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北京法源寺位於法源寺前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剎。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詔令於幽州城內建寺,以悼念在東征高句麗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佛寺建成,武則天賜名為憫忠寺。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和史思明先後在寺內東南角和西南角造塔立碑,寺院也一度改名為順天寺。中和二年(882年)全寺毀於火災,數年後的景福初年重建了該寺。
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發生大地震,憫忠寺幾乎完全被毀。鹹雍六年(1070年)進行了修復。金代時,該寺為燕京名剎,曾是女真人進士的考場,宋欽宗被擄後也在寺中囚禁過一段時間。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統二年(1437年)重建後更名為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進行了大修,欽定為專司戒事的皇家律宗寺院,並賜名為法源寺。此後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四十五年(1780年)又有過較大修整,乾隆帝在大修完工後親臨法源寺,贈送了“法海真源”牌匾。
中華民國時期,法源寺是北京城最大的停靈寺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了多次修葺,1956年更將中國佛學院設在這裡。文化大革命時,寺院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碑刻、佛像、藏經等大量被毀,直到1978年才恢復其宗教用途,並於次年建立了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法源寺的現存建築全部為明清時所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平均寬75米,占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全寺可分為六進院落,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毗盧殿、大悲壇和藏經閣等。
山門與第一進院落
山門由正門和兩座側門組成,門外南側有一座磚雕影壁。山門內為天王殿,供有明代的銅鑄彌勒佛像和四大天王像,系從拈花寺內移來。殿前有數塊銘碑,東西兩側建有鐘樓和鼓樓。天王殿後的五座殿宇均有東西配殿或配房,各自用廊廡連線圍合,形成了五組院落。
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落的主殿是大雄寶殿,面闊五間,前出抱廈三間。它是寺內最主要的建築,檐下繪製了金龍和璽彩畫,抱廈梁架上懸掛著乾隆帝御書的“法海真源”匾額。殿前有明清石碑六通,記述了修寺的歷史經過。殿內正中供奉著明初製作的毗盧舍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合稱“華嚴三聖”像。與“華嚴三聖”平行的,左側供藥上菩薩、無盡意菩薩、藥王菩薩像,右側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像。它們與文殊、普賢一起,又合稱為“八大菩薩”。此外,在大殿的兩廂還分列著清代木雕的十八羅漢像。
第三進院落
第三進院落的主殿為憫忠台。唐末在這裡建造了三層巨閣觀音閣,當時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語,後人就將此地的建築起名為憫忠台。現在這裡和台外山牆上都保存了唐、遼以來的歷代碑刻,其中以唐史思明《無垢淨光塔頌》、遼《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清代復刻的唐李邕《雲麾將軍碑》殘柱礎、《法源八詠》、《心經》等最為珍貴。
第四進院落
第四進院落的主殿為毗盧殿,又稱淨業堂或大遍覺堂。殿前有元代的大石海,雕刻海水江崖、山海龍馬等圖案,精美絕倫。殿內供奉著總高5.65米的明代銅質五方佛像,極為罕見。造像的上層為安坐在須彌座上的毗盧佛,中層為東西南北四方佛,下層為千瓣蓮花寶座,每瓣上雕一小佛,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景象。這組佛像原在隆長寺內,寺毀後被移至此。該殿原本還珍藏了唐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可惜1949年後被盜。現在寺內增建了玄奘紀念堂,收藏從其他途徑獲得的大師頭骨和著述等紀念物。
第五進院落
第五進院落的主殿是大悲壇又稱觀音殿,面闊五間,殿後接抱廈一間。該殿供奉的都是觀音像,形態各異,共有7尊。殿內現陳列著唐代至清代的各種佛經善本,並有西夏文、回鶻文、蒙古文、藏文和傣文的佛經。
第六進院落
藏經閣位於最後一進院落內,是座二層樓的建築,面闊為五間。樓上保存了各種版本的佛經典籍,是中國珍藏佛經最多、版本最珍貴的機構之一。樓下現展示各種木雕、石刻、銅鑄、鐵鑄、陶製、景泰藍制的佛像和佛塔,大都歷史悠久,造型精美。其中在迎門處的一尊明代木雕臥佛長達7.4米,是目前北京城最大的佛像之一。
其他
法源寺自南向北,地勢被人為地逐漸抬高,是一般佛寺中很少見的建造方式。寺院的東南部有齋堂和僧舍,西套院現在是中國佛學院的所在地。
大石海
大石海及底座毗盧殿的大石海及雙層底座頗有來歷。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在擺放在廣寒殿用作酒缸的瀆山大玉海在明代流傳到西華門外的真武廟,後來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發現了大玉海,並將其運到北海團城的承光殿中安放,但底座留在了真武廟。乾隆十四年,乾隆帝下令按照大玉海的樣子雕刻了一個石海放在真武廟原先的底座上。石海外壁雕有翻騰的海水紋及海獸、海馬、蛟龍、尋海夜叉等圖案。1980年重修外法源寺時,將大石海及雙層底座移放在法源寺的毗盧殿前。因此大石海是清代的,但底座是元代的。
歷史事件
法源寺作為一座歷史名剎,在這裡曾發生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北宋末年,當金攻陷汴京後,擄掠了徽、欽二帝北上,就曾把宋飲宗拘禁在此。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遺臣榭枋得抗元失敗,遁隱建寧(今福建省建甌縣)唐石山中,後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北京)。元廷多次如之為官,均堅辭不就。他病倒後就居住在憫忠寺,看見鑲嵌在牆壁上的曹娥碑,淚如雨下:“小女子猶爾,吾豈不若汝哉!”絕食而死,成為一代忠臣名士。
法源寺的丁香曾與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並稱京畿三大花事。
1920年1月,楊開慧的父親北大教授楊昌濟去世後,曾停靈於此,毛澤東來此陪同楊開智楊開慧兄妹守靈,料理後事。
李敖與法源寺:李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就是以這座古剎為背景的。李敖雖對從未去過法源寺,但“憫忠”二字給了他創作的空間,這篇小說以此為基調,再現了百日維新後譚嗣同英勇就義的過程。法源寺的歷史厚蘊也可從中了解個大概。
文物收藏
法源寺內收藏了眾多名貴的佛教典籍及藝術品,特別是大悲壇內陳列的大量佛經,數量眾多、版本珍貴。大悲壇是一座佛教文物宮殿,這裡陳列的歷代佛像、石刻及藝術珍品有:中國最早的佛像——東漢時代的陶佛坐像,有東吳時代的陶魂瓶,有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鐵鑄像、宋木雕羅漢、元銅鑄觀音、明木雕伏虎羅漢等,都是國寶級珍貴文物。另外還有各國贈送的經像文物。最後一進殿堂是藏經閣,大殿全部用青磚鋪地,閣上供奉著三大士像,為木胎乾漆所制,是明代造像的藝術精品。閣內珍藏明、清時期所刻藏經。1980年5月,日本國寶鑑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時,曾在這裡供奉了七天,有16萬信徒和民眾前來瞻仰、膜拜。
交通信息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捷運2號線至宣武門站下車,換乘公交109(東大橋至西客站)路,至教子胡同站下車。乘6、50、53、56、61、109路電、汽車可前往。
圍堵假和尚
2012年4月7日,兩位身著海青的男子進法源寺拍照,被法源寺寺內僧人和學生從廁所里請出,此時,兩人已將海青換成便裝。現場視頻顯示,學生們情緒比較激動,有的試問佛祖常識和宗教法規、有的質問兩人有沒有考慮佛教徒感受,有的則幽默地勸兩人“別緊張”。兩名男子在僧人的質問下根本沒法“還嘴”,只好反問:“你們是真和尚嗎?你們有權扣留我們嗎?”並掏手機聲稱報警。”僧人們答覆,“我們已經報警了,也沒有扣留你,只是讓你們等著警察來處理。”
這兩人在新浪開有“北京和尚兄弟”的微博,之前還有媒體報導他們“攜女伴逛街開房”、“摟女伴捷運飲酒”,網友紛紛質疑兩人炒作。法源寺學生佛慧說,事發後,多位寺內師父也通過微博闢謠和澄清,“但我們的影響力太弱了,沒法引起社會關注。這次他們主動到法源寺,我們圍堵並報警也就順理成章了。”
描寫法源寺的流行歌曲《法源寺》
法源寺
演唱:陳藝鵬
作曲:黃曉亮
作詞:黃榮章
製作人:黃曉亮
一炷香燒一念佛
一鐘聲響一念空
無量殿香火,古藏經閣
曾經的佛陀
舍利寶塔慈悲諾
風雨燕都起與落
聽見佛在說,是非因果
本源無對錯
須菩提說,無爭無欲 無妄即無我
須菩提說,念慈悲心誠 然生死無禍
須菩提說,得法正律.曰受戒清淨.輪迴界鎖.誰能超脫.躲避得過
須菩提說,無色相無聲無空然法無定奪
須菩提說,縛束千百律規終始然法源未拓
須菩提說,萬律是流.尋誠是源.溯源無法.得法則果.失果則墮
一千年,匆匆過
一瞬間,人向佛
潛心默,歲月倒著流 追本溯源 佛法律規帶著我走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間,無對錯
心忘我,虛靜則現佛 蒲地而坐 且聽禪法分說
(間奏)
宋徽欽宗院寺鎖
天上人間且未卜
劫後盡煙波,卻道看破
葉落秋水過
一千年,匆匆過
一瞬間,人向佛
十指合,梵經漸入耳 心如止水 月映平湖 鏡水無波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間,無對錯
佛言裡,無諍三昧 離欲阿羅 人中第一是你我
如是佛說,亦喜亦悲 是非纏錯 俗塵耽福禍
如是佛說,名利污濁 色相迷惑 虛華化心魔
如是佛說,世如浮萍.繁華一揭歌.善根深種.是非無錯.心存善果.惡念蛻脫.你便是佛!
(升調)
一千年,匆匆過
一瞬間,人向佛
潛心默,歲月倒著流 追本溯源 佛法律規帶著我走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間,無對錯
心忘我,虛靜則現佛 蒲地而坐 且聽禪法分說
一千年,匆匆過
一瞬間,人向佛
十指合,梵經漸入耳 心如止水 月映平湖 鏡水無波
一千年,皆因果
一念間,無對錯
佛言裡,無諍三昧 離欲阿羅 人中第一是你我
歌曲連結:http://www.songtaste.com/song/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