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京藝術博物館地處北京市西三環中路、紫竹橋北側的一組古代建築群內。這組古代建築群為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的“敕建萬壽寺”,清代順治二年改為“敕建護國萬壽寺”,歷經明萬曆三十五年;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四朝的改、擴建形成集行宮、寺院、園林為一體的皇家禁苑,占地三萬平方米。1949年至1984年一直為軍事要地,1984年交與北京市人民政府。、
1985年6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藝術博物館籌備處,1987年8月正式建館。
1994年館舍全面開放。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85年,現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 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官窯瓷器、古代家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 煙壺等,不勝枚舉。除中國古代藝術品外,館內還保存了部分外國藝術品,更收藏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現代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博物館現有七項固定展覽,分別是萬壽寺歷史沿革展、篆刻藝術展、佛教藝術展、明清工藝品展、北京文物精華展、繪畫藝術展、明清家具展。
場館規模
全館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利用古建築設定了萬壽寺歷史沿革展、佛教藝術展、明清瓷器藝術展、明清工藝品展、繪畫藝術館五個專題展區,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藏品特點
八萬餘件展品主要館藏傳統書法、繪畫北京藝術博物館現收藏了多種類別的古代藝術品八萬餘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涵括碑拓、書法繪畫作品、陶瓷、錢幣與璽印、明清家具、宮廷織繡、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漆器等工藝美術品。
中國傳統書法、繪畫作為本館主要館藏項目之一,數量逾萬件,品類豐富,風格多樣,以明清至近現代藏品最多。精品不但涵括了明清各流派及近現代名家手跡,亦包括碑拓珍品。
館藏織繡藝術品,以明清兩代宮廷用品見優,既有服飾、帳簾、椅墊等實用品,又有繡畫、壁掛等觀賞品,其中清代數朝皇帝的龍袍獨成系列。藏品質地幾乎囊括所有織繡品種,有綢、紗、羅、綾、錦、緞、緙絲、絨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織繡的珍貴實物資料。
外國藝術品主要為日本繪畫,也包括部分器物,藏品多為日本明治、江戶時期的文物,經過多年對外國藝術品和流散在中國境內的日本藝術品廣泛地徵集,藏品數量達到兩千餘件,其中不乏精品,是該館館藏的一大特點。
所設展覽
基本陳列
四基本展區各有主題再現明清精美工藝,萬壽寺歷史沿革展是運用圖片和文字對萬壽寺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描述。明清佛教藝術展擷取了館藏明清時期的八十餘件佛教文物,他們形象地反映著中國佛教文化的特點,從中可以領略其造型、神態、服飾、技法體現出來的藝術成就,感悟佛教文化與東方文明相交融的內在底蘊。明清工藝展分陳設器與實用品兩大部分,共展出百餘件明清工藝品。觀眾在欣賞古代工藝美術家們的高度智慧和非凡技藝的同時,還可領略這一時期豐富多樣的生活氣息和社會風尚。
明清瓷器展基本囊括了明清瓷器的各類典型品種及其代表作品,著眼於各期不同品種的工藝水平和藝術特徵,做分門別類的介紹,旨在使觀眾對明清瓷器工藝有更全面生動的了解,進而領略其在中國藝術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所做的貢獻。
古代藝術
北京藝術博物館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被海內外人士譽為“中華藝術的一顆明珠”。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館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6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藝術博物館籌備處,1987年8月正式建館。1994年館舍全面開放。博物館利用古建築設定了萬壽寺歷史沿革展、佛教藝術展、明清瓷器藝術展、明清工藝品展、繪畫藝術館五個專題展區,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服務項目
北京藝術博物館承接承辦個人及團體藝術展覽,為中外人士、團體在本館展示書畫作品提供場地,同時提供部分館藏文物藝術品及相關展覽進行國內外巡展,開展個人和團體文物鑑賞和文物知識普及講座等服務。北京藝術博物館作為美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青少年提供舉辦活動的場地和相關服務,包括組織參觀博物館各項展覽、提供講解等,配合學校教學活動開展以古建、攝影、歷史知識及有關專題為內容的教學和講座活動。
為促進博物館與社區的緊密結合與資源共享,本館定期組織社區居民團體參觀本館,特別為社區中老年人提供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