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館介紹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是廣東省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設施之一。新館占地面積4102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6980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44.5米,地下1層,地上5層。位於廣州市核心商務區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西面是廣州大劇院和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北與廣州圖書館新館相鄰,南瀕秀麗的珠江,隔江與海心沙市民廣場相望。環境優美,交通可達性好。四座文化設施並列於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花城廣場上,與中央林蔭大道、濱江綠化帶共同形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將構成廣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新館運用“寶盒”的設計理念,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載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體系。新館的巨型屋面鋼桁架整體滑移總重量達8700噸,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鋼結構高空滑移工程。由於展館是由巨型鋼桁架懸吊出來的,中間沒有一根結構柱,為陳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新館陳列展覽以廣東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為三大主要陳列方向,在展陳內容編寫上遵循功能、經濟、創新、信息、科技、藝術、合理的原則,反映了嶺南文化的獨特個性和廣東省博物館的館藏水平。新館實行全方位的智慧型化管理,包括安全防範、設備管理、信息通信、網路套用和音視頻等智慧型化系統。文物庫房和部分展館實現恆溫恆濕和氣體消防。
實用信息
門票
需提前預約,免費領票參觀,每日16:00時停止預約次日參觀門票。可以通過官網或電話預約,每人每次最多可預約免費參觀票3張,參觀當日憑預約號和預約時使用的有效證件領票參觀。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9:00-17:00(16:00後停止入館),逢周一閉館。
交通信息
捷運
可搭乘捷運APM線至歌劇院站下車到達。
公交
可乘293路、886路等公交到海心公園站下車到達。
常設展覽
新館陳列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共五個展廳,包括歷史篇:《廣東歷史文化陳列》;藝術篇:《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展覽》、《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自然篇:《粵山秀水 豐物嶺南——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廣東歷史文化陳列
展廳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500多件/套,照片300多張。作為新館三大基本陳列之一,該展通過文物、圖片、油畫、雕塑、模型、多媒體、復原場景等豐富的展陳手段,向觀眾展示了廣東從馬壩人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文化變遷。
“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共四篇,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分別是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
走進序廳,迎面而來的是氣勢恢宏的廣東海陸圖。在以衛星地圖為藍本的牆面上,代表廣東歷史文化的各種元素在南粵大地和浩瀚南海上隱約浮現,序廳的設計大膽,將時空高度融合。
第一篇“南粵源流”追溯了廣東人的來源、民族融合的過程以及廣東三大主體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馬壩人頭骨、雙肩石器、南越王油畫、廣府茶樓、獵德龍舟、潮州大吳泥塑、客家圍屋……觀眾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去感受一個生動立體的南粵。
第二篇“揚帆世界”帶領觀眾進入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廣東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精彩歷程。滿載瓷器的廣船,聚集奇異洋貨的十三行,精美絕倫的廣彩、廣雕以及風靡一時的外銷畫,中西合璧的風格處處都在述說著廣東的開放與兼容。
在第三篇“繼往開來”中,“開風氣之先”的廣東名人共同演繹了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近代風雲。抗英圖強的志士、洋務運動的倡導者、維新運動的領袖、辛亥革命的先驅、國共合作的元勛、民族工商業的開拓者……無數仁人志士和棟樑之才化作點點繁星,在南粵大地上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粵海烽火”向觀眾講述了廣東軍民血與火的抗日史詩。一幅幅黑白的歷史圖片,展示了南粵兒女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與序廳的廣東海陸圖相呼應,展覽的結束部分展現的是一望無際的南海。海納百川,奔流不息,承載了千年文明的廣東人民滿懷希望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展覽
展覽陳列的是唐宋以來直至20世紀前期的館藏書畫珍品 ,時間跨度近千年,所涉書畫家近兩百人。這些作品凝聚著藝術家的生命意志。該展覽中,北宋的《群峰晴雪圖》與南宋陳容的《墨龍圖》堪稱鎮館之寶。而元人的《黃鶴樓圖》和《竹石圖》,無論是藝術水平還是歷史價值都相當高。
廣東省博物館所藏曆代書法是館藏文物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時代上看,最早可上溯到北魏、隋唐和宋人的寫經。眀元以降,直到近現代,均有書法名家作品庋藏,精品甚多。
從地域上看,既有活躍於主流書壇的書法名家,也有代表廣東書法風貌的嶺南名家,體現出廣東省博物館所藏書法的地方特色。
館藏曆代陶瓷展覽
展覽以中國陶瓷發展歷程為線索,以館藏陶瓷文物為依託,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中國陶瓷從產生、發展、到興盛的歷史。展覽近300件文物,從工藝的進步、器物的演變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
陶瓷展廳共800多平方米,展覽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初見窯火——陶器的起源與瓷器的濫觴”,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南北朝時期的陶瓷器,展現陶器和瓷器起源和初步發展階段的概況。
第二部分“瓷國崛起——陶瓷的發展期”,展示了隋唐至宋遼金這一歷史時期,中國陶瓷迅猛發展的面貌,全國各主要著名窯口,以及遼瓷、金代瓷器等。
第三部分“各領風騷——陶瓷的鼎盛期”,反映了元、明、清時期中國古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的面貌。 此部分除了展示全國各重要窯口如龍泉窯、德化窯、磁州窯、宜興紫砂等器物外,著重展示了景德鎮窯瓷器的輝煌——青花瓷、顏色釉瓷、釉里紅、粉彩瓷等各領風騷,官窯與民窯製品爭相輝映。
第四部分“南國明珠——廣東陶瓷的發展歷程”,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各個歷史時期,著重介紹廣東古代陶瓷的發展歷程及其外銷的狀況,力圖全面反映廣東陶瓷發展的歷史和地位,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端硯藝術展覽
展示面積達600餘平方米,展出館藏端硯近200方,作為內容的延伸,展出其它品類材質的硯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展覽圍繞著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內涵三個主題,深入淺出,敘述通俗,力求使觀眾對端硯及硯文化產生一定程度的關注和興趣。
展覽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硯林回溯”,概要介紹硯的源流、端硯的發展歷史和時代特色。
第二部分“石質粹美”,對端石獨特的自然屬性加以介紹。
第三部分“神工鬼斧”,從工藝流程、雕刻技法、硯形硯式、裝飾題材、因材施藝五個方面對端硯的工藝加以展示介紹。
第四部分“鐫詩題銘”,以50餘件明清時期鐫有銘文的端硯,展示更加深沉的硯文化內涵。
潮州木雕藝術展覽
展覽分源流篇、製作篇、藝術篇、器用篇、欣賞篇,展出木雕實物200多件(套),品類豐富,精品疊出,如場面宏闊、精細入微的描金漆畫詩經意境圖大壽屏,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圓雕蟹簍,還有造型獨特、精雕細刻的神龕、神亭、神轎、薰爐罩、饌盒、糖果架、紙煤筒……琳琅滿目,多姿多彩。廣東博物館充分利用高大寬敞的展廳空間,逼真地復原傳統潮汕民居的廳堂、臥室、書房等場景,生動地再現了木雕製品在潮汕民間傳統社會生活中的陳設套用,讓觀眾在濃郁的潮汕文化氛圍中賞心悅目地觀賞、流連,充分領略到潮州木雕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蘊!
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
《粵山秀水 豐物嶺南——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是廣東省博物館最重要的固定陳列之一,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間內,將地質地貌、礦產、寶玉石、中草藥、陸生野生動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個主題展覽納入其中,展線總長度達到1221米,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廣東省的自然資源及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一、“我們的家園——地質地貌館”利用大型模擬景觀、大型背景畫和在顯示屏上不斷滾動展示的高清地貌圖片,形象地展示出廣東的丹霞山、湖光岩、西樵山、陽春、深圳大鵬半島、封開、恩平等七個國家地質公園和七星岩、鼎湖山、羅浮山、蓮花山等景貌,並重點展現了廣東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岩熔、海蝕遺蹟、火山、花崗岩奇峰等地質地貌,使觀眾在“遊覽”廣東名山秀水的同時,獲知相關的地質地貌常識。
二、“我們的寶藏——礦產資源館”實際與“地質地貌館”同處一個空間,前者的展櫃被巧妙地嵌入在模擬的大型山體之中,恰似埋藏於山體中之寶藏,與展覽所要表現的主題有著相互呼應之妙趣。展覽通過礦石標本、礦山圖片、趣味模型、漫畫等形式向觀眾介紹了廣東特有的礦產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的重要用途,使觀眾對廣東的礦產資源產生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識到礦產資源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石之精靈——寶石館”是在形式上與新館獨特的建築外形相呼應的展廳,真正體會到“盛滿珍寶的寶盒”的意念,使觀眾在欣賞精美寶玉石的同時,了解相關礦物的知識。展覽中以寶玉石原礦、琢型寶石、玉石雕件和相關文物對應展出的形式著重介紹了寶石、玉石、有機寶石、人工寶石及文房石等,同時突出介紹了廣東在寶玉石生產、加工、貿易等方面的龍頭地位。
四、“嶺南本草——中草藥館”通過百餘件臘葉標本、包埋標本、塑化標本等不同類型的標本,展示了作為全國中醫藥材主產區之一的廣東所擁有的嶺南道地藥材和民間藥材,使觀眾初步了解何首烏、巴戟、沉香、春砂仁、廣陳皮、廣佛手、廣藿香、穿心蓮和化州橘紅等獨具特色的“南藥”,並通過廣東醫事、百草堂等場景使觀眾了解廣東獨特的中醫藥文化,以及廣東中藥老字號企業文化,反映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五、“陸生的動物居民們——陸生野生動物館”中重點向觀眾介紹了地處熱帶、亞熱帶,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廣東所擁有的豐富而獨具嶺南特色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展覽分為山地森林生態景觀,灌叢、田間、草地景觀和濕地景觀三個大部分,每個部分採用大量的剝製和模製標本,與相應的生態環境相結合,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展覽中還加入了多個知識窗、趣味園和互動問答等項目,在調動觀眾興趣的同時傳授各種小知識,並使觀眾更加意識到人類與野生動物朋友們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六、“海洋動物世界——海洋館”利用新館特有的大空間,營造出遼闊深邃的海洋環境,展示了擁有全國最長海岸線的廣東所具有的豐富海洋動物資源。展覽特別選取了幾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30多種海洋硬骨魚類和20多種海洋軟骨魚類、大量的海洋爬行動物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等幾大類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動物,採用剝製標本、骨骼標本、漫畫、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展示形式,將觀眾帶入一個生動的海洋動物世界,穿插其中的趣味園和知識窗等寓教於樂,使觀眾快樂收穫知識
。
七、“探尋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館”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各地質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龍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動物骨架標本為載體,結合復原圖、科普漫畫和多媒體等表現形式,詳細講述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物,從無到有,從海洋到陸地的漫長演化與發展歷程。向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古生物發生、進化和消亡的知識平台,呼喚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引起人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鎮館重器
鎮館之寶
“一石三硯” 之首——千金猴王硯
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年代:晚清
展出情況:公眾開放
端硯歷來被視為“文房四寶”之一,廣東的“一石三硯”更是名聞天下,世所罕見。三硯之中,又以千金猴王硯為首。
一石三硯,每一方都酷似一隻動物之形,為大自然的天然造化,世上奇觀。這三方硯中,一方似猴,為千金猴王硯;一方如鶴,為鶴硯;一方像臥牛,為青牛硯。現廣東省博物館收藏了其中的千金猴王硯和鶴硯,另外一尊青牛硯始終不見蹤影。
千金猴王硯為三大名硯之首,長25·5厘米,寬17·6厘米,長方形,質地細膩溫潤,嬌嫩如小兒肌膚,硯堂內有大片魚腦凍(石品花紋的一種),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環繞,形成一隻蹲著的獼猴圖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見,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一石三硯頗有由來。清朝張之洞做兩廣總督時,他有名何姓顧問在肇慶主持開發大西洞,得到一塊上等石料,遂請名匠依形製作了這三方硯台。這種天然的名石與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這三方硯台成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
千金猴王硯邊刻有“光緒壬辰禺山何氏閒叟珍藏”,原為張之洞幕僚何蓬洲及後代珍藏。由於名聲實在太大,許多人都想得到,抗日戰爭中,何氏後代將硯賣給一位古董商,後又輾轉到了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之手,日本投降後再為接收大員所掠奪,後再度流落民間。上世紀50年代,收藏該硯的主人將其賣給一位姓鄧的先生,中山大學商承祚教授得知後立即買下此硯,後再轉讓給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最終落戶省博物館。
其它珍品
信宜銅盉(西周):1974年出土於廣東信宜,是廣東省首次發現的西周青銅盉。銅盉的出土為研究中國嶺南地區秦漢以前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為廣東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銅器之一。
青花人物紋玉壺春瓶(元代):元青花人物瓷瓶存世稀少,據說大概只有300件,並且2/3流失海外。這件器物內口沿繪一周纏枝花紋,腹部主體紋飾為人物故事圖,足壁是如意紋。青色花調淡雅,胎細白,釉汁滋潤,白中閃青,在瓶底釉下書寫了青花“又”字。
陳容《墨龍圖軸》(南宋):《墨龍圖》是南宋畫家陳容的繪畫精品, 代表南宋時期畫龍的最高水平。用兩幅絹拼接而成,絹質和色澤十分完好,畫面描繪的是一條飛龍騰躍雲天的景象。陳容的作品真跡流傳下來的並不多,有兩件流失海外,這件《墨龍圖》軸是了陳容最大、最精彩的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陽春孔雀石:中國孔雀石資源主要分布在廣東與湖北,現已停止開採。廣東陽春石菉孔雀石開採於清代,儲備量居全國之首。該孔雀石塊體碩大,為目前國內博物館所藏的最大一塊孔雀石。該孔雀石集鍾乳柱狀、結核狀、葡萄狀、洞體等形態於一身,呈翠綠、墨綠及粉綠色,具明顯絲絹光澤與絨毛狀質感,體大、質優、形美,非常罕見。
青玉鏤雕龍穿牡丹鈕(元):玉鈕以新疆和闐青玉立體鏤通琢成,鈕呈橢圓形柱狀,留皮巧色牡丹龍紋,牡丹花盛葉茂,五爪龍紋雙鹿角,粗眉大眼,張口露齒,毛髮後披,龍身盤繞穿行於牡丹花草叢中。為目前所知國內博物館館藏最大的玉鈕,堪稱“鈕王”。
景德鎮官窯胭脂紅釉罐(清·雍正):胭脂紅釉是以黃金為著色劑的低溫粉紅色釉的一種,含金量大約萬分之一,極為珍貴,清康熙末年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故又稱洋紅。胭脂紅釉器全部是官窯製品,至清末一直都有生產,但以雍正、乾隆兩朝最精。
德化白軸羅漢像(明):器面羅漢光頭大耳,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腳踏浪花,袈裟隨風飄動,右肩負幾冊經書,右手握系書之繩。像背後正中鈐陽文篆書“張壽山”葫蘆狀戳記。張壽山和何朝宗是同時代人,同為德化瓷塑名家,作品傳世不多,此像為張壽山的代表之作。
廣州港全景圖(清):外銷畫是18、19世紀中國畫師採用西洋技法繪製的外銷藝術品,題材以廣東自然風物、市井風情為主。這件煜呱畫廣州港全景圖,布本油彩,成於約1845年,描繪了從沙面、十三行商館區直至大沙頭附近的東水炮台一帶珠江北岸的廣闊圖景,是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外銷畫,堪稱清代廣州的手繪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圖”。
鎏金腰帶(南宋):此器物出水自南宋沉船“南海I號”,是1987年第一次試探打撈時出水的文物。這件鎏金腰帶,以四對鎏金銅絲編織而成,呈長圓條繩狀,造型奇巧,工藝精湛,盡現異國情調, 是南海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物證,也是研究古波斯國金銅製造工藝的重要資料。
岳州窯青釉蓮瓣紋小口瓶(五代):岳州窯即湘陰窯(湘陰窯歷漢至明,在唐、五代時稱岳州窯),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從飲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把岳州窯青瓷排在第四位,可見岳州窯在唐代顯赫的地位。此瓶肩部刻有非常細膩的蓮瓣紋,通體施綠色釉,釉層薄而勻淨,有細小開片紋,為五代湖南嶽州窯中的精品。
海百合化石(三疊紀):海百合是一種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中被歸入棘皮動物門,這塊海百合化石,莖呈環狀,長短不一,最長達數米,非常罕見。是目前國內博物館收藏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塊海百合化石。
清石青緞“寶生昌”號廣繡花鳥大掛帳:畫面滿工繡畫眉、翠鳥、喜鵲、綬帶鳥、雉雞、鸕鶿等珍禽45隻,繡茶花、桃花、玉蘭、牡丹、菊花、蘭花等花卉數十種,可謂百鳥爭鳴、百花齊放,掛帳左下方繡“寶生昌”店號三字。中國外銷藝術品罕有店號匠名流傳,此“寶生昌”號大掛帳對研究19世紀廣式外銷藝術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清黑緞廣繡花鳥四屏:四屏皆以黑緞為地,施五色絲線,將世間祥瑞麗禽定格屏上。蝶燕雙雙,結伴而飛;孔雀開屏,鵪鶉顧盼;雄雞覓食,白鶴行走;玉蘭鸚鵡,壽石雉雞;儀態萬方,春色滿園。四屏色彩濃艷,富麗堂皇,針腳平齊,輪廓工整,裝飾效果極佳,是廣繡的代表之作。
清乾隆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該壁紙來自於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的一座一級歷史保護建築——夏活莊園大宅(Harewood House),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Lascelles Family)的收藏。該套壁紙雖每幅題材各有不同,但相連起來整個房間可以組成一組完整的水鄉稻作、茶葉貿易的廣州風土人情寫實畫面,是當時外銷壁紙中的佳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套壁紙的購買者及其當時所從事的商貿活動均有確切的文獻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它是早期中英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展覽回顧
2010.8.2至2010.10 | 廣東歷代繪畫展覽 |
2010,8,12至2010,9,5 | 陳略 ,中國人物畫作品展 |
2010,11,6至2011,2,8 | 考古中華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60年成果展 |
2010,11,22至2011,2,10 | TCL經典藝術多媒體互動展 |
2010,11,25至2010,12,24 | 劉藕生書畫展 |
2011,3,1至2011,3,31 | 握手中國——, 雷米·艾融 , 林若熹 ,巡迴畫展 |
2011,5,20至2011,5,31 | 妙筆神遊——嶺南畫派, 鮑少游 ,書畫展 |
2011,6,10至2011,7,10 | 瓷都珍萃——江西省博物館藏景德鎮古代瓷器精品展 |
2011,6,25至2011,7,10 | 黃君實 ,書畫展 |
2011,6,28至2011,7,2 | 廣東省直屬機關慶祝建黨90周年書畫攝影展 |
2011,7,20至2011,8,20 | 吳南生 ,捐贈書畫展 |
2011,7,20至2011,8,19 | 光輝的歲月——石灣陶藝, 回顧展 |
2011,8,2至2011,8,31 | 劉秉衡 ,師生書畫展 |
2011,9,21至2011,10,20 | 氣吞河嶽——, 辛亥風雲人物 ,墨跡展 |
2011,9,21至2011,10,15 | 大道之行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影像展 |
2011,10,21至2011,11,20 | 角度——第二屆廣東青年畫院畫家作品匯報展 |
2011,10,22至2011,12,1 | 嶺南風韻——, 饒宗頤 ,教授書畫藝術特展 |
2011,11,25至2011,12,22 | 廣東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系列展——陽春根雕展 |
2011,12,7至2012,2,7 | 重返 , 巴洛克 , —— , 那不勒斯 ,的黃金時代繪畫展 |
2011,12,28至2012,2,28 | 天南重地—雷州歷史文化展 |
2012,2,21至2012,3,15 | ",風起南方",——紀念小平, 南方談話 ,20周年圖片展 |
2012,4,10至2012,6,28 | 雪域瑰寶——西藏文物展 |
2012,4,27至2012,5,8 | 當代藝術的超越——美國華裔畫家徐健國繪畫作品展 |
2012,5,15至2012,6,15 | 薪火相傳——, 梁又銘 ,·梁政均書畫展 |
2012,6,1至2012,11,30 | 深海奇珍 , The , Deep |
2012,7,10至2012,10,10 | 紫石風流——現當代, 端硯 ,精品展 |
2012,8,28至2012,10,9 | 傅山書畫精品展 |
2012,10,16至2012,10,28 | 墨香雅韻—楊和明書畫展 |
2012,10,30至2012,11,5 | 弘揚 , 廣東精神 ,建設幸福廣東——書法邀請展 |
2012,11,13至2013,5,19 | 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
2012,11,16至2013,2,20 | 紀念 , 蘇庚春 ,先生暨徵集書畫精品展 |
2012,11,30至2013,1,26 | 和諧能源之旅 |
2012,12,5至2013,3,10 | 南國石韻——廣東四大玉石精品展 |
2013,1,16至2013,3,3 | 五光石色——彩色, 寶玉石 ,展 |
2013,3,12至2013,5,10 | 首屆廣東省博物館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 |
2013,3,16至2013,3,31 | 人性與愛 ,:, 李自建 ,油畫展 |
2013,3,27至2013,5,19 | 中美文化雕塑園藝術成果展 |
2013,4,23至2013,6,23 | 玉葉金枝——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玉器精品展 |
2013,4,28至2013,5,5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 黃志偉 ,作品展 |
2013,5,18至2013,7,5 | 愛綠草堂春常在——, 王蘭若 , 黃文鳳 ,捐贈書畫展 |
2013,6,5至2013,7,31 | 晉國遺珍——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華展 |
2013,6,6至2013,7,6 | 靜, 木清 ,緣——, 金絲楠 ,薄浮雕藝術展 |
2013,6,8至2013,6,11 | 2013年 , 文化遺產日 ,系列活動 |
2013,6,20至2013,7,16 | 當我遇見你 , —— , 世界兒童融合藝術大展 |
歷史沿革
廣東省博物館於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10月1日,廣東省博物館及其所轄的廣州魯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舊館館址在廣州市文明路215號中山大學舊址(即原廣東貢院舊址),占地面積4.3萬㎡,除廣州魯迅紀念館外,還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紅樓等。
籌建之初,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大樓設計原是“U”形的建築物,主樓向東,右為南副樓,左為北副樓,規劃建築總面積1.4萬㎡。南副樓於1959年上半年落成,樓高三層,面積3500平方米。主樓和北副樓後因經濟困難,沒有撥款建設。
改革開放後,為適應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廣東省博物館在原址上建設了新的陳列大樓。1992年10月新陳列大樓落成,總建築面積18700㎡,其中新建陳列大樓12300㎡,陳列面積達6000㎡,為原樓1500㎡的4倍。
自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廣東省博物館通過考古發掘、調撥、購買、接受捐贈等方式徵集了大量珍貴文物,並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學術研究,舉辦各種形式和題材的陳列展覽,在藏品收藏保管與科技保護、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和教育推廣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豐碩的成果,並於2008年5月獲評為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止2009年12月,通過考古發掘、收購、調撥、接收捐贈等方式,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已達16.6萬餘(套),其中,一級文物404件,二級文物7284件,三級文物12639件,自然標本、化石4萬餘件(套)。館藏中的古字畫、古陶瓷兩類傳世文物,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在全國博物館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嶺南畫派”書畫藏品豐富而聞名;端硯和潮州木雕獨成系列,是極具特色的廣東傳統工藝收藏品;廣東出土文物、廣彩瓷器、石灣陶塑、廣州牙雕、外銷畫等極富地方特色;自然標本中的“鬚鯨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噸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極其珍貴。此外,廣東省博物館還收藏有圖書資料10餘萬冊。
2004年以來,廣東省博物館依託“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在全省範圍內舉辦巡迴展覽,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到2009年12月,“廣東省流動博物館”成員單位已達72個,製作巡迴展覽42個,在全省舉辦展覽163場次,參觀人數高達471萬人次,基本涵蓋了廣東大部分地區,極大地盤活了有限的文博展示資源。2007年,“廣東省流動博物館”與“廣東流動圖書館網”及“廣東流動演出網”一起獲得了由文化部評選和頒發的文化工作創新獎中的唯一特等獎。
跨入新世紀,廣東省博物館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200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投資8.842億元在廣州珠江新城建設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項目是廣東省“十項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和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設施之一。廣東省博物館新館位於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瀕臨珠江,與廣州歌劇院左右呼應,位於新城市軸線的東西兩側,與中央林陰大道、濱江綠化帶共同形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新館規劃總用地面積4.1萬 m,地面部分建築面積約4.8萬m,地下部分建築面積約1.5萬m,合計約6.3萬m。工程的土建及一般設備安裝投資約4.55億元人民幣,陳列廳內部裝修及布展、藏品保管特殊設備等費用不在上述4.55億元造價之內。
2014年11月14日至2015年3月1日雕畫乾坤——漢代畫像藝術中的世俗百態於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2015年4月18日至6月21日《高棉的微笑——高棉古代文物與藝術展》將於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2015年6月,“天府之國”巴蜀地區是中華文明起源地之一,一直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著稱。10日,巴蜀文化走進廣東省博物館,為羊城市民帶來“天府匠心——四川博物院藏精品展”,通過156件文物反映天府特色。
館藏類別
陶瓷類
中國自古以來就享有“瓷之國度”的美稱。絢麗多姿的陶瓷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獨具魅力。
廣東省博物館的陶瓷器收藏,經過四十餘年的積累,不僅成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主要項目之一,而且以其品種豐富、窯口較齊全、精品較多而居於全國博物館的前列。
在館藏陶瓷器中,從新石器時代本地出土的陶器,到甘肅、青海出土的彩陶;從青翠的原始青瓷到極具地方特色的漢代陶冥器;從漢代、六朝的青瓷到隋唐的“南青北白”;從五代至宋、元的著名窯口,到明清官窯、民窯多姿多彩的產品;還有獨特的紫沙陶、廣東石灣陶、廣州織金彩瓷等等。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這些豐富的藏品,向人們展示的,不僅是當時的工藝、技術,也包括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狀況。
雜項類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中,木雕、家具、竹刻、牙角雕、漆器、織繡等文物亦不乏精品,且多為廣東本地所出,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木雕以發現於廣州市光孝寺的唐代木雕菩薩像年代最早,此像造型優美,雕刻精細流暢,生動傳神,歷近千年風霜卻保存基本完好,彌足珍貴;北宋慶曆八年木雕羅漢像,雕工精湛,神態逼真,是難得的木雕精品,而且像座上刻有銘文,年代確切,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潮州木雕是廣東省博物館最具地方特色的收藏門類之一,數量達二千餘件(套),藏品數量的質量在國內各館中居於領先地位。潮州木雕因其主要分布於廣東東部的潮安、潮陽、普寧、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汕頭等古代曾屬潮州府管轄的地區,習慣上統稱為潮州木雕。潮州木雕經過唐、宋、元、明歷代的不斷發展,至清代進入全盛時期。木雕製品普遍套用於建築裝飾、生活用品和禮祭用具等方面。按工藝分主要素雕、彩雕、髹漆貼金木雕三大類。髹漆貼金木雕習慣上稱為金漆木雕,雕刻精緻纖巧,不少製品以精美的描金漆畫,顯得富麗堂皇、金碧輝煌,因此深受潮州人的喜愛。潮州木雕構圖獨特,題材廣泛,其內容大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戲劇場面、珍禽瑞獸、花卉果品、江海水族等。雕刻技法則以多層的鏤通雕最為突出。
廣式家具是中國清代三大著名木作之一,具有用料粗大充裕、造型穩重大方、裝飾繁複華麗的特點。有清一代,中西合璧、獨具特色的廣式家具、頗得清代統治者的欣賞,當時在清宮造辦處專門設有廣木作,為宮廷製作廣式家具。館藏酸枝木鏤刻龍紋扶手椅、酸枝木鑲嵌螺鈿貴妃床、酸枝木鑲螺鈿公座椅等,是清代廣式家具的代表。
廣東是明清時期牙角雕的主要產地之一,以多層鏤雕象牙球、龍船、寶塔、梳具盒最為有名,象牙席、象牙扇的加工技術堪稱中國絕技。我館所藏牙角雕作品以各類人物雕像和日用擺件為主。館藏象牙雕菩薩頭像,以一整段象牙鏤雕而成,菩薩面相清秀,神態安詳;雕工構思巧妙,技藝精湛,堪稱傑作。
中國的民間刺繡以蘇繡、湘繡、蜀繡、粵繡四大流派最為著名。粵繡泛指廣東民間流行的刺繡,主要有廣繡和潮繡兩大流派。廣繡以絨繡為主,風格細膩。潮州繡則以金銀墊繡見長,具有浮凸的特點。廣東博物館藏品廣繡花鳥畫帶酸枝鑲螺鈿框四掛屏,設色富麗,布局疏密有致,所繡花鳥細膩逼真,以色調濃重的酸枝木鑲螺鈿作框,使作品顯得更加富麗優雅,鮮艷奪目。
金屬胎琺瑯器是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開始由國外傳進中國的。廣州自清代康熙朝以來,充分利用通商口岸的特殊地理位置,廣泛吸收借鑑舶來的工藝技術,製作出多種獨具特色的金屬琺瑯器。乾隆年間製作的高溫熔融硬透明琺瑯器最為有名。其技法是先在金屬胎上錘鏨出淺浮雕圖案,然後罩以多種透明色料,烘烤而成,具有器胎輕薄、色彩斑斕、絢麗奪目的特點。廣州是當時唯一能製作這種琺瑯器的地方,故這個品種有“廣琺瑯”之稱。
出版刊物
該館先後與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澳門賈梅士博物院聯合舉辦了《石灣陶瓷》、《明清廣東法書》、《廣東先秦出土文物》、《蘇六朋書畫》、《廣東唐窯址出土陶瓷》、《廣東出土晉唐文物》等展覽。
該館編輯出版有《西沙文物》、《潮州筆架山宋代窯址發掘報告》、《廣東近代史圖片集》、《廣東省博物館藏畫集》。與外單位聯合編輯出版有《石灣陶展》、《廣東明清藏畫》、《廣東出土先秦文物》、《蘇六朋畫》、《廣東唐宋窯址出土陶瓷》、《廣東出土晉唐文物》等圖錄。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 |||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