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黃屋村
黃屋村位於鎮政府駐地南塘圩西部。東與南塘村毗鄰,東北接白溪村,西南與勞田村隔清溪河相望,西北連小溪村。村委會駐地黃屋組,距鎮政府駐地南塘圩7公里,距贛縣人民政府駐地梅林47公里。丘陵地貌。麂(灘)田(村)公路由境內通過,全村各組通沙石公路。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
2006年,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總戶數600戶,2658人,其中男1321人,女1337人。主要姓氏有黃、朱、丁、尹、羅、謝等6姓。耕地面積1600畝,其中水田1400畝,旱地200畝,人平耕地0.6畝。山地面積9268畝。農作物主種甘蔗、水稻、烤菸、甜葉菊,有臍橙等果業面積1500畝。村民習慣飼養豬、牛、鵝、鴨,養漁等。
黃屋村果業生產從2000年就開始抓,現在已有上千畝果園,形成了以“豬—沼—果”為主導的產業發展體系。
2、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嶺背鎮黃屋村
黃屋村位於嶺背鎮西北部。黃屋村有農戶596戶,總人口2766人,其中貧困戶119戶,貧困人口283人。黃屋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公路323線貫穿而過,基礎產業發展慢、無特色、無規模。今後注重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大力培育脫貧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堅持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揮山地資源多、生態環境好的優勢,以陽山雞公司落戶水牯陂為契機大力發展一批養雞大戶、養豬大戶以及充分利用山坡地種植優質水果等特色農業基地;要用產業化經營的形式,大力提升特色農業的發展水平,把效益農業培育成為貧困村戶就地脫貧致富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的支柱產業。要以擴大勞務輸出為手段,大力促進農民就業,把異地脫貧致富作為貧困村戶脫貧致富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來抓。多年來扶貧工作的實踐表明,擴大勞務輸出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農業產業布局,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如期實現脫貧奔康目標。[1]
3、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文亨鄉黃屋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黃屋村系龍巖市連城縣文亨鄉第七小行政村,位於連城縣西南部,距縣城8公里,境內西靠富塘、宣和鄉,南隔河與竹崗村相望,東接文樓村,北鄰文崗村。
[村落與居民]
村落現全村人口824人,228戶,轄2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黃屋村民遵循客家習俗,講文明,講禮貌,熱情好客,鄰里團結,社會治安穩定,村風文明。1992年黃屋村被中共連城縣委、縣政府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4月村黨支部被中共連城縣委授予“五星級”黨支部稱號;2006年6月村黨支部被中共連城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歷史人文]
1984年從田心大隊劃出,成立黃屋村。黃屋村原名大市前,啟基始祖為背坑、黃公與三郎公三世裔孫寧叔公,黃公於南寧理宗嘉熙元年移居背坑,寧叔公約在1275年間移居大市前,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著名的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冠豸山上的“上游第一觀”和“冠豸”二字是本村十三世祖黃公甫所題。
[建築景觀]
黃屋現有祠堂3座,保存較完整的有1座。瀚公祠,清鹹豐十一年被太平軍所焚,同治七八年間重建,為古式土木結構。
[物產經濟]
黃屋崗有錳礦待於開採,主要經濟作物有菸葉、地瓜、大白菜,加上勞務輸出的收入。200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2]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二)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