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故居[北京西城區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北京西城區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北京西城區郭沫若故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址: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特點:名人故居。建館時間:1988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鎮館之寶:照原樣保留的郭沫若會客廳。郭沫若紀念館位於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占地7000平方米,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園,後因和砷被抄,花園遂廢。同治年間,此處成為恭親王的草料場和馬廄。民國時,恭親王后代把此地專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為宅院。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的駐地。郭沫若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居至此,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15年。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大門對面是磚砌照壁,大門內有一座小土丘。故居垂花門內是正房、耳房、東西廂房和後罩房。入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及後排東房為生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後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

基本信息

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一 1978),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區前海西沿18號。 郭沫若故居原址最早是和珅府邸的一座花園,後成為恭王府的馬號,民國時達仁堂樂家從恭親王後代手中買來作為宅院。民國年間,恭親王的後代把王府和花園賣給輔仁大學,把此處 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宅園。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 於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故居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約500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門內一條小徑直通坐北朝 南的垂花門前,垂花門內是由正房、耳房、東西廂房及後 罩房組成的二進四合院。垂花門、正房與東西廂房之間由迴廊相接。院中牡丹叢生、海棠高大。郭沫若同志的居室在正房,有臥室、會客室、辦公室和後罩房連在一起,這裡便是郭沫若夫人余立群的畫室、書房和臥室。四合院的西側有一排房,是當年郭沫若存放手稿和藏書的書庫。院中最為搶眼的當數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與牡丹。 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正房5間是郭沫若的臥室、會客 室、辦公室和衣帽間。後罩房為郭的夫人於立群的畫室、 書房和臥室。故居里保存著郭沫若的手稿、圖書和文獻資 料。建國後,這裡先後成為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和宋慶齡的住所。1982年郭沫若故居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郭沫若故居向公眾開放。
垂花門郭沫若故居的院子是不規則形狀,前院有兩座小山,居住的院落位於院子的北部,是一個二進的四合院。門為垂花門。進入大門後是由正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房,東西廂房組成的院落,正房與東西廂房都有檐廊,還有抄手遊廊將檐廊銜接起來。從正房西側的耳房可以進入由後罩房以及東西暖廊組成的里院。 里院的暖廊把正房的後檐廊,和後罩房的前檐廊連線起來,並用窗戶將靠外的一側封閉,窗戶下面安裝暖氣,形成全室內的環境。

郭沫若故居的前院中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郭沫若坐像,二進院中種有臘梅和海棠。後院有葡萄或紫藤之類的攀爬植物的架子。

2006年05月25日,樂山郭沫若故居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故居簡介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大門對面是磚砌照壁,大門內有一座小土丘。故居垂花門內是正房、耳房、東西廂房和後罩房。入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及後排東房為生 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 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 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後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 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 

垂花門、正房與東西廂房之間由迴廊相接。院中牡丹叢生、海棠高大。郭沫若同志的居室在正房,有臥室、會客室、辦公室和後罩房連在一起,這裡便是郭沫若夫人余立群的畫室、書房和臥室。四合院的西側有一排房,是當年郭沫若存放手稿和藏書的書庫。院中最為搶眼的當數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與牡丹。 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

四合院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故居里住過的名人真不少

這裡是什剎海、後海、胡同游的起點,門外街兩旁一溜排開的黃包車天天在此熱鬧地守候著,車夫們用地道的京片子招徠來往的顧客。如果你不小心從街中那面大影壁的東側走過的話,你可能不會留意到影壁西面對著的那一扇不大的垂花門,門楣上寫著“郭沫若故居”幾個大字。

它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清乾隆年間曾是和珅的花園,到了鹹豐、同治年間,是恭親王的馬號。清朝亡後,達仁堂樂家藥鋪的樂松山住在裡面。新中國成立之初,樂氏家人把包括這所庭院在內的一批財產捐贈給了新生的共和國。隨即,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使館被安排在這裡。接著,宋慶齡、郭沫若分別在此工作居住過。

和珅花園也好,恭王府也好,並未在院落留下任何特別的建築,只有大門西南方向一眼樂家用過的水井是恭王府留下的遺物。隨著城市現代化的腳步,昔日的水井早被覆蓋廢棄了,直到2000年春天才被紀念館修復,重見天光,成為這座庭院歷史變遷的見證。

步入郭沫若紀念館庭院,草坪上郭沫若全身銅像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司徒兆光創作的。銅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郭沫若紀念館館長郭平英介紹說,郭老生前也愛在院子裡這樣坐坐、看看。為了塑造出這一尊銅像,司徒花了三年時間研究資料、徵求意見,並且別具匠心地把塑像放在院落里而不是進門入口。因為郭老生前最愛銀杏樹,將塑像放在銀杏樹下,銅像才像活了一般,為紀念館增添了一種詩意。另外,在院落里一對雕刻生動的石獅子蹲坐在樹下,為草坪增添了幾分新奇和活力。垂花門前兩口不成對的銅鐘與兩株古柏相伴為伍,稍高的一隻鑄於明天順元年,另一隻鑄於清乾隆年二年。石獅、鍾都是郭沫若生前的收藏。

銀杏樹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親手種的“媽媽樹”與主人心有靈犀

郭沫若喜歡這座院子,直到現在,我們走在裡面仍然能感覺到他的喜歡。進了院門往左一拐,首先就能看見一株漂亮的銀杏樹,這是郭先生的“媽媽樹”。其實這裡滿院都能看見銀杏樹,到了秋天,金黃燦燦的樹葉在枝頭迎著秋陽散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郭沫若喜歡銀杏樹,因為他覺得銀杏的樹幹端正挺勁、獨立不倚,它美,卻美得低調。那為什麼“媽媽樹”最特別呢?因為它有著不尋常的故事。那是1954年的春天,女主人於立群患了重病需要去外地治療,在她離開北京的第二天,郭老帶著孩子們從西郊大覺寺移回一棵只有手腕粗細的銀杏樹苗,種在大院胡同5號院裡。郭老為它起了“媽媽樹”這個名字,寓有“孩子們少不了媽媽”的深意,希望妻子頑強地經受住疾病的磨難,早些回到孩子們和自己身邊來。後來搬家,郭老也把樹移植到了現在的四合院里。

1979年2月,郭老逝世未滿一年,身體一直虛弱的於立群老人不幸也相繼病故。第二年,“媽媽樹”仿佛知道主人去世,決心要隨他們而去一般,大病一場,瀕臨枯槁,樹皮整片整片地暴裂,緩了好幾年,又漸漸生出新樹皮來。想不到10年後竟然又遭劫難,在一場暴風雨里被刮斷了主枝,但其生機依然不減。

鎮館之寶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會客廳一物未動

郭沫若故居中客廳、辦公室、臥房幾間屋子參觀者只能隔窗參觀。裡面的擺設和陳列與郭沫若生活在這裡時一模一樣。

客廳,沙發呈馬蹄形排列。郭沫若習慣坐的位置是鋼琴前的單人沙發,這是因為他雙耳幾近失聰,左耳藉助助聽器,功能略好一些,客人就坐在他的左側。沙發後面的背景是中國著名山水大師傅抱石的巨作,寫郭老游九龍淵詩意:遠處雲山相吻,近處瀑布飛瀉。下端山石之上站立著幾個人物,那不是古代的遊客,而是特意繪製的郭沫若和畫家自己在同行。在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陳列了幾方他所喜歡的石頭,造型自然各顯神韻。郭老曾有詩自述說:“我亦愛石人,愛石之性堅,縱使遭磨礱,以方寓於圓。”窗台上鐘的指針標示著郭沫若去世的時刻:下午四點二十分。

郭老的辦公室跟客廳東面相接。在辦公室里,郭沫若常用的辦公桌上,檯曆翻開在他去世的日子;他常用的助聽器、茶碗還放在他手能夠得到的地方;他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兒子的日記仍整齊地摞在桌上,那是他對兒子們的紀念,因為他有兩個兒子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不幸去世了。毛澤東手書《西江月·井岡山》和於立群錄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分別掛在兩側牆上。南窗下面對面放著兩張書桌,主人常用的是東邊那張。黑電木的墨盒,北京牌的藍黑墨水,普通的極品狼毫……郭沫若就是利用這些最平常的文具在他的晚年完成了關於《蘭亭序》真偽的論辨,以及著作《李白與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還有他去世之後成集的《東風第一枝》和平生最後一部譯作《英詩譯稿》。

辦公室東邊的小門通向臥室,這是東耳房。臥室整潔儉樸。裝有百納本的《二十四史》黑色書櫃,伴著一張棕繃床,綠格子的床單使小屋裡的空氣格外寧靜。床邊擺放著郭沫若常穿的“內聯升”圓口布鞋。

“滄海遺粟”木匣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留日時期的大量珍貴手稿就留在這隻木匣里

在郭沫若紀念館四合院西廂房,有一隻沒有油漆的日本式木匣,木板已經被歲月塗成棕灰色,走到近處才看見上面“滄海遺粟”四個楷體字。別看它毫不起眼,但就是這隻木匣卻在70餘年前讓整箇中國學界感到振奮。木匣里曾經裝有九種甲骨金文著述手稿,是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間的學術研究的精華。

郭沫若在研究中國歷史的過程中,對傳世文獻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他要尋找第一手資料,即未被後人加工過的、確實足以代表古代的那種東西,於是他開始了對甲骨文、金文的研究。

1929年,郭沫若完成《甲骨文字研究》一書,這是他為探討古代社會的實際而進行古文字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在隨後的幾年裡,《兩周金文辭大系》、《金文叢考》、《卜辭通纂》、《殷契粹編》、《石鼓文研究》等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一部接著一部問世,使古文字學權威們也感到是不可理解的奇蹟。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沫若決定秘密回國。為了避開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視線,他暫別妻小,只隨身帶了一支鋼筆,便離開了日本。他在日本期間的大量珍貴手稿都留在了這隻木匣里,放在日本。直到1957年春,木匣才被友人送回到主人身邊。郭沫若對此感慨許久,題寫了“滄海遺粟”四個大字,並寫下幾行小字記述了木匣的輾轉經歷。

助聽器

郭老自16歲起便因病導致雙耳重聽

在郭沫若的故居里陳列著一個助聽器,有不少人以為這是郭老在晚年用的。其實許多人並不知道,自16歲起,郭沫若就成了殘疾人———耳聾。

1908年,郭沫若在樂山讀書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襲擊了他,腸傷寒讓他持續高燒達一個月,損壞了他的聽神經,造成雙耳重聽。直接導致他在日本中止學醫,他甚至想自殺。後來郭沫若之所以走上了文學的道路,耳朵殘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歷史沿革

郭沫若紀念館地處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東臨什剎海,南望北海公園靜心齋。1965年,北京市調整路名和門牌號以前,這裡原為 “西河沿8號”。紀念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0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門匾“郭沫若故居”為鄧穎超1982年9月題寫。

郭沫若紀念館所在地在清朝年間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由樂達仁堂購買了這片地產,修建了現在的庭院。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大使館館舍,後由宋慶齡同志居住。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最後的15年。

郭沫若逝世以後,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於1979年遷入本院,隨後不久醞釀組成了“郭沫若紀念館籌備小組”。1982年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把郭沫若這個晚年的居住地定名為“郭沫若故居”,同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辰90周年時,“郭沫若故居”舉行定名揭幕儀式,同時舉辦了短期的郭沫若生平展。1988年6月12日,在紀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際,“郭沫若故居”正式對外開放,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雕塑規劃小組共同建造的郭沫若全身銅像在故居的草坪上落成,國家副主席王震為之揭幕。

1992年,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現更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決定將“郭沫若故居”更名為“郭沫若紀念館”。

2000年5月,郭沫若紀念館經過一年的維修重新開館,各展室陳列品做了大幅調整,更加方便遊人從不同角度了解這位20世紀文化名人的的一生。

故居大事記

郭沫若故居垂花門
一九七八年
6月12日,郭沫若病逝。在郭沫若治喪活動期間,於立群向代表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前來探望的烏蘭夫方毅表示,希望有關方面組織人力整理保護郭老生前留下的文稿等文獻資料。
10月,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以下簡稱編委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周揚任主任委員,委員由於立群、成仿吾等26人組成。
《郭沫若文集》分為文學、歷史、考古三編,分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年
春,《郭沫若文集?歷史編》工作全面開始。
4月,編委會辦公室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遷入前海西街18號郭沫若生前寓所辦公。
5月15日,周揚等致函鄧穎超,方毅、胡耀邦,建議成立“郭沫若紀念館”,由魏傳統主持組建籌備小組。胡耀邦5月25日在批示中寫道:“請社科院負責把這事管起來。”

一九八零年
6月上旬,《郭沫若文集? 文學編》詩歌部分注釋工作會議在浙江舉行。
12月,《郭沫若文集》注釋工作會議在福建召開。

一九八一年
4月12日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報送中共中央和中宣部,同意將原擬編輯的《郭沫若文集》改為《郭沫若全集》;郭沫若故居歸編委會籌備。
12月6日,編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作出了人事安排,增補石西民為編委會副主任委員,討論了郭沫若誕辰90周年紀念活動、《郭沫若全集》編輯原則等問題。

一九八二年
1月2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第147次會議決定同意把郭沫若同志的住地定名為郭沫若故居。
8月,國務院批准郭沫若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月,鄧穎超、成仿吾、李一氓分別為郭沫若故居題寫匾額。
9月至10月,《郭沫若全集》歷史、考古、文學三編部分卷次在郭老90誕辰前夕首批問世。
11月,周揚同志邀請郭沫若同志生前友好、有關領導、和郭漢英郭平英商談,提出郭沫若故居應於郭老誕辰90周年當天揭幕開放,今後應把故居和編委會逐步辦成郭沫若研究的資料中心、研究中心、宣傳中心。
11月上、中旬,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聯在京舉行紀念郭沫若誕辰90周年史學、文學學術報告會。
11月16日上午,郭沫若故居舉行定名儀式,同時舉辦郭沫若生平展。
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聯在京聯合舉行紀念郭沫若誕辰90周年紀念會,王震胡喬木等領導人出席。
同日,郵電部發行郭沫若紀念郵票兩枚。

郭沫若故居影壁
一九八三年
2月17日,中宣部決定郭沫若故居正式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
5月,郭沫若研究學術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期間成立了“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
8月,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召開第一次常務理事會,決定出版叢書《郭沫若研究》。

一九八四年
3月,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在京舉辦“郭沫若愛國主義思想”撰稿會。

一九八五年
4月,郭沫若歷史劇學術討論會在西安召開。
8月,《郭沫若研究》編輯部與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主編的《煉獄式的愛國主義的戰鬥一生》出版、《郭沫若全集?歷史編》8卷全部出齊。

一九八六年
9月,“郭沫若文學藝術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討論會在湖南召開。
同年,全國城市雕塑規劃小組同意在郭沫若故居院內建立郭沫若全身像。

一九八七年
6月,菊地三郎代表團一行5人來京訪問。

郭沫若故居院景
一九八八年
1月,郭沫若故居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由國務院正式公布。
4月,郭沫若家屬搬出故居,修繕工程開始。
同月,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轉來郭安娜關於捐獻與紀念和研究郭沫若有關的郭沫若遺物的信件。
6月,為紀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郭沫若銅像落成,王震為之揭幕。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城市雕塑規劃小組共同建造,司徒兆光設計。
郭庶英代表郭老子女,按於立群生前意願獻交了郭沫若手稿等珍貴文物。
郭沫若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共設8個展室。展出總面積約400平方米。
10月,蘇中友好協會會長、蘇聯科學院院士齊赫文斯基參觀故居並留言。
同月,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郭沫若自傳集日文版譯者丸山升夫婦參觀故居。
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命林甘泉為郭沫若故居館長。

一九八九年
2月,日中友好會館常務理事、文化事業部長參觀故居。
4月,為紀念“五四”運動70周年,“郭沫若與‘五四’精神”學術座談會在館內舉行,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費德林參加會議。
9月,舉行詩歌音樂朗誦會《漫遊郭沫若的文學世界》,實況錄音由中央廣播電台播出。
10月,捷克斯洛伐克東方研究所漢學家何德理何德佳夫婦參觀故居。
同年,劉德有轉來日本友人柏木正一贈送的1955年郭沫若率中國科學代表團訪日紀錄片《路,在開拓》(日文版)拷貝。

一九九零年
5月,完成《十年的紀念》、《漫遊郭沫若文學世界》等錄像的製作及《路,在開拓》翻譯合成。《十年的紀念》獲中科院系統科技成果二等獎。
同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路,在開拓》中文版首映式。
6月,故居發起並參加“什剎海景點學雷鋒”、“西城博物館迎亞運、學雷鋒”宣傳日活動。

一九九一年
3月,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聯向中共中央提出關於郭沫若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的請示。
5月,“創造社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海峽兩岸及日本、蘇聯學者50餘人參加。“創造社史料展”在京揭幕。此展被列為北京91年文物節專題展。
6月,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同意中科院、中國社科院、中國文聯關於郭沫若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的請示,由上述三單位組成紀念活動籌備辦公室。
8月, “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更名為“中國郭沫若研究會”。
9月,義大利學者、《女神》義大利文譯者安娜?布婭蒂訪問故居。
同月,參加北京市“91文物節”中山公園“博物館長廊”宣傳活動。

郭沫若故居草坪
一九九二年
1月,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9月,《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1、12、13、14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至此,《郭沫若全集?文學編》20卷全部出齊。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0卷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創造社叢書?文藝理論》、《創造社叢書?散文》、《創造社叢書?戲劇》《創造社叢書?理論研究》等卷由學苑出版社出版。至此,“創造社叢書”七卷本出齊。
10月,“郭沫若展”在日本富山縣福光町舉行。該展覽是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及郭沫若誕辰100周年,在日本富山、東京、岡山三個城市舉辦巡迴展覽的首次展出。
同月,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0周年,七集電視專題文獻片《郭沫若——時代之子》在京攝製完畢。
11月,“郭沫若展”在東京日中友好會館舉行,日本眾院議長櫻內義雄等參加了開幕式。李鵬、宮澤喜一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發了賀電。
11月,“郭沫若與現代文化的發展(郭沫若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和日本、俄羅斯等九個國家的近100名學者參加,提交論文近70篇。
同月,郭沫若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京召開。大會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舉辦。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大會上講話。
“郭沫若展”在日本岡山市舉行。

一九九三年
6月,“郭沫若著譯版本展”在京舉行。
7月,“青少年教育基地宣傳月”結束,作文比賽及“兩史一情”知識頒獎儀式在館內舉行。
8月,“郭沫若展”於第七屆泰山國際登山節期間在泰安市藝術館展出。
9月,郭沫若故居參加北京市文物局主辦的“北京古都博覽會”。
10月,“郭沫若與儒家文化”學術討論會在山東舉行。

一九九四年
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命郭平英為郭沫若故居館長。
3月,“紀念《甲申三百年祭》發表50周年展”在專題陳列室展出。展出了眾多的版本、詳盡的史料。
5月至6月,為迎接“六一”兒童節,“郭沫若與少年兒童暨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動展”在館內展出。
同月,“李自成進京350周年暨《甲申三百年祭》發表5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陝西省召開。
7月,參加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內舉辦的“中軸線上看北京”大型夏令營活動。
同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務會議決定將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暨郭沫若故居改為郭沫若紀念館。

一九九五年
5月,郭沫若基金會籌備組與標準國際投資管理公司成立“銀杏樹下系列文化活動組委會”,在館內舉辦首次活動。
同月,《北京歷史上的名人》展覽在館內展出。
6月,舉辦以“熱愛生活、創造未來”為題的“六一筆會”。
9月,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委託銀杏樹下組委會在館內舉辦音樂會,迎接沃爾芬森行長夫婦訪華,外交及經濟界知名人士愛潑斯坦等應邀出席。
10月,法國駐華大使和法國巴厘巴銀行駐亞太地區各國首席代表來館參加“銀杏樹下系列活動”之四。
11月,赴福建與福建省文史館舉辦“郭沫若展”。在廈門聯合舉辦《郭沫若的女性觀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小型研討會。

一九九六年
5月,與青少年教育基地各學校舉辦“藝術節”展覽。
同月,為拉丁美洲各國駐華使節舉辦中國民間音樂欣賞會。
同月,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兒童台共同舉辦“媽媽樹下話媽媽”主題活動。
同月,“銀杏樹下系列活動”之七“曲藝與老舍”在京舉行。

郭沫若故居展廳
一九九七年
6月,與所在社區部分學校舉行“慶六一”文藝演出活動。
7月,紀念“孩子劇團”成立60周年。
10月,由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四川大學、成都石室中學共同舉辦《郭沫若與世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1月,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5周年,《郭沫若題畫詩存》、《郭沫若致文求堂書簡》等新書出版。在三聯書店舉辦“總理稱他沫若兄”專題展。

一九九八年

4月,與成都石室中學及北京校友會組成《郭沫若書法》編輯委員會。
同月,銀杏樹下組委會與本館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共建學校及西城區培智學校舉行“蒲公英”中外兒童鋼琴演奏會。
6月,舉辦“紅土新苗——閩西少兒書畫展” 閩西地區的老一代革命家及北京客家海外聯誼會負責人參觀展覽。
同月,論文集《郭沫若與東西方文化》,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滄海遺粟——郭沫若紀念館館藏珍品展》開幕。
《回首十年圖片展》展出。
由郭沫若基金會籌備組倡議的“郭沫若歷史科學獎”宣布設立。
同月,紀念郭沫若逝世20周年及郭沫若紀念館開放10年,與《詩探索》編輯部聯合舉辦現代詩人與詩歌朗誦會。
12月,閉館維修。

一九九九年
對故居進行全面維修,開始對取暖系統進行燃煤改天然氣工程。
展開更新展陳的調研、論證、資料收集等工作。
12月,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評獎活動結束。

郭沫若故居辦公室
二零零零年
1月,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5月,經一年維修,重新開館,展覽內容作了較大補充和調整。
同月,《郭沫若書法集》舉行首發式。舉行“郭沫若與文化反思”小型研討會。
同月,參加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
8月,在長春舉行學術討論會“郭沫若與20世紀中國思想文化”。
9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參觀故居。
同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青少年教育基地”更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零零一年
1月17日,舉辦郭沫若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擁軍愛民聯歡會。
1月30日,開始“郭沫若紀念館觀眾問卷調查”。
2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室對外開放。
2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新世紀”宣講團在郭沫若紀念館成立,宣講團成員不定期擔當紀念館義務講解。
2月25日,泰國公主詩琳通來紀念館參觀。
3月份,“郭沫若網站”開通。
3月8日,與天津電視台合拍的郭沫若紀念館電視片在館內播放。
3月27日,北京7家名人紀念館聯合舉辦“追尋世紀名人”文化活動新聞發布會在我館舉行。“追尋世紀名人”紀念聯票4月1日起在京發售。
3月29日,在北京第九屆“我愛北京、我愛博物館”活動中獲組織獎。
4月份,在1999—2000年度北京市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表彰會上獲組織獎。
4月10日,召開“名家名篇與名人紀念館”座談會。
4月21日,文化講座,林非主講“當代散文發展的啟示”。
5月18——20日,參加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主題“博物館與社區建設”。明信片《郭沫若故居》開始發行。
5月20日,文化講座,趙迅主講“北京的四合院”。
5月30日,“孩子劇團”故事會。
6月3日,文化講座,韓銳主講“壇廟文化雜談”。
6月18日,舉行“綠色和平頌——兩院院士助申奧”座談會。北京市奧申委副主任劉敬民副市長介紹申奧工作。到會的有王大珩、胡亞美、吳新智等30餘位兩院院士。
6月20日,舉行《甲骨文獻集成》出版座談會、出版慶典暨捐贈儀式。
7月1日—9月1日,學生書畫展《讓世界了解北京》。
9月16日,在臥佛寺飯店召開郭沫若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方案論證會。
9月25—10月8日,“生命簽證:何鳳山博士救助猶太難民之義舉”圖片展。
9月27—11月20日,周杰森(5歲)畫展。
11月13日,由北京市教委支持,與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合作的 “與大師同行”專題語文講座在館內舉行,主講人:連中國,內容分四個部分:《博學多才的郭沫若》、《文學巨匠茅盾》、《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魯迅》、《塑造市民群像的老舍》。
11月16日,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論證會在館內召開。

二零零二年
1月30日,英國大英博物館首次推出“中國當代書法展”,展示該館部分書法藏品,其中展出郭沫若書法作品2件。
10月下旬,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日中友好會館館長林義郎、日本創作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等日本友人相繼為“郭沫若、於立群書法展”開幕發來賀電、賀信。
10月31日下午,紀念郭沫若誕辰110周年郭沫若於立群書法展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揭幕,王洛林、陳宜瑜、李樹文、覃志剛、張柏、馬識途、劉德有、聶力、蔣先進等有關方面領導及郭沫若的生前友好、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和各界朋友三百多人出席了今天的活動。11月24日展覽結束。展覽期間前來參觀的領導人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喬石、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
11月20日上午,郭沫若誕辰110周年紀念會暨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式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主辦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文聯、國家文物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郭沫若故居客廳
二零零三年
3月7日——28日 《影友習作展》在郭沫若紀念館展出。
3月 第二套6家名人故居聯票開始發售。
3月27日——4月15日 完成900平方米草坪微噴改造,達到進一步節約用水的目的。
4月2日——18日 《肖雪霏書法展》在郭沫若紀念館展出。
5月16日——8月13日 《梅蘭芳藏中國戲畫展》在郭沫若紀念館展出。
8月26日——9月1日 《老舍幽默小品賞析展》在郭沫若紀念館展出。
9月17日-10月17日 “郭沫若書法展”在中國科技大學展出,慶祝建校45周年。
9月 《郭沫若書法》音像片出版。
11月29日——12月12日 《黃璧榕書法展》在郭沫若紀念館展出。
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陳奎元院長率部分全國政協委員視察郭沫若紀念館。

二零零四年
3月8日 歷史研究所、郭沫若紀念館、中國郭沫若研究在郭沫若紀念館聯合舉行“紀念《甲申三百年祭》發表60周年學術座談會”。
4月18日 北京師大二附中學生“吳潔婷書畫展”在郭沫若紀念館開幕
5月15日 郭沫若紀念館與北京其他5家名人紀念館的“漫步名人故居”展覽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揭幕。
5月18日 郭沫若紀念館舉辦“以史為鑑,溫故知新” 專題展覽,紀念《甲申三百年祭》發表60周年。
5月23日 郭沫若紀念館與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聯合舉辦《“甲申年”說<甲申三百年祭>》學術講座,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謝保成先生主講。
6月10-22日 郭沫若紀念館等北京6家名人紀念館“中國世紀名人展”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巡展。
7月20日 郭沫若紀念館與北京市世界語協會聯合舉辦“世界語與文化名人”展覽。
8月13日 郭沫若紀念館與日本廣島書道研究會共同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日中友好書作展”。

二零零五年
4月2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同志考察郭沫若紀念館。
5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央駐社科院紀檢組組長李秋芳同志出席郭沫若紀念館等名人紀念館向中國小生贈送《名家名言錄》儀式並講話。
9月7日,重慶郭沫若舊居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鄉間辦公地舊址對外開放。重慶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事忠,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郭沫若紀念館館長郭平英等出席開館儀式,並為郭沫若雕塑揭幕。
10月20日, 為慶祝中古建交45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郭沫若紀念館與古巴駐華使館,在紀念館內聯合舉辦“古巴藝術節,獻給古巴詩人尼古拉斯?紀廉和中國詩人郭沫若”的紀念活動。

樂山故居

簡介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
在四川樂山市東35公里沙灣場正街。座北向南,背負綏山(即蛾眉山第二峰),面對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進中式木結構小四合院和一個小後花園。第一院的左測房間,是郭沫若誕生處。中院右側房間是郭沫若“結婚受難”時的新房;後院緊連小花園,有一間面對綏山的廳房,即為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館”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榮天崗掃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詩,即作於此。舊居年久失修,面目全非。近年經維修恢復原貌,於1981年11月16日郭誕辰九十周年時公開展出。

沙灣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誕生地,郭老在這裡度過童年時代,留下了不少珍貴文物和史跡: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沙灣,"綏山毓秀,沫水鍾靈",這正是歷代文人對沙灣的讚譽之詞。橫貫光潔度灣城區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東的四進穿斗木結構平房,這就是飲譽中外的郭沫若故居。故居前傍沫水,後依綏山,創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後經逐步擴建,至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達到目前規模,共有大小房間36間。今天,它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郭沫若早年的詩作《早起》、《荼溪》、《村居即景》等即作於此。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於舊居牆後,占地3.35畝,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築,館內亭台相接,環廊相連,竹木森森,池水漣漣,奇花異草,幽香陣陣。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老的著作、有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一櫃櫃,一框框,一幅幅,一件件依序展示在遊人面前,令人肅然起敬。

景區亮點
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於舊居牆後,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築。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老的著作、有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令人肅然起敬。
收費標準
門票:15元/人
開放時間
全天
聯繫方式
電話:0833-3432444
位置
地址: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場正街。
交通概況
市內交通:乘13、107、111、118路到北海后街下車,路北向西。
旅遊投訴
樂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833-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家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最佳出遊時間
樂山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四季分明、氣候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在16.5?C-18.0?C之間;樂山是雨熱同季,出行時要注意防潮和攜帶雨具;春秋兩季為去樂山旅遊的最佳時間。

參觀導航

北京故居:

聯繫電話: 010—66183598、010—66180351
乘車路線: 409、626、709、726、826、826支路公車護國寺站下車。
開放時間: 9:00—16:00,周一閉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