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內蒙古博物館座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於1957年5月1日,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全館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
內蒙古博物館的展廳大樓造型別致,極具民族特色。樓頂塑有凌空賓士的駿馬,象徵著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該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誌性建築之一。
內蒙古博物院位於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和中山路交匯處,是省區綜合性博物院,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院之一。博物院全年對外開放,展覽主要有“內蒙古生物陳列”、“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內蒙古近現代文物陳列”和“內蒙古民族民俗文物陳列”四部分內容。
院內珍藏品達10萬餘件(套)。古生物化石標本的藏品跨越時代較全,所屬門類較多,為世界所矚目;還有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多種文物,可使遊客充分了解古老草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民族文物中,蒙古族藏品居全國博物院之首。反映內蒙古近現代革命歷史的文物,是博物院藏品的又一特色。
該院長期對外開放的有4個基本陳列室,通過實物、圖片等展覽,展示了內蒙古地區遠古時期的自然風貌和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發展概況。該院還經常舉辦各類專題性展覽。
藏品種類
內蒙古古生物化石標本
內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匯集了內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內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況、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蹟。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內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並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龍化石產區。
有體型巨大的查乾諾爾龍、形態各異的鸚鵡嘴龍、似鳥龍、鴨嘴龍、原角龍等化石骨架;禽龍、劍龍、翼龍、甲龍、蜥腳龍、恐龍蛋、恐龍胚胎、恐龍足跡等化石精品。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動物鼎盛時代,引人入勝的巨型猛獁象、埋藏奇特的兩具披毛犀,堪稱“中華之最”。所有古生物化石收藏呈現出時代全、門類多、分布廣、保存好的特點,從二十五億年前到一百萬年前,幾無缺環。當我們把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入展覽陳列中,仿佛把觀眾帶往那遙遠而神奇的遠古時代,遨遊在內蒙古史前生命的王國中。
內蒙古歷史文物
內蒙古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活動的大舞台,不同時代的歷史文物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文物構成了歷史文物藏品的特色。
鄂爾多斯市出土的匈奴王鷹形金冠飾、虎牛咬斗紋金帶飾等,是匈奴文化的瑰寶;赤峰市出土的曲刃青銅短劍是東胡民族遺物;烏蘭察布市發現的金龍佩飾、馬頭鹿角形金冠飾、牛頭鹿角形金冠飾、金步搖冠飾是鮮卑貴族使用過的裝飾品;赤峰市出土的雙魚龍紋銀盤、魚龍紋銀壺、波斯銀壺等是與唐代“草原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的一批重要文物;造型各異的雞冠壺和赤峰市遼駙馬墓出土的鎏金、瑪瑙、銀質馬飾具,是遼代文物的精品。內蒙古博物院的歷史文物對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宣傳內蒙古悠久歷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內蒙古民族文物
民族文物中蒙古族的藏品位居全國各博物院之首,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的藏品,從各方面反映出這些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特色,讓人耳目一新。
蒙古族文物系統反映了蒙古族民間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藏品中以製做精緻的各式馬鞍具,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蒙古族頭飾、服飾最為罕見,有些成組成套的服飾已成絕品了。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族文物突出反映這三個民族各自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鄂倫春族的各種漁獵工具、鄂溫克族的馴鹿、達斡爾族的民間藝術都突出反映了他們創造的風格古樸、藝術精湛的樺樹皮、狍皮文化。此外我們對回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物的收藏,也有相當數量。
內蒙古近現代文物
內蒙古博物院所收藏的近現代文物中以革命文物最為豐富,反映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到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經歷三十年的革命鬥爭歷程。
這些藏品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更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一九二二年中國共產黨在《二大宣言》中,明確提出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的綱領。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同志深入北京蒙藏學校,培養了烏蘭夫、奎壁、吉雅泰、多松年、李裕智、榮耀先、高布澤博、趙誠、佛鼎等蒙古族先進青年。一九四五年黨中央派烏蘭夫等同志到內蒙古領導各族人民開展自治運動。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區在烏蘭浩特宣告成立。
基本陳列
立足於自治區豐厚的古生物化石、現生生物、歷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資源優勢,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思想貫穿全部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覽”,分布於博物院14個陳列 。
《遠古世界》、《高原壯闊》、《地下寶藏》、《飛天神舟》四個基本陳列介紹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現代動物、礦產和航天事業 ;
《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四個基本陳列以板塊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縱向發展線條,簡明、生動、通俗易懂 ;
《草原日出》、《風雲騎士》、《草原服飾》、《蒼穹鏇律》、《草原華章》、《古道遺珍》六個專題陳列以亮點聚焦方式呈現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處,清新莊重,雅俗共賞。陳列多方位,多角度,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系統描述了內蒙古的完整形象。
珍貴藏品
1查乾諾爾龍
身長26米,高達12米,體重逾60噸,是亞洲白堊紀最大的恐龍,以其發現地查乾諾爾鹼礦而被命名為“查乾諾爾龍”。
2匈奴王冠
國寶級文物。黃金製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鬥的情景。
3鈞窯香爐
高42.7厘米,改變了“鈞不過尺”的傳統認識。香爐腹頸之間有一塊方形題記“己酉年九月十五日小宋自造香爐一個”。流釉重疊如涕,釉色純正濃郁,釉紋深沉多變,釉質乳濁瑩潤;花紋秀麗,別具豪邁的風格和雄渾的氣魄,堪稱“國之瑰寶”。
遼代珍貴文物
契丹民族將草原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伴隨著遼代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有金銀器、玻璃器、瑪瑙器、漆器等,成為內蒙古博物院大量文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族團結寶鼎
民族團結寶鼎位於博物院的正門通道旁,圓形的青銅寶鼎莊重威嚴,雙耳高聳,三足穩固,鼎身和鼎頸分別裝飾著象徵內蒙古山川地貌特點和牛羊成群景象的精美花紋。形如馬鞍的鼎耳和形似馬蹄的鼎足既象徵蒙古族善於賽馬射箭,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寶鼎上有胡錦濤總書記親筆題寫的“民族團結寶鼎”六個鎏金大字。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內蒙古各族人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內蒙古自治區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偉大勝利,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內蒙古各族人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內蒙古而努力奮鬥。
特色活動
“歡樂大課堂”智力競賽:是以陳列講解內容為主、針對大中國小生的互動活動。活動以參與互動為主,知識問答為輔。競賽有化石鑑定,現場紡線,蒙古式摔跤比賽,民族服裝製作等一系列讓學生們親身參與的環節。
“學生綜合實踐課”:是旨在依託博物院文物資源優勢,彌補傳統課堂教育不足,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而開闢的“第二課堂”,包括化石形成與發掘包裝,陶瓷製作,紡線織布,蒙古包搭建,奶製品製作等。
小講解員培訓班:是針對中國小生開展的學生實踐活動。小講解員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展廳的參觀、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民族禮俗演示內容包括:敬獻哈達,演示蒙古族長調,表演馬頭琴等,使觀眾以更近距離更直觀的方式,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與風采。
參觀時間
開放時間:夏季9:00-17:00;冬季10:00-16:00。星期一閉院。
行車路線
在呼市火車站乘坐1、5、13、21、22、24、34、303路可到;或在新華廣場換乘旅遊觀光巴士到內蒙古博物院。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