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雲南省博物館是一座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昆明市五一路118號,創建於1951年8月,陳列面積達2400平方米。館內現有以下10個部門,分別是:擔負藏品收藏與保護的保管部;承擔向社會公眾介紹宣傳博物館展覽的社會教育部;主管文物鑑定和文物徵集的鑑定站;編輯出版館刊《雲南文物》、負責雲南省博物館網站日常管理維護及收藏各類書刊和信息資料的信息部;承擔文物修復和保護的技術部;負責博物館新館建設的基建辦;負責全館外事及學術交流活動的合作交流部;負責博物館文物安全的保衛科;負責全館後勤保障工作的辦公室;負責全館人事管理及考核工作的人事教育科。現有職工100餘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約占職工人數的一半。
大事年記
從20世紀50年代始,雲南省博物館在全省範圍內進行的科學考古發掘、試掘、調查多達數百次,其中影響較大的幾次重大考古發掘為:
1955年--1960年先後4次在晉寧石寨山古墓群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這一墓地已成為滇池地區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世界考古學界稱為"石寨山文化"(亦稱"滇文化")。該墓地共發掘了50座西漢時期的墓葬,出土器物4件,尤其是在6號墓內發現了金質的"滇王之印",從而印證了《史記·西南夷列傳》對"滇"的記載。
1972年發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石寨山文化的又一重要地點。該墓地共發掘了27座古墓,出土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各類文物1300多件,進一步豐富了滇文化的內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青銅紡織工具,有卷經桿、刷形器、梭口刀、弓形器、紡輪、針線盒、筒、錐、針、繞線板等,是研究雲南紡織史的重要資料。
1975年--1976年,在楚雄萬家壩發掘了79座古墓,時代為春秋--西漢。出土文物1245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5面春秋時期的銅鼓,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鼓。1977年至1982年連續7次對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進行了發掘。在7米多高的巨大封土堆上,層層疊壓著東周--明代的古墓葬。其中,東周至兩漢的墓葬出土了青銅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200多件,較重要的有銅鼓、銅釜、扣飾、矛、戈、劍及陶鼎等。南詔--明的墓葬均為火葬墓,隨葬品不多,但其火葬罐形式卻複雜多樣,為雲南火葬墓的分期提供了較科學的依據。八塔台古墓葬區沿續近兩千年,經歷若干朝代,這一奇特現象,在中國考古史上是不多見的。
機構簡介
雲南省博物館成立於1951年,是雲南省文化廳領導下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占地面積15畝,11740平方米,建築面積16465平方米,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庫房面積3007平方米。在職人員7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3名,高職17名,博士1名,碩士2名,海外歸國專業人員2名;建館以來,經過考古發掘、調查徵集、社會收購和接受捐贈等方式,已經收藏了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總計20餘萬件,是雲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其中聞名中外的有戰國時期的牛虎銅案、西漢時期的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訪友圖》、大理國時期的金阿嵯耶觀音立像、大理國時期的金翅鳥,等等。雲南省博物館利用豐富的藏品,舉辦過不同內容的陳列展覽,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雲南的社會歷史文化面貌。
建館以來,雲南省博物館先後有數十個展覽在美國、德國、法國、瑞士、日本等國家展出。現每年觀眾50萬人。2007年5月18日,雲南省博物《滇國--雲南青銅文明陳列》榮獲"第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07年6月,雲南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雲南省博物館還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十五家重點博物館"之一;2008年5月18日開始,雲南省博物館對外永久性免費開放,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雲南省博物館在博物館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眾"的理念,不斷汲取和借鑑國內外先進博物館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爭取成為立足中國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的現代化的綜合性博物館。
牛虎銅案
1972年出土於雲南江川李家山24號墓,高43厘米,長76厘米,寬36厘米,時代為戰國時期。該器主體為一頭大牛,牛呈站立狀,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隻縮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張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橫向套飾一頭小牛。該器採用范模鑄造,大牛和小虎一次成型,而小牛則是另鑄,再焊接。牛虎銅案是古代滇族的一件祭器,造型集牛、虎於一體,甚是特異。從美學價值來看,立意獨具匠心,想像力頗為豐富,大小比例搭配合適,且形體塑造動靜結合。從力學原理分析,小虎裝飾於大牛的尾部,且虎的後腿緊蹬大牛的後腿,使得器物的重心明顯後移,再在大牛腹下焊接一頭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器物因追求美觀、奇異而下盤略顯輕浮不穩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金質阿嵯耶觀音立像
通高28厘米,重1115克,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之主塔千尋塔出土,時代為大理國時期。該像呈站立狀,高髮髻,頭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雙眼微睜,沉靜如水;上身袒露,下著長裙;手結妙音天印;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身後有一背光,銀質,鏤雕工藝,呈舟形。造像與背光,一前一後,一金一銀,搭配恰當,相得益彰,造型規整,製作精美,為古代佛教藝術品中的精品之作,響譽海內外。世界上已知的金屬質地阿嵯耶觀音像有13尊,其中有10尊在國外,3尊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而就質地而言,13件中有12件為銅質鎏金,金質者僅有此件。
《溪山訪友圖》軸
縱96厘米,橫46厘米,絹本墨筆。此圖近景描寫溪水、岩石,遠景描寫樹枝、樓閣、泉水,右下方署"臣郭熙"三字款。作者郭熙,字淳夫,河南溫縣(今河南孟縣)人,生卒不詳,工畫山水,取法李成,早年風格工巧,晚年老辣,對畫理有較深的研究,在取景方法上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法"。
雲博典藏
作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發掘已證明了雲南歷史文化呈現的多樣性與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餘年來,雲南省博物館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調查徵集、社會收購和接受捐贈的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已逾19萬件之多,是雲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在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中,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約1千餘件。該館的歷史文物藏品絕大多數來自考古發掘。
歷史沿革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在四千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注意尋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
埃及 博物館(13張)
把蒐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亞里士多德曾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教學、傳播知識。亞歷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多的藝術品。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一詞,也就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
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不同,繆斯神廟其實是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裡面設大廳研究室,陳列天文、醫學和文化藝術藏品,學者們聚集在這裡,從事研究工作。傳說在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德都是在這裡從事研究工作的。
繆斯神廟這座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在公元5世紀時被毀於戰亂。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廣泛的收藏家。為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遠“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協會對博物館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為它的首要職責。
博物館
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且每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是第27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促進社會和諧(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無論以前人們曾有過多么的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文明,文明卻無法永生——這是永恆的法則。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這些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還有一種說法:“博物”作為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稱博識多聞的人為“博物君子”;《漢書·楚元王傳贊》中也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之意。到了19世紀的後半葉,中國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博物”的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知識。
“博物”與“館”連成一個詞作為一種文化教育機構的稱呼在中國出現得比較晚,僅有一百來年的時間。日語中的“博物”一詞來源於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詞,而這一來源於拉丁文的詞
國內博物館(10張)
又是出於希臘文meusion一詞,它的意思是一個專門為供奉希臘神話中掌司詩歌、舞蹈、音樂、美術、科學等活動的九個女神meusin的場所。
在古代希臘,另外有一種與現代博物館性質比較接近的專為保藏寶物的機構,它是一種專門保存版畫、珠寶、王室的旗幟和權杖以及其它珍貴飾物的收藏機構。這種寶物庫在歐洲其它的國家也有發現。一直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收藏內容的擴大,原來一些寶物庫逐漸使用了當時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國慕尼黑,兩種不同名稱的博物館同時存在了很長的時間。隨著時代的轉移和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改了名稱並擴大了規模的博物館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寶物庫,終於成為今天流行的為廣大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主要功能
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形成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職能仍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博物館的新職能、新形態、新方法、新的收藏對象也不斷地出現。因此,國際公認的博物館定義也在不斷修改之中。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了給博物館下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定義,進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長時間,曾經作過多次討論和修改。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時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館是指為公眾開放的美術、工藝、科學、歷史以及考古學藏品的機構,也包括動物園和植物園。195年、1962年、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又多次對博物館定義進行了討論修改,直到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第十一屆大會通過的章程,才明確規定: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蒐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很多人認為,這是目前較為適當的一個定義,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國際間的一般性定義,各國仍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對待博物館。
考古發掘
館文物工作隊對省內古墓葬,古遺址的清理髮掘已超過百次,獲取文物藏品2萬多件。館藏精品近百件。其中有屬於春秋時期的萬家壩古墓群出土的雲雷紋銅鼓(為迄今發現存世最早的銅鼓)、羊角狀三鈕編鐘;屬於戰國時期的大波那古墓葬出土的屋宇形銅棺(長200厘米、寬62厘米、高64厘米,重257千克,由7塊銅片組成,鑄有精美的動物圖象);屬於戰國時期的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虎噬牛銅案(長76厘米、高43厘米),整器由二牛一虎組成;虎牛飾銅枕,刻紋銅臂甲;屬於西漢時期的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騎士(鎏金)牧牛銅貯貝器、紡織場面鼓形銅貯貝器、戰爭場面銅貯貝器、祭祀場面桶形銅貯貝器、獻俘圖像鎏金銅扣飾、雙人舞盤鎏金銅扣飾,八人樂舞鎏金銅扣飾、三水鳥銅扣飾;屬於大理國時期的大理三塔出土的金質阿嵯耶觀音像(高28厘米,重1135克)、銀質鎏金金翅鳥、五色舍利塔模;字畫中有北宋郭熙的《溪山訪友圖軸》、元黃公望《剡溪訪戴圖軸》、明徐霞客《贈雞足山妙行僧詩稿》、明釋擔當《無稿山圖軸》、清錢灃《杜少陵騎馬圖》。雲南省博物館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銅器,南詔與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現代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物精品。
展覽與藏品
風俗圖
清代文物。縱156厘米、橫45.5厘米。一組6張。反映雲南古代少數民族社會生產、風俗民情等內容。題材涉及采檳榔、乘象、狩獵、沐浴、寫經等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畫面細節刻畫十分真實、生動,是了解古代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及其重要的形象資料。蝕花石髓珠
大理國寫經
大理國文物。寬23厘米。佛教的經書典籍作為佛教三寶之一,是記錄佛陀及其思想的載體,也是佛教傳播的重要手段。這件寫於大理國天開十年(公元1214年),經文中夾寫梵文,為雲南佛教密宗寫經、刊經的一大特色。大理崇聖寺千尋塔出土。
瑤族銀頂板
直徑15厘米,重260克。圓形,中間鏨刻太陽紋,有芒10束,芒間鏨乳釘紋10枚,其餘部分滿鏨規整的幾何紋,裝飾圓滿,邊鑲兩圈銀片。這是瑤族支系之一頂板瑤婦女佩帶的頭頂飾物。
金臂甲
西漢文物。高18.8厘米。防護類兵器,呈圓筒狀,上粗下細,與人的手臂相合;通體無紋飾;筒側開口,邊沿有長方形穿孔,造型規整,做工精細。晉寧石寨山12號墓出土。
首枚《雲南省人民政府印》
1950年文物。高12厘米。此印背細線行書銘刻"雲南省人民政府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日"、"第柒捌號"等字樣。有中央人民政府頒發,方形,承襲了中國印璽的傳統,但印文沒有沿習慣使用篆書、隸書,採用的是宋體字。端莊的宋體印文簡單易認、一目了然。8個字的印文排為兩行,每行4個字,搭配頗為整齊、嚴肅。粗闊的邊緣,使精細刻鑄的文字顯得有力剛強。這方印章的形制和印文字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枚印章是幾一致的,只是印章邊長大小有差別。按照我國的相關規定,一枚印章在失去其功效後,應被立即銷毀,但是這枚印章完好保存,成為歷史的見證,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檔案價值。
常設展覽
滇國青銅器
青銅器是雲南文物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僅在雲南歷史上,而且在世界青銅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滇青銅器為中心的雲南青銅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自上個世紀起就備受世人注目。這些文物主要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此展將把其中的精品展示出來,對外進行長期陳列。
雲南地處東亞、東南亞、南亞和青藏高原的交接處,亞洲的幾條主要河流在雲南分向不同的方向,因此雲南歷來就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通道,是各種文化交匯的地方。即使是二千年前的滇青銅器,也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多姿多彩,文化面貌異常豐富。此次展覽目的就是揭示出雲南青銅器的厚重歷史內蘊,以現有的科研成果為基礎,配合現代化的展覽陳列手段,儘可能地恢復當時人們的生活面貌,把燦爛的雲南青銅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佛光普照的國度
雲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然宗教博物館。遍布全省的文廟自不必說是儒家的殿堂;傳說雲南最早的寺廟供奉的竟然是書聖王羲之,據考證,他是早期道家一支----五斗米教中的神仙;而後傳入的佛教、伊斯蘭教,甚至近代西方來的天主教、基督教,加上本地各民族原來信奉的原始宗教,林林總總,世界各大宗教全在雲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尋找到了自己的一方淨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足跡。
這其中影響最廣泛、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佛教。從流傳的時間看,自從唐代佛教傳入雲南,就很快發展壯大,直至今天。從流傳的規模看,自從南詔國晚期以佛教為國教,興盛數百年,清代詩人吳偉業稱"蒼山與洱境,釋家之齊魯",雲南因而被譽為"妙香佛國"。然而雲南佛教最令人稱奇的,是它海納百川的廣博。從最早由印度傳來的密宗,到中原傳來的華嚴、淨土宗,從北面西藏傳入的藏傳佛教到南面東南亞盛行的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派別,在雲南都能找到,留下的文物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有著豐富的民族和邊疆文化內涵。位於博物館二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展示了雲南少數民族的手工扎染、蠟染、銀器到手工壓制的傳統普洱茶等各式各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普洱茶
為了讓到訪雲南省博物館的遊客和來賓能夠品茗到原生態的雲南普洱茶,省博物館於2011年初,在博物館副樓一樓(即省博物館後門)開闢了雲南省博物館普洱茶館,安排專人為到訪的遊客講解普洱茶沖泡知識、茶藝、茶具等文化,為遊客提供正宗普洱茶免費品茗。
金玉滿堂
金屬工藝
金屬工藝包括金器、銀器、銅器。年代均為漢代和明代。如:漢代葫蘆金飾、漢代梅花金片飾、漢代獸形金片飾、漢代壓花金劍鞘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數雲南呈貢王家營,沐氏墓葬中出土的明代金鑲紅藍寶石冠、明代金鑲寶石耳環,其工藝之精,令人感嘆。銀器以少數民族飾品為主,如:傣族鑲石銀鎏金項圈、傣族銀臂箍、傣族銀披肩、佤族手鐲等,每件展品都體現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審美態度和文化習俗。銅器展品有紅銅、黃銅、紫銅等多種類型,其工藝更是豐富多彩,如斑銅工藝、烏銅走銀工藝等。
珠寶玉器
珠寶玉器包括玉石、琥珀、瑪瑙、水晶。所選展品多為明代和清代材質上乘、雕工精良的藏品。如:明代白玉鏤雕花卉帶版、明初玉雕鷺鷥如意頭、明代魚龍人物座屏等。清代玉雕的最具特色,如:清代翠玉長命富貴筆掭、清末翡翠帳鉤等。
雕刻工藝
雕刻工藝包括竹、木、牙、石、角、骨等不同材質、不同形制的藏品數十件。"牙雕行草書嵌掛屏"是展覽中的亮點,其高198厘米,寬58厘米,共12幅,均為雲南當地名家所書寫。書法精湛,雕刻精美,是難得一見的珍寶。
建築特色
雲南省博物館於1964年建成使用。它是一座主樓七層,兩翼三層的寶塔式建築,通高40餘米。大樓一至三層為展廳,面積共4200平方米,前面是12根合抱粗的圓形大柱,屋頂金色剎桿燦燦,紅星閃爍,氣勢雄偉,造型別致。
基本陳列
館藏
該館的基本陳列是“雲南奴隸社會歷史陳列”,展出雲南青銅時代 800餘件文物,介紹了雲南青銅文化的分布、階級關係、社會生產活動、精神文化和生活習俗等情況。“雲南少數民族風物誌”展出3000餘件少數民族文物資料。專題陳列有“雲南原始社會”、“雲南奴隸社會”、“雲南近現代史”、“紅軍長征過雲南歷史”等。該館還舉辦過“從猿到人”、“古代陶瓷”、“古代繪畫”等數十個展覽。
1984年,該館青銅器展覽在日本東京、名古屋展出,1986年又在瑞士蘇黎世和奧地利維也納展出。該館出版有《雲南省博物館館藏銅鼓圖錄》、《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發掘報告》、《擔當書畫集》、《雲南青銅器論叢》、《雲南青銅器》等專著。
來館地址
到達昆明市後,可乘4路、5路、26路公車在"藝術劇院"下車。
中國博物館(6)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
景點 |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