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夢的釋義》不僅是弗洛伊德思想的奠基石,而且也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在書中,弗洛伊德以數百個有趣的夢為實例,以流暢的筆觸一一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深沉含義,對諸如“夢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做夢?“夢中的情形為什麼通常稀奇古怪?”“夢的意義何在?”“夢的原動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疑問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八五六--一九三九)奧地利醫生,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心理分析理論(即弗洛伊德主義)的創始者。
著作主要有《關於歇斯底里症的研究》,《釋夢》,《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學》,《圖騰與禁忌》,《精神分析學運動史》,《民眾心理學和自我分析》等。他的學說基礎是泛性慾觀,認為人類行為的原動力是性慾,性的本能決定人的意識和一切社會活動,把性慾和情感提到心理學的首要地位,他的學說又被稱為“享樂主義心理學派”。他的學說中有個基本概念就是“壓抑”。所謂“壓抑”就是壓抑性慾,把色情慾望壓到心靈的潛意識的深處。夢是性慾的滿足,欲望的化裝,被壓抑的欲望可以在睡眠中以夢的形式得以出現。
圖書推薦
弗洛伊德(1856~1939),20世紀最有才智和最有影響力的學術開創者,精神分析學派的奠基人。不管多少人對弗洛伊德著作翻來覆去地批評,試圖否定或加以種種限制,它的魅力依然是強有力的,弗洛伊德依然是20世紀思想界最有權威的人物之一。
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夢”的著作。在書中,弗洛依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性探索和解釋,發現了“夢的工作”原理,以其天才式的、令人嘆為觀止開創精神指出“夢是欲望的滿足”,挖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潛意識。
在書中弗洛依德以數百個有趣的夢為實例,以流暢的筆觸一一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深沉含義,對諸如“夢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做夢?”“夢中的情形為什麼通常稀奇古怪?”“夢的意義何在?”“夢的原動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疑問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弗洛伊德稱該書是他“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只會有一次的“領悟”;著名精神分析學家魯本•弗思這樣評價:“《夢的釋義》一書中所闡釋的夢的基本理論至今仍然大體上未受到挑戰,甚至任何值得認真研究的替代理論也沒有出現過。”
譯校者簡介
張燕雲: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現居美國,專攻心理學。
陳仲庚:中國臨床心理學泰斗,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沈德燦: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
媒體評論
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是現代科學對夢的分析的最有原創性、最著名與最重要的貢獻。
——弗洛姆《弗洛伊德的使命》
歷史上沒有幾個人能像弗洛伊德那樣對人類的思想產生如此大的衝擊,沒有一個人類生存的重要領域不曾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觸及。
——赫根漢《人格心理學導論》
誰想在今後三個世紀內寫出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
——波林《實驗心理學》
沒有人嘗試系統地獲取一個活動包含的意義,只有一種學派是和我們出自同一原始自明性的;這就是弗洛伊德學派。弗洛伊德和我們一樣,認為一個活動不會僅限於它本身,它直接歸結到更深的結構,而精神分析是能夠闡明這些結構的方法的。
——薩特《存在與虛無》
在二十世紀,如果不了解三位著名的猶太籍學者,你將不能被稱為一個現代人,這三位學者是:愛因斯坦、馬克思與弗洛伊德。
——吳文藻(著名人類學家)
圖書背景
鑒於在本書第一版和第二版間相距九年之久,對第三版的需要在剛剛過去一年多時間後就出現了。但是,既然我先前不願把本書受到的忽略歸咎於它缺乏價值,現在我也就無意把對本書再版的需求作為其價值的證據。科學知識的進步使《夢的釋義》不再受到冷落。當我在1899年寫這本書時,還沒有任何“性的理論”問世,關於精神神經症較複雜結構的分析也尚處襁褓之中。夢的解釋試圖作為一個權宜之計來加速對神經症的心理分析,但是從那時以後,對神經症的較深刻認識已為對夢的理解做出了貢獻。夢的解釋的學說按照本書頭版中尚未充分強調的方向而發展了。從我個人的經驗和斯坦利及其他作者的著作中,我已學會更精確地去評價夢中(或寧可說,潛意識思想中)象徵的意義。在幾年的過程中,大量資料已積累起來並要求予以考慮。我通過在文中的插入語和腳註努力去論述這些新事物。如果這些附加物並不總是符合這部著作的框架,或者如果早期原著並不處處符合我們現時知識的標準,我必須請求讀者寬恕這個缺陷,因為這只是科學不斷迅速前進的結果和標誌。我甚至膽敢預言這一方向——也是對本書的要求——今後的版本會背離先前的版本。夢的解釋必須尋求與詩歌、神話和通俗成語的豐富題材的更密切聯繫,它必須比現今更為如實地論述夢與神經症和精神錯亂的關係。奧托·蘭克先生在挑選補充事例時給我提供了有價值的幫助,並審訂了本版的校樣。我必須對他和其他許多同事的貢獻和矯正意見表示感謝。維也納,1911年
豆瓣讀者評論
那天下午“逃課”跑到O2shop去,剛開的新店
書架上放著這本“顯眼”的書,沒辦法誰讓我喜歡橙色呢~翻看一看才知道這是《夢的解析》(?原來都這么翻譯)的最新版本,毫不遲疑的買下。
自己喜歡心理學,而且很早就想看來著,沒想到居然會在這裡買著最新的版本。封面是我最舒服的顏色,簡單醒目。換了個新的書名(翻譯)《夢的釋義》,其實這樣翻譯也不錯,本來弗洛伊德就是在試圖解釋夢。他是先驅,但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執著對夢的研究,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各種途徑去解釋夢把。
本書的一大特點在於,結尾有翻譯的人名對照,還有插圖,此外翻譯的作者也是學心理學的,所以質量應該是不錯了。
我想對於每個想學心理學,在學心理學,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詳細的閱讀這本經典著作。
對弗洛伊德的再認識
-紀念《夢的釋義》發表100周
作者:張子中 (節選)
美國特納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20世紀人類全紀錄》,把1900年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夢的釋義》的出版作為20世紀的開端。這決不是別出心裁,而是把精神分析理論的問世當作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從此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所以有些西方學者把20世紀稱之為“精神分析的世紀”,《夢的釋義》出版100年來,人們對精神分析學說毀譽參半,研究弗洛伊德的著作就達幾千部,特別是許多思想大師都對弗洛伊德做出了評價,這就使人們常常戴著大師們的眼鏡去看待弗洛伊德,由此產生了一些“錯誤認同”。正如當代義大利哲學家恩貝托•埃柯(UmbereoEco)所說,馬可波羅在爪哇把犀牛認作獨角獸,這種錯誤認同產生的原因在於他正是他的背景書籍的犧牲品。①經過100年的洗禮,弗洛伊德的思想價值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因此要擺脫以往人們對弗洛伊德的錯誤認同,強調個人對弗洛伊德原著的特殊理解,並把這種理解與當代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結合起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弗洛伊德不僅是一個精神病專家,更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個人文科學思想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文科學既非自然科學又非社會科學,它是關於人類價值、人文追求及其表現的許多學科的總結。庫恩認為《夢的釋義》引起了一場科學革命,它是人類精神方面的一個巨大成就。弗洛伊德本人也把《夢的釋義》當作區別其他科學的標誌,因為該書包含了他"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從此"精神分析就超出了純醫學的範圍",精神分析不再是一個純醫學的主題了。弗洛伊德在自傳中寫到:"不管是那時,還是後來我都未曾對醫生這個職業又過什麼特殊的偏愛。確切的說,我是被一種好奇心所驅使,而這種好奇心更多的是對人類的關心,而不是對於其他自然事物。"②他承認,他是"被迫背離自己的最初目標而成為醫生的".對哲學和文學的偏愛促使弗洛伊德在研究精神病過程中竭力探究人的內心世界的發展動力。弗洛伊德早在1880年上大學時就研究並翻譯了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的五篇哲學著述,同時接觸到了柏拉圖哲學,還深得叔本華的哲學精髓,如不是為了生存他有可能要走哲學家的路。對人類的關心是他一生興趣的主要興奮點,他自述是達爾文和歌德的著述使他決定學醫的,從醫也許能夠更好地探索人類心靈的內驅力。弗洛伊德的文學知識令人驚訝,特別是他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熟悉程度讓人難以置信。在精神分析的創立和成熟過程中,弗洛伊德的文學知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③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向我們介紹斯里蘭卡學者馬丁•魏克拉瑪辛柯的發現:紀元前四世紀佛本生故事作者和十九世紀的俄國作家同樣地在精神分析出現以前"就以極為動人的方式探索了人們的潛意識活動".④毋庸置疑,發展成熟的物理科學和生物科學對弗洛伊德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在1895年《科學心理學規劃》中曾力圖"建立一門自然科學心理學,把心理過程描寫為可確定的物質粒子定量狀態",並可以用數學和神經學實驗來處理它,然而,這個目標始終沒有實現。長期的臨床觀察經驗使他推翻了自我意識是意識中心的概念,如同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自我圍繞隱藏在背後的無意識轉,精神的實質是無意識的。弗洛伊德通過對被遺忘的存在--無意識的探索,實現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學術界的全部論著都強調不自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顯然,弗洛伊德早已切中了時代的脈搏。米歇爾•福柯在1964年宣讀的題為《尼采、弗洛伊德、馬克思》論文中,把尼采、弗洛伊德和馬克思稱之為懷疑大師,他們對於西方當代批判思想的意義在於,各自發揮了根本性"去中心"作用,是繼哥白尼、達爾文之後人類思想史上第三次革命。占統治地位的地球中心論、人類中心論、意識中心論被摧毀了。在1966年發表的《詞與物》中,福柯認為精神分析和文化人類學以及結構語言學都面對著無意識,這三種理論都"得出危及了使人被認識成為可能的事物本身",在此意義上,這三種理論就是對啟蒙運動以來理性科學的反動--"反科學".由此可見,弗洛伊德思想具有後現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