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魯迅紀念館,1950年春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籌備,1951年1月7日正式開放,周恩來總理題寫了館名。上海魯迅紀念館以魯迅紀念館的生平陳列、魯迅墓、魯迅故居 三位一體。
上海魯迅紀念館原與山陰路上海魯迅故居毗鄰,1956年9月遷入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同年10月,魯迅墓由上海虹橋路萬國公墓遷葬於虹口公園,並由毛澤東主席題寫碑文。
1998年8月開始改擴建,於1999年9月25日建成開放。新館占地4212平方米,建築面積5043平方米。一層建有文化名人專庫“朝華文庫”,學術報告廳“樹人堂”,專題展廳“奔流藝苑”等。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廳。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魯迅生平陳列
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的陳列,改變了以往的以生平為線索的舊例,在陳列框架上以專題劃分展區,分“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和“華夏民族魂”5個專題展區,突現魯迅的重大業績與主要精神的幾個特出方面。重點突出、氛圍濃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魯迅紀念館的陳列,在形式上注重營造氛圍,通過色調色溫、聲音和造型來營造氛圍,如燈光造型在“鐵屋子中的人群”中的運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現歷史外,還充分套用了影視、場景模型等輔助手段,如:魯迅逝世前十一天參觀在八仙橋青年會舉辦的全國第二回流動木刻展覽會的臘像場景等;還設計了多種觀眾參與的功能,運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技術和設備裝置,如:多媒體“魯迅知識百題問答”等。魯迅紀念館的陳列,設計理念先進,活化了文物資料,再現了魯迅精神,受到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魯迅暮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當日,魯迅遺體移於萬國殯儀館。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魯迅遺體公葬於上海西郊萬國公墓。當時,由十六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車,社會各界近萬人,高舉著“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的橫幅,唱著輓歌,不顧反動軍警的警戒,步行十餘華里,為魯迅送殯。馬路兩旁,站滿了肅立的人群,向魯迅先生的遺體告別。喪儀隆重而莊嚴,民眾代表獻沈鈞儒所書“民族魂”挽幛一面,覆於棺上。當時的魯迅墓很簡單,魯迅的靈柩上只是一個土堆,墓穴後面立了一塊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鑲著高38厘米,寬25厘米的磁製“魯迅先生之遺像”,像下面是魯迅之子周海嬰所書“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進步人士和魯迅生前好友內山完造的資助下,許廣平改建了魯迅墓,改建後的魯迅墓,占地64平方米,用蘇州金山花崗石建成。碑面上有周建人所書的金字碑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領導的關心下,1956年,魯迅墓遷置於虹口公園(即今魯迅公園)內。1961年,新建的魯迅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位於公園的西北隅,周圍懷抱著蒼翠的松柏、香樟、廣玉蘭等常青樹和魯迅生前喜愛的花木,顯得宏偉而蒼翠,莊嚴而樸素,體現了魯迅先生獨特的性格和崇高的人格力量。魯迅墓面積達1600平方米,全部用細密堅實的蘇州金山花崗石構築,具有民族風格,進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級台階,便是墓前廣場,中間是長方形的草地,其間屹立著著名雕塑家蕭傳玖所塑的魯迅銅像,再現了當年魯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靜地坐在
藤椅上,左手執書,右手擱在扶手上,神采慈祥,親切,堅毅不拔。拾級而上,為墓前平台,這裡可容納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欄,有兩棵高大挺拔的廣玉蘭,平台左右,為石欄花廊,種有紫藤,長得枝葉茂盛.墓欄之內,是安放魯迅靈柩的墓槨,外用光潔的花崗石鋪築,並鑲縫密封,墓穴後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斬光花崗石砌成,高5.38米,寬10.2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的“魯迅先生之墓”六個金字,燦爛奪目,氣魄非凡。依據魯迅先生的性格,墓的設計全部採用花崗石,而且大部分用平石,就是為了體現魯迅樸實、剛毅、堅強的性格。墓地周圍的龍柏.櫻花和臘梅,長得鬱鬱蔥蔥,墓后土山,植有常青樹,南端土丘山上的石柱紀念亭,與墓遙遙相對。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於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大陸新村九號)。大陸新村為大陸銀行所建,為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里弄房,外形具有他故鄉紹興民間住宅的風格。1933年4月魯迅租下其中第一排的9號為居所,同月11日魯迅攜夫人許廣平和兒子海嬰遷入於此。當年的大陸新村,除了中國居民外,還住有許多外國僑民。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居住於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在這裡與世長辭。
魯迅逝世後,許廣平搬出,故居主人幾經變化。1950年1月恢復開放。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主要由歷年徵集以及魯迅夫人許廣平、魯迅生前友好捐贈組成。有館藏文物7800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近2萬件,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書信、照片以及藏書等。1999年新館建成後,設立了"朝華文庫",新徵集了大量文物資料。館藏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162件,二級文物6314件,三級文物11179件。一級文物中有魯迅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的手稿,譯作《毀滅》原稿和魯迅遺容石膏面模,上面殘存有魯迅的眉毛和鬍鬚,都是極其珍貴的稀世珍品。此外還藏有近現代名家藝術品1700餘件,包括謝稚柳、程十髮、陳逸飛等藝術家的國畫、版畫和油畫等。
魯迅石膏遺容
《共產黨宣言》中譯初版本
《答客誚》詩稿
魯迅的印章
力群木刻《魯迅像》
魯迅《毀滅》譯稿手跡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詩稿
魯迅小說《故事新編》原稿
魯迅的X光胸片
朝華文庫
"朝華文庫"是魯迅同時代人及相關專家、名人的文物資料專庫,是1999年建成開放的上海魯迅紀念館新館的一個擴充組成部分。專門收藏一批魯迅同時代人及相關專家、名人的文化遺存和積累,包括手稿、來往信件、藏書與本人著譯、照片、字畫、文房四寶,以及有紀念意義的生活用品等,兼有保藏、展示、研究和紀念四大功能。目前已成立了陳望道、許廣平等24人、23個專庫,收藏藏品五萬餘件。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先生為"朝華文庫"題款。各專庫的庫額也分別由喬石、顧廷龍、趙朴初、張愛萍等名人題寫。
魯迅先生非孤軍奮戰。他身邊戰友甚眾,弟子如雲。魯迅紀念館當反映此種歷史。是以今仿魯迅編《藝苑朝華》及《朝花夕拾》之例,取保存先賢精神文明之花之意,設朝華文庫,專收與魯迅有直接接觸的友人、學生且在文化上卓有成就者之文化遺存,兼有保藏、展示、研究、紀念四大功能。承蒙各庫主或其家屬悉心支持和慷慨捐贈,終克落成,計入藏十六人之手稿、藏書、書信、照片、字畫、文房四寶及生活用品等三萬餘件,足見魯迅與其同時代人相互輝映之關係,彌足珍貴。又復各倩海內名家題款,更添華采,誠足觀覽。乃記之。
相關信息
地 址:上海市虹口區甜愛路200號(魯迅公園內)
交通線路:21路、47路、52路、70路、97路、597路、939路公車,991路公車,軌道3號線、8號線,旅遊10號線、川虹線 該館“入場免費門票”(圖3)
門票價格:免費(但為保護文物而控制容量,入口處設立領票處。)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
郵 編:200081
特色活動
2007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獲得“東方講座”舉辦權,每年舉辦六次以上面向社會公眾的講座活動,並被評為東方講壇2007年度十大特色項目之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