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海外交通史為專題的博物館。1959年創建,新館於1991年建成。它的外型象一艘揚帆起航的大海船,內設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陳列館”、“泉州宗教石刻館”、“泉州民俗文化陳列館”和“中國古代船模館”等四個展館。

基本信息

簡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始建於1959年,是中國惟一反映航海交通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它以豐富而珍貴的海外交通文物,反映了中世紀的東方大港——刺桐港的發展歷史,體現了泉州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謳歌了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所創造的悠久而輝煌的海洋文明,是對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泉州進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及旅遊參觀的重要景點之一。

館舍介紹

館藏“宋代海船復原模型”該館分有新舊兩個館區。舊館在泉州開元寺內東側,是古船陳列館。1991年2月建成的新館坐落於風景優美的東湖之畔,新館主樓宛如一艘遠航歸來停靠港灣的雙桅帆船,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該館辟有“泉州古船陳列館”、“泉州與古代海外交通史陳列館”、“泉州宗教石刻館”、“中國舟船世界”、“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陳列館”等固定陳列及1個預約開放展覽——“莊亨岱藏品館”。在這些展廳中,分別陳列著不少舉世聞名的文物瑰寶,除了一艘國內發現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隨出土物外,還有數十根木、鐵、石古代錨具,數百方宋元伊斯蘭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個時期的外銷陶瓷器,160多艘中國歷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數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

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

1959年7月15日泉州海交館成立伊始,暫借小開元寺與市文管會合署辦公,並以大雄寶殿為展覽場所,後移至小開元寺兩廊,作為臨時館舍。全館僅有兩名編制,只是個“掛牌博物館”。 這一時期的泉州海交館條件十分簡陋,甚至沒有自己的固定陳列館舍。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如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收集伊斯蘭教石刻,編印海交史資料彙編,以及舉辦臨時性的展覽等。這些工作為泉州海交館以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962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視察海交館,並題寫館名,他對泉州海交館的重要性和宗教石刻的價值做出了高度評價。

第一個發展時期

“文化大革命”初期,泉州海交館曾被迫停止辦公。1972年恢復正常工作以後,便積極開展海交史跡的調查和文物徵集。翌年,考古人員在後渚港發現一艘南宋沉船,並於1974年夏天正式發掘。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終於迎來了泉州海交館令人振奮的第一個發展時期。 泉州灣宋代海船的發現與發掘為泉州海交館的發展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為了保護與陳列新出土的宋代海船,上級批准建設一座古船陳列館。1979年10月1日,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結束了泉州海交館自建館以來無固定陳列的歷史。正是籍著這艘宋代古船的出土,泉州海交館的學術研究也邁上了一個新台階。1979年春,泉州海交館主辦了建館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泉州灣宋代海船科學討論會”。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發起成立了“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78年底創刊的《海交史研究》從第二期起改為研究會的會刊,同時也是泉州海交館的館刊。至此,泉州海交館正式形成了“一館、一會、一刊”的辦館模式。

第二個發展時期

1986年下半年,泉州海交館開始了新的飛躍。在館長的帶領下,全館人員同心協力,在幾經挫折中為建設一個新的泉州海交館而努力拚搏。不僅成功地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泉州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察點,而且,在中央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1990年1月至1991年2月,完成了新海交館一期工程的建設,從而為“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的圓滿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泉州海交館新一輪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館際交流

2007年10月西班牙巴塞隆納海事博物館館長一行蒞臨該館參觀,並與該館洽談展覽事宜。

2008年2月27日應韓國海上王張保皋紀念事業會的邀請,泉州代表團赴韓國參加“張保皋與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特別展”。

2009年4月29日,應台南市文化觀光處邀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赴台南市參加2009年“鄭成功文化節”特別展。

珍貴藏品

宋代海船宋代海船

宋代海船:1974年出土,系當時國內發現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宋代海外貿易海船。伴隨出土大量文物。

宗教石刻: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吸引大量外國移民。泉州出土的大量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

外銷陶瓷器:陶瓷器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藏品中德化瓷器尤為珍貴。

古代航海:擁有大量古代航海用具,如明代四爪鐵錨、宋代木爪石碇等。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泉州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