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是中國司法史上第一個全國行業性博物館,在中國司法文化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司法史料預展作為博物館籌備階段舉辦的展覽,覆蓋面廣,特色鮮明,從“法祖”皋陶、載有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成文判決的西周后期青銅器朕匜(yingyi)、“江南第一衙”浮梁縣衙,到中國革命第一法庭、臨時最高法庭和最高法院,再到最高人民法院,歷史脈絡清晰,基本涵蓋了中國五千年司法文明,再現了審判機構的歷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的不斷推進。博物館除了展出大量珍貴圖片外,還展出了許多極具價值的珍貴文物。2016年1月6日中國法院博物館開館,展周永康薄熙來裁判文書。

基本信息

成立時間

中國法院博物館中國法院博物館
2008年2月29日上午8時30分,中國法院博物館在最高人民法院機關西院四號樓前隆重舉行揭牌儀式。

隨著紅色絲綢的落下,由肖揚院長題寫的“中國法院博物館”七個墨綠大字,展現在楠木牌匾上。

中國法院博物館的建立,是中國司法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最高人民法院加強新時期人民司法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為了傳承中國的司法文明,肖揚院長先後就瑞金中華蘇維埃最高法院舊址和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遺址修復問題作出重要批示,這兩處司法舊址、遺址已先後於2000年、2006年得以修復,成為革命老區開展傳統教育的重要視窗。

為客觀、真實、全面地再現中國法制發展的歷史,全方位展示人民法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曆程中的突出貢獻,最高人民法院在修復兩處司法舊址、遺址的基礎上,又決定建立中國法院博物館,並於2007年7月正式啟動籌建工作。

中國法院博物館中國法院博物館

2007年9月27日,中國在在江西瑞金舉行了全國法院司法史料徵集工作座談會,曹建明副院長對在全國法院開展史料徵集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司法史料徵集工作在全國廣泛展開。

2007年12月24日,司法史料展覽初具規模,體系框架也已基本成形。司法史料預展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共分為十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先驅之光》重點介紹古代、近現代的法律文化與審判制度;第二部分《紅色記憶》至第四部分《曲折發展》,分階段介紹了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文革”前後的人民審判工作;第五部分《法制春天》分別介紹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工作;第六部分《軍事審判》介紹了軍事審判工作的發展歷程;第七部分至第十二部分,分別從法院建設、司法為民、司法改革、港澳台法院、友好往來、親切關懷等不同角度介紹了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第十三部分《歷任院長》重點介紹了最高人民法院歷任院長和各高級人民法院首任院長。

2008年2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組織12位專家對博物館籌備情況和司法史料預展進行了考察和評審,專家認為最高人民法院籌建中國法院博物館,填補了中國全國性法院博物館建設的空白;司法史料預展整體框架大致可行,內容也比較完整,同意建館展出。

至此,從正式啟動籌建工作以來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中國法院博物館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中國法院博物館是中國司法史上第一個全國行業性博物館。正如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揭牌儀式上所說,中國法院博物館的建立是司法界、博物館界“令人期待的盛事”,充分體現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對司法文化建設的關懷、重視,也充分展現了各級人民法院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

場館介紹

中國法院博物館中國法院博物館揭牌
中國法院博物館臨時館址有600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個展廳,展出文物、文獻、圖片等1500餘件。

作為博物館重要組成部分的司法史料展覽,覆蓋面廣,特色鮮明,從“法祖”皋陶、載有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成文判決的西周后期青銅器、“江南第一衙”浮梁縣衙,到中國革命第一法庭、臨時最高法庭和最高法院,再到最高人民法院,歷史脈絡清晰,基本涵蓋了中國五千年司法文明,再現了審判機構的歷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的不斷推進。

除了展出大量珍貴圖片外,中國法院博物館還展出了許多極具價值的珍貴文物,如建國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國徽,最高人民法院分院院印,特赦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通知書,江華、伍修權、曾漢周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時使用的名章,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的牌匾等。

重點景區

《先驅之光》作為第一個景區,它重點介紹古代、近現代的法律文化與審判制度。說起中國司法發展史,就不能繞過皋陶。皋陶是我國古代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一位偉大的法律創始者和執行者,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是堯、舜時代的大理官,時稱“士”,是史籍記載中最早的法律的創造者和執行者。主持研究制定刑法,實施依法行政,依法治國。他畢生倡導明刑弼教,教化萬民,開創了東方司法文化的先河,是公認的華夏司法法祖。

在這裡,載有中國史上最早成文判決的西周后期青銅器、“江南第一衙”浮梁縣衙模型,以及中國歷史上保留下來的最完整、最具有社會影響的封建法典———《唐律疏儀》,向參觀者們無聲地陳述著中國古代司法史的文明盛景。
1904年———1909年,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嚴復,將法哲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譯成中文,曰《法意》。這本書的翻譯出版,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法制發展的方向。
同樣在這裡,一份特別的起訴書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讓我們來還原一下這份起訴書的歷史由來:
1936年5月31日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表宣言,通過《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向全國各黨各派建議:立即停止軍事衝突,釋放政治犯,各黨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制定共同救國綱領,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日政權等。1936年11月23日,南京國民政府以“危害民國”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等7人,於1937年4月3日向沈等提出起訴書,並於6月11日和25日在江蘇省高等法院兩次開庭審訊。沈鈞儒等人堅持抗日救國立場,在獄中和法庭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從事件開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和國內外進步人士就開展了廣泛的營救運動。七七事變爆發後,南京國民政府於7月31日宣布具保釋放沈鈞儒等7人,並於1939年2月最後撤銷了起訴書。

《紅色記憶》至《曲折發展》

它分階段介紹了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文革”前後的人民審判工作。
1927年3月,湖北紅安縣審判委員會成立。它被稱為中國革命第一法庭。肖揚曾就瑞金中華蘇維埃最高法院舊址修復問題和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遺址修復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在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瑞金和延安兩個司法遺址先後於2000年、2006年得以修復,並成為革命老區開展傳統教育的重要視窗。
1932年2月19日,中央政府舉行第七次常會,決定組織臨時最高法庭,委任何叔衡為最高法庭主審,即首席法官,何叔衡因此成為紅色政權的首任“大法官”。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審判機構,是在土地革命戰爭的硝煙中,伴隨著新生的紅色政權產生的。當時,蘇維埃共和國剛剛誕生,就建立起人民司法審判機關,並堅持依法治國,以法安民的原則,對於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1年12月13日,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了《處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機關報的暫行程式》,規定各地在未設立法院之前,須在省、縣、區三級政府設立裁判部,建立臨時司法機構。
展示了土地革命時期著名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它是以陝甘寧邊區從事司法審判工作的法官馬錫五命名的,它強調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就地審判、不拘形式,民眾參與解決問題。
一張已經褪了色的舊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馬錫五在審理封傍兒離婚案時留下的珍貴照片。
1949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從建國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國徽,到最高人民法院分院院印,再現了審判機構的歷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項工作的不斷推進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在這場浩劫中,人民法院在組織結構、審判工作、思想作風等方面都遭到嚴重破壞。
《法制春天》

它則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司法建設的進程。
在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和實物展前,參觀者們或輕聲細語,或駐足觀看。它們正講述著春天的故事:
江華、伍修權、曾漢周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時使用的名章,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的牌匾;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此次會議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
1993年8月27日,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王碼電腦狀告中國東南公司侵犯“五筆字型”智慧財產權案;
1995年2月28日,八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法》,並於1995年7月1日施行;
黑色的法袍和精緻的法槌靜靜地躺在展櫃中,它們述說著中國司法改革的進程。法槌、法袍在法庭上的出現,也承載了人民太多關於司法公正的期待。
取材於花梨木的法槌因質地堅硬耐腐蝕,被寓指為中國法官剛直廉潔、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槌為圓柱形,底座為矩台形,取“智圓形方”之意,象徵著法官應成為智慧和正義的化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無數次出現過的“驚堂木”被司法改革時代賦予了新的象徵。
2005年4月,胡錦濤主席與法官宋魚水交談時說:“怎么能夠在審判時讓普通百姓做到勝敗皆服呢?我琢磨了一下,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公正司法、一心為民。”
2004年10月9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採花中心法庭,到巡迴辦案點開庭審理賀新忠老人與其子女贍養糾紛案,引起強烈反響,採花鄉楠木橋村附近的200多名村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村國小操場觀看“背簍法庭”開庭———這是一張照片的圖片說明。
“兒媳虐待不盡孝,‘背簍法庭’主公道”,“子女不贍養,就跟法官講”,“老人婚姻遭阻攔,‘背簍法庭’來維權”……這一句句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順口溜,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廣為傳誦。法官們每次到巡迴辦案點辦案,都用背簍背著案卷和相關的法律文書以及乾糧、換洗的衣服和庭審標牌,被民眾形象而親切地稱為“背簍法庭”。
隨著“炕頭法庭”、“鄉村法庭”、“水上法庭”、“馬背法庭”、“駱駝法庭”的出現,司法為民的理念,已深深植入中國法官的內心。

2016年1月6日中國法院博物館開館,展周永康薄熙來裁判文書。

北京地區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博物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文化休閒娛樂功能,2008年3月28日第一批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創建、提升博物館詞條質量顯得至為重要。
首都博物館
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慈悲庵
定陵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國家動物博物館
海淀區博物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梅蘭芳紀念館
北京天文館
北京戲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鐵路博物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北京蠟像館
大覺寺
曹雪芹紀念館
法海寺
恭王府
觀復博物館
郭沫若紀念館
歷代帝王廟
老舍紀念館
老甲藝術館
李大釗故居
首都博物館
坦克博物館
通州區博物館
團城演武廳
徐悲鴻紀念館
西瓜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正陽門
中國美術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體育博物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延慶博物館
炎黃藝術館
中國電信博物館
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上宅文化陳列館
國際友誼博物館
古陶文明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中華民族園
遼金城垣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通州區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百工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坦克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航空館
皇城藝術館
金台藝術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晉商博物館
北京空竹博物館
北京老爺車博物館
北京大學地質陳列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昌平區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卡通藝術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李大釗烈士陵園
毛主席紀念堂
梅蘭芳紀念館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密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茅盾故居
中國長城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攝影博物館
詹天佑紀念館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圓明園展覽館
中國蜜蜂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印刷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
中國醫史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
郭守敬紀念館[北京]
中山紀念堂[北京]
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
北京勵志堂科舉扁額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
胡同張老北京民間藝術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北京百年世界老電話博物館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
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龍徽葡萄酒博物館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市門頭溝區博物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天祥祠文物保管所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東韻民族藝術博物館
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