種各樣的農業水利機械、水轉大紡車、織機,宮殿、民居、城市規劃,古車、古代先進的航海技術等。

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

主要展項有中醫中藥的推拿按摩、針灸等,有簡儀、渾儀、玲瓏儀、星圖等,有水運儀象台、侯風地動儀、都江堰等,有編鐘、古代樂器、潛望鏡、透光寶鏡等。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華夏科技與世界文明的交流
”華夏科技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展區以“四大發明”及外傳,國

外先進科技傳入我國為主線。主要展項有與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絲綢之路圖及多媒體介紹國外傳入的科技內容相關。

體驗空間

體驗空間主要設定了幾項表演和觀眾可參與的動手項目,其中有古法造紙、木版水印、拓拉坯等。

探索與發現

“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圍繞人類科學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及內容,把反映宇觀探索的宇宙和微觀探索的物質,反映對身邊自然現象探索的運動、聲音、光和電,反映對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類探索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數學等科學內容串聯起來,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類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和方法,使觀眾在參與和體驗中受到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啟迪,享受探索與發現過程所帶來的快樂。

該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共設定8個主題展區。

宇宙之奇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宇宙之奇”展區以觀測的視野、宇宙溯源、宇宙的運動、宇宙的結構四個分主題進行展開,通過展示宇宙的起源、演化、組成、結構以及宇宙的存在形式等客觀規律,通過展示人類在探索宇宙過程中所走的艱辛之路和科學發現的偉大成就,通過讓觀眾融入到宇宙探索的體驗之中,使觀眾感悟宇宙的浩瀚與神奇,受到科學思想和創新精神的啟迪,體會探索過程的激動與快樂。

物質之妙

“物質之妙”展區從“我們生活在由眾多物質構成的世界裡”出發,設計兩條故事線:物質是什麼?奇妙的物質變化。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展區在引領觀眾探索物質的元素性質、結構的過程中,讓觀眾感受物質世界的美妙,領悟科學家在物質探索與發現過程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

生命之秘

“生命之秘”展區設定“生命的演化”、“生命的歷程”、“細胞世界”“認識自己”四個分主題引領大家在體驗與思考中一同探索生命之秘。

運動之律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運動之律”展區入口展項傅科擺以傅科探索地球運動規律為背景,以簡單的展示證明了地球自轉運動的事實,激發參觀者親自走向運動探索之路。

展區展項的展示手法以儘可能達到親身體驗與互動,通過環境氛圍的渲染,使觀眾溶入、探索進而發現運動的規律。

聲音之韻

“聲音之韻”展區以人類探詢聲音的本質,感受聲音的魅力為主線,以聲音的傳播、聲音的處理、樂音與噪聲三個分主題進行展開,展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對聲音的認知,介紹聲波的形成、傳播和接收。

光影之絢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光影展區”以人類對光的探索過程為主線,以“光的色散”,這項光學歷史上重要的發展轉折點做主題展區的切入點。

從認識光、了解光,發現色、探索光,看見光、看見像,利用光、發揮光四個方面進行內容規劃。設定了四個分主題:光的探索、光彩世界、光影體驗、光的套用。

電磁之奧

“電磁之奧”展區以 “自然界中的電與磁”、“靜電與磁”、“電磁探秘”、“電磁與生活”為分主題進行展開。

數學之魅

“數學之魅”展區不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要目的,而是緊扣“探索”的主題進行展開,設定“探索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思維中的數學”三個分主題。著重體現數學誕生與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探索活動和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類在探索其它科學領域的過程中數學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科技與生活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科技與生活”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為展覽的貫穿脈絡,選取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關乎衣食來源的農業、關乎自身生活的健康、關乎家庭生活的家居與住宅、關乎社會生活的信息交流與交通運輸、關乎創造生活的工具與機械等,展示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日益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傳播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使觀眾感受科技創新為人類帶來的福祉和恩惠。

衣食之本

“衣食之本”展區選取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衣食的來源作為展覽切入點,主要圍繞“種植天地”、“養殖樂園”、“遺傳先鋒”和“食品加工”四個分主題,展示農業領域傳統與現代種植養殖技術的重要方面,介紹現代農業技術在各種農副產品的品種、產量、品質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健康之路

“健康之路”展區主要圍繞“理性選擇,保持健康”、“飲食與健康”、“運動與健康”、“疾病與醫療”四個分主題,通過對身體機能與健康問題的了解和對疾病與治療的體驗,正確地理解健康,理解健康要以預防養生為本,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舒適。

居家之道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居家之道”展區為觀眾創設了一個家居與建築的小環境,主要圍繞“看看他們的內部”、“服裝中的科技”、“綠色住宅”和“智慧型樓宇”四個分主題,使大家了解典型家居用品和家用電器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了解最貼近身體的服裝中的科學與技術,了解住宅建設與使用中的“四節一環保”——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的技術和理念,體驗蘊含在居家生活中的智慧和創造性,還可以觀察體驗中國科技館實時運行中的智慧型建築管理系統。

信息之橋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信息之橋”展區以信息科技的發展為主線,以信息技術的知識、套用、研究熱點為知識鏈,主要圍繞“交流方式的變遷”、“e網情深”、“信息安全”、“‘0’和‘1’的世界”、“頭腦風暴”、“亦真亦幻”和“精靈”七個分主題,通過對信息採集、加工處理、存儲、傳遞、輸出五個方面的展示,探索人類豐富多彩的信息交流行為和方式,感受計算機技術、數位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等信息技術的重要方面,體驗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從中了解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

交通之便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交通之便”展區緊貼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衣食住行”中的“行”,主要圍繞“交通面面觀”、“船舶與水運”、“火車與鐵路”、“汽車與公路”和“飛機與航空”五個分主題,展示“交通”中高新科學技術的套用、能源資源的合理利用、交通系統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以及交通安全等一系列人們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知識和問題,使觀眾了解“交通”方面的科技,體驗各種不同的交通方式,激發對於“交通”的想像力,並深入思考“交通”問題。

機械之巧

“機械之巧”展區以蘊含在工具與機械中的巧思妙想為切入點,主要圍繞“巧量時間”、“巧測空間”、“巧稱妙算”、“巧傳妙遞”、“巧工妙匠”和“巧手作坊”六個分主題,展示與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用於度量、計算、傳動、製造等方面的工具與機械,以及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而發展起來的自動機械和智慧型機械。

挑戰與未來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挑戰與未來”主題展廳位於新館4層,面積5100

平方米。展廳主要展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與挑戰,展示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展示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使觀眾認識到創新是人類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引導觀眾對未來科技發展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該展廳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新型材料、基因生命、海洋開發、太空探索、走向未來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

地球述說

“地球述說”展廳從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向公眾展示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其中重點展示人口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等問題。使觀眾能夠以科學發展觀審視地球現狀以及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通過警示和震撼效果,增強觀眾的危機意識,啟發觀眾思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能源世界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能源世界”展廳直面全球面臨的化石能源短缺以及消耗化石能源產生的全球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反映未來能源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濟、高效、清潔利用和新型能源開發。展區同時展示人類依靠科技創新探索綠色能源的各種努力和成就,體現人類不斷探索的精神和科技進步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展區展示了新材料技術向材料結構功能複合化及智慧型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製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發展的趨勢,反映國家戰略高技術重點領域中使用的關鍵材料,使觀眾認識到材料科學的重要性。

基因生命

“基因生命”展區揭示基因研究及其創新的科技成果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全新變化,突顯基因工程的重要作用,激發觀眾對生命科學的關注和興趣,同時探討基因技術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他們正確客觀地認識基因研究和基因技術。

海洋開發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海洋開發”展區以展示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以解決海洋可持續發展遇到的問題為重點,著眼未來人類在海洋開發利用中所面對的問題。包括幾個方面的展項:海水綜合開發利用、海洋地質資源的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海洋生物技術及生物醫藥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空間利用及海洋工程技術、未來海底牧場。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展區以人類探索太空為主線,由夢想開始,通過登天之梯運載火箭的研發,實現人造衛星升空的嘗試,完成載人航天的壯舉,隨之登入月球,遠探火星,並放眼於更浩瀚的宇宙空間。

走向未來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走向未來”展區通過基於信息網路技術推動下未來生活的展示,傳達隨時隨地互聯互通和智慧型化的發展趨勢,描繪數字生活遠景,彰顯科技引領未來;同時展區也反映了科技、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強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特效影院

特效影視主要利用現代電影科技手段,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各類影視特效刺激,領略人與自然之美。中國科技館特效影院設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四個特效影院。

動感影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動感影院由三組動感基座船艙式座椅平台組成,雙機同時放映,5.1聲道立體環繞音響,可容納60名觀眾。當觀眾坐在六個自由度運動平台上觀賞影片時,運動平台可隨影片畫面同步運動,模擬上下升降,使觀眾的身體運動與影片情節相協調,仿佛乘坐宇宙飛船一樣驚險刺激。

4D影院

4D影院採用4D特效高清數字立體電影播放系統與杜比5.1聲道數字環繞音響,影院可容納198名觀眾。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4D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增加各種環境特效,如震動、霧、雨、雪、風、閃電、氣味、氣泡等。通過特效控制系統與影片中的情節進行配合,觀眾戴上特製的偏振立體眼鏡,將欣賞到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立體影像。

巨幕影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銀幕寬29.58米、高22米,可容納632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特別設計的大坡度影院座位,讓每一位觀眾都擁有無障礙的視覺。

球幕影院

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可容納442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影院引進IMAX放映設備,採用30米直徑的半球形銀幕,銀幕上電影畫面的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配以六聲道立體聲音響效果。球幕影院同時配備了光學天象儀和數字輔助投影系統。

光學天象儀不僅可以演示恆星、行星等天體,還可以展現日月食、月相變化等天文現象,影院座椅整體傾斜30度,為觀眾營造仰望蒼穹的環境。

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是科技館開展的讓公眾參與其中,對科學情境、科學現象、科學概念等有更深了解的一系列活動。教育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主要依託於常設展覽資源,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科技館的其他資源,包括特效影視、信息網路、中國數字科技館及社會相關科普資源等。科技館教育活動主要包括:

展覽教育活動:包括講解、答疑、導覽和主題活動等具體形式。

擴展教育活動:包括科普電影、科學表演、DIY園地、與專家面對面、科學俱樂部、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具體形式。

培訓教育活動:包括定期面向全國科技館工作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和面向中國小科學課教師、社會科普工作者、志願者以及導遊等特定人群的培訓活動。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參觀指南

展館位置

中國科技館新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 北辰東路5號,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東北部,鳥巢正北1公里。

乘車路線

公交線路

(1)乘坐328、379、419、484、617、628、751、913路、運通110路到“窪里南口”站,向北步行約6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西門(最近)。

(2)乘坐328、379、419、425、484、518、628、630、695、751、617、913、949、運通110路到“豹房”站,向西再向北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稍近)。

(3)乘坐466、630、653、758、984、985路、快速公交3線路、快速公交3(區間)、快速公交3(支線)到“慧忠北里”站,向北再向西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稍遠)。

(4)乘坐108、124、379、415、417、419、426、518、538、653、758、984、985、特11路到“大屯南”站,向北再向西北步行,約13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遠)。

捷運線路

(1)乘坐捷運8號線到“奧林匹克公園”站出東北口,向北再向東步行約13分鐘。

(2)乘坐捷運8號線到“森林公園南門站”出東南口,向南再向東步行約10分鐘。

(3)乘坐捷運5號線到“大屯路東”站出A1口,換乘538路到“北辰東路”站,向北直行約12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開館時間

開館時間:

周二至周日開館

開館時間:9:30-17:00

售票時間:9:30-16:30

閉館時間:

周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除夕、初一、初二

電影放映時間:

動感影院:

平日

平日: 10:20 11:45 14:30 15:30

雙休日:10:20 11:50 13:50 14:50 15:50 (據2014年科技館官網顯示)

票務信息

票價

主展廳

1、普通票:30元/人

2、學生票:20元/人 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不含成人教育)憑有效證件。

3、優惠票:15元/人 未成年人18歲(不含)以下,無成人陪同參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公休日、兒童節及寒暑假外。

4、團體普通票:20元/人

5、團體學生票:15元/每人 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不包含成人教育)憑有效證件。

主展廳免費人群請參考官方網站的票務信息。 (據2014年科技館官網顯示)

科學樂園展廳

1、兒童票:20元/人

2、成人票:10元/人

3、團體兒童票:15元/人

4、團體成人票:10元/人

球幕影院 巨幕影院 動感影院 4D影院

1、普通票:30元/人

2、學生票:20元/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不含成人教育)憑有效證件。

3、團體普通票:20元/人

4、團體學生票:15元/人 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不含成人教育)憑有效證件。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發起的“2010知識中國”評選活動,旨在表彰對知識的傳播作出重大貢獻的機構、團體及個人,倡導以知識復興引領社會進步的理念,為提升中文知識的全球影響力,增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2010年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觀復博物館電影傳奇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北京天文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2010年度NGO綠色和平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組織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自然之友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多背一公斤北京動物園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0年度WIKI學校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河南汝州第二高級中學深圳市筍崗中學張家港市萬紅國小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南開大學北京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
2010年度網站中國公眾科技網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環保網東西網果殼網豆瓣網博聞網阿邦網化石網
2010年度人物李開復方舟子王春燕李煒光朱學恆黃集偉袁越薩蘇
2010年度教師趙欣如莊秀麗劉國臣薛寶衛魯家寶喬碧昌袁花榮羅鵬
2010年度公益行動大使王菲李亞鵬李連杰李冰冰翁虹楊瀾李宇春濮存昕姚晨周迅徐靜蕾
2010年度知識傳播大使:《這裡是北京》阿龍、《讀書》王寧、《讀書俱樂部》常宏玖、《子午書簡》李潘、《文藝之聲》賀超、《魅力科學》盧迪、《國醫堂》梁冬、《走近科學》張騰岳
2010年度產品漢王電紙書iPhone4IpadBambook諾基亞N8海爾模卡電視長虹3D歐寶麗、聯想樂Phone三星美人魚SF系列筆記本愛國者N700
2010年度企業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亞洲航空公司Wacom(中國)公司利樂(中國)公司桔子酒店集團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蘇寧電器
2010年度媒體:百科知識雜誌新知客看歷史中國國家地理三聯生活周刊生命時報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品味書香艦船知識大眾醫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讀書俱樂部》博覽群書
2010年度圖書:《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大象為什麼不長毛》《俺們農村》《可怕的科學》《讀庫》《自然》《性別戰爭》《歷史:何以至此》《五百年來誰著史》《造物記》

北京地區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博物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文化休閒娛樂功能,2008年3月28日第一批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創建、提升博物館詞條質量顯得至為重要。
首都博物館
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慈悲庵
定陵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國家動物博物館
海淀區博物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梅蘭芳紀念館
北京天文館
北京戲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鐵路博物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北京蠟像館
大覺寺
曹雪芹紀念館
法海寺
恭王府
觀復博物館
郭沫若紀念館
歷代帝王廟
老舍紀念館
老甲藝術館
李大釗故居
首都博物館
坦克博物館
通州區博物館
團城演武廳
徐悲鴻紀念館
西瓜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正陽門
中國美術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體育博物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延慶博物館
炎黃藝術館
中國電信博物館
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上宅文化陳列館
國際友誼博物館
古陶文明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中華民族園
遼金城垣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通州區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百工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坦克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航空館
皇城藝術館
金台藝術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晉商博物館
北京空竹博物館
北京老爺車博物館
北京大學地質陳列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昌平區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卡通藝術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李大釗烈士陵園
毛主席紀念堂
梅蘭芳紀念館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密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茅盾故居
中國長城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攝影博物館
詹天佑紀念館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圓明園展覽館
中國蜜蜂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印刷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
中國醫史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
郭守敬紀念館[北京]
中山紀念堂[北京]
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
北京勵志堂科舉扁額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
胡同張老北京民間藝術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北京百年世界老電話博物館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
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龍徽葡萄酒博物館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市門頭溝區博物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天祥祠文物保管所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東韻民族藝術博物館
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北京城八區旅遊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點名
東城區 故宮 | 天安門廣場 | 雍和宮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安門城樓 | 毛澤東故居 |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 隆福寺 | 國子監 | 中山公園 | 鐘鼓樓 | 文天祥祠 | 東堂 | 北京大學紅樓 | 勞動人民文化宮 | 淳親王府 |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 社稷壇 | 皇史宬 | 老舍紀念館 | 于謙祠 | 柳蔭公園 | 茅盾故居 | 肅親王府 | 青年湖公園 | 僧格林沁祠堂 | 孚郡王府 | 聖米厄爾教堂 | 宣仁廟 | 明城牆遺址 | 城東南角樓 | 柏林寺 | 凝和廟 | 東四清真寺 | 人民英雄紀念碑 | 天安門 | 太廟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革命博物館 | 中國美術館 | 毛主席紀念堂 | 文天祥祠 | 孔廟 | 正陽門 | 地壇 | 古觀象台 | 孫中山行館 | 國子監 | 金水橋 | 柏林寺 | 智化寺 | 普渡寺 | 鼓樓 | 鐘樓
西城區北海公園 | 北京動物園 | 恭王府花園 | 景山公園 | 什剎海 | 白塔寺 | 北京胡同游 | 北京天文館 | 明城牆遺址公園 | 白雲觀 | 廣化寺 | 宋慶齡故居 | 歷代帝王廟 | 梅蘭芳紀念館 | 郭沫若故居 | 月壇公園 | 廣濟寺 | 德勝門箭樓 | 阜景文化旅遊街 | 會賢堂 | 徐悲鴻紀念館 | 匯通祠 | 首都博物館 | 民族文化宮 | 魯迅故居
宣武區大觀園 | 法源寺 | 萬壽公園 | 陶然亭公園 | 北京古城建築博物館 | 報國寺 | 天寧寺 | 湖廣會館 | 宣武藝園 | 白雲觀 | 牛街清真寺 | 先農壇 | 松筠庵 | 法源寺 | 南堂 | 琉璃廠 | 梨園劇場 | 老舍茶館
崇文區天壇 | 北京自然博物館 |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 北京遊樂園 |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 永定門城樓 | 天壇體育場 | 百工博物館 | 珠市口教堂 | 龍潭湖公園 | 北京市琺瑯廠 | 龍潭西湖公園 | 金魚池社區 | 袁崇煥祠 | 南崗子天主教堂 | 正陽門箭樓 |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 燕墩 | 花市清真寺 | 陽平會館戲樓 | 天橋樂茶園
朝陽區北京歡樂谷 | 蟹島 | 朝陽公園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 | 中國紫檀博物館 | 北京民俗博物館 | 中國科學技術館 | 中國電影博物館 | 摩銳水世界 | 團結湖公園 | 北京中華民族園 | 興隆公園 | 金盞鬱金香花園 | 朝來森林公園 | 日壇 | 四得公園 | 北京朝來農藝園 | 平房天主教堂 | 紅領巾公園 | 東都樂園 | 麗都花鳥園 | 北旭野生動物樂園 | 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 萬子營清真寺 | 北京市卡通藝術博物館 | 東壩觀光果園 | 個園 | 中國現代文學館 | 紅軍公園 | 小紅門清真寺 | 南下坡清真寺 | 常營清真寺 | 康營清真寺 | 八里莊清真寺 | 通勝卉芳農業科技園 | 鎮海寺公園 | 西會清真寺 | 西黃寺 | 中國農業展覽館
海淀區香山公園 | 頤和園 | 中華世紀壇 | 圓明園遺址公園 | 北京植物園 |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 北京海洋館 | 玉淵潭公園 | 中國電影資料館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太平洋海底世界 | 北京藝術博物館 | 百望山森林公園 | 陽台山自然風景區 | 北京電影旅遊城 | 中央廣播電視塔 | 大覺寺 | 紫竹院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 翠湖水鄉旅遊區 | 北京航空館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錦繡大地農業觀光 | 團城演武廳 | 中國郵電博物館 |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 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 | 李大釗烈士陵園 | 臥佛寺 | 七王墳 | 三一八烈士墓 | 大慧寺 |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 | 松堂 | 首都體育館 | 真覺寺 | 高梁橋 |埃德加·斯諾墓 | 紫竹院 | 景泰陵 | 黑龍潭 | 薊門煙樹碑 | 慈壽寺塔 | 碧雲寺 | 櫻桃溝 | 摩訶庵 | 魏太和造像
豐臺區世界花卉大觀園 | 北京世界公園 | 北宮森林公園 | 盧溝橋 | 北京青龍湖公園 | 蓮花池公園 | 鷹山森林公園 | 北京南宮溫泉垂釣中心 | 南宮旅遊景區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中華航天博物館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 | 遼金城垣博物館 |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 萬芳亭公園 | 南宮溫泉 | 北京萬龍八億滑雪場 | 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 | 宛平城 | 金土城遺址 | 鎮崗塔
石景山區石景山遊樂園 | 西山八大處公園 | 北京射擊場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 | 北京亞洲電視城 | 北京古城公園 | 承恩寺 | 八角公園 | 皇姑寺 |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 法海寺 | 四海公園 | 希望公園 | 慈善寺 |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