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沃姓淵源](/img/3/8e3/nBnauM3X4EDO0ATM4MDO4QDO0MTM3IDO1gzMxADMwAzMxAzLz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姓氏源流
![沃氏大宗祠](/img/c/561/nBnauM3X4gzNxgTNwcDO4QDO0MTM3IDO1gzMxADMwAzMxAzL3g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周朝宋國國君微子啟之後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周王朝時期官吏沃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初期晉國曲沃桓叔姬成師,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沃熱氏多冠漢姓為沃氏、張氏、石氏等。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得姓始祖
沃丁。關於沃姓,一說是以王父字為氏,說沃姓是商太甲沃丁之後。這方面的論調可以從《風俗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尚友錄》三書中得到印證。另一說是,以地為氏,《姓氏考略》提及沃氏先祖“以沃州為氏。”
根據史載,殷商君主太甲在位33年而卒,王位由其子沃丁繼承,而這位殷商的第三代君主,正是後世沃氏家族的得姓始祖。由此看來,沃氏家族不管是“以王父字為氏”,還是“以地為氏”,長久以來都是以長江流域為主要繁衍中心,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沃氏後人奉沃丁為沃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沃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六十三位門閥。沃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沃氏出自子姓。商國第六個帝王太甲的沃丁繼位後,實行德政,百姓安居樂業。沃丁的子孫中就有以沃字為姓,稱為沃氏。據史書記載,古代有地名為沃洲,而古時以地名做為姓氏的例子率見不鮮,這也可能是一些沃氏起源的原因。周朝,宋國的國君微子啟的後人中就有以沃為姓的。
今安徽省的銅陵市,浙江省的寧波市北侖區、杭州市、諸暨市、大榭島、金華市,上海市,北京市,山東省的即墨市,江蘇省的常州市、揚州市、沭陽縣、鎮江市丹陽市,江西省的南昌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台北市、美國等地,均有沃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移至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古稱“太原”有三:
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稱“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涇洛之北,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北部地區,中心區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遺址一帶。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討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該地區。
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
③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
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曾改稱遼東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國末期,其地歸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
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明朝隆慶元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明朝末期廢黜。
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亦稱烏程堂、湖州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亦稱晉陽堂、西鄙堂、并州堂。
遼東堂:以望立堂,亦稱扶餘堂、襄平堂、遼陽堂、凌東堂。
勤政堂:明朝時期,沃頖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穀十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家譜文獻
江蘇沃氏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鎮海市博物館。
字輩排行
江蘇丹陽、浙江寧波沃氏字輩:“紅谷樹新疆望序蘭台重名垂瀚苑香詩書恢闕緒忠厚啟其昌中正賢良嗣綿連紹述長茂修宏濟美勉學慶揚芳奕世人文振熙朝永載光”。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望出太原;姓啟沃丁:全聯典指沃氏的郡望和源流。
田疇賢令;蓬島真仙: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蕭山人沃墅,洪武初年任溫縣知縣。當時人們生活極困難,他下令開墾荒地,種植桑棗。任職期滿的時候,百姓攔著路留他。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沃雋,在蓬萊島修道,相傳後來得道成仙而去。
墾荒賢令;得道仙人:同上。
五言通用聯
內鄉長播譽;定海永留芳:全聯明朝成化年間進士沃頖,定海人。以監察御史左遷知內鄉,興革利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皆其所建。積穀十餘萬石以備賑,擢知荊州府卒。
七言通用聯
太原發跡繁衍盛;沃州閥閱世代昌:全聯典指沃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八言以上通用聯
瀛海超凡,快樂蓬萊歲月;作民父母,開闢溫邑荒蕪: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名人沃焦事典。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溫縣知縣沃墅,蕭山人。洪武初,民艱於食,墅令開闢荒蕪,樹藝桑棗,比代去,民遮道留之。
歷史名人
沃田(?-1557):明代將領,山東蓬萊人。嘉靖二十四年武進士。
沃墅:明代溫縣知縣,蕭山人。洪武初,民艱於食,沃墅開闢荒蕪,樹藝桑棗,比代去,民遮道留之。
沃頖:明代成化進士,定海人。以監察御史左遷內鄉知事。興利除弊,禁奸保良。公署學校都是他建的。積穀10萬石備賑。升荊州知府。
沃雋:漢朝人,在蓬萊島修道,相傳後來得道成仙而去。
近現代名人
沃機高:(?~1998年),台灣台北人。著名台灣省陸軍少將.
沃丁柱:(1937~),達斡爾族;黑龍江江縣人。著名材料研究專家。
沃正剛:(1958~),祖籍浙江海,生於台灣。著名國際新特藥研究專家。父親沃鼎盛,原在國民黨空軍部隊服役,曾供職於台灣“中華航空公司”,1970年舉家移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