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簡稱“山水”)是保護國際的合作夥伴。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是民政註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於2007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個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創辦人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呂植教授。目前的項目主要在中國西部,示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例,並推動自然保護在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眾意識中的主流化。

基本信息

誰是山水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是中國本土的專業自然生態保護機構。山水致力於融合國際視野和本土智慧,基於科學研究,探索體現生態保護價值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區模式,保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護生物多樣性。
山水成立於2007年,主要集中在四川、青海、雲南和西藏的25個自然保護區和120多個鄉村保護地開展工作,以社區為平台,建立融合科學、政策、市場參與的可持續生態新模式,倡導以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生活模式,探索以自然保護為核心的新公益模式,通過探索實踐因地制宜的社區綜合保護方案,致力於建成本土最具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基地、最佳創新自然保護案例的實踐基地。
山水總部設在北京,四川成都設有項目辦公室。現有20多名全職員工,20多位專家和志願者服務於機構。

理想

生態公平生態公平——山水的理想

生態公平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深陷危機。生態系統已入不敷出,難以支撐不斷加速的經濟成長和大眾消費。人類滿懷熱情地營造著現代生活,但是幸福感並沒有和財富的積累同步增長。我們因此而陷入了深切的焦慮之中。依賴現代工業文明和技術進步使人類淡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沒有地球,人類就無法生存。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希望重建生態公平,這就是在現代發展的進程中,充分和科學地認識自然生態的價值,汲取傳統文化精髓,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並運用新的經濟、技術、市場機制與善治,讓生態價值得到應有的尊重,讓當地百姓成為生態保護的主人並從中受益,主動應對以氣候變化等環境和發展的危機。
相信,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中國和世界,必須建立在生態公平的基礎之上—— 這正是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理想所在。

策略

做而論道-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策略

:在鄉村實踐融合政府、市場、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的、具有中國智慧和國際視野的生態特區,促進重要生態區域的發展規劃,並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提煉生態盈利、社區自信、文化傳承的發展經驗;倡導國家和地方決策的生態公平。
:實現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當地與外界之間的生態公平之道。

文化

熱愛自然:熱愛自然,從中汲取生活與工作的靈感和能量;
平等尊重:平等看待自然與生命,並尊重不同文化;
鄉土情懷:相信當地百姓是自然的守護者,尊重當地發展經濟的需要,欣賞並學習與美好自然相互依存的鄉土文化和價值;
國際視野:具備國際視野,學習全球經驗,套用於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專業精神:用專業精神做事,無論是採用科學方法、吸納鄉土知識,還是與政府、企業、媒體合作;
誠實正直:謹以向社會公開、誠信態度和實幹、高效的工作成績回饋捐贈者及支持者的信任。

緣起

呂植:山水的緣起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自然保護事業剛剛起步不久,我那時剛滿20 歲,跟隨北京大學潘文石老師在陝西秦嶺深山中進行野外大熊貓的科學研究。一次,一隻懷孕的毛冠鹿誤闖到村里,我眼看著村民們興奮地追趕著,直到母鹿體力不支,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正當我躊躇著是否上前勸阻時,淳樸的村民由衷地對我說:你真有福氣,一來就有肉吃!這件事對我的震動很大:保護自然,離不開當地百姓的支持,若無法讓百姓受益,保護是缺乏說服力的。
然而“ 如何做”卻是一個難題,需要有樂觀的精神、長期的堅持和不斷創新的工作方法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試圖尋找協調自然保護與當地發展的途徑。從啟動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到鼓勵白馬社區參與保護,從西藏羌塘草原的徒步考察到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脫縣體會傳統“ 神山”文化,我看到單一的工作方法在解決複雜環境問題時的蒼白,也深感中國傳統文化對基於科學的保護理念和實踐的啟發。2002 年,我加入保護國際(CI),作為保護國際在中國的代表,我和我的團隊深入實踐如何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同時,讓自然保護得到更廣泛的支持,成為社會主流。我們發掘根植於民間的思想和行動,並促進民間保護力量的科學性和治理能力;我們引入森林碳匯和水源保護基金等全球化的市場機制投資自然保護,與政府合作授權鄉村社區,使之成為保護的主體。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效,讓我們逐漸樹立信心:一種生態公平的發展模式是可能的!
2007 年,“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一個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在北京成立。其創辦得到了保護國際的支持。“山水”的志向是成為中國最優秀的本土自然保護組織,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中,融合政府、市場、傳統文化和當地社區以及國內國際的資源,在基層實踐生態公平,在生態價值最高的中國西南和青藏高原示範一個個“ 生態特區”,以中國智慧為世界貢獻人與自然持續共存的希望。
多年的積累使我們有可能在四川雲南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的重要生態區域中數十個鄉村和保護區,面積數十萬平方公里開展生態特區的試驗。在當地,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鄉村社區、保護區、政府、研究人員、草根組織,同時我們也和政府部門、學術、文化和商業機構、NGO 等開展跨領域的合作,為這些生態特區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主要負責人

呂植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

孫姍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執行主任

鄭嵐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運營總監

李晟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項目總監

生態特區

建立生態特區

生態特區是在重要生態區域內,融合當地領導力、政策、科學、傳統文化和生態有償服務市場,建立的新的保護與發展綜合區,是一種體現生態公平的發展嘗試。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在中國西部開始推動“生態特區”。目前的區域有以大熊貓為代表物種的西南山地,含四川、陝西、甘肅等山區;以普氏原羚為代表物種的青海湖區域;以雪豹為代表物種的三江源區域,含青海、西藏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地區。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實踐基礎是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和西藏的25個自然保護區和120個多個鄉村社區。

生態特區的建立基礎

清晰的目標和實用的方法

科學家的智慧和當地的知識結合,讓生態特區的設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參照最優秀的科學技術,並充分尊重、發掘和借鑑當地本土知識和文化傳統,促進現代科學知識與當地社區傳統知識、保護生物學和經濟、社會多學科知識融合。山水已經與北京大學合作,在大熊貓、普氏原羚、雪豹等關鍵動物物種以及西部瀕危植物的棲息地開展研究和傳統文化調查,為這些物種的長期生存設計適於當地特色的“生態特區”方案,並開始在關鍵區域支持社區開展保護工作。生態特區的目標是在基層對國家和地方在動植物、棲息地、森林草原、水源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目標進行細化,發展出具體和可監測、可驗證、可報告的指標體系。生態特區的設計中將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的因素,用適合當地情況的新技術,自下而上地示範低碳鄉村的方案。

當地領導力- 培養綠色領袖

當地人主導的自然保護才有生命力。基層有很多有見識、有魄力的領導者,山水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當地領袖、草根組織和社會企業。目前山水的社區保護基金已經支持了超過100個鄉村的綠色領袖,為其提供贈款、培訓和網路支持;並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記錄社區領袖的形成歷程,生態特區的建立將鼓勵當地文化的教育和傳承。

政府的認可和賦權

國家和地方有很多好的政策,如何落實需要實地測試和驗證。生態特區必須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山水通過“協定保護”的方式,促成當地鄉村社區(當地資源使用和實際保護者)和政府(資源所有者和法定保護者)簽訂保護協定,政府為社區賦權,社區完成雙方商定的保護目標,得到生計、文化、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山水的“協定保護”項目已經在16個地點開展。保護協定的簽訂讓政府在扶貧、發展、生態保護方面的支持可以和生態保護的目標具體結合,是生態特區的雛形。同時,生態特區的試驗也要為國家巨觀政策區域規劃和發展、大型工程規劃、政績考核實現生態保護指標提供具體的落地方案。

長效的資金來自於生態有償服務

生態特區需要以其提供的生態價值和服務得到可持續經濟支持,除了政策性的撥款,我們支持用市場化的手段激勵自然保護,生態特區要在原有當地傳統生計的基礎上,發展體現生態價值的新生計來源,如旅遊、森林碳匯、水源地保護、社區產品等,利用日益發達的生態產品盈利。在保護國際等支持下,山水目前已經在以森林碳匯和水源地保護等市場機制,為當地的保護者創造的生態服務長期付費;目前森林碳匯在四川、雲南已經恢復了數千公頃退化森林,可以吸收百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額度用於交易,同時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為當地百姓提供生計服務;水源地保護試點在麗江市嘗試從遊客中收費支持上游農業減少面源污染,在四川省平武縣用部分水費補償水源頭的村級保護方案。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的工作

對生態保護或者生態特區的目標,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帶來雪上加霜的負面效果,但是中國還沒有制定切實有效的氣候適應方案。西部的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生態系統,都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區域,即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先區域。因此生態特區的方案中需要有應對氣候變化,防止物種滅絕和保持生態系統的服務的目標。同時,一個物種豐富、生態完整的系統也使生態特區對氣候變化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圖中顯示了中國600個保護物種的分布區疊加,圖中顏色越深的地區保護物種分布越集中。如果和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區域疊加,中國北部與西部的生態脆弱地區將最易成為氣候變化脆弱區。 青藏高原由於冰川的融化對水資源和草原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特有性、當地牧民以草原為生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作為亞洲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對下游數十億人民生存和生計的影響,是應對氣候變化最為優先的區域。西南山地作為全球溫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以及物種在高山峽谷狹域和垂直分布的特點,決定了這裡的高海拔地帶是我國物種滅絕的風險最高的區域。 西北和西南的河流、湖泊和濕地等淡水生態系統位於江河的上游,其生態服務價值高,同時受氣候變化,特別是冰川融化的影響較大;由於高山峽谷的隔離作用,物種特化程度高,脆弱性大,因此也是適應氣候變化的優先區域。這些都是山水建立生態特區,設計氣候變化應對方案的優先地區。

我們的工作,是由下至上地制定可行的氣候變化應對方案。我們在四川、雲南的森林碳匯項目已經恢復了數千公頃退化森林,可以吸收百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額度用於交易。同時,山水已經在多個項目中設計了氣候變化應對的監測、研究方案,並將應對氣候變化列為作為長期的工作方向。

保護行動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熊貓衛士行動”啟動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熊貓衛士行動”啟動

鄉村保護實踐

由下至上的保護實踐是中國自然保護中最缺乏的一環。鄉村包括城市之外的生態系統,農村、牧區的社區,也包括國家、地方和民間建立的各級保護區系統。目前中國已有2,500 個自然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約15%,但是仍然有大面積的重要生態區域在保護區之外。由於保護區多地處偏遠,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力支持,保護成效未能盡如人意。鄉村保護實踐的根本是為當地保護區和鄉村社區創造激勵機制,提高成效,鼓勵社區參與,讓國家的保護政策落到實處。在鄉村適用的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生態補償的具體方案,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重要生態區域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的重要區域,如跨越四川、甘肅、陝西的大熊貓分布區;和跨越青海、西藏的黃河、長江、瀾滄江上游的三江源區域等。這些重要生態區域有一些已經被政府劃為保護區,如四川的王朗、臥龍國家級保護區主要保護熊貓等物種及其棲息地,青海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濕地、草場和野生動植物。已經建立的保護區能力仍嫌不足,而保護區系統之外,也還有價值很高的生態區域亟待保護。 由於保護區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地方建立保護區的熱情已經越來越低。重要生態區域的保護,需要綜合考慮國家和地方保護和發展的需求來做合理區域規劃。基於鄉村的保護實踐則是這些區域規劃的先期試驗和示範。

“熊貓衛士行動”啟動

截至2008年6月23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1人遇難,374171人受傷,失蹤18498人。受災人數更是達到4千5百萬人。這次地震的震中是位於中國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東緣的汶川縣。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已經在這一區域進行了超過六年旨在保護這一地區生物多樣性,包括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項目和研究工作。

舉辦活動

舉辦" 生態論壇"

作為有實踐基礎支持的政策探討平台,定期邀請基層的實踐者和政策、科研、市場領域的有識之士,就保護的關鍵問題和方向研討;從實例中提煉經驗,進行傳播,促成更到位的支持,從而進一步促進更深入和廣泛的實踐。

吸引各界社會領袖參與

“山水社”將組織包括城市的展覽、講座、和野外高端生態考察-“山水行”;2009年4月,我們與“漂流中國”合作,組織科學家、企業家和當地村民代表,沿金沙江漂流140公里,考察當地生態,並將為保護金沙江出版“正在消失的河流”畫冊。山水社員也為山水開展的活動提供支持。2009年9月-12月,參與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山水-綜合藝術視界中的自然生態”大型“綠色”藝術計畫,共同舉辦“山水論壇”邀請跨學科的人士,多角度地探討環境、社會和人類的危機及解決方案。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山水作為中國民間的觀察員組織,將組團帶領中國企業家參會,與全球企業、專家、政府研討,學習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培養城市青年綠色領袖

山水與財經雜誌攜手,從2010 年開始招募城市中優秀青年高校畢業生,參與實踐基層環保理想,培養中國青年綠色領導者,邀請關注環境的社會知名人士作為導師,通過培訓和到山水鄉村的生態特區實習,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和見解、具備領導人素質和企業家精神的綠色領袖,在自然保護領域創業,並吸引中國社會更關注中國的自然。

發表“ 中國自然保護實踐”

積累“ 中國自然保護實踐”:針對中國自然保護實踐記錄的缺乏,記錄、出版、並促進自然保護實踐經驗的分享,為支持自然保護的政府部門、資助人、社會力量提供有信用度的參考信息。

山水故事

24小時守護野生動物的叢林之眼
地點: 陝西省洋縣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棲息地,漢江上游,面積300 平方公里;
方法: 培訓和實施紅外相機監測;
改變: 長青國家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6 年,是為了保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在原來的森工採伐區域建立起來的保護區,其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巡護和日常監測。保護區的大部分野外工作人員都是原來從事採伐的林業局職工,普遍缺乏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方法訓練,以往採用的監測方法是基於樣線的痕跡記錄法,數據質量嚴重依賴於監測人員的能力和責任心。從2008 年3 月起,我們引入了紅外相機監測的技術,對野外人員進行了多次培訓,在2008 年的9 個月的時間裡,對139 個位點進行了調查,累計工作量4307 個相機工作日,取得2000 多個動物物種分布記錄,包括獸類21 個物種和鳥類13個物種。其中包括大型食肉動物豹的確切記錄,和鳥類新記錄鹰鵰。在獲得高質量監測數據的同時,野外工作人員監測的能力和積極性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保護區基於2008 年的監測成果,擴大了2009 年監測的範圍和監測的門類,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水平大幅度提高。
支持/合作: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國際,滙豐銀行慈善基金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培養當地的“ 科學家”
地點: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果洛州白玉、哇玉、索日瑪鄉,黃河長江源頭分水嶺,面積約2000 平方公里;
方法: 社區保護基金小額贈款,鄉村綠色領袖培訓計畫, 鄉村之眼參與式影像製作,牧區鄉村區研究和監測;
改變: 扎西桑俄是青海省果洛州白玉寺的一名堪布(藏傳佛教學者)。他從小熱愛自然,13 歲開始觀察記錄鳥類。2007 年,扎西堪布在家鄉成立了“ 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這時候,他還從不認識外界其他的環保組織。2008 年起,扎西得到了社區保護基金的支持,對巴顏喀拉山一帶特有的珍稀鳥類藏鵐進行研究和保護,並設立了民間的藏鵐保護小區。通過社區基金的網路,扎西有機會到省會西寧參加保護知識和方法的培訓,通過“ 鄉村之眼”拍攝的紀錄片也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 雲之南”記錄影像展等交流活動。扎西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鄉村保護帶頭人,受到啟發,開闊了思路,繼而在家鄉組織了白馬雞保護、高原花卉調查、國小生觀鳥等豐富的活動。2008 年底,“ 山水”主任- 北京大學教授呂植博士和著名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來到扎西的家鄉,幫助他詳細分析了現有的藏鵐保護方法,提出諸多有益的建議,並邀請扎西參加2009 年7 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保護生物學大會,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和保護工作者介紹自己的保護工作。截至2009 年7 月,山水已經支持了超過50 名象扎西桑俄這樣的社區保護領導者。當地的“ 科學家”長期駐紮,可以做研究者做不到的細緻工作。參與這些科學工作反過來又讓鄉村百姓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家鄉,對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生活的關係有了判斷,更加自豪、自信地看待他們的發展。
支持/ 合作: 白玉鄉年保玉則環境保護協會,青海省林業廳,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協會,保護國際,楊元龍溢達教育基金會

綠色領袖在鄉村
地點:甘肅省文縣李子壩村,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
區南端,大熊貓棲息地,四川青川縣水源地,面積
65 平方公里;
方法:協定保護;
改變:距離自然資源最近的李子壩社區本來是天然的保護者,但是因為不能從保護環境中受益而轉為追求短期利益,當地森林一度受到嚴重的砍伐,破壞了小環境也讓主要生計來源的茶葉質量不斷下降,進入惡性循環。同時,政府和保護區雖然負有保護生態的責任,但是人力物力能力都有所不及,如何有效的引導社區可持續的利用資源,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山水在保護國際的支持下,在李子壩村組織多輪談判,支持保護區和李子壩村簽署了保護協定,保護區為村子授權巡山保護,定期檢查保護成效。作為鼓勵,從資金和政策上幫助社區,提高老百姓的生計,讓生態保護成為鄉村盈利、恢復自信和強化文化的新著力點。李子壩村森林破壞現象大量減少,村子的農民森林巡護隊還獲得2009 年SEE.TNC 生態獎的優秀獎。李子壩的案例大大了啟發了熊貓棲息地的其他保護區,作為一種有效的思路,山水實施的協定保護項目正在17 個像李子壩村的這樣的村子開展。
支持/ 合作 :李子壩村,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國際協定保護項目,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

推動市場自發為水源保護買單
地點: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余家山縣級自然保護區,平武縣水源地;面積10 平方公里;
方法: 生態有償服務,水源保護基金,私人保護區;
改變: 近年來,我國開展了一系列流域生態補償方面的試點工作,以調整態系統服務的提供方和受益方的利益關係,體現“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而這些試點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大多情況下是政府買單,這樣的做法儘管在資金上有一定保障,但是”一刀切”的政策往往模糊了生態效益或“ 產品”與資金償付之間的利益關係。山水的嘗試是:在流域生態補償上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使生態服務的提供者(即保護者)能夠持續受益。山水幫助平武縣政府全縣的水源地和熊貓棲息地余家山建立全國第一個私人管理的自然保護區,並進而開展了流域生態有償服務的試點項目,對水源地的生態服務和面臨威脅進行科學評估後,提出了以縣城用水戶水費為基礎推動余家山社區替代生計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補償模式。平武縣政府已經採納了該政策建議,並已經成立了多部門共同管理的平武縣生態補償專項基金以實施該項目。除平武縣余家山試點項目外,山水和保護國際還在雲南省麗江市實施了一個以旅遊市場為依託的生態有償服務項目。另一方面,山水也通過和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合作,在四川省內10 個市州開展了流域生態有償服務的研究工作,並將支持其中2-3 個研究項目得以實施。這些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基於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的實例。
支持/ 合作: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林業廳、平武縣政府、
平武縣林業局、余家山保護區、保護國際、3M 公司、 美國鋁業公司
保護三江源
地點:青海玉樹州曲麻萊縣措池村,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雪豹、野氂牛、岩羊、藏野驢等多種青藏高原特有和瀕危物種的棲息地,長江源頭,面積2,500 平方公里; 方法: 協定保護,社區監測,社區保護基金小額贈款,鄉村綠色領袖培訓計畫;鄉村之眼參與式影像製作;
改變:生態監測對於生態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三江源地區極為重要,但長期以來由於保護區的力量有限,未能系統地開展。位於這個15 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措池村,有優秀的保護傳統,他們缺乏的是科學的方法和儀器,以及有效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經過科學的設計和多輪協商,三江源保護區管理局和措池支持保護區簽署了保護協定,以當地村民成立的野氂牛守望者協會為依託,補充生態監測能力、設備和管理制度,建立監測資料庫,使措池村逐漸成為三江源地區生態監測的生力軍。結合科學和當地傳統知識,措池村在監測管理制度下定線、定時、定人的開展監測活動,包括藏野驢、野氂牛等野生動物監測和六項關於當地氣候變化的監測,豐富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監測數據。與此同時,過去兩年中措池村共阻止了5 次外來人員到措池的打獵、測繪等活動。讓科學的保護方法走進社區,結合社區的天然優勢,共同保護美好家園。對生態的監測也讓依賴牧業為生的措池村民對和他們生計息息相關的野氂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對家鄉的自豪感,2007 年措池村全村舉行了賽馬會暨生態文化節,鄉、縣、省里的相關政府部門都來參加,措池村的模式已經成為青海省生態立省的一個重要思路。也讓養育了下游數十億人口的三江源區接近了生態盈利、鄉村自豪、文化傳承的美好夢想。
支持/ 合作:措池村,野氂牛守望者協會,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三江源保護區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廳,青海省三江源保護協會,

保護國際種植金牌森林 減緩氣候變化
地點: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面積4055 平方公里 ;
方法:生態有償服務,多重效益造林,碳匯;
改變:全球氣候的改變將深遠改變至少幾代人的生活,每年因毀林造成的溫 室氣體排放比全球所有的交通工具加起來還多。上世紀末以來,中國政府在森林恢復和保護上投入了巨額資金,然而實踐證明單一行政投入的方式並不能最大化的實現森林的多重效益。山水在保護區內及周邊地區種植森林,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同時,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並為推動當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並利用《京都議定書》等氣候變化國際公約創造的國際碳交易市場為森林恢復工作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通過與保護國際等合作夥伴共同工作,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坡的騰衝縣建設467.7 公頃的混交林,該項目預計在30 年內創造167,500 噸二氧化碳減排額度,截止2009 年中,已有50,000 余噸減排額度通過國際碳交易志願市場出售,為當地項目業主和社區創造了50 余萬美元的收入。同時,鑒於該項目在減緩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突出貢獻,2007 年項目通過第三方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國際權威多重效益標準-CCB 標準金牌認證的項目。採用類似的模式,在四川川西北五縣的碳匯造林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立項並通過DOE 核查,是全國第三個(截止到2009 年6 月)具備市場交易資格的項目。保護國際和山水在雲南省和四川省已經累計支持了超過5000公頃的森林恢復項目,預計將產生超過150 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額度可用於國際碳市場交易。
支持/ 合作: 保護國際、國家林業局、雲南省林業廳、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3M 公司、美國聯合技術公司

鼓勵與自然和諧的傳統文化
地點: 雲南迪慶州德欽縣說農藏區村,瀾滄江峽谷,面積100 平方公里;
方法: 社區保護基金小額贈款,鄉村綠色領袖培訓計畫;
改變: 位於滇西北瀾滄江峽谷東岸的說農村有29 戶人家,閉塞的交通使這裡的生計高度依賴於森林資源,村民不識文字也欠缺團結,常常因為爭奪松茸打架鬥毆。村里唯一出過山門的年輕人此里吾堆,通過卡瓦格博文化社認識了“ 山水”的團隊,提出通過恢復村中跳弦子舞的方式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藏族弦子舞的歌詞含有豐富的鄉土生態保護知識,也是保護神山的傳統儀式。2006 年,說農村的項目經過嚴格評審,得到了一萬元的贈款支持。此里吾堆首先到西藏邀請活佛講經說法,全村90% 的村民向僧人承諾了不再打獵或砍樹。村莊又開設了兩個藏文班,使村民能夠逐漸理解弦子的歌詞,村莊的凝聚力隨之逐漸建立了起來,精神風貌煥然一新。2007 年初,活佛為村莊封了新的日卦區(封山區),新增森林保護面積約6,000公頃,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棲息地受到說農村規民約的有效管理。類似這樣的社區保護基金支持的項目,鼓勵鄉村社區結合傳統文化和本地知識設計符合當地需要的保護行動,在四川、青海、雲南、西藏、甘肅共有超過100 個鄉村開展。
支持/ 合作: 卡瓦格博文化社,歐萊雅公司卡尼爾品牌,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基金(CEPF),保護國際ITPI 項目

支持者

保護國際基金會
北京美廣互動科技有限公司 - 受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委託
哥倫比亞大學
滙豐銀行慈善基金
聚賢社基金 Leader's Quest Foundation
聯想集團
盧德之 先生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
旅遊衛視“ 必須時尚”節目和植樹愛心拍主
麥克阿瑟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
歐萊雅中國及麾下卡尼爾品牌
喬治·夏勒博士
上海會暢通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萬科集團
溢達楊元龍教育基金會
中國環境意識項目(聯合國開發署與中國國家環保部)
青海省林業廳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中山公園音樂堂
中國科技協會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2010知識中國評選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發起的“2010知識中國”評選活動,旨在表彰對知識的傳播作出重大貢獻的機構、團體及個人,倡導以知識復興引領社會進步的理念,為提升中文知識的全球影響力,增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2010年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觀復博物館電影傳奇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北京天文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2010年度NGO綠色和平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組織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自然之友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多背一公斤北京動物園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0年度WIKI學校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河南汝州第二高級中學深圳市筍崗中學張家港市萬紅國小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南開大學北京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
2010年度網站中國公眾科技網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環保網東西網果殼網豆瓣網博聞網阿邦網化石網
2010年度人物李開復方舟子王春燕李煒光朱學恆黃集偉袁越薩蘇
2010年度教師趙欣如莊秀麗劉國臣薛寶衛魯家寶喬碧昌袁花榮羅鵬
2010年度公益行動大使王菲李亞鵬李連杰李冰冰翁虹楊瀾李宇春濮存昕姚晨周迅徐靜蕾
2010年度知識傳播大使:《這裡是北京》阿龍、《讀書》王寧、《讀書俱樂部》常宏玖、《子午書簡》李潘、《文藝之聲》賀超、《魅力科學》盧迪、《國醫堂》梁冬、《走近科學》張騰岳
2010年度產品漢王電紙書iPhone4IpadBambook諾基亞N8海爾模卡電視長虹3D歐寶麗、聯想樂Phone三星美人魚SF系列筆記本愛國者N700
2010年度企業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亞洲航空公司Wacom(中國)公司利樂(中國)公司桔子酒店集團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蘇寧電器
2010年度媒體:百科知識雜誌新知客看歷史中國國家地理三聯生活周刊生命時報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品味書香艦船知識大眾醫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讀書俱樂部》博覽群書
2010年度圖書:《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大象為什麼不長毛》《俺們農村》《可怕的科學》《讀庫》《自然》《性別戰爭》《歷史:何以至此》《五百年來誰著史》《造物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