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漢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執政期間,他崇奉“黃老之術”,輕搖薄賦,減笞去刑,和親匈奴,與民休息,據史書記載,當時社會“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與其父漢文帝劉恆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早期治國安邦的黃金時代,被後世讚譽為“文景之治”,為其子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刑徒墓地以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坐西向東,被81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其四周則分布著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及禮制建築遺址等;寬110米的司馬道向東直通5公里之外的陽陵邑,司馬道南北兩側整齊排列著王侯將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餘座,一如當年天子臨朝時大臣位列兩班的威儀。陵區內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堅執鋭、嚴陣以待,仕女俑寬衣博帶、美目流盼,動物俑累千成萬、生動異常。可以說漢陽陵是中國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空前盛行的真實體現,也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帝陵陵園,因而成為科學工作者研究漢代帝王陵寢制度和喪葬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布局
帝陵外藏坑是帝陵陵園最重要的陪葬部分,圍繞帝陵封土周圍共有81座,是皇帝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展示廳在近8000平方米內展示出了其中10座坑的真實遺存,是中國第一座緊貼帝陵封土、將文物和遊客分隔在兩個不同溫濕度環境中、並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影視成像技術演示當年真實歷史事件的全地下遺址博物館。遊客在充滿神秘感的環境中近距離、多角度欣賞大量的文物遺存,即可感受皇帝宮廷生活的豐富多彩,又可觀賞到世界一流的文物保護和展示手段、了解文物考古發掘和修復的過程。
帝陵陵園南門闕是發掘的時代最早,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闕遺址,它的發掘對於門闕的起源、發展,門闕制度的形成、影響,以及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等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南闕門遺址還出土有發現最早的磚質圍棋盤、陶質脊獸和最大的板瓦等。位於帝陵東南、後陵正南的南區從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區從葬坑,分別占地96000平方米。90年-97年,先後對南區的14座坑進行了部分試掘或整體發掘,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糧食的倉庫,還有牛、羊、豬、狗、雞等陶質動物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用具,全面展現了漢代的軍旅場景,可能與西漢時期的“南軍”、“北軍”有一定關係。
羅經石遺址位於帝陵東南。此處地形隆起,外貌呈緩坡狀。根據考古鑽探得知,遺址平面近方形,邊長約260米,外圍有壕溝環繞。遺址中心部分的最高處放置著一塊方形巨石,當地民眾叫做“羅經石”,經測定為正南北方向。據研究推測,它可能為修建陽陵時標定水平、測量高度和標示方位之用,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測量標石。這處建築遺址地勢高亢,布局規整,規模宏大,應該是陽陵陵園中最重要的禮制性建築之一。
刑徒墓地在帝陵西北約1.5公里處,其面積達8萬平方米,70年代初被發現,估計葬於此地的刑徒在萬人以上。72年發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發現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無序,屍骨凌亂,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無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鉗”、“釱”等類鐵制刑具,有的還有明顯的砍斫痕跡。陪葬墓園區西起帝陵東側約1100米處,東到馬家灣鄉米家崖村塬邊。全長2350米,占地約3.5平方公里。整個墓區被壕溝分成若干個方塊,成為墓園,這些墓園東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盤狀分布。這次發現的陪葬墓園數量眾多,圍溝完整,布局規整,排列有序,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這一發現在西漢十一座帝陵的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考古價值
考古勘探資料表明,陽陵陪葬器皿極為宏富,不算南北外藏坑,僅景帝封土四周就有從葬坑86座,埋藏各類陶俑和豬、羊、狗、雞等動物陶塑估計至少有數萬件之多。部分坑內還是疊壓式埋藏,藏品密不透風,讓考古人員無從下手。其工程量之浩繁,實在難以確計。而那些所謂著衣式的裸體俑,原本穿絲綢、衣紈綈,又不知要耗費多少女子經年紡績之勞。這些且不說,按照漢代帝、後“同塋異穴”的葬制,王皇后晚景帝15年而後薨,其祔葬陽陵的時間已是武帝元朔三年。以漢武帝奢靡張揚的個性,為其生母隨葬物品也不會過於吝嗇錢財。陵園內後陵與帝陵比肩而立,那體量巨大的墳冢,曾讓那位博學多識的清代陝西巡撫畢沅將其誤斷為漢惠帝安陵,鬧出了疏於考證的笑話。如此看來,龍子龍孫們並沒有按照文帝的既定方針辦,陽陵即算是薄葬,也實在是“薄”的有限。
在帝陵北側,還有兩個小的墳包,高約丈余。在帝陵、後陵那巍峨高聳的巨大封土的對比下,其從屬地位顯而易見。據考古人員介紹,這兩座墳包,其一墓主不明,另一座則傳說為栗姬之墓。栗姬其人,史書有載,並非等閒之輩。她原為太子劉榮的生母,距離母儀天下的皇后實際上也就一步之遙了。只因開罪於長公主嫖,遭讒,遂為景帝所銜恨。公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兩年之後,又“坐侵太宗廟地”罪,受凌辱自殺。在尊卑有序、等級森嚴、且絕對母以子貴的封建社會九重深宮之內,太子的廢黜和夭亡,意味著栗姬的地位和境遇也因此發生了宵壤巨變。她成了落架的鳳凰,不,似乎更慘,簡直就是一隻脫毛待烹的母雞。史書記其最後的結局,既非賜死,亦非病故,而是“恚恨而死”。
文化底蘊
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美輪美奐的出土文物、獨一無二的地下遺址博物館、秀麗宜人的園林風光,使漢陽陵博物館日益發展成為國內外獨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置身其中,一定會使您驚嘆不已、流連忘返。
漢景帝劉啟在後世人眼裡算得上一個好皇帝。雖說較之他的爺爺高祖劉邦和兒子武帝劉徹,他既缺乏大風一曲,慷慨卓絕的氣概,也沒有開邊拓土,勒石燕然的雄健。然而,守成亦不易,也許因此,他卻正好落得個“無為而治”的美名。史家筆下的劉啟,端的一個聖明君主。他登基之後,承“黃老之術”,順天應命,撫馭萬民,和親匈奴,輕徭薄賦,減笞去刑,與民生息,的確頗有一番可嘉的實績。質諸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有關史實來看,所謂“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的讚譽,也並非全是史家曲筆諛世之詞,而“文景之治”也就成為後世人心目中封建社會早期治國安邦的黃金時代。然而,如果透過那些彰顯的“政績”而細察劉啟個人的一生行跡,他的許多所作所為,即使按照修齊治平的傳統道德觀念衡量,也覺得景帝的形象遠沒有那么可敬可愛。
文物保護
財務部人力資源部陳列保管部宣教接待部研究室保衛部信息資源部後勤部經營開發部工程設備部綠化環衛部帝陵管理辦公室創優辦漢陽陵文物害蟲發生及防治對策研究自漢陽陵陪葬坑發掘暴露以來,害蟲一直是危及坑道內文物安全的重大隱患之一。
特別是在夏秋季節,坑道內環境適宜,招至多種害蟲大量遷入坑道繁衍生息,鑽洞取食,對已發掘文物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對其防治、控制對文物安全至關重要。有關古建築物及文物庫藏害蟲防治技術前人已做過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對發掘現場文物害蟲防治技術尚缺乏系統研究。本文僅對漢陽陵發掘現場11號坑道文物害蟲種類及為害性,大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對策作以分析和探討。進入坑道的害蟲對文物的為害主要是鑽洞作巢,取食棲息破壞嚴重,在發掘現場的11號坑道文物上隧洞到處可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最大洞口直徑達3cm,深度20~30cm,甚至洞洞相連,如不採取措施,有可能造成文物內空,造成塌陷。其次為爬行劃痕、排卵、糞便污染,影響文物的保存及觀賞價值。由於11號坑文物原多以木質結構為主,經常年腐化,變成了高含營養的有機質,為蜣螂、鼠婦、蚰蜒等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同時,在炎夏高溫季節,坑道內相對地表陰涼潮濕,這種獨特的生態環境條件,為蟋蟀、螻蛄、金龜甲、蝗蟲等害蟲的活動棲息,產卵提供了優越的場所,從而招集大量多種昆蟲進入坑道,為害文物。漢陽陵發掘現場周圍多為農田、果園及墳荒地,因發掘現場受文物安全限制,就近農田、果園多為自然生長,滋生了大量的昆蟲資源,且隨著發掘現場規模的擴大,周邊區域荒蕪時間延長及對害蟲失去防治,使害蟲的種類、數量逐年上升。據2000年6~8月份調查,周邊區域各種昆蟲數量為7~55頭/m2,平均14.3頭/m2,這些昆蟲成為進入坑道為害文物源源不斷的害蟲資源,使坑道內害蟲數量不斷上升,為害程度急劇加重。甚至在農田如步甲類等一些益蟲一且進入坑道也會對現場文物造成危害。
為了保護漢陽陵發掘現場及坑道文物的安全防範,發掘現場周圍及坑道上空均安裝了夜間照明設施。然而,通夜的燈光卻使一些如蟋蟀、螻蛄等有趨光性的害蟲得以誘集,招入坑道。試驗表明,一盞100W的燈泡一夜可誘得各類昆蟲約500~2000頭,進入坑道,就成為坑道文物的重要害蟲。可見,照光設施的負作用成為坑道文物害蟲大發生的又一原因。基於漢陽陵11號坑發掘以來,文物害蟲種類多,數量巨大,已嚴重破壞和威脅文物安全保護的實際狀況,結合文物的不可恢復性、坑道獨特生態環境及周圍區域條件,依據文物──害蟲──環境三者的關係,遵循生態經濟學原理及防治必要性要求,確定了防治效果達98%以上,且防治措施對文物安全無害的防治基本思路。
相關人物
鹹陽原上的西漢帝陵群,以漢景帝劉啟的陽陵位居最東。這裡地勢高亢平坦,風水很好,涇河蜿蜒於北,渭水奔騰於南,兩河在陵東不遠處交匯,形成“涇渭分明”的獨特景觀。漢陽陵居兩水之間,在蒼涼厚重的黃土台地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兀雄渾,更造就出一種挾雙龍而東向的氣勢。行人至此,一眼看去,皇天后土,漢家陵闕,讓人架不住心頭的震顫。伴隨著鹹陽國際機場專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開始對這裡進行大規模的隨工清理和考古勘探。此後,在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陵園內,便不斷有一些世所矚目的考古發現。帝陵坐西朝東,被八十餘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其四周則等距離分布著後陵、南北外藏坑以及建築基址。寬約110米的司馬道平坦如砥,向東延伸7華里直達陵邑──那裡曾是富豪雲集、商賈出沒的繁華所在。而司馬道兩側又密密匝匝排列著王侯將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園,一如當年天子臨朝時大臣位列兩班的威儀。眾多陪葬坑內,一列列武士俑披堅執銳,征塵未洗,如臨大敵;一排排仕女俑寬衣博帶,美目流盼,舞姿翩翩-----於是,風乾的歷史一下子變得鮮活了,千年塵封的人事仿佛又從泛黃的線裝書中搖搖曳曳走了出來。
門票價格
門票價格
3月—11月90元,1月、2月和12月65元。
講解費用
地下博物館
漢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60元。10人以上價格:70元
英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120元。10人以上價格:130元。
日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120元。10人以上價格:130元。
考古陳列館
漢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40元。10人以上價格:50元。
英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80元。10人以上價格:90元。
日語講解10人以下(含10人)價格:80元。10人以上價格:90元。
挑選講解員需支付雙倍費用。
開放時間
售票時間:3-11月8:30-17:30,1月、2月和12月8:30-17:00
開館時間:3-11月8:30-19:00,1月、2月和12月8:30-18:00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