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作者,(美)M.羅斯托夫采夫,由商務印書館於1985年01月出版。

內容簡介

米哈伊爾·伊凡諾維奇·羅斯托夫采夫於1870年10月出生於俄國的基輔,曾就讀於基輔大學和聖彼得堡大學,1901年獲博士學位,191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教授,1920年移居美國,先後擔任威斯康星大學、耶魯大學教授,1952年10月死於康乃狄克州的紐哈芬。他早期的著作主要是在考古學和古代文物研究方面,後

來轉入西方古代社會經濟史研究。《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1926年初版)和《希臘化世界的社會經濟史》(1941年版)是他的兩部代表作,它們使羅斯托夫采夫在西方古代社會經濟史學界得到很高的評價。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迄今一直被西方學術界公認為權威性的著作。它最早於1926年刊行英文版,1930年出了德文版,1932年出了義大利文版。此書的英文第二版,是羅斯托夫采夫死後於1957年出版的。第二版的出版得到了弗雷澤的許多幫助。第二版與第一版相比,正文並沒有多大出入,但注釋大大豐富了。第一版是一卷本,既有正文,又有注釋;第二版擴充為兩卷,第一卷為正文,第二卷全系注釋。

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一書中,羅斯托夫采夫套用的是把西方的歷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他以大量碑銘、錢幣、建築遺址、器皿、葦紙卷等文物作為依據,結合古代羅馬作家的著述,概述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義大利和外省的社會經濟狀況,提出了關於羅馬帝國興衰原因的看法。他認為,羅馬帝國的經濟繁榮是以城市資產者的興旺為基礎的,城市的工商業和自耕農的經營使羅馬帝國得到充裕的財政收入和農產品的供應,這就促使帝國昌盛。但後來,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不但不注意維護這些資產者的利益,反而壓榨他們,摧殘他們所經營的事業,結果使得羅馬帝國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終於崩潰。他的這些看法受到了西方社會經濟史學界的重視,被認為自成一派,以區別於那些把奴隸占有主與奴隸之間的對抗及其尖銳化作為羅馬帝國衰亡的基本原因,以及把義大利半島的居民與羅馬帝國境內其它地區的居民之間的民族矛盾的激化作為羅馬帝國衰亡的基本原因等流行觀點。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蘇聯一些學者把羅斯托夫采夫對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稱為“現代派”,其含義是:羅斯托夫采夫把研究近代現代經濟史中慣用的方法和術語(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等)搬用於古代經濟史的研究中,使古代史“現代化”了,從而認為這是反科學的。

當然,羅斯托夫采夫是一個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他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出於對十月革命的反感和對蘇聯經濟制度、經濟政策的極度不滿,在論述羅馬帝國興衰原因時,竭力推崇城市資產者對國家社會經濟繁榮的作用,指責政府對城市資產者的掠奪性的政策。這是我們在閱讀本書時需要注意和分析的。但考慮到羅斯托夫采夫在史料的蒐集、整理方面,以及在運用這些史料概述羅馬帝國社會經濟面貌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這本書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應對它採取簡單否定的做法。

我們原來已將兩卷全部譯完。但第二卷四十多萬字注釋一部分是繁瑣的考證,對一般讀者而言沒有閱讀的必要,而另一部分則是各種文字參考文獻目錄,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國內無法找到,因此,其出版的價值不大。我們和出版社商定目前暫時只出版第一卷,分上、下兩冊。

由於原書排印文字格式頗為複雜,在中譯本中,為表示區別,並考慮到排印問題,我們把原作中的斜體字者改為加曲線,把大寫字母者改為加重點。又,凡圓括弧內之文字均為原作所有(有的圓括弧系原作者自己所加,有的圓括弧則系譯者根據譯文需要所加);六角括弧系修訂者弗雷澤所加;尖括弧內的文字則表示譯者對原英文本中之其他文種(多半為希臘文或拉丁文)的專門名詞的譯稱。譯名對照表是商經同志參考原書索引後代為編制的,對此,我們表示感謝。

這部著作引用的資料極為繁富。由於我們學力有限,譯文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希各位讀者不吝賜正是幸。

目錄

第一章 義大利和內戰

第二章 奧古斯都的復原更新政策

第三章 奧古斯都的繼承者:尤留斯氏和克勞迪亞斯氏

第四章 弗拉維攸斯氏的統治和安東尼努斯氏的開明專制

第五章 弗拉維攸斯氏和安東尼努斯氏時期的羅馬帝國。城市和工商業

第六章 弗拉維攸斯氏和安東尼努斯氏時期的羅馬帝國。義大利和歐洲羅馬西部諸行省中的城市與鄉村

第七章 弗拉維攸斯氏和安東尼努斯氏時期的羅馬帝國。亞洲和非洲羅馬諸行省中的城市和鄉村

第八章 弗拉維攸斯氏和安東尼努斯氏的社會經濟政策

第九章 武力專制時期

第十章 混戰時期

第十一章 混戰期間的羅馬帝國

第十二章 東方式的獨裁政體和古代文明衰落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