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背一公斤是一種旅行方式。它以一種輕鬆快樂的方式,讓旅行者在旅途中探訪鄉村學校,傳遞愛心和知識,同時為自己的旅程增添意義。它是民間發起的公益旅遊活動,鼓勵旅遊者在旅途中進行舉手之勞的公益活動來幫助貧困落後地區的孩子。
目前中國有超過40萬所農村中國小校。隨著政府在教育上的持續投入,農村學校在學費及校舍等“硬體”問題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軟體”如圖書、電腦/網際網路、音體美教育、師資培訓等方面卻依然有著廣泛的需求。
另一方面,城市人群擁有大量潛在資源,卻往往缺乏有效的途徑,無法傳遞到鄉村。
通常,城市人群通過公益組織來獲得信息,並在其組織和管理下參與行動。但這種模式使公益組織在每一個具體活動的管理上消耗了大量人力和時間,因而無法應對大規模的參與需求,也限制了參與者的創造性。
作為一個事實,根據我們的統計,中國目前僅有約5%的農村學校得到過各類公益組織有限度的服務。
面對這種現狀,“多背一公斤”提出了一種新的公益解決思路:讓大眾直接參與到公益活動的全程運作中,通過大眾的力量使鄉村教育得到改善。
組成部分
模式
“多背一公斤”是一種旅行方式。通過簡單的行動,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旅程變成公益之旅,讓自己的旅行更有意義。
傳遞-出行時多背一公斤,為鄉村學校帶去需要的物資;
交流-在學校中與孩子們交流互動,傳播知識,分享快樂;
分享-歸來後在1KG.org網站分享信息,方便更多人參與。
1KG.org網站是為用戶更好地參與公益活動而設計的網路公益社區。在這裡,參與者可以提交和查詢學校信息及需求,發起和組織公益活動,以及建立公益小組,共同為某所學校或某個公益主題貢獻力量。1KG.org也是一個開放的公益空間,所有的團體、機構都可以利用社區的功能來組織和管理自己的公益項目和活動。
參與方法
1、如果您已經有具體的旅遊計畫,可上我們的網站查詢學校信息,確定計畫拜訪的學校,提前聯繫學校,確定拜訪日期和學校的具體需求,並自行準備相關的物品和交流活動,帶上我們的《活動記錄表》,別忘了在旅程結束後將活動情況、照片等反饋到我們的論壇上。這樣,您的旅遊路線及活動就會讓更多的人知曉,您的所做所為就會影響更多的人來參加多背一公斤。
2、如果您的行程中沒有我們的活動學校,您可以為我們發現新的學校,具體流程請查看出行前的準備。
3、如果您還沒有具體的旅遊計畫,您可以經常瀏覽我們的論壇,關注我們論壇成員發布的活動計畫。
加入我們的項目團隊,成為“多背一公斤”的建設者!
向您的朋友推薦和宣傳多背一公斤!
聯繫我們:
如對活動有任何疑問或合作意向,請通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Email: [email protected]
聲明:
多背一公斤是合法註冊商標,任何組織如需使用多背一公斤的相關智慧財產權(包括但不限於名稱、logo、流程說明)請與我們聯繫,Email:[email protected]
愛自然,更愛孩子——多背一公斤
活動原則
公益其次
1、旅遊為主,公益其次。不要喧賓奪主。“多背一公斤”是旅途中的舉手之勞,能做固然有收穫,不做亦無傷大雅。不必將公益作為旅遊的目的,這樣反而會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不重形式
2、交流為主,物品其次。不要太看重背過去的一公斤。相比於少量的物品,面對面深入平等的交流更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微笑旅行
3、快樂旅行,保持微笑。我們往往會因為孩子們艱苦的生活環境而唏噓,但唏噓無法改變現實,相反,微笑會更容易接近和理解孩子們。請記住,不管貧困或富有,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快樂的。公益旅遊應該是快樂的,助學不一定非要苦大仇深。
分享與行動
4、分享與行動同樣重要。如果以為做好事不留名是對的,那么這個孩子和學校可能一輩子只會得到您一個人的幫助。相反,如果能把自己旅途中獲得的信息和經驗分享出來,那么不僅學校和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自己也能通過分享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發展歷史最初的起源
在風光秀美的雲南元陽多依樹村,100多戶人家的孩子,能上國中的女孩只有2人。孩子除了課本,沒有其他兒童讀物,不少學生甚至連最簡單的橡皮、卷筆刀都沒有。大多數遊客見到這樣的情景也許會感慨一番,一些有愛心的旅遊者也許會留下一些財物送給當地的小朋友,但一名去那裡旅遊的叫安豬的網友卻想到了更多:“能不能利用數量龐大的旅遊者的力量去幫助這些貧困落後地區的小朋友?”
於是,在2004年的4月,安豬在網上提出了一個叫做“多背一公斤”的計畫。最初的思路很簡單,鼓勵每位旅遊者在出遊時背上一點書籍或者文具,帶給沿途的貧困學校和孩子。為了讓這一切更有效,安豬建立了“多背一公斤”的網站(www.1kg.cn),在網站上收集和提供學校的信息和需求,作為旅遊者出行前的參考。
“一公斤很輕,但如果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一公斤,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就是這個樸素的理念,立即得到了旅遊愛好者的廣泛認同,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在最初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廣州、上海、北京的旅行者已經自行組織了20多次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00人,活動遍及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捐助文具超過10000份,書籍超過3000本。
困境中前進
面對取得的成績,安豬的心是雀躍的,但他的行為也同時被人質疑:“對旅遊者來說,每次山長水遠地背一點點東西過去,意義到底有多大?”“對山區來說,每次這一點點的物資,又有什麼用?要缺物資的話還不如直接從郵局郵寄呢,量又大,又省時間。”
這些質疑的聲音讓安豬迷惑了。於是,他於2004年8月再次到貴州和廣西進行調研和實踐。通過和當地老師和志願者的交流,安豬肯定了自己這個“人人多背一公斤”的行動。但在一次喝酒時,貴州白碧國小文老師無意中說:“物質的匱乏還是可以克服的,但真正的問題是觀念和信息的落後。”一語驚醒夢中人,安豬為自己的無知和短視感到慚愧。他意識到,“多背一公斤”的意義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旅行者更應該“背”去信息和觀念,在和孩子們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多地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
之後,安豬對“多背一公斤”行動指南做了部分修改。他建議,旅行者最好自備信紙、寫有回信地址和貼上郵票的信封,見面時交給孩子,讓彼此保持長期通信聯繫;下載並列印若干夢想卡片,鼓勵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把旅途見聞、照片、夢想卡片等發到網站,以便捐助者之間交流經驗……
“我們不強調可憐和同情,如果說最初的‘多背一公斤’只是提倡扶貧,那么現在的‘多背一公斤’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安豬反覆強調這一點。
這種平等交流的快樂也成為了“多背一公斤”成員的共識。“其實這個旅遊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禮物,而孩子們回饋給我們更多,有燦爛的笑容,不斷的進步……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啟示、觸動和快樂,這多背的‘一公斤’其實是送給了自己。”廣州的網友Ansel從雲南回來後,這樣總結自己的感受。
目前,在安豬的領導下,“多背一公斤”活動和網站全部由志願者在業餘時間開展和維護,對比他們獲得的影響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安豬對此仍不滿意,他一直在嘗試與商業力量合作,他認為:“在今天,企業應該能做更多的事,而不僅僅是開一張支票。我相信,只有當社會的各種力量都在為一個共同的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時,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有希望。”
“一公斤很輕,但如果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一公斤,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 10月12日晚8時,安豬抵達成都,他多次來到這個充滿溫情的城市,“溫情”是安豬的用詞,他說,成都怡人的環境總是能給他焦慮慌張的心一絲安慰。照列,在一架燒烤攤面前安個座位,然後坐下來,看著大姐搖著扇子,白煙緩緩在夜空中升起來,安豬忽然莫名地感動起來:“多么熟悉的成都生活!”
“下午還是北京郊外陽光下斑駁的樹影下,晚上就已經坐在成都的街頭。”從5月到9月,五個月緊張感現在終於可以有所懈怠。面對震後救援繁雜的工作,他們還必須承受生活的煎熬,整整三個月沒有發一分工資。所有的全職人員,只能頓頓吃速食麵。這些年輕人,帶著一腔熱血投入到公益當中,艱難的處境將他們的勇氣點點剝落。作為管理者,安豬焦慮卻又無可奈何,那段時間,由於申請的基金遲遲未能到帳,他們失去了唯一的支柱。
這是所有中國民間公益組織的常態,作為最底層的執行者,他們往往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向基金組織申請是唯一的正途。徘徊在政策夾縫的民間公益組織,依然默默地做事,等待著政策的眷顧。
轉變
安豬和他的“多背一公斤”組織一等就是四年,四年中,有無數的民間公益組織倒下,一些生存下來民間組織不得不尋求突變。安豬將“多背一公斤”帶向公司化,註冊一個合法的公司,經營盈利項目,然後再來操作公益性質的“多背一公斤”。這樣的轉變既解決了合法化問題,又解決了可持續的資金問題。目前狀況下,不改變只有死路一條,“如果你無法活過今天,那么未來是什麼樣子對你一點意義都沒有。”安豬說。
轉變的收穫就是讓安豬走得更順當了一些,卻依然困難重重,安豬說,雖然困難,但至少看到了一些微弱的希望。此行成都,他要去看看災區人民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們所建的板房圖書室。另外他還需要面試幾個全職的圖書室管理員,這既是他公司化的轉變,也是“多背一公斤”對災區援助可持續的一步重要的步伐。
運作
2004年,“多背一公斤”首先以公益旅遊作為切入點,向大眾倡導一種快樂、簡單易行的公益行動,它鼓勵每個人在出行時背上學校需要的少量物資,在旅途中拜訪學校,同時與鄉村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傳播知識,分享快樂。
“多背一公斤”主張一種平等交流、快樂行動的價值觀,它相信每一個鄉村孩子都是快樂和有天賦的,公益行動是一種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單方面的同情和給予,這顛覆了“同情、可憐、給予、救助”等等傳統的慈善觀念。因其人性化的理念,“多背一公斤”受到了參與者的歡迎,並得到了廣泛傳播。一位參與者這樣說道:“其實這種旅遊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禮物,而孩子們回饋給我們很多,有燦爛的笑容和不斷的進步,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很多的啟示和觸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快樂,這多背的‘一公斤’其實是送給了自己。”
在運作上,“多背一公斤”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公益活動的良性循環。“多背一公斤”的參與者在網站自發組織活動,探訪學校,並在旅途結束後繼續關注和服務學校;他們還在沿途收集新的學校信息,擴大“多背一公斤”的學校服務範圍。單是2007年,“多背一公斤”的參與者就進行了超過130次公益旅遊活動,並發掘了98所新的服務學校。目前,多背一公斤的服務學校超過300所,遍及中國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鄉村旅遊點。
隨著對鄉村教育需求了解的深入,“多背一公斤”也開始嘗試更多的社會創新,為鄉村教育設計大規模的解決方案。2007年,“多背一公斤”提出了雙子書項目,以圖書為媒介,讓鄉村兒童在獲得全新的優質圖書的同時建立與城市兒童的聯繫,增進了解,共同成長。截至2008年4月,該項目已經為鄉村學生送出了接近兩千本全新的圖書。
經過四年的發展,“多背一公斤”已經成為一個用戶協作參與的公益平台。網站上的所有信息均來自用戶,由用戶收集、上傳並維護;所有公益活動也由用戶自發組織和參與。“多背一公斤”網站則致力於為用戶的公益行動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支持。我們期望,通過這種大眾協作的公益參與方式,“多背一公斤”在2012年底前可為中國5000所以上的鄉村學校提供圖書、電腦、網際網路、教育及師資等方面的系統服務。
為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多背一公斤”建立了全職團隊,並根據中國目前的政策和法律現實將組織以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合法註冊。“多背一公斤”將自身定位成社會企業,即:不以贏利為目的,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手段實現大規模的社會改善。“多背一公斤”的榜樣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一個以商業銀行形式運作的組織,幫助千百萬孟加拉婦女脫離了貧困,並把自己的模式複製到了全世界。
發展合作
“多背一公斤”在各界愛心人士的不斷收集,收錄了全國有近千所貧困學校的訊息。在完善每所貧困學校的訊息時,同時也在傳播貧困學校信息,希望得到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幫助這些貧困學校。
公益不僅是國家、企業的專利,也是我們普通人的權利與責任。隨著媒體的鏡頭聚焦在致力於公益活動的愛心人物,大家也越來越關注身邊默默做著公益愛心行動的普通人。2012年,由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公益助學微群(微公益*愛心助學)發起的“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獲得了新浪微群平台的認可及主動推廣擴散,在網友們的熱心舉薦與關注之下,7月15日三位草根“助學微民星”被推舉出來。他們分別是90後傳承大愛的王春暉、博愛乾媽王志航以及堅持助學的田成志。
90後的王春暉,是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才上大一的他,已然成為支教社團的領隊。他曾受到過加多寶的資助,如今想通過支教這種公益方式,將大愛傳承下去。而且目前王春暉對於公益的傳承,也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已是中國地質大學支教社團領隊的他在傳承公益大愛的同時,也成功地把個人的公益堅持,變成群體的堅守。博愛乾媽王志航,北漂助學人田成志他們雖然並不富有,但是他們都將自己熱衷於公益的心化為實際行動幫助山區的孩子們。
他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公益只要我們想,我們就能做到。
歷史活動
09年:張家界行
7月17日,“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動在張家界慈利縣金岩鄉樂元國小展開,北京建工金源旅遊團和張家界旅遊網共同組織參與了此次活動,並累計捐助3000餘元和文體用品。
傳遞
7月17日上午,由北京建工金源員工組成的旅遊團隊和張家界旅遊網[2]工作人員及媒體代表一行40多人,乘坐旅遊巴士,帶著愛心,在崎嶇的鄉村公路上前行,他們此行目的地是張家界慈利縣金岩鄉樂元國小,開展“多背一公斤”公益獻愛心活動,受到了樂元國小全體師生的熱情歡迎。
交流
在本次活動中,眾多愛心人士將自己的捐贈物品一一送到孩子們的手中,捐贈品品包括書包、書本、捐款等。建工金源總部主任劉翠女士和張家界旅遊網負責人朱萬璋先生各捐贈1000元人民幣,建工金源二級部張振濤先生與朱江南同學結成一對一資助對象,以後每年都將資助朱江南同學1000元,直到她大學畢業。捐贈儀式結束後,學校老師及學生代表發言,感謝各位愛心人士的善舉,並表示以後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社會、將愛心永遠傳遞下去。隨後,一行人參觀了學校的教學設施,並與學校師生交流,了解學校的困難並給與積極建議。最後在師生的歡送下,“多背一公斤”活動圓滿結束。
分享
看著黑板上寫著“歡迎您——親人們”的字語,建工金源二級部主任張振濤先生非常感動,他說:“‘多背一公斤’活動,是儘自己綿薄之力,去幫助一些貧困的鄉村學生,在活動中我們都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這樣的活動要多參與,活動也可以為我們自身帶來更多的愛心之旅的體驗。”
據活動組織和張家界旅遊網負責人朱萬璋經理介紹,“多背一公斤”這樣的愛心活動,在張家界旅遊行業尚屬首次,非常感謝建工金源及眾多愛心人士的支持,希望這類活動得到大家的關注,同時希望大家更多的參與,同時希望大家更多的參與。
13年:走進希望
2013年5月5日,仁和會計“多背一公斤”活動走進黃石陽新縣官科村國小。此次活動的主題是看望孩子和捐贈物資,陪孩子們吃好穿好玩好。參加活動的有仁和會計學員及家人、仁和會計員工及家屬,有愛心,熱愛大自然,喜好戶外的人員。作為仁和普通的員工,作為仁和的學員我們能為孩子做點什麼?我們這些人,既不是大款,也不是為了圖名圖利,就是為了給山區的孩子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獲關注
2004年第一屆德國之聲全球部落格大賽最具創意獎決賽入圍(前五名)
2005年第二屆德國之聲全球部落格大賽最佳中文部落格決賽入圍(前五名)
2006年平遙國際影展參展單位
2007年《魯豫有約》完美假期攻略大獎
2007年上海浦東非營利孵化器首批五家支持公益組織之一
2007年聯想公益創投五家示範公益組織之一
2007年度金犀牛戶外榮譽獎
微電影
基本信息
導演:陳濤魏星王晶
主演:科學松鼠會多背一公斤十二鄰社區發展中心
內容簡介
《多背一公斤》是公益微電影《愛的聯想》其中一支。是國內首部真實記錄草根公益團隊公益歷程的網路微電影,由國際知名導演賈樟柯擔任監製,科學松鼠會、多背一公斤、十二鄰社區發展中心三支草根公益團隊真實出演。《愛的聯想》共分為三支,每支15分鐘,由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呈現。系列影片通過微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樹立微公益榜樣。鼓勵大眾發覺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將愛心付諸於行動,從而創造不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