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坐落在國子監街東口牌樓下10米處,是全國第一家以民間雕刻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
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撿來的最有價值的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2001年10月,舊址位於位於宣武區琉璃廠東街14號,2008年7月12日遷址到雍和宮對面重新開館。李松堂先生收藏曾被北京拆除的民居上的雕刻,門當、屋脊、瓦沿、影壁、門礅......數千件。展品主要分為石雕、磚雕、木雕3個部分,有上自春秋時代的羅鍋瓦及秦磚、漢瓦,下至明、清、民國年間,其品種國家博物館多未曾收藏。
簡介
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坐落在國子監街3號院,是著名收藏家李松堂(李偉)先生私人開辦的。收藏品共有從秦磚漢瓦到明清年間的石雕、木雕、磚雕、民間建築構件、裝飾件和室內擺設、家具等千餘件。包括春秋時代雙魚圖案的瓦;秦磚、漢瓦;元、明、清時期的門墩、上馬石、拴馬樁、石雕門樓、木雕門樓、屏風、佛龕、藻井龍、彩繪斗拱等等。館內擺放的幾對門墩是李松堂先生收藏的400多對門墩中的珍品,其中一對是北京作為大都時候宰相府的門礅,圖案為趙孟頫繪製的“胡人飲獸”、“胡人馴獸”,可稱為門墩中的國寶了,尤其珍貴。
全國第一家以民間雕刻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位於東城區國子監3號院。館舍為保存最精美的明清四合院,民。2002年在琉璃廠東街14號開館。館舍為二層樓房,面積254平方米。於2008年7月遷至現址。藏品包括館長李松堂個人收藏及從全國各地收購的各類民間雕刻。展品主要分為石雕、磚雕、木雕3個部分,有上自春秋時代的羅鍋瓦及秦磚、漢瓦,下至明、清、民國年間的民間磚雕、石雕、木雕建築構件及裝飾件近千件,其品種國家博物館多未曾收藏。館內的鎮館之寶是一塊名為“皇帝巡遊圖”的清代石雕梁。
背景
隨著城市的改造,北京的城牆、我們祖輩世代居住的無以計數的明清民居被拆除了,那些近千年來鑲嵌在民居牆壁、門樓,活躍著中國祖輩幾千年生活習俗和思想文化的民間藝術的獨特建築構件曾經被當成城市垃圾被清除。今天,它們理應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因為李松堂先生半個世紀以來搶救、保護的數千件精美的民居雕刻構建,並成立此博物館,以延續我們民族的美好記憶。
保存最完好四合院
專家認定博物館所在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廣亮金柱大門門口一對元朝上馬石,雍正年間一品文官團鶴祥雲圖案的台階石,一對清光緒年間“丹鳳朝陽”蹲腿壓面石雕,東戧檐為乾隆年間“空城計”磚雕,西戧檐為乾隆年間“月下追韓信”磚雕,兩套磚雕是乾隆年間鏤空透雕的精品,門面四組清光緒年間木雕雀替,尤其是西房檐下的“雙喜雙壽”垂花鏤空木雕,東房檐的“麒麟送子”精美絕倫,青白石大明鼓形麒麟門墩,大門上的楹聯是“佛道儒鄰里,真善美人家”,門當為明朝萬曆鏤空雙獅透雕,乾隆26年的門樓脊背二龍戲珠襯托處宅院的古色古香,國子監街為北京市文物重點保護街,680米長的整條街道民宅的明清的建築雕刻不足十件,北京松堂齋民間建築雕刻博物館四合院內,明清建築雕刻構建就有1038件。
門洞有明清文字磚雕“循規蹈矩”、“克聲振家”、“東海升紅”、“松竹梅”,有山東曲阜孔廟的石刻楹聯 “春祀秋償尊萬古聖賢禮樂”,最為難得的是,大明萬曆年間帶款的一對“鍾馗捉鬼”鬥神磚雕,1.6米寬、2.1米長的栩栩如生,完整無缺。第一進院,芭蕉葉紋柱礎一套及房檐垂花頭坨頭為明清雕刻,屋頂菱角檐、脊背、脊獸均為清中晚期磚雕,攀枝蓮雀替鏤空透雕,精美的木雕影壁,油漆彩畫的垂花門,被《中華民居》雜誌評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二道門。第二進院,東西廂房清晚期梁啓超親筆書寫的“氣象維新”石雕匾額、一對石雕財神、石雕“刀馬旦”人物窗欞。北房前廊清光緒年間門楣木雕有上百個人物,神態各異,石欄桿雕刻有“牡丹祥獸”,欄桿柱頭上的石獅、石猴、石瓜給主人帶來吉祥,整塊石頭雕鑿出來的魚缸,配上石雕“荷花錦鯉”,預示著宅院連年有餘,鹹豐年款的石雕井台“古泉”二字剛勁俊美,北房前檐為明朝綠色琉璃瓦,正脊幾十塊乾隆年間的龍吻牡丹,經過三百多年的風雨,磚雕上的牡丹花瓣一片都沒有損壞,北房東西兩側“先天卦點陣圖”、“後天卦點陣圖”,蒼勁古樸,為元朝保留下來的側影壁磚雕。牆壁上“福壽康寧”、“竹聲震風”、“馬上封侯”等文字雕刻。北房的西南角上,建造的明清角樓更具有北京民居的特色,告訴人們這個宅院是書香門第。
展陳
博物館一層展廳展出了明清的家族祖宗牌坊,明朝的“烏鴉反哺”木雕版畫,唐朝的金絲楠木佛像及鏤空的雀替、匾額、斗拱雕梁等百餘件精美的木雕展品;地下展廳是巧奪天工的磚雕影壁,圓明園的石雕玉馬,元朝宰相府的“胡人馴獸”門墩,唐朝的飛天舞樂,秦磚漢瓦,明清的門當戶對,宋朝“郭子儀拜壽”的亭台樓閣、馬匹傘蓋,“千里走單騎”、“張飛立馬橋上一聲吼”石雕等都是歷代京城、晉、徽商賈富豪、官宦人家為光宗耀祖斥資黃金萬兩雕刻出來的像剪紙一樣國寶文物,松堂齋博物館的民間建築雕刻比故宮更有特色。
雕花木門,棋格木窗,房基石,柱礎,雕梁,房檐石等構件都是館藏珍品,甚至門前石質台階也是從一個廢棄廟宇中收集來的。漢代的小石猴被鑲嵌在外牆上,雕刻著人物形象的清代石橫樑仍然氣勢奪人,曾在前門外大柵欄街上風光一陣的“祥光四面”柵欄圍在博物館門前,石象、八仙雕刻門墩在柵欄內盡顯古風。館內的門窗都是古建築上的真品,古舊的窗欞或鑲在牆上,或懸於房頂,立體展示藏品的效果讓天公嘆服。
館內,從秦磚漢瓦到明清的石、木、磚雕;從民間建築構件裝飾件到古代各式家具,1000多件(套)館藏使博物館蘊含豐厚。一層門廳用一架清代六扇鏤空透雕木屏風隔斷,廳里矗立三座門樓:山西的磚雕門樓、北京的木雕門樓、江西的石雕門樓,古韻悠悠,氣勢凜凜。二樓展台多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雕刻構件:宋代的《行孝圖》磚雕、《馬上封侯》的石雕、元大都時的《武士飲獸圖》門墩,都是刻工精細、保存完好的鎮館之寶。
主人李松堂先生酷愛收藏,大部分藏品都是他從全國各地收集來。這裡的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全國2000多家博物館,這是唯一一家觀眾參觀之後情不自禁會給予鼓掌的博物館。
館內,從秦磚漢瓦到明清的石、木、磚雕;從民間建築裝飾構件到古代各式家具,1000多件(套)館藏使博物館蘊含豐厚。一層門廳用一架清代六扇鏤空透雕木屏風隔斷,廳里矗立三座門樓:山西的磚雕門樓、北京的木雕門樓、江西的石雕門樓,古韻悠悠,氣勢凜凜。二樓展台多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雕刻構件:宋代的《行孝圖》磚雕、《馬上封侯》的石雕、元大都時的《武士飲獸圖》門墩,都是刻工精細、保存完好的鎮館之寶。
未來
早年的門楣、石樑和雀替等也做得這么細緻,而這些作品的創作者確正是普通的石匠和木匠,他們沒有所謂的藝術修養,但千百年來藝術都是出自他們之手。建築上的這些部件如果不是被收藏並展覽出來,估計很少有人會真正留意到這些能工巧匠們的作品。一塊牌、一方石墩、一個雀替,甚至一磚一瓦等等勾劃了各式生活的社會,但碩大的畫面中確沒有落款的地方。古色古香的館內,大部分展品都帶著厚重的泥土,或者這更能顯現出質樸。
收藏是一種愛好,把藏品拿出來分享給大家看並不容易,支撐一個博物館必然有很多困難,但這也是藏家的一種境界。
相關報導
[1]《紐約時報—挽救老北京的遺蹟》——記錄李松堂與博物館:http://songtangyiyuan.blog.sohu.com/112626638.html
[2] 李松堂: 做梁思成的後繼者:/wiki/http://www.bbtnews.com.cn/whcy/channel/political19313.shtml
參觀指南
地址:東城區國子監3號院開放時間:夏季9:00-18:00冬季9:30-17:30全天開放
票 價:30元;學生10元
乘車路線:
捷運2號線或5號線雍和宮站下車,步行至雍和宮對面牌樓下即到;
公交:13、116、117、124、807、104、108、803、850路公車至雍和宮或定安門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