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德勝門箭樓位於北京城北垣西側,是北京內城九座城門之一。德勝門箭樓同瓮城一起,構成保護城門的軍事堡壘,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樓。1951年國家撥款修繕。1955年拆除城台。因該門瓮城南北進深很長,箭樓位置比安定門箭樓偏北50餘米,未阻擋捷運施工,因此未被拆除。1979年擬拆除箭樓,後得以保留。1980年再次進行全面修繕。1982年設立文保所,並對外開放。1992年恢復瓮城內的真武廟。1993年,在箭樓設立了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現箭樓上長年舉辦歷史古錢幣展。2006年德勝門箭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北京市的一大旅遊勝地。
城門歷史
德勝門(滿語:Erdemuieteheduka)是一座古老的城門,位於北京的北側,現僅剩箭樓。原城樓寬31.5米,深16.8米,城樓連同城台通高36米。瓮城寬70米,深118米,在內城各城門中僅次於正陽門。瓮城西側辟閘樓、券門。德勝門真武廟位於瓮城北邊正中,南向。
德勝門的名稱,是由元大都健德門改變而來的。公元1368年8月,大將軍徐達率十萬餘軍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前身),元順帝急忙從大都城的北門健德門逃跑了,徐達便把健德門改稱德勝門,以紀念明軍取得勝利之意。到了明永樂十八年(1420)修建北京城時,把大都城的北城牆南移五華里,修了城門和瓮城,又將原來的土城牆改磚城牆,名稱還叫德勝門。
德勝意為以德取勝,故在明清兩代,軍隊從德勝門出兵,意味此行必然可以得勝,戰爭結束後,由安定門班師。清軍平定葛爾丹叛亂和大小和卓之亂均從此門出兵。
箭樓在城樓前沿(城樓現已無存),建在磚砌的城台上,為城樓的防禦性建築。城台高12.5米,牆體有收分,東西寬約39.5米。箭樓坐南朝北,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其俯視平面為凸形,前樓後廈合為一體,3座過梁式門朝南開,北側樓體面闊7間、東西寬34米、南北寬12米,南側廡座面闊5間、東西寬25米,南北寬7.6米,通進深為19.6米,樓體高19.3米。樓上下共有4層,並有箭窗82個,其中,北側48個,東西兩側各17個,作為守城時對外的射擊孔。
明洪武元年,明軍攻陷大都,元朝滅亡。大都城北垣西側健德門,被徐達將軍更名為德勝門,取“武將疆場奏績,得勝回朝凱鏇”之意,以彰軍功之著。為防備元軍反撲,守城明軍在大都北城牆南面五里處又建一道土城牆,與原大都城東西城垣相接,作為防止元軍反攻的第二道防線。洪武四年廢大都北垣,將南面新城垣加固,並於東西兩側各開一城門,西側門仍叫德勝門,與北面老城門遙相對望。正統元年元年至四年(1436-1439年)加固北京城四面圍牆,改土築為磚石結構,並重建九門,加造瓮城和箭樓,德勝門始有後世的規模。成為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
北方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明清兩朝凡有戰事,北京城用兵必走德勝門。與其他三垣城門多有象徵意義不同,北垣的德勝,安定二門實實在在擔負著京城防禦的重任。從明正統十四年的瓦剌圍城到清光緒二十六年的庚子國變,北垣二門多次成為保衛京師的最後防線。八國聯軍圍攻北京,兵分九路狂攻京師九門,戰事之激烈尤以正陽門和德勝門為最。北京城陷落之時,正陽門的門樓和箭樓已被轟塌,而德勝門雖遭重創,依然屹立不倒,足見其建築之堅固。
德勝門系北垣西門,城牆至此折往西南。德勝門城樓面闊五間,通寬3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6.8米;樓連台能高36米;重檐、歇山、灰筒瓦綠琉璃剪邊瓦頂。箭樓面闊七間,通寬34米;進深三間,連抱廈通進深9.6米;樓連台通高31.9米。瓮城為北端呈圓弧狀之長方形東西70米,南北為118米;瓮城東側牆上辟券頂閘樓門,門上建閘樓。
1915年因修環城鐵路拆除瓮城使箭樓與城樓脫離,另在箭樓內側左、右用磚砌“之”字形蹬道登箭樓。德勝門城樓於民國十年(1921年)因梁架朽壞被拆除,僅存城台及城券門,1955年將城台及券門拆除。城樓於1969年修捷運時拆除,“文革”以後,北京的城牆基本已被拆光,只零星點點地留下了幾處,大部分都在南面,如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東南城角樓等。北面只剩下了德勝門箭樓,而它也是在50年代被判了“斬監候”的,只不過一直沒有執行。
1979年2月,為了解決德勝門一帶的南北交通問題,北京市政部門準備將德勝門箭樓拆除,工程隊伍已經組織好,幾天之內就將進場。當時全國政協正在開會,訊息傳來,時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城市建設工作組副組長的鄭孝燮先生立刻給黨中央副主席陳雲同志寫信,力陳五點理由,說明了保留德勝門箭樓這樣的古建築對襯托北京風景名勝的主體風格的積極意義,並特別以法國巴黎並沒有因交通的原因而拆除凱鏇門為例,強調保護風景文物資源的重要意義。陳雲同志將這封信轉至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建委主任谷牧同志。谷牧親自到德勝門箭樓上去考察,看到箭樓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遭到損壞,便給國家文物局撥了30萬元的資金,來進行維修。德勝門箭樓因此得以保存。
箭樓於明清各朝均有修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曾大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師大地震,毀壞嚴重,曾落架重修,乾隆時亦曾重修,1951年也曾作修繕,1980年國家對德勝門箭樓再次進行修繕,1982年竣工,並成立德勝門文物保管所。今天的德勝門,只剩下箭樓孤獨聳立。
杜仙洲所撰《德勝門箭樓》一文,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箭樓身高19.30米,矗立在雄厚的墩台上,平面呈凸字形,前為正樓,寬七間(29.77米),深二間(7.50米),九檁歇山轉角、重檐起脊,後接廡座五間,四檁單坡頂。屋面蓋青色布瓦,鑲綠色琉璃剪邊。外檐用五踩單翹單昂斗供。大木、裝修、樓板等都用松木製做,角梁、斗棋用柏木製做。下架柱木、版門等髹飾紅土油,上檐枋額、角梁、斗棋等繪青綠雅伍墨彩畫,所有大木樑柱都採用纏箍包鑲做法,是典型的清官式建築。樓身上下分隔成四層。橫架,每層施用承重梁六縫,四周檐柱之間,每層用粗巨的枋額串連起來,構成三道圍箍,全部框架結構具有較好的剛度和整體性。整個木骨架外面用2米多厚的磚牆圍護起來,封護得十分嚴密,每層都辟有箭窗,以供防衛射擊之用。由地平至樓身正脊高達32米,實際上是一座內木外磚的高層建築。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箭樓以位置高聳,搖晃得很厲害,致使屋面瓦件滑坡,吻獸墜落,博脊震倒,椽飛拔尾折損,第四層磚牆大部倒塌,東山面磚牆鼓閃裂縫,山柱傾斜變形。但人木骨架基本上完整無損,這種牆倒屋不塌的現象,充分顯示了木構建築優越的抗震性能。”
當年德勝門瓮城內的珍品,是立於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著一座高大石碑,鐫有乾隆帝六十二歲時(1797年)的御製詩。這位當時的太上皇曾提到德勝門的名稱,在"德勝"二字上抒發了一番豪情。“門”字末筆直下的歷史始自南宋。有大臣說,宮殿匾額上的“門”字末筆都有勾,這個勾屬“火”筆,因此容易招來火災,從此以後,凡皇家宮殿乃至官廟的匾額書寫“門”字時末筆都不能帶提勾,據說故宮裡面所有“門”字無勾。德勝門是明清兩朝出入軍隊的城門,朝廷出兵在外總希望得勝而歸,因此千萬不能被火燒去“勝兆”,故德勝門匾額中的門字末筆直下也沒有勾。
德勝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二年(一四三七年),距今已經近六百年了,它與多災多難的北京一起,經歷了明清的朝代更替,八國聯軍的洗劫、日本鬼子的蹂躪、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了,但是在那段愚蠢與瘋狂的年代中,里九外七的北京老城,卻幾乎全軍復沒,目前只剩下它與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了。精美絕倫的北京古城在現代化的建設中消失,正如當年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阿房宮在楚人一炬之下變為了焦土,令人扼腕痛惜。
歷史沿革
古代錢幣展覽館就坐落在有五百年之久的德勝門箭樓下,南臨玉帶似的二環路,北倚風景秀麗的護城河,其前身是德勝門箭樓文物保管所。1992年更名為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它是華北地區惟一一家長年對外開放的錢幣類專題性博物館、為廣大錢幣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觀賞、交流、買賣的好場所。古代錢幣展覽館分為三個展室:東西兩廳展出的是中國錢幣通史、自商周直至民國。中廳為中國錢莊史實展,以文字、圖片、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中國古代錢莊起源、發展和衰落的全貌。在展覽的同時,還為錢幣愛好者開設了錢幣商店。此外,還開辦了首家由工商部門認可的古錢交易市場,每年的春秋兩季還在這裡舉辦全國錢幣交易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2次,在全國錢幣界有廣泛的影響。2006年5月25日,德勝門箭樓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982年在此設立德勝門箭樓文物保護管所,並在二、三、四層舉辦了德勝門和北京地區歷史展覽。二層展室為“德勝門簡介”。三、四層室介紹北京自遠古時代起夏、商、周、秦等朝代以來歷史的發展,眾多的文物古蹟。
旅遊指南
門票價格
門票:4元
交通提示
公交:27、44內、44外、55、83、206夜、305、315、380、409、872、877、880快[下花園]、880、882、884、885、909、919快、919、919空調、919直達快車德勝門站下車。
開放時間
9:00—16:00
溫馨提醒
1、新景點慎選:北京遠郊區縣有不少新開發的景區,但值得遊覽的並不算多,如果在北京呆的時間長且有興趣,可照著《北京交通旅遊圖》按圖索驥。
2、找同類:北京有不少探險、徒步愛好者俱樂部,可以在這些俱樂部中找到同類,並參加他們組織的活動。
3、自駕車:北京的市郊旅遊以自駕車的形式較好。
4、不坐黑車:不要上那種四處拉客的非法旅遊車,這種旅遊車大多採取在外地人較多的地區發名片和在旅館、飯店代售旅遊車票的形式攬客,多數存在違法經營、欺詐遊客、多收費、亂收費的問題。遊客最好在明確的汽車站點乘坐合法游字頭的國營公車。
遊覽信息
門票:5元
交通:搭乘公交5、27、44、315、344、345、380路或者乘捷運到德勝門下
地址:北京城北垣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