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現稱揚州雙博館,位於揚州新城西區,自然風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測,與揚州國際展覽中心隔湖相望。揚州博物館由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新館組成。雙博館的建築外型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建築與自然交融合一的設計理念。建築博館總占地面積50730M2,建築面積22146.99M2,陳展面積10000M2。揚州博物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建立的揚州“文物館”及同年籌建的“蘇北博物館”。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通又一次給揚州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隨著唐朝的空前繁榮,揚州也成為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事實上已經成為全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無數文人騷客慕名而來,為揚州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簡稱“揚州雙博館”位於揚州新城西區,風光迷人的明月湖西側,與揚州國際展覽中心隔湖相望。雙博館的建築獨特造型,外觀採用荷葉造型,使之融入緊鄰的湖濱地理環境,實現建築與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諧”的建築理念。自然流暢、沒有稜角的建築外觀線條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屬性,是揚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煉,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建築與環境交融合一的設計理念。

雙博館的前身是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建立的揚州“文物館”及同年籌建的“蘇北博物館”。經過60多年的發展,揚州博物館已成為國際、國內頗有影響的藏品豐富、功能齊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200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將揚州廣陵書社收藏的30萬片古籍版片併入揚州博物館,建立揚州雙博館。揚州雙博館工程於2003年10月18日正式開工,2004年4月15日主體工程封頂。2005年4月18日,土建工程竣工。同年10月9日,雙博陳展工程竣工並全面對外免費開放。

建成後的揚州雙博館占地總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展區面積100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5000平方米,辦公區3000平方米,公共服務區7000平方米。館內設有《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揚州八怪書畫》、《館藏明清書畫》、《國寶廳》、《揚州古代雕刻》、《中國雕版印刷展廳》、《揚州雕版印刷展廳》和一個臨展廳計八個展廳。

發展定位

根據揚州文化事業發展結構及文博事業發展要求,將揚州雙博館定位為揚州地區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學術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閒中心、青少年文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是保護、收藏、展示文物的事業單位,利用文物向人們傳達歷史的各類信息,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單位。開放後的揚州雙博館已經成為揚州文化建設的標誌性建築,成為展示揚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最重要的視窗之一。自2005年10月份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雙博館參觀觀眾人數已突破80萬人。政府、軍隊、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及各社會團體接待超過1000批次,其中中央及省部級以上重要領導達20多批次,如賈慶林、李嵐清、唐家璇、顧秀蓮、何魯麗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等。

建館背景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曾是我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都會、外貿和國際交往的重要港埠及商業中心。

揚州是通史式的歷史文化名城。兩漢時期被分封在這裡的各諸侯王利用本地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經濟,使揚州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繁榮。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通又一次給揚州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隨著唐朝的空前繁榮,揚州也成為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事實上已經成為全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無數文人騷客慕名而來,為揚州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使揚州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揚州出現空前的繁華。但揚州的過去又是一部令人心酸的歷史,統治階級的爭奪使這一地區的人民飽受戰火的摧殘,數次變為“蕪城”。“豪華落盡見真淳”,歷史的煙雲早已散去,千年文物無言地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揚州繁榮昌盛的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她的子孫後代留下了大批寶貴的文物。揚州博物館就依託這個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取得了長足發展。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到春秋戰國以來的金屬器、陶瓷玉器、名人書畫、各類雕刻藝術品,一直到近代以來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

建館50多年來,館址屢經變遷,但一個總體的趨勢就是館舍越來越大,設施越來越完備。此次揚州雙博館的開館是我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我和全館同仁,熱誠地歡迎您來到揚州雙博館網站!更歡迎您來到揚州雙博館!

場館概況

常設展館常設展館

“揚博館”計有基本陳列1個,專題陳列4個,臨時展廳1個。基本陳列《廣陵潮——揚州古代城市故事》陳列面積2300平方米,展線長度580米,陳列文物856件,以春秋邗城、漢廣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

簡潔明快地勾勒出揚州歷史發展的主線,也映襯著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

《廣陵潮》在陳列內容設計上採用信息組團、分級傳播的最新設計理念。整個展覽以江、河、海為依託,以漢、唐、清三個時期為突出點,以揚州歷史上五大城池為主線,構成一個結構明晰的和諧整體。

展覽計分五大單元,每個單元各有側重。分級說明言簡意賅,平實無華。展覽運用色彩基調和一定的線形關係,鮮明而準確地闡釋主題。整個陳列將柳樹色彩元素作為基本調子,表現“綠揚城廓是揚州”的文化特徵。用古楠木色作為輔助色調,寓意揚州歷史的深厚底蘊。

展廳平、立面長短弧線與直線的有機結合,象徵揚州歷史連綿不斷,充滿無限生

機和活力。展覽雖沒有刻意尋求造型元素和藝術符號來強化主題,但由形、色、光構成的整個藝術空間,始終充滿著揚州文化特有的品質和風格。

展覽尊重史實和展陳邏輯結構,對空間體量作合理規劃,充分考慮漢、唐、明清三個時期的空間份額,以重點帶兩頭,使展示空間形成連綿有序、張弛有度、跌宕起伏的韻律節奏。在確保流線順暢的前提下,對特定空間的情境設定作重點關照。

《廣陵潮》為通史式陳列,其主題突出,設計獨具創意,信息傳播明晰,陳列語言準確,空間處理富有意味而合乎邏輯,為我國地方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樣式摸索出一條全新思路。

特展回顧特展回顧

國寶廳陳列面積184平方米,展廳僅陳列1件展品,即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該梅

瓶屬於元代景德鎮窯藍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藍釉呈色鮮明純正,腹部白龍環繞於瓶身,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鎮窯的最高燒造水準。此種梅瓶目前傳世僅見三件,一件為宮廷舊藏,現存頤和園,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兩瓶都有殘損,唯我館此件器型最大、紋飾最為精美,1992年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古代雕刻藝術展》陳列面積526平方米,陳列文物135件。該展覽展出文物以材質分為玉雕類、石雕類、磚雕類、漆雕類、骨、象牙雕刻類、竹雕類、瓷雕類、核雕類和木雕類等9個種類,分別詮釋燦爛的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其中多個種類如玉雕、漆雕、木雕、磚雕、核雕等,具有十分濃郁的揚州地方特色,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書畫廳陳列面積717.2平方米,包括《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和《館藏明清書畫展》兩個展

覽,陳列文物66件。明清書畫展所選展品多是與揚州密切相關的書畫家的作品,與揚州八怪精品展春蘭秋菊,各擅勝場。書畫家們精湛的藝術造詣反映了揚州畫壇曾經有過的文人薈萃和異彩紛呈,同時也展現了歷史文化名城揚州豐厚的文化底蘊。

臨時展廳面積1065.3平方米,可獨立對外開放。雙博館開館以來,就不斷舉辦各種臨時展覽,或從外引進,或內部挖掘主題,先後舉辦了《揚州文物精品集粹展》、《鳳鳴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銅器玉器精品展》、《走進“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館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作用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根據揚州文化事業發展結構及文博事業發展要求,將揚州雙博館定位為揚州地區最大

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學術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閒中心、青少年文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是保護、收藏、展示文物的事業單位,利用文物向人們傳達歷史的各類信息,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單位。開放後的揚州雙博館已經成為揚州文化建設的標誌性建築,成為展示揚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最重要的視窗之一。自2005年10月份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雙博館參觀觀眾人數已突破80萬人。政府、軍隊、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及各社會團體接待超過1000批次,其中中央及省部級以上重要領導達20多批次,如賈慶林、李嵐清、唐家璇、顧秀蓮、何魯麗以及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等。

展廳分布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雙博館大樓為三層框架結構,分為東西兩大區。東區為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西區為揚

州博物館新館,中部共享大廳有機連線兩館,使整個建築融為一體。

進入雙博館大門,迎面而來的即是雙博館的館標——伏羲女媧像,立刻把你的思緒帶到了我們祖先生活的遠古時代。向左轉進入序廳,裡面就是一個能夠承接各類展品的大型臨展廳,在這裡你有可能看到各具特色的臨時展覽。出臨展廳順大廳拾階而上,您就來到了揚州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廳,這裡設有展示本館“鎮館之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的“國寶廳”,有展示揚州獨特雕刻藝術的“揚州雕刻藝術陳列廳”,還有名揚海內外的“揚州八怪書畫精品陳列”以及“揚州博物館館藏書畫展廳”。走出專題陳列廳,對面就是反映中國雕版印刷的雕版印刷通史陳列廳,這裡的各種展示將向您介紹中國雕版印刷工藝的起源、發展及各種表現

形式等方面的情況。同時,現場還有雕版印刷工藝操作表演,觀眾如有興致可參與互動,親身體驗一次古人刻板印刷的感受。

三樓西區就是“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基本陳列,在這裡您可以清晰地了解揚州2500多年的發展歷程,兩漢時期富庶,隋唐時代的空前繁榮以及明清時期日落之前的輝煌歷歷在目。東區是揚州雕版印刷專題館,包括專題陳列及開放式雕版版片庫,向您再現揚州歷史上雕版印刷業興盛發達的盛況。

鎮館國寶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價值3.6億元的鎮館之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為元代景德鎮所產文物,高43.5厘米、口徑5.5厘米、最大腹徑25.3厘米、底徑14厘米。梅瓶頸細小口,短頸溜肩,肩豐圓腹,腹部以下明顯收斂,圈足微外撇。梅瓶是宋朝出現的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瓷器瓶子,開始的時候作為盛器,後來因為口沿極小,剛好為插梅枝所用,被稱作為“梅瓶”。梅瓶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所產梅瓶最為精湛。這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造型端莊雋秀,是梅瓶中的極品。

機構設定圖機構設定圖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通體施霽藍釉,釉質肥厚瑩潤,釉面勻淨穩定,釉色藍如深海。腹部刻畫“趕珠龍紋”: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白龍環繞瓶身一周,龍首上仰,頸部細長,長鬣飄拂,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張口吐舌,露出利齒,上、下顎唇邊卷翹,四肢長而粗壯,呈大步行進狀,伸出的四肢,每肢三爪,指尖十分鋒利……。巨龍周邊的空間以四朵飄動的火焰形雲紋,襯托出巨

龍騰飛於萬里長空之中的大氣磅礴之勢。從整體上看,主體紋飾白龍和火焰寶珠與輔助紋飾四朵火焰形雲相映成趣。雲龍、寶珠施青白釉,兩種釉色對比鮮明、強烈,好似威武、雄壯、悍猛的巨龍叱吒於萬里藍天之中,以藍釉點綴的眼珠,在青白釉的襯托下,尤顯突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裝飾效果極佳,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是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鎮窯高超制瓷水準的代表性精品。

揚州博物館這件原流落民間,在揚州市一戶普通人家傳承了不知多少代。據那戶人家的後人介紹,這瓶到底有什麼來歷他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長輩們日日掃塵、每每擦拭、精心呵護,平時也從不示人。到了“文革”時期,媽媽怕因為此瓶而遭到傷害,用墨汁將它的周身塗得漆黑。直到1976年,這戶人家的兒子害怕地震瞞著母親將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幣的價錢賣給了當時揚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間輾轉了六百年能夠保存得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個奇蹟。

元代藍釉在瓷器上運用藍釉可以追溯到唐代,發展到元朝時期,景德鎮的御窯場發明了高溫鈷藍釉。色彩鮮艷的藍釉,除釉色純淨外,尚須有潔白的胎質映襯,才能顯現出藍如寶石的理想釉色。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但在經濟領域的許多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制瓷業,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元代瓷器無論在造型製作,還是在顏料的煉製和燒造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步,並且出產了一批優秀的產品,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彩繪雲氣紋漆壺彩繪雲氣紋漆壺

元代藍釉產品傳世十分稀少,全世界僅存12件左右。故宮博物院藏藍釉白龍盤一件為清宮舊藏之物,盤中心貼塑三爪白龍一條,龍紋矯健,剛勁有力,動態盎然,為典型的元代龍風格。同樣的白龍盤早年流散國外兩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術館,另一件現存日本大坂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解放後,杭州出土元代藍釉爵杯一件,保定市出土元代藍釉金彩杯和盤各一件。上世紀90年代鎮江地區出土藍釉白龍罐一件,是殘器。伊朗巴士頓博物館、阿特別爾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博物館分別收藏有元代藍釉白龍和白花、飛鳥及海馬紋的大盤一件。此外就是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僅存三件,另兩件分別收藏於北京頤和園和巴黎吉美博物館。

北京和巴黎的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都有瑕疵,只有揚州的這一件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這3件梅瓶都是清宮舊藏之物,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彰顯出一種獨一無二的皇家氣派,瓷器成品後,被直接運到北京,收藏於皇宮當中,而那些稍有瑕疵的瓷瓶,督窯官都會當場砸碎,所以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產自御窯場,收藏於幽靜的深宮之中,世人難見其形。從元朝到清朝,幾百年來,中華大地幾次改朝換代,之後又是長達幾十年的外敵入侵,特別是在八國聯軍之後,許多珍寶就此開始了坎坷漂泊的命運,而深藏於後宮的這批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更是在劫難免。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的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便是在上個世紀初被侵略者劫掠之後,倒賣到吉美博物館的。

珍品欣賞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產地:景德鎮窯

質地: 陶瓷

時代: 宋代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質 地: 金屬

時 代: 唐代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作 者:黃慎

質地:書畫

時代:清代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質地:漆木

時代:漢代

簡介:壺木胎,圓頸,扁圓腹,圈足,上置蓋,髹褐漆地,朱繪紋飾。頸下飾十一條三角紋,以金黃漆勾邊,上腹部在三角間隔中朱繪雲氣紋,下腹及圈足繪條帶紋。蓋頂朱繪柿蒂紋,邊飾雲氣紋。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產 地:長沙窯

質地:陶瓷

時代:唐代

簡介:罐直口,卷沿,高頸,鼓腹,平底,肩部置對稱扁環形雙系,其上模印雲紋和“王”字紋。胎為米黃色,器身布滿紋飾,以褐、綠兩色相間的大小斑點組成聯珠狀捲雲圖案,每組之間繪蓮葉和蓮花紋。此器體型碩大,紋飾繪製精美,為唐代長沙窯罕見的珍品。

年 代:西漢

質 料:漆

規 格:高14.5厘米,徑22.5厘米

簡介:奩是婦女的梳妝匣,內置的多件小盒,是為盛放不同的化妝品和首飾而設計的。

這件漆奩將漢代的繪畫藝術和多種裝飾技藝熔為一爐,取得了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這件漆奩有蓋,內裝七件子盒。蓋頂部飾有六出銀柿蒂,蒂中心嵌一顆直徑約一點八厘米的紅瑪瑙珠,柿蒂周圍則為金銀箔飾帶,可惜多已氧化,但仍有羽人操琴、羽人騎狼等畫面清晰可見。奩身及奩蓋外壁均以三道銀形成兩個紋飾帶。其中主要是以金銀貼箔組成的山水紋飾,又配以羽人祝壽、車馬出巡、狩獵、鬥牛、六博、聽琴等畫面。外底紋飾為相交疊壓的同心圓,內繪飛燕、夔龍,外繪雲氣紋、菱形幾何紋作邊。奩內髹朱漆,口內一周繪菱形幾何紋樣,內底繪雲氣紋。七件子奩均為薄木胎,器形有長方、正方、圓、橢圓、馬蹄等形,器表亦嵌有瑪瑙,鑲有銀扣,貼有羽人、錦雞、孔雀、羚羊、熊、馬、虎等形狀的金銀箔。

服務設施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1、提供中、英文講解服務。

2、免費提供口頭、書面諮詢。

3、雙博館廣場周圍設有若干個停車場(位)可供各種車輛全天停放。

4、展廳及共享大廳內設有若干休息用桌椅。

5、展廳內設有電腦觸控螢幕,供遊客查詢參觀信息。

6、出售各式旅遊紀念品。

7、自動存包櫃免費為您提供存包服務。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