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戲台分上下三層,上有通口,下有坑道。戲樓兩側的牆壁上繪有壁畫。面對戲台的後壁嵌有石刻,記載了會館的沿革。戲樓內還有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鐸書寫的匾額。是北京現存規模較大且保存完好的清代戲樓之一。
建築特色
位於前門外小江胡同。始建明代,是陽平會館附屬的戲樓。戲樓正前方是會館院落,後幾經修葺,現存建築均為清式。戲樓後建和改建於清乾隆年間,系一座12檁卷棚前後雙步廊懸山頂木結構建築。戲樓內部雕樑畫棟,富麗考究,客座分2層,二樓正中對戲台,是一座卷棚頂前軒式的官廂,是尊貴看客的坐席。兩側為看廊,可放置方桌凳椅,看廊邊緣有木質護欄、雕花欄板和望柱,后角兩側設定樓梯供人上下。樓下場地為方形,地面方磚海墁,放置方桌、凳椅,是普通觀眾的坐席。樓上下壁面有木欞窗可以敞閉,用以通風和採光。戲台呈方形突出於場內,前有兩根台柱,柱上掛抱匾。戲台分上下3層,上有通口,下有坑道,可設機關布景。在戲樓兩側的壁面上繪有戲劇壁畫,並設有神龕,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對戲台的後壁正中嵌有4聯石刻,記載會館建置沿革和修葺情況。由於風化和人為的嚴重損壞,絕大多數字跡已模糊不清,無法辯認。戲樓內高懸巨匾數塊,現僅存墨地金字木匾2方,其中一方為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王鐸題寫的“醒世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